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光(1931—1952),原名黃積廣,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縣,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5師135團9連的通訊員。1952年10月19日在朝鮮上甘嶺戰役中,因堵槍眼犧牲,被授予“二級戰斗英雄”稱號。其事跡被《人民日報》等媒體持續挖掘報道后,后來中國人民志愿軍給其追記特等功,并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對黃繼光堵槍眼事跡的懷疑,此起彼伏。疑問集中在二個方面,一是黃繼光到底有沒有堵槍眼,二是黃繼光到底能不能堵住槍眼。
第一個問題比較好回答。
據一批美國國家檔案館解密的作戰報告顯示,上甘嶺戰役(1952年10月14日~1952年11月25日),歷時43天,是朝鮮戰爭七次戰役中的第六次。上甘嶺主峰高597.9米,被稱為597.9高地(代號0號高地?)。黃繼光就是犧牲在收復597.7高地的戰斗中。
上甘嶺的爭奪歷經反復,是從美軍攻占我陣地開始的。黃繼光堵槍眼發生在戰役初期,10月19日我軍奪回上甘嶺的戰斗中?!度嗣袢請蟆樊斈?0月21日和12月20日兩次報道了黃繼光事跡。
黃繼光堵槍眼的作用,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他堵還是不堵,上甘嶺戰役照樣勝利,抗美援朝照樣還是那樣的結果。黃繼光堵了槍眼,僅僅使某次戰斗縮短了一些時間,減少了一些傷亡,所以當時僅僅授予他二級戰斗英雄稱號。
很多人質疑《人民日報》的報導讀起來很假,那是報道員對戰斗外行的緣故,文人的“藝術加工”“好心辦了壞事”,并不能因此否定黃繼光事跡。
還有的人質疑黃繼光事跡根本沒有發生,原因是黃繼光犧牲的時間,和我軍一些報告和戰爭親歷者的回憶有數小時的出入。原因一可能是和597.9高地戰斗同時間進行的537.7高地的戰斗產生混淆。我軍在19日晚,成功奪回韓軍駐守的537.7高地。二可能是對單次戰斗時間的劃分存在分歧,上甘嶺地區的戰斗此起彼伏。
中外戰例中,堵槍眼的事跡并不罕見,如和德軍戰斗的蘇軍戰士馬特洛索夫,和日軍戰斗的國民黨士兵熊其佬等。堵槍眼還是我軍的一個光榮傳統,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據不完全統計,共出現黃繼光式戰斗英雄十四人,如許家鵬、李家發等。我們常常用文人的膽量去衡量戰士的胸襟,對黃繼光等人的英雄行為不理解不認可,拒絕接受因而得出不可能的結論,反映的是自己的怯懦。
另一個促使黃繼光堵槍眼的原因,可能是朝鮮人民軍的宣傳。朝鮮人民軍在朝鮮戰爭中,涌現出來的堵槍眼事跡,有金昌杰、黃淳福、申甲新、樸石峰、金明哲、李壽福、申基哲、李亨煥、金仁煥、金圣鎮等一大批。
第二個問題是個技術性問題,黃繼光到底能不能用肉身堵住槍眼?
資料顯示,上甘嶺高597.9米,被稱為597.9高地,整個高地面積3.7平方公里,上山只有一條路。美軍守衛上甘嶺的兵力,據公開資料,“全殲美軍五個連”。綜合各種資料,黃繼光堵槍眼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
黃繼光所在四連,埋伏在離敵人約50米遠的坑道(戰壕?)中,任務是爆破敵人地堡火力點。地堡是用鋼筋水泥修筑的類似墳堆、留有槍眼供機槍手射擊的軍事設施。黃繼光接受任務前,我軍戰士已經爆破了敵人多個火力點,并有多名戰士犧牲。黃繼光被臨時任命為班長,帶領二名戰士,利用土堆、石塊、樹樁等地形地物做掩護,靈活運用低姿匍伏、側身匍伏等單兵戰術動作,迅速抵制地堡。二名戰士在此過程中被擊倒,黃繼光雖然左臂受了重傷,但是還是成功的爆破了最后一個地堡,地堡中的“機關槍”停止了掃射。
此時,離上級要求我軍拿下陣地的時間,約剩半個小時。正當我軍發起全面沖鋒,意圖一舉收復高地時,地堡中的機關槍卻又突然開火。彈藥用盡的黃繼光,奮不顧身撲了上去,堵住了槍眼。
黃繼光堵槍眼的槍,是機關槍,并沒有說明是何種機關槍。以當時美軍當輕機槍使用的M1918A2自動步槍為例,彈丸初速為853.4米/秒,射速在300~650發之間。很多人認為黃繼光會被打成二截,甚至“化成一股青煙”。黃繼光到底能不能堵住槍眼呢?
