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蔣粉重炒“長白山劃界”謠言惡意攻擊毛主席 成都雙石薦文辟謠

懷若 · 2014-12-24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據(jù)媒體報道,朝鮮中央電視臺17日播放的紀錄片中公開了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登上白頭山天池畫面。此條新聞引發(fā)蔣粉們重炒“毛主席把長白山部分割讓給朝鮮”謠言,試圖掩蓋蔣氏民國的極端無能,同時惡意攻擊毛澤東。

  如微博介紹為海口經(jīng)濟學院院長@劉耘博士就發(fā)微博稱,長白山自古為中國領土。1962年根據(jù)《中朝邊界條約》,雙方在劃界時把長白山和天池約一半劃給朝鮮。朝鮮將山上最高峰更名為“將軍峰”,成為金家王朝愚民神話的重要組成。臺灣至今未承認這一劃界。”

1.jpg

  對此,廣大網(wǎng)友通過發(fā)微和撰文等方式駁斥此種說法。網(wǎng)友@仰韶居主人發(fā)表評論表示,(關于長白山)1.朝鮮歷史上作為中國屬國,中朝并無明晰邊界,長白山一直兩國百姓共同生活;2:朝鮮獨立,中朝平分長白山理所當然;:3:南棒子到現(xiàn)在還在罵朝鮮賣國,將白頭山送了一半給中國。4:一直視領土主權為“狹隘意識”的公蜘們,這兩天集體爆發(fā)拿長白山說事,丫們改愛國了?奉了美爹指令而已!

  學者@郭松民則認為,長白山作為中朝兩條邊界河鴨綠江、圖們江的發(fā)源地,一家一半是合理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天池位于長白山的南麓,所以中朝邊界是向南移動了,大量朝鮮人因此成為中國的朝鮮族——韓國一直在指責金日成為了感謝中國出兵抗美援朝而把半個天池劃給了中國。

  另外關于中朝邊界問題,成都雙爺推薦考據(jù)文章《中朝邊界考——從長白山看中朝邊界的歷史根源》,

        該文通過考證歷史,也“認為在毛澤東時代,把白頭山天池各劃一半,由于長白山天池位于長白山南麓,所以中國還是多占了一些”,文中指出:“至于白頭山天池問題。在穆克登勘察之后,雖樹立界碑,但是由于人跡罕至,歷經(jīng)多年之后界碑坍塌,再加上古代繪制地圖方法的缺陷,清朝和之后的民國一直認為該地區(qū),包括整個天池,仍然屬于中國。由于在穆克登之后,中國一直沒有對這一地區(qū)做過勘察,所以只提出了大致的領土劃分界限,即西頭水和小紅丹水之間,自朝鮮新德、青峰、大坪、內(nèi)曲里至鴨綠江一線。但是此地區(qū)居民以朝鮮邊民為主,中國未對該地區(qū)派出行政和軍事統(tǒng)領官員。也就是說,未對該地區(qū)行使過有效主權。朝鮮則以咸鏡道的惠山和茂山兩府官員管轄此地區(qū),征收賦稅,勒管邊民。在簽定中朝邊界條約的時候,朝鮮方面提出該地區(qū)劃歸朝鮮,不但有歷史和現(xiàn)實上的優(yōu)勢,而且由于金正日是出生在“白頭山密營”,出于像韓國人以上所說的“白頭山是產(chǎn)生過擅君神話的韓民族的發(fā)祥地...所有愛國思想的歌曲中,都毫不例外地稱白頭山為民族的象征...”這樣的民族感情和其它考慮,堅持要把白頭山(現(xiàn)在朝鮮將其改名叫將軍峰)劃入朝鮮。但顯然是毛澤東并沒有答應,而是考慮到長白山確實是朝鮮民族寄托民族感情的圣地,也考慮到歷史上的種種問題,或許是“大手一揮”吧,既然是同志加兄弟,那就白頭山天池各劃一半,以此線延伸為界。由于長白山天池位于長白山南麓,所以中國還是多占了一些。即使如此,金太陽也還是被韓國罵了個狗血噴頭。”“天池作為鴨綠江與圖們江這兩條界河的源頭從法理上,朝方的確有理由要求分享,因為自明以來兩國就約定以鴨綠江與圖們江為界。”

