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我母親講的當年志愿軍在鴨綠江邊倉促入朝的故事

橋溪 · 2014-10-28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先說一下,我的家鄉就在長白山里的鴨綠江上游,在我的童年時期,中朝關系非常好,我游泳的時候,游到靠近江中心的木排上休息一下,再游到朝鮮對岸去,曬一會兒太陽休息一下再游回中國這邊來。

  那個時候中朝在長白山砍伐下原木后扎成木排,然后在鴨綠江里將木排放到下游去。兩國游泳渡江的,游到中間的時候累了就爬上木排休息,而放排的舵手和擺排的人,不論是中國人還是朝鮮人,都對游泳上來休息的人很友好。遇到暴雨,兩國的木排都可以立刻靠向另一國的排港停泊。

  而我自己從小學到中學,班級里的少數民族很多,特別是朝鮮族、滿族、和回族。我最懷念的中文老師卻是一個回族人,如果我們背不下古文,她就拿起教鞭對著我們的背抽過來,所以到現在我讀古文還很順暢。那些教鞭都是小時候同學們學雷鋒做好人好事到山上砍的荊條,削掉刺以后又硬又軟又韌,被抽一下就長記性了。

  有的同學怕抽,冬天就穿著厚大衣,被抽狠的同學有的就發誓說春節的時候要到老師的家門口掛上個豬頭(當然最后也沒掛)。去年同學聚會時聽說那個回族老師已經去世了,我們同學都難過了好久,都感慨那時各民族關系為何會如此和諧,不分彼此。也許我這輩子再也看不到各民族在一起嬉鬧的景象了。

  那時候中朝關系真是好,各民族的關系也真是好,令我無限回憶。而我也遺憾,曾經這么好的中朝關系卻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真是讓我心里很難過。如果哪一天中朝變仇人,那志愿軍的血真是白流了。

  回到正題。我小時候看鴨綠江對面的山,就問我母親為何朝鮮的山格外平緩,而不象中國這邊的那樣陡峭。我母親說那是被美國飛機給炸的。我就很奇怪,怎么不炸中國這邊?我母親說美國飛機在抗美援朝剛開始的時候也開過江來,專門轟炸開出山洞隧道的火車,不過后來就不再開過江來了,而是專門在朝鮮那邊轟炸江橋和中國的開過去的火車。這樣一來,美國飛機為了炸江橋,如果第一次投彈沒炸成,就要在朝鮮境內兜個大圈再轉回來。這個時候躲在中國境內山洞內的火車就可以趁機裝貨卸貨,運送傷員。我家那里僅70公里的鐵路就有12個山洞(我們管隧道叫山洞),而且都是很長的山洞。

  那么在朝鮮境內兜個大圈的飛機,還要防備中國這邊的平射機槍,因為從中國這邊江面挺立出來的峭壁可以高達200米,剛好可以平射飛機。我小時候走山路,在峭壁路上走的時候,鷹過江就都是在我腳下飛過去的,我是俯視著鷹飛過江,而不是仰視。所以可以想像當年美國的飛機是很憋屈的。

  我小時候很奇怪美國飛機為何不到中國這邊來轟炸,而在狹窄的江面上受平射機槍的氣。長大了才知道怎么回事:中國志愿軍剛入朝就讓美軍領教了厲害,所以美國當年并沒有膽量把戰爭擴大到中國本土上去。這一點,我小時候母親并沒說清楚,其實很多中國人也是到了今天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一個偉人的作用,是利益到每個人的,包括那些罵他的人。

  另外現在有人宣傳說美國一開始就不想和中國做敵,這完全是瞎說,因為抗美援朝一開始,美軍飛機是轟炸中國這邊的江橋和鐵路的(我家邊上的兩組爛橋墩就是證明),但不久就不炸中國這邊了。這當然也是因為隨后冬季的到來,江面封凍起來,中國志愿軍夜晚直接從冰上走過去就行了。