高速槍彈主要以其所攜帶的動能殺傷受害人。高速槍彈遭遇人體驟然減速時,將其所攜帶的強大動能釋放于人體,造成嚴重破壞。研究資料表明,高速子彈擊中人體時,動能在彈丸前端聚集形成一個數倍于彈丸直徑的球狀沖擊波。一顆7.62毫米子彈形成的球狀沖擊波直徑接近于一枚雞蛋。但是并不等同一定會在人體留下一個雞蛋那樣大的傷口。否則,是不是我們的高速鉆頭,在國土打一個小洞,直接把美國打成一片大海呢?
實際在擊中目標后,很多時候子彈仍然會以極高的速度穿透目標呼嘯而過,向遠處繼續飛行。有打靶經驗的人、或者射擊愛好者都知道,老式靶子通常是用一根三公分粗的木頭,松垮垮的立著。子彈穿透靶紙后,會繼續飛行很遠的距離,是需要加強防護的。當然,靶紙沒有被打爛,靶子沒有被打倒,更沒有打成二截,我們可以從容的放倒靶子,拿下靶紙,仔細研究彈著點。美國有二位總統是被刺殺的,沒有出現被打成二截的報道。
黃繼光堵槍眼時,子彈接近于初速,即子彈速度最高穿透力最強時。子彈會瞬間穿透黃繼光身體,這時子彈仍然高速運動,保存著大部分的動能,只有少部分動能釋放到了人體組織中。研究表明,痛感有一定的遲滯性。人體在中彈后10~20秒內,幾乎沒有疼痛感。這一點容易理解,我們日常生活被快刀割傷后,當時基本沒痛感。有時候摔了一大跤,當時沒痛感,第二天卻痛得動不了。
綜合以上分析得出結論:黃繼光堵槍眼后,子彈穿透身體繼續運行,他沒有被打成二截,還會在那里;雖然身體在流血,但在10~20秒內,他能說話,能活動,能表達思想。
也即是說,黃繼光最大限度可以堵槍眼約20秒。這20秒時間里,雖然子彈還有很強的殺傷力,但敵機槍手射擊精度會因為黃繼光堵搶眼產生偏差,為我軍沖鋒創造了有利條件。事后戰友在黃繼光身上找到9處大的槍眼,說明敵機槍手射擊明顯受到影響,握槍晃動很大。
我記得,中學時100米跑優秀是13秒!而當時我軍距離地堡僅僅50米。什么叫時間就是生命?黃繼光用身體告訴你。
再回應最后一點質疑。據報道,黃繼光的尸體,是被一個女衛生員背下山的。有人質疑上甘嶺戰役后,土層被打松,根本無法步行。
打到最后,敵我共發射炮彈約230萬發,579.9高地土石被炸松1至2米,成為一片焦土,是實際情況。但上甘嶺戰役,共有大小戰斗700余次,這些戰斗怎么打?整個戰役持續時間43天,黃繼光犧牲在第5天。女衛生員都去背尸體了,那么多男人卻在說風涼話,不無恥嗎?
總的來說,黃繼光堵槍眼的事跡是可信的。要么捧殺,要么罵殺,不可信的,是一些無聊或無恥文人的描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