  以下附全文:

  中朝邊界考——從長白山天池看中朝邊界的歷史根源

  長白山天池又稱白頭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東南部,是中國和朝鮮的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內(nèi)。長白山系復合式盾形休眠火山,為中國東北和歐亞大陸東部最高峰,是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之源。據(jù)史籍記載,自16世紀以來它又爆發(fā)了3次,當火山爆發(fā)噴射出大量熔巖之后,火山口處形成盆狀,時間一長,積水成湖,便成了現(xiàn)在的天池。而火山噴發(fā)出來的熔巖物質則堆積在火山口周圍,成了屹立在四周的16座山峰,其中7座在朝鮮境內(nèi),9座在我國境內(nèi)。這9座山峰各具特點,形成奇異的景觀。

  看一下大概位置,紅色圈圈的位置就是。

  天池雖然在群峰環(huán)抱之中,海拔只有2194米,但卻是我國最高的火口湖。它大體上呈橢圓形,南北長4.85公里,東西寬3.35公里,面積9.82平方公里,周長13.1公里。水很深,平均深度為204米,最深處373米,是我國最深的高山湖泊,總蓄水量約達20億立方米。

  原作: 博弈 引子

  長期以來,考慮到中朝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關系,中朝邊界問題成為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的禁區(qū)。而改革開放后,伴隨著中朝兩國政治關系的變遷,長白山天池問題卻逐漸浮出水面。1992年與韓國建交前后,隨即又引出了在中韓兩國學者中存在的有關中朝之間涉及2.9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主要是在我國延邊地區(qū))主權爭執(zhí)。于是乎,中韓兩國的各種用心者把中國和朝鮮這兩個社會主義“兄弟國家”一并釘在了“賣國”的柱子上。細想起兩位共產(chǎn)黨領袖互相賣國的“丑態(tài)”,不禁感嘆世上但凡各種可笑的事情卻都可笑得有理之極。

  中國這邊,網(wǎng)上的有關言論對毛澤東“大手一揮”“出賣”領土主權的描寫栩栩如生。去年此時,博弈在艦船網(wǎng)上更是碰到一位朋友語出驚人,云:“正是因為毛澤東這大手一揮,原本筆直的中朝邊界線變成了一把尖刀,直插中國的東北邊陲。”博弈當時大驚失色:您別說,這“大手一繪”的動作對毛澤東而言還確實是形神兼?zhèn)洌瑹o論是清廢帝,還是袁世凱孫文蔣介石各位人等,誰能有毛澤東這樣的氣魄?哪怕是“賣國”也賣得如此輕松自如,巍巍壯觀,實非毛澤東莫屬了!

  韓國這邊,學者對那從來就不成立的“間島案”耿耿于懷,更是對金太陽把長白山(韓國稱白頭山)天池與中國對分咬牙切齒。一方面,他們認為:“中共在其固定地圖上將白頭山的突出部分削平,在白頭山南部東西劃一條線,把白頭山南麓的葡萄江和東部的大浪河聯(lián)結起來.作為國境線,把與滿洲沒有任何關系的白頭山也當作了自己的領土。”他們還主張修改韓國方面的教科書,“按照史實,承認古朝鮮(檀君朝鮮、箕子朝鮮)二千一百四十年的歷史,記述其疆土時,應寫成是北起黑龍江,東至沿海州,西達河北”,著實胃口不小。

  更有甚者,在1984年9月16日,韓國金永光等54名國會議員聯(lián)名向韓國國會提出《關于確認白頭山所有權之議案》。該議案之主要內(nèi)容為:“我國領土北起以白頭山為中心的鴨綠江和圖們江,南至漢拿山及馬羅島。白頭山是產(chǎn)生過擅君神話的韓民族的發(fā)祥地,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在所有愛國思想的歌曲中,都毫不例外地稱白頭山為民族的象征。因此,在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白頭山一直被看作是我國的領土。而在我國的憲法第三條中,也明確地寫著:大韓民國的領土,包括韓半島及其附屬島嶼。但是,六十年代北韓與中共之間劃定國境線之后,在背著我們的情況下,將白頭山天池水面按南北方向一分為二。這種侵略體現(xiàn)在地圖上……在這里,我們以南北韓六千萬人民的名義,明確宣布大韓民國對天池的所有權”。金水光還就此議案在韓國國會作了說明。他說公元1712年清朝政府豎立在長白山的定界碑,是“單方面強加于人的”。1909年中國和日朝簽訂的《間島協(xié)約》是一項不平等條約。并稱長白山“天池的一半劃讓給中國”,是中國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提出的出兵參加朝鮮戰(zhàn)爭的代價。