  那么,即使美國的飛機如此憋屈,我家附近沿江短短的一公里內就有兩組被炸爛的橋墩,我母親告訴我那曾經是兩座江橋,但都被炸爛了,由此可見戰爭初期志愿軍過江的難度。東向那個爛橋墩邊還有一座墳,這那座墳呢,埋得不是人,是馬。我母親告訴我說那是當年的一批戰馬。我小時候該墳的周圍是生產隊的菜田,生產隊從來都是繞著墳種菜。順便說一句,我每想到當年士兵居然沒把戰馬給吃掉,心里就很崇敬這匹馬和士兵們,心里油然而生一種慈悲之情。

  而現在的江橋是第三座,我的小學就在第三座橋邊,下課時常常到橋上玩,放學了經常看邊防兵們打球。去年回家鄉,看到那兩座炸爛的橋墩還在,生產隊已經解散了,而那座馬墳卻已推倒,上邊建了房,而離橋不遠邊防站附近也蓋上了豪華房。我看著那些爛橋墩,眼淚就要流了下來。

  我母親告訴我,印象最深的是志愿軍過江前。那時剛起過大白菜和蘿卜(“起”在我的家鄉就是拔的意思),忽然一夜之間田地里到處都是兵,他們在白菜地里就地挖了坑睡覺,衣衫都很單薄。那時秋霜已經很重,天亮的時候老鄉看到這些兵,都很心疼,趕緊請他們到家里,但這些士兵們告訴老鄉要立刻開拔到朝鮮去。老鄉一指:那不就是朝鮮嘛。士兵們一看,有的立刻就把背包里的衣服扔給老鄉,說是馬上要打仗了,怕累贅。老鄉來不及勸,士兵們就開拔過江了。

  我小時候聽到母親講這些故事的時候,非常奇怪這些士兵為何不把衣服帶在身邊。長大了才明白,開拔過來的是南方士兵,他們不懂得長白山里只要一來寒流,一夜之間就會見飛雪,溪水立刻就會凍起來。

  那為何指揮員也糊涂呢?現在才明白,原來中國是倉促應戰的,沒有什么準備之說,政府連百姓的動員都沒來得及做,士兵就緊急開拔到前線來了。否則怎么老鄉們事前都不知道呢?一夜之間白菜地里就都是兵。可以說,志愿軍打的完全是無準備之仗,但居然打贏了。

  我母親每次講到這里,就說當年的兵紀律真的嚴,夜晚開拔過來為了不擾民,就是睡在冰冷的白菜地里。而我長大后,想到的不是紀律嚴,而是這些士兵的倉促開拔以及秋霜過后的嚴寒。我小時候到小學要走半個小時的路,冬天戴著棉帽子,走到學校時帽子上沿都是呼吸結成的雪白的霜。而我所在的那個小學在我小時候的名稱是“民主小學”,小時候大家都說金日成在那里曾經念過一年,但去年回去的時候,發現小學早已經取消了。

  我家鄉的大羅卜在抗美援朝的時候是精品,長白山下過秋霜后(也就是十月份中旬)就要起大羅卜(如果下初雪后再起就已經糠掉了)。那個時候起的大羅卜又辣又甜又脆,直接生吃就行了。心芯特別甜,而皮特別辣,可以辣出眼淚來,所以吃皮還抗寒。此外,大羅卜放在菜窖里可以存到第二年五月份。

 

  我小時候讀魏巍的《東方》一書,里面描寫后方的士兵歷盡艱難把大羅卜背到坑道中,大羅卜又解渴又解餓又衛生。因為坑道到中水是很珍貴的,不要說洗菜淘米洗臉,能有喝的干凈水都不可能啊。

 

  然而,小時候讀到這里的時候沒有感覺,等現在長大成年了才佩服當年中國士兵的聰明才智,真是信手拈來皆可用啊!而且想想看,沒有魚水之情,這個知識怎么來的呢?

  所以,一個大羅卜雖然不起眼,但恰好說明志愿軍能戰勝美軍憑借的不僅是勇氣,還有高超的智慧和不可思議的魚水之情。

  我也因此格外佩服毛主席,他的部隊到了任何環境,信手拈來皆成威力,什么條件下都能因其勢而利導之,已入化境。

 

  對比今天那些作家和導演拍和寫的那些抗日劇或軍事片,感覺都離生活太遙遠了。而小時候讀的那些書,現在回想起來,那些作家都是真正深入生活而寫實的。

 

  我的一個學生有一次問我:怎么以前電影那些好演員都碰巧湊到一起了呢?

