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蟲病,在中國流行了2000多年。由于歷代統治者不顧人民的疾苦,致使血吸蟲病愈演愈烈。解放前,疫區遍及江南12個省、市的350個縣,患者1000萬人,受感染威脅的人口達1億以上。解放后,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非常重視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1953年前后就派出100多名醫務人員進駐重疫區余江除滅血吸蟲病,治好千余人。
1955年冬,毛澤東發出“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和“限期消滅血吸蟲病”的偉大號召。毛澤東還親自到湖北疫區視察,在杭州親自制定規劃。
1965年2月27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強調“全黨動員,全民動員,消滅血吸蟲病”,并且把消滅血吸蟲病寫進了《農業發展綱要40條》。同年,中共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派出大批醫療隊到疫區進行血吸蟲病防治工作。
防治工作取得明顯的效果,疫區余江縣人們提出了“半年準備,一年戰斗,半年掃尾”的口號,發揮沖天干勁,與瘟神作戰。并大力興修水利,填平溝壑,根絕血吸蟲的滋生地,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根絕了血吸蟲病。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用頭版頭條報道了這個消息,刊載了題為“第一面紅旗——記江西余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病經過”的社論。
毛澤東讀后十分欣慰,徹夜未眠,第二天早晨便寫了 《七律二首 送瘟神》: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毛澤東還在詩題下用一段優美的文字描述了作詩時的喜悅心情:“讀6月3日人民日報,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這兩首詩是聯章體,雖然分為了兩首,實為一體,以豐富的想象,把過去和現在,神話和科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這兩首詩通過血吸蟲病在就社會長期流行,嚴重危害和新社會迅速被消滅的鮮明對比,揭露了舊社會給勞動人們造成的沉重災難,歌頌了社會主義制度及勞動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煥發出來的沖天干勁和改造山河的英雄業績。
第一首通過對廣大農村蕭條凄涼情景的描寫,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蟲的猖狂肆虜和疫區廣大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
首聯“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抒發了詩人的悲憤心情。祖國的南方,向來以魚米之鄉著稱,這里青山綠水、風景秀麗。可是,一個小小的血吸蟲竟使大好河山蕭殺黯淡,就連華佗這樣的名醫對血吸蟲也束手無策,徒喚奈何。“綠水青山”與“枉自多”對舉,“華佗”與 “無奈”相聯,強烈的反差、對比,寄寓了詩人多么深厚的感情,又飽含了人民大眾多少苦楚!
頷聯“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千村”“萬戶”極言受災地域之廣,受災人數之多;舊中國到處是人的地獄,鬼的天堂!
頸聯“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詩人運用唯物主義宇宙觀,弛騁想象,恢宏而形象地展示了悠悠歲月的流逝,道出人民尋求解脫災禍的強烈呼聲。隨著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人們尋遍長天,看過無數的星河。然而,年年歲歲慘況依然,苦難依舊,人們到哪里去尋求幫助他們解脫疾病的良方呢?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之句,充分顯示了詩人深厚的哲學底蘊與淵博的科學知識積淀。地球赤道全長四萬公里,合八萬華里。人們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轉,于不知不覺中,一日已行了八萬里路。地球在天空轉動,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們也在“巡天”。河,即銀河,一千河指一千個像銀河一樣的星系,巡天遙看一千河,是說本來人們看到的是星星靜止在天空中的,但實際上星星每時每刻都在運動,轉一周可以看到所有的星星,因此,這句詩體現了物質運動的絕對性與靜止的相對性的統一。
通過“坐地”“巡天” 的超凡想象,詩的尾聯引出了神話傳說中天河邊的牛郎:“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牛郎是勞動人民的化身神,他當然關心著人民的疾苦,要問“瘟神”肆虐之“事”。如何回答呢?詩人的答詞是:一切悲歡離合都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成為過去了。這樣寫,人間天上渾然一體,極大地開拓了詩詞包容的時空領域和思想蘊含,寫出了舊中國帶給人民的災禍,那是天怒人怨,世所難容,不僅有力地結束了這一首,而且巧妙地過渡到了第二首。
第二首以高昂的情緒寫新社會勞動人民改天換地。消滅血吸蟲病、創造新生活的動人情景,形象說明送瘟神偉大力量的源泉。激越高昂,雄渾豪邁,與第一首感情抑郁、語義哽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首聯“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二句即是一幅意氣飛揚的畫面。前一句以明快的語言勾畫出當前春光明媚的景象,它既是寫景,又象征著當時全國人民奮發有為的動人氣概。后一句則表達了詩人對中國六億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熱情贊揚和高度評價,體現了毛澤東同志相信群眾和依靠群眾的光輝思想。詩人用一顆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心,唱出了熱情澎湃的心聲,一掃封建君主蔑視人民群眾、封建文人輕視百姓的歷史唯心主義陳腐見解,表達了詩人對人民的關懷與熱愛。
頷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景物完全化為了情思,自然景物變得通人心、隨人意,人與美麗的景色交融一體。暮春的落花飄入水中,隨人的心意翻著錦浪,一座座青山相互連同,就象專為人們搭起的凌波之橋,整個中國呈現出一派興盛的氣象。此時的水和山,仍然是從前的“綠水青山”,可在舊時代,山河被瘟神糟蹋,雖多亦枉然。到了新時代,人人成為舜堯,山水也煥發青春,大地在日新月異地改變著面貌。
頸聯“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山河鐵臂搖”,歌頌了人民群眾改天換地的偉力。“五嶺”綿延在南方,“三河”奔騰于北國,這兩個地名,代表了整個中國。不論在祖國何處,皆是銀鋤齊揮、鐵臂同搖,人民群眾的凌云之志,山河動容。詩人以高妙的藝術手腕,只用兩句話就概括了當時社會主義建設的雄偉場面,令人嘆服。同時,詩句中還滲透了詩人“力拔山兮”的偉岸精神和自力更生的進取意識。詩人“人定勝天”的思想,化成美妙的詩句,閃射出了動人心魄的魅力。
尾聯“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這兩句點明題意,總結全詩。前一句語調輕松,含幽默調侃意味,流露出詩人對中國人民終于“送”走了“瘟神”的衷心喜悅。后一句,并非寫實,而是借用傳統的民間習俗,表示如何“送”。字里行間,也渲染出對“瘟神”的鄙視和嘲諷。“照天燒”三字,是全詩的結穴,象征中國人民不僅能消滅血吸蟲病,同時也能改變“東亞病夫”和貧窮落后的形象,也能掃除一切大大小小的瘟神和一切害人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毛澤東是具有革命浪漫主義氣質的詩人,《送瘟神》二首便是其革命浪漫主義的杰作之一。在詩中,詩人的內心世界隨著神奇的想象、多變的畫面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示。既有理想,又有現實;既有科學,又有神話;既有對舊時代人民苦難生活的嘆息,又有為新時代人民壯舉的喝彩。情韻高致,想象豐富,思想深刻,意氣豪邁,展示了無限的宇宙和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詩人具有對祖國、對人民濃厚的愛,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劉繼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