  金永光等54名國會議員的聯(lián)名提案,經(jīng)過韓國國會外務委員會討論后,認為該議案 “以擱置起來為宜”,就沒提交國會全體議員討論。對此,韓國外務部次官在國會上說:“國會通過決議是沒有必要的,從目前所進行的南北方對話以及與中共關系等方面考慮,這一問題以擱置起來為宜”。于是,韓國國會進將金水光等54名國會議員聯(lián)名的《關于確認白頭山所有權的提案》被擱置起來。但這絕不意味著否決這一議案,只是鑒于當時朝鮮南北會談和韓國尚未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考慮而擱置起來。

  而就在1992年8月27日,即中國與韓國正式建交的第三天,韓國的《東亞日報》就發(fā)表李基洪的文章《應清算斑駁的過去》。文章說:“為了韓中間真正的友好睦鄰關系,必須對兩國近現(xiàn)代史上形成的曲折的過去進行清算,兩國間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數(shù)不少。如中國人民志愿軍六·二五出兵問題、被歪曲的中國教科書的糾正問題,進而還有間島的歸屬權問題等”。該文在談及間島歸屬時說:“另一方面,以韓中建交為契機,兩國任何時侯必然遇到的問題就是間島的歸屬權問題。間島是以白頭山為起點向西北包括暉春地區(qū),向南以豆?jié)M江為界的大約2.9萬平方公里的地區(qū)。”

  韓國跟中國陸地顯然并不接壤,跟沉默的朝鮮相比,這些“口頭革命者”叫嚷得再兇也不會費多大勁,所以本不值得一曬,反正就目前為止還看不到兩朝統(tǒng)一的可能性。但在這里,卻有必要把中朝兩國間存在的邊界問題之歷史根源梳理一下。

  一、中朝第一次勘界

  早在明朝和李朝建立之初,中朝兩國邊界即明確以鴨綠江、圖們江為界河。清代,中朝兩國疆界依然以鴨綠江、圖們江為界,兩國從無異議。朝界河鴨綠江、圖們江皆發(fā)源于長白山(朝鮮稱白頭山),長白山天池為松花江、鴨綠江和圖們江的三江源頭。鴨綠江、圖們江中游以下河寬水深,兩國邊界分明,但兩江,尤其是圖們江上游至江源地帶,河多水淺,邊界不明,源頭不清,因此,屢有邊民非法越境,造成邊界糾紛。

  公元1712年,清康熙帝派烏喇總管穆克登赴長白山查看中朝邊界界河鴨綠江、圖們江江源地段,同時知會朝鮮政府。朝鮮政府遂派漢城府尹樸權、咸鏡道觀察使李善溥為接伴使,并派若干軍官、譯官隨穆克登上長白山。5月15日,穆克登在長白山頂分水領鴨綠江、圖們江兩江源頭立審視碑(朝鮮稱定界碑)。碑文中有 “奉旨查邊至此審視西為鴨綠、東為圖們,故于分水領上勘石為記”。穆克登同時發(fā)現(xiàn)圖們江江源地段,從江源往下.流至數(shù)十里不見水痕,兩岸草稀土平,不易辨認邊界。因此就商于朝鮮接伴使樸權,建議在圖們江江源地帶數(shù)十里不見水痕地帶,設棚立標。朝鮮樸權同意,并建議由朝方承擔。兩國邊界設棚立標本為大事,理應雙方共同參與,但穆克登竟將此事完全委于朝鮮,而后回國,蓋因時朝鮮為清藩屬,而朝鮮在該地實際上有替清廷看家護院的職責,尤其在后來的封禁時期。