 

  我說:不是碰巧啊,因為他們在生活中本來就是這樣的,不用演啊。

  我們小時候在冬天嚇唬女孩,就瞪大眼睛看著她的臉,然后很吃驚地說:啊呀,你的耳朵呢?

  通常被嚇的那個女孩就會凄厲地大叫一聲,雙手趕緊去摸耳朵。

  我母親在我小時后常嚇唬我說如果不把帽子戴嚴,耳朵一撥拉就掉了。

  因為,長白山進入三九天的時候,耳朵一旦凍狠了,感覺到的不是冷,而是熱辣辣,這一點南方人很難體會。而且,下的雪象干冷的砂子一樣,手一握,完全是干砂一樣的感覺,完全不是江南濕雪的感受。如果穿的衣服沾上了水,外面馬上就是一層冰。三九天的時候,江早就凍起來了,汽車可以直接在上面開,南方人很難想象冰凍三尺是個什么概念。

  因此,當我讀到書中關于志愿軍們設伏擊圈凍死在戰場上的故事,不能想象他們是靠什么樣的精神力量支持下去的。

  我們中國人今天能夠在世界上站住腳,其實也是享受了志愿軍們給我們帶來的成果。現在不是很強調做人要有感恩的心嘛?那就從感謝志愿軍開始吧。

  我在大學的年代,有很多浙江人在入深秋的時候在我的家鄉開始做生意打工,于是我們長白山人都感嘆浙江人比東北人抗凍,而我在浙江念大學,常夸浙江文化如何細膩多姿,所以浙江人就在我面前毫不掩飾地說東北人是多么的懶而且是多么的怕苦,哈哈。

 

  為什么呢?長白山在深秋的時候白天如果有太陽,很舒服,而且天藍得是如此透徹,我猜想一定會讓讓這些浙江人心情很好。可這些浙江人不知道寒流是可以隨時來的,一旦來了,則一夜飛雪,如果少穿件線褲,腿就凍風濕了。而且,我們家那里最低平地的海拔都有400米,到了800米的海拔,雪要到來年6月初才化。我在六月初爬上我家邊上的貓耳山(1070米)時,上面的冷風還是吹得手指頭疼。

 

  我去浙江念書的時候冬天都戴著耳套,因為小時候滑冰的時候耳朵凍白過,留下了后遺癥,所以在東北零下30度的時候不癢,但偏偏在冬春和秋冬交界的時候耳朵很癢,加上浙江冬天的濕度很大,所以我如果不戴耳套,就經常撓破皮,耳朵上一道道的血痕。而我的那些浙江同學反而沒有這個毛病,他們可以在沒有暖氣的機房里上電腦。

 

  真的不是我懶啊,因為我的手也有同樣的問題,如果不戴手套也起厚厚的凍瘡啊,可沒有一個浙江同學能理解是怎么一回事,但他們的前輩在朝鮮戰場卻領教過比這厲害的十倍的痛苦。

  所以,我每當看到那些貶低志愿軍的貼子,就很希望作者在三九天能到長白山穿件單衣過一晚,回來就一定能把自己的嘴管住。

  從長白山的寒冷再說到加拿大的軍事博物館,我是在長白山里長大的,小時候就知道,手如果凍得沒有知覺了,向溫水里一放,會比刀割還要疼,這個南方人又是很難理解。手凍得沒有知覺的時候,如果放到溫水里,會有內縮和外脹的又冷又燙又舒服又痛苦的奇特感受。如果手的外部已經凍壞了,又心急放到很熱的水里去溫暖,則手基本上就要廢掉了。