  公元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清朝對東北實施封禁政策。鴨綠江、圖們江中朝邊境地帶尤為封禁重點。兩國之民私自越江處以死刑。封禁政策使東北尤其是中朝邊境地區(qū)土地長期荒蕪,未能及時開墾,未能大量駐兵和廣設行政機構。1871年(清同治十年),清朝始廢止東北的封禁政策,實行移民實邊政策。但在中朝邊境地帶仍嚴禁朝鮮邊民越境。但朝鮮北境在公元1860年一1870年間連續(xù)遭受嚴重自然災害。朝鮮民眾尤其是鴨綠江、圖們江沿岸的平安道、黃海道的民眾,為了謀生,冒禁非法渡鴨綠江、圖們江越境,到對岸中國奉天、吉林省墾荒居住,人數(shù)越來越眾,開墾土地越來越多。

  1882年(清光緒八年)2月,朝廷決定對非法越江來中國懇種的朝鮮流民,準其領照納租,加入中國國籍。同年8月,朝鮮國王寫信給清廷,請求允其“刷還”本國非法在中國境內(nèi)墾居的民眾。清廷允準寬限于一年之內(nèi)刷還。但1883年7月,朝鮮政府不但不刷還在中國境內(nèi)非法越境的朝鮮邊民,反而提出土門、豆?jié)M為兩江的主張。朝鮮認為中國延邊地區(qū)的海蘭江為土門江。主張“土們江”(實為中國海蘭江)以南皆為朝鮮領土,即圖們江北、“土門江”(實為中國海蘭江)南的中國延邊地區(qū)為朝鮮領土。這一主張,不僅使原來非法在這地區(qū)且居的朝鮮流民不被驅逐,更促使無數(shù)朝鮮民眾非法來這一地區(qū)墾居。

  1885 年(清光緒十一年)6月,朝鮮國王移咨清政府,亦主張土門、豆?jié)M兩江說。將中國海蘭江指為“土門江”,認為豆?jié)M江(即圖們江)北、土門江(實為中國海蘭江)南本來是中國的延邊地區(qū)為朝鮮領土,并要求雙方勘界。同年9月30日至11月29日,中朝兩國派使共同勘界。雙方意見嚴重分歧。主要有二:其一、關于江名,中方認為土門、豆?jié)M、圖們?yōu)橐唤?朝方主張土門、豆?jié)M(圖們)為兩江。其二、關于正源,中方主張紅丹水為圖們江正源,以此水劃界;朝方主張紅土山水為圖們江正源,以此水劃界。中朝第一次勘界未取得任何結果。

  對公元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穆克登登長白山立審視碑一事,韓國學者劉風榮認為朝鮮當時為清廷所迫:“穆碑之建立非依兩國彼此合意,分明是清國一方的行為,且當時清國皇帝的命令絕對,任誰也無法拒絕,因此在朝鮮只能服從,留下了民族之恨。若今日中國否定穆碑為定界碑的話,則韓國也無穆碑之限制,如同回到白紙般,屆時應當主張定法國人百考思所表示之中韓國的點線為界。白頭山定界碑的豎立,韓國已遭重大損失,中國方面更進而欲劃白頭山全部為自己領土之事,至為不當”。

  1887年(光緒十三年)4月7日至5月19日中朝進行第二次勘界,取得重大成果:其一,關于江名,朝方正式承認以前所主張的土門、豆?jié)M兩江說為錯誤,予以放棄。雙方一致認為,土門、豆?jié)M、圖們?yōu)橐唤l(xiāng)音,圖們江為中朝界河。江北岸為中國,江南岸為朝鮮。其二,關于江流,雙方認為圖們江自茂山以東至人海口處,河寬水深,界限自明,不必履勘。其三,關于圖們江上游。即茂山以西至石乙水、紅土山水合處,雙方共同“逐段考訂,并無他疑”。

  唯一為雙方代表爭執(zhí)未決者,是何水為圖們江正源問題,即石乙水、紅土山水合流處以上至穆克登審視碑過問的江源地段,定何水為圖們江正源,并以何水劃界。中方最初堅持紅丹水為圖們江正源,以此水劃界,后退讓,改主以石乙水為圖們江正源并以此水劃界:而朝方則力主以紅土山水為圖們江正記,以此水劃界。

  同年8月,朝鮮國王移咨清廷,承認此次勘界取得重大進展,即“此次勘界,自茂山沿江至長白山中長山嶺西紅土山水、石乙水合流處,則逐段考訂,并無他疑,悉經(jīng)勘定其合流處”,“紅土水、石乙水合流以下幸已勘定”但在定何水為圖們江正源并以該水劃界問題上,仍申明以紅土山水為圖們江正源,并以該水劃界。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1月,清北洋大臣李鴻章移咨朝鮮國王,告知清帝準奏,以石乙水為圖們江正源,以該水劃界,并請朝方派員與中方共同劃界、定界。同年4月,朝鮮國王再次移咨清廷,托詞不肯派出代表,并表示反對清以石乙水為圖們江正源和以此水劃界之主張,再次申明以紅土山水為圖們江正源和以此水劃界之主張。由于朝鮮拒絕派出代表,清廷原擬中期劃界、定界之建議未能實現(xiàn),遂使1887年中朝第二次勘界末爾反爾,競對1887年中期第二次勘界巳取得之上述三項重大成果即“勘界大局巳定”的結果表示不予承認,全部推翻,復向清廷建議,派員重新勘界,為此移咨清北洋大臣李鴻章。李鴻章本應將朝鮮政府剛剛承認“勘界大局已定”又旋即推翻的重大倒退,立即秉奏清帝,以便采取相應對策,繼續(xù)與朝鮮政府磋商,爭取早日圓滿結束中期勘界,最終解決中朝邊界爭議。但李卻對此突變的重大外交事件推拖,并未稟報清帝,僅于同年4月末,電令清駐朝鮮通商委員袁世凱轉知朝鮮政府:“白山勘界事,韓如別有意見,可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裁處”。

  朝鮮政府自知出爾反爾之理虧,無言以對,遂末再次要求更新勘界,但仍拒不派使會同中國勘界代表共同劃界、定界。同樣,清政府鑒于朝鮮政府頑拒態(tài)度,亦未再次催促朝鮮政府派員會同中國勘界代表共同劃界、定界。并鑒于1887年中朝第二次勘界取得“勘界大局已定”的情況下,雙方代表對圖們江茂山以西至石乙水、紅土水合流處地段,均已勘明,并無疑議,遂于1888年在這一地段豎立 “華、夏、金、湯、固、河、山、帶、礪、長”十字界碑。至此,長達數(shù)年的中朝勘界不了了之,從而為其后中朝界務關系埋下禍根,為沙俄尤其是日本利用中朝界務未了侵略中國提供前提。其后,“華、夏、金、湯、固、河、山、帶、礪、長”十字界碑為朝鮮人所毀。

  對于前兩次勘界成果,韓國學者劉風榮等認為朝鮮方面是在清廷壓迫與恐嚇下進行的,從而對1887年中朝第二次勘界所取得的成果予以否定:“1876年雖與日本締結江華條約中明載朝鮮為自主國,但卻無法行使自主權,因仍稱清廷為上國,且每年仍遣冬至使、謝恩使赴京,甚至在勘界會談前,大清軍隊不僅進駐漢城,且亦干涉內(nèi)政,故認為有關乙酉會談,清、朝兩國所持之地位并不平等,且朝鮮方面是在受恐嚇、威脅下進行的”。

  二、《中朝邊界善后章程》與后來中日《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的簽訂

  1894年--1895年,清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一敗涂地,在被迫與日簽訂的馬關條約中確認朝鮮獨立,并廢除與朝鮮的宗藩關系。朝鮮國王高宗,此時自認取得獨立,且見中國又陷于諸多帝國主義侵賂危機之中,決計借助沙俄之庇護.重提中朝邊界爭議。于是,朝鮮于中日甲午戰(zhàn)后,再次挑起中朝邊界爭議。這一時期朝鮮重新提出邊界爭議之論點,除堅持以紅土山水為圖們江正源并以此水劃界的主張外,更推翻1887年中朝第二次勘界取得疆界大局已定的成果,再次提出土門、豆?jié)M(圖們)為兩江之主張,且增添圖們江北岸為朝鮮墾民拓墾必為朝鮮領土之主張。

  1900年,沙俄參加八國聯(lián)軍鎮(zhèn)壓中國義和團運動,侵入中國北京,同年10月侵占中國東北全境。沙俄此時正與日本爭奪朝鮮,決計籠絡朝鮮政府,排斥日本勢力,進而控制朝鮮政府。沙俄深知朝鮮政府侵占中國延邊地區(qū)心切,進與朝鮮達成朝、俄共同統(tǒng)治中國延邊之協(xié)議,沙俄將中國延邊地區(qū)的一半統(tǒng)治權讓與朝鮮。朝鮮依恃俄勢,自1900年起,在中朝邊境多次制造事端。朝鮮政府將鴨綠江、圖們江兩江北岸中國邊境地帶視為朝鮮領土,非法使命管轄在中國這些地區(qū)的朝鮮墾民的官吏。這些官吏招算壯丁,組成軍隊,非法越境,對中國境內(nèi)的朝鮮墾民征租收稅,并對當?shù)刂袊癖姾统r懇民肆意燒殺搶掠,襲擊中國地方官衙和中國軍隊。1904年4月,被朝鮮政府任命為北邊墾島視察使的李范允串私炮隊五六千人非法涉圖們江越境,侵占中國和龍峪撫墾局轄屬之上溪社等六社地區(qū)。清延吉廳同知陳作彥、吉清軍統(tǒng)頓胡殿甲,急調(diào)軍隊和地方團練進行狙擊,終將李等驅趕過江出境。7月13日,中朝雙方地方軍政官員就上述事件,簽訂《中朝邊界善后章程》。其中規(guī)定:“兩國界址有白山碑記可證,仍候兩國政府派員會勘。會勘以前循舊以間隔圖們江一帶水各守汛池,均不得縱兵持械潛越滋釁”。

  但是,利用日俄戰(zhàn)爭之機,進一步控制朝鮮政府的日本,惟恐中朝兩國一旦勘界并最終圓滿解決國界爭議、簽訂界約將使屆時日本失去利用中朝國界爭議侵占中國東北之借口,遂阻撓中國與朝鮮第三次勘界。6月16日,日使照會清外務部,因日俄戰(zhàn)爭正酣,勸清不要督促朝鮮政府派員勘界。同月22日,未識其奸的清政府照會朝外務部,表示不復建議勘界,待日俄戰(zhàn)后再議。

  日俄戰(zhàn)爭以沙俄戰(zhàn)敗告終。同年11月11日,日迫朝鮮簽訂《韓日協(xié)商條約》(即(乙巳保護條約)。該約規(guī)定:“朝鮮對外關系及事務悉由日本外務省監(jiān)理指揮”。日本政府在朝鮮派駐統(tǒng)監(jiān),朝鮮成為日本保護國。日本在朝鮮設立朝鮮統(tǒng)監(jiān)府,內(nèi)政、外交悉由朝鮮統(tǒng)監(jiān)掌管,首任統(tǒng)監(jiān)就是伊藤博文。

  而日本對中國延邊地區(qū)覬覦已久,1906年11月18日朝鮮參政大臣樸齋純致函朝鮮統(tǒng)監(jiān)伊藤博文,要求日本派員前往中國延邊地區(qū)保護朝鮮墾民,此話正中日本政府下懷,但考慮到成立殖民統(tǒng)治機構與駐屯憲兵隊易引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和歐美列強的關注,遂改為暫先在延邊地區(qū)建立朝鮮統(tǒng)監(jiān)府的暫駐機構。遂制造間島(即中國延邊地區(qū))問題,聲稱中朝國界未清、間島(中國延邊地區(qū))歸屬未定,又以保護朝鮮墾民為借口,非法入侵中國的延邊。

  于是,自1907年8月起,中日兩國開始進行“間島案”之交涉,終至1909年9月,長達兩年之久。中日“間島案”交涉一是在兩國中央政府、使節(jié)之間進行;一是在清東北地方政府和日本在延邊非法設置的統(tǒng)監(jiān)府間島派出所之間進行。就交涉時間和內(nèi)容分兩大階段,自1907年8月至1908年上半年,兩國圍繞中朝國界即圖們江是否中朝兩國界河、圖們江北岸是否中國領土進行交涉;1908年下半年至1909年9月,兩國圍繞中國境內(nèi)朝鮮懇民“保護權”問題進行交涉。而就交涉案件來說,1907年8月至1909年2月,“間島案”單獨交涉;1909年2月至9月,“間島案”并入“東三省六案”一起交涉。在日中進行間島案交涉期間,朝鮮政府助紂為虐,協(xié)助日本政府的侵略行動。

  歷經(jīng)兩年的交涉,在清政府對東北六案作出重大讓步從而喪失大量權益的條件下,1909年9月4日,中日簽訂《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即(間島條約)和(東三省交涉五案條款))。《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第一款為,中日兩國政府彼此聲明:“以圖們江為中韓兩國國界,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至石乙水為界”。

  日本通過《三省交涉五案條款》和《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進一步擴大了對中國的侵略,嚴重侵犯了中國主權。由于圖們江正源本為紅丹水,1887年只是由于中國勘界代表向朝方妥協(xié),改主以石乙水為圖們江正源。因而即以圖們江為中朝界河這一條款來說,規(guī)定石乙水為圖們江上源,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即1712 年穆克登立之審視碑)至石乙水為界.從而又使中國失去了不少領土。

  然而對于《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韓國學者認為“1905年以前并非保護條約的乙巳掠奪條約剝奪韓國外交權并開始實施統(tǒng)監(jiān)政治的日本帝國主義代替我國政府在間島龍井設立統(tǒng)監(jiān)府派出所,為在吞并韓國之后確保最大的國境線,事先采取了劃定假定邊界線等萬全之策。在此過程中,韓、日之間間島問題相修筑安奉線問題同時提出,而只能二選其一的日帝,由于絕對不能拋棄作為侵略大陸主要運輸線的安奉線鐵路,所以決定在間島問題上向清國讓步。于是,在1909年9月同清國簽訂《間島協(xié)約》,決定將豆?jié)M江上流之石乙水定為國境線,從而將間島讓歸清國所屬。這樣,就在完全無視韓國政府意見酌情況下,通過他國與他國之間的討價還價,我國的寶貴國土 ——間島,就被從國土中分割出去。”

  后論: 整理這些來龍去脈實在頗費工夫,博弈倉促間翻閱寫就,如有錯誤或有遺漏,倒也難免,還望有朋友及時更正。而由長白山引至所謂的間島問題,也實屬羅嗦到了家,博弈實汗顏不已。但中朝兩國唇齒相鄰,人民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互相交往,文化藝術的交流更是源遠流長,期間的種種瓜葛,又怎能用一兩句說清楚呢?老實的說,本文從長白山天池說起,但對長白山天池,卻也總是一筆帶過,蓋關于主權領土劃分的問題,本不止這天池一處。自所謂“間島案”結束,1910年朝鮮被日本正式吞并,中國也是翻江倒海,政權更迭,期間日本侵略者奪我半壁江山,直到毛澤東領導的共產(chǎn)黨建立了統(tǒng)一大陸的新中國。然緊接著朝鮮半島卻又是風云迭起,百萬中華兒女開過鴨綠江,直到1958年前,朝鮮半島的北半部似乎又成了中國的一個“屬國”。

  至于白頭山天池問題。在穆克登勘察之后,雖樹立界碑,但是由于人跡罕至,歷經(jīng)多年之后界碑坍塌,再加上古代繪制地圖方法的缺陷,清朝和之后的民國一直認為該地區(qū),包括整個天池,仍然屬于中國。由于在穆克登之后,中國一直沒有對這一地區(qū)做過勘察,所以只提出了大致的領土劃分界限,即西頭水和小紅丹水之間,自朝鮮新德、青峰、大坪、內(nèi)曲里至鴨綠江一線。但是此地區(qū)居民以朝鮮邊民為主,中國未對該地區(qū)派出行政和軍事統(tǒng)領官員。也就是說,未對該地區(qū)行使過有效主權。朝鮮則以咸鏡道的惠山和茂山兩府官員管轄此地區(qū),征收賦稅,勒管邊民。在簽定中朝邊界條約的時候,朝鮮方面提出該地區(qū)劃歸朝鮮,不但有歷史和現(xiàn)實上的優(yōu)勢,而且由于金正日是出生在“白頭山密營”,出于像韓國人以上所說的“白頭山是產(chǎn)生過擅君神話的韓民族的發(fā)祥地...所有愛國思想的歌曲中,都毫不例外地稱白頭山為民族的象征...”這樣的民族感情和其它考慮,堅持要把白頭山(現(xiàn)在朝鮮將其改名叫將軍峰)劃入朝鮮。但顯然是毛澤東并沒有答應,而是考慮到長白山確實是朝鮮民族寄托民族感情的圣地,也考慮到歷史上的種種問題,或許是“大手一揮”吧,既然是同志加兄弟,那就白頭山天池各劃一半,以此線延伸為界。由于長白山天池位于長白山南麓,所以中國還是多占了一些。即使如此,金太陽也還是被韓國罵了個狗血噴頭。

  當然,至于毛澤東當初這“大手一揮”,揮得對不對,值不值,各位是見仁見智。把長白山天池各劃一半并名曰“中朝友誼湖”,就被斥為“賣國”,博弈認為未免添油加醋,實屬不宜了。因為如果這樣,自清以降的中國各個叱咤風云之人物,人人皆難免“賣國”帽子。近來網(wǎng)上不是把孫中山也扣上了“賣國”的帽子嗎。

  天池作為鴨綠江與圖們江這兩條界河的源頭從法理上,朝方的確有理由要求分享,因為自明以來兩國就約定以鴨綠江與圖們江為界。如我國全占當然好,但分了也就分了吧,只要中國保持統(tǒng)一和強大,中朝作為唇齒相依的兩國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中國歷朝歷代都以恩威并施對待朝鮮,朝鮮也可以成為中國的一個有利屏障。而一旦中國積弱,則占據(jù)領土再多也保不住。別看韓國人現(xiàn)在喊得兇,要是他們站在朝鮮的立場上考慮考慮,也就自然知足了,哪怕有天北朝鮮支持不住被韓國并了,統(tǒng)一了的朝鮮雖可借美國之力制衡中國,但在這些問題上也不至于真正造次。但出于預防起見,博弈認為,在我國尚不足夠強大的今天,還應以維持兩韓分裂的格局為要。

  在簽定中朝邊界條約的時候,并沒有如朝鮮方面的要求那樣對邊界進行劃分,而是出于兩國長久友誼和邊界安定的考慮(或許有別的原因),雙方各讓一步,博弈以為還是可以接受的。這也是一個理智的態(tài)度。同時還想補充一點,即便穆碑確實在如朝鮮方面所堅持的位置,那么僅憑一塊碑就決定白頭山天池的歸屬,理由也是不充分的,由于長白山確實是朝鮮民族寄托民族感情的圣地,但長白山也確實對中國的民族感情也很重要,所以公允地說,而不是“民族主義”地說,天池的歸屬最終出現(xiàn)雙方共同劃分的結局,照顧了雙方的民族感情,算是個公平的結局,對中朝兩國之間長期睦鄰友好關系,也是有益的。

  附圖:

  圖一:本圖為1959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邊界地圖編纂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邊界地圖集》之第6幅,比例尺為1:15萬。 圖上橙色線為當時朝鮮地圖上標示的國界線(紅土山水);紫紅色線為當時中國地圖上標示的國界線(石乙水);綠色線為歷史上中方曾經(jīng)提出的界線(紅丹水);紅色線為根據(jù)日本1909年界約附圖標繪的一條線,這條線的西端點為1712年穆克登勘界時所立的界碑遺址(不知是否因地圖比例、測繪技術原因,還是因劃線人的轉繪技術原因,此線與朝鮮地圖的邊線不重合),但可明顯看出,穆克登界碑在天池旁邊。

  圖二:朝鮮歷史地圖上的邊線。

  圖三:現(xiàn)中國地圖上的邊線示意。

  圖四:被韓人炒作的朝鮮丟失的和被國內(nèi)某些人炒作的新中國丟失的2.9萬平方公里土地。韓人謂之“以白頭山為起點向西北包括暉春地區(qū),向南以豆?jié)M江為界的大片地區(qū)”,即“間島”,現(xiàn)基本在我國的延邊地區(qū)。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紅土地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wǎng)友就笑了
  4.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5.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6.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7.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yè)青年的牢騷
  8.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9. 子午|是誰在鼓吹用連花清瘟防治流感?
  10. 中美共治?中美國?G2?要認清中美正在加速脫鉤與對抗的現(xiàn)實,勇敢地直面碰撞!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nóng)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在线播放麻豆嫩草影院AV |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夜夜高潮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电影 | 日本精品一级少妇一级 |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伦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