  因此,用人體來溫暖還沒凍壞的地方通常是最好的療法。有人看《上甘嶺》電影,會發現志愿軍里有女兵,雖然鏡頭很少,但《我的祖國》就是通過演繹女兵的鏡頭而唱出來的。其實,當年志愿軍女兵的偉大卻遠超過電影所描寫的內容,也鮮有人提起。我早年讀過一篇回憶錄,里面回憶說志愿軍士兵的腳通常會有嚴重的凍傷現象,所以當年很多女兵都是主動揭開衣服用她們的胸脯給剛抬下來的傷兵把腳暖過來,還有的女兵用嘴吸通士兵凍傷的尿道。早年讀到這個回憶錄的時候,就知道這個作者寫的是很真實的,因為我小時候得到的防寒教育就是要暖先暖腳,腳暖身才暖。而男性的尿器官在打埋伏的時候要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溫度下凍很久,這是很難想象需要什么樣的意志力的。

  雖然戰爭中女人是配角,但在抗美援朝過程中,中國女人所擁有的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心性,卻是驚天動地的。有這種精神,志愿軍不贏是不可能的。

  我還記得一個回憶錄里說中國志愿軍里有個狙擊神槍手,司令員把自己的皮靴當場脫下來獎給那個士兵。南方人很難理解這個獎勵的重要性,但我是很知道的。后來我看到美軍的回憶錄說志愿軍發動總攻沖鋒的時候很多就是光腳沖的,這讓美軍產生一種夢幻感。讀到這里時,我真是很難克制自己的感情的。

  我們中國人(其實也包括日本人在內的所有黃種人以及南朝鮮人),都要感謝這些志愿軍,是他們的犧牲阻擋了叢林法則的推進;也是志愿軍,給人類帶來了真正的種族平等。而黃種人以前一直被白種人侵略和殺戮,也是朝鮮戰爭使得這兩個人種平等起來,也使后來的黑種人和其他膚色的人種真正平等起來。因為,在抗美援朝以前,世界上的法則就是叢林法則。

  麥克阿瑟在志愿軍的打擊下叫喊著要對中國東北動用原子彈,就是這種叢林法則的反映。而他們白種人自己也被叢林法則所左右而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互相砍殺,所以他們當年也是叢林法則的受害者。毛主席當年在歐美受到普通百姓的崇拜,和他宣揚慈悲平等、斗私批修、以及反對霸權(實際就是叢林法則)是分不開的。可惜今天的中國人已經沒有了這個道德追求和制高點了。

  我在2012年夏天的時候去渥太華的戰爭博物館參觀,看到里面專門有個展廳介紹抗美援朝(當然展廳是稱為朝鮮戰爭的)。我看了之后非常震撼:里面陳列的加拿大裝甲車非常雄壯厚實,我圍著裝甲車反復研究結構,驚嘆魏巍在《東方》小說里寫的真實性:比如志愿軍拉開炸藥包導火索后要扶著炸藥包在履帶上走一會兒(否則就會滾落),算好了爆炸時間然后跳開。而這種鎮定或淡定在今天看來是神話,但確實是歷史,因為很難找到其他爆破裝甲車的辦法。這種清醒鎮定的作戰方式和心理素質,美軍及其他聯合國軍除了崇拜是沒有其他評語可以形容的。而毛主席當年敢出兵捍衛中國人的尊嚴,這種勇氣在今天也是不可想象的。

  而在該展廳中,一位加拿大老年軍官穿著整整齊齊的軍裝,儀態自豪而筆挺地向人介紹他所在的部隊當年是如何在漢城北面的五座山頭擋住志愿軍沖鋒而使美軍大部隊沒有遭到圍殲。我仔細看了一下該地形,加拿大軍隊當年扼守在五座山頭上,火炮密集布置在山腰對山谷形成覆蓋火力網,而接近谷底的平路和溪水是則是加拿大的裝甲部隊,而志愿軍進漢城就要從山谷的這些平路迅速突破。我是從那種山里長大的,看了這個地形和加拿大軍隊防備到水泄不通的程度,很贊嘆這位加拿大軍人的誠實和尊重他的自尊:成功地阻滯了志愿軍的進攻,為美軍撤退提供了寶貴的時間。

  而挨著裝甲展廳的是中國志愿軍的裝備介紹:士兵只背了一桿槍和幾條子彈套,加上一條干糧套斜跨在肩腰上。上面的文字介紹是:蘇式裝備,雖然很落后,但很有效和輕便。我看到這里,很為加拿大的洗腦水平驚嘆:明明裝甲車輸給了步槍卻還要忍不住嘲笑勝利者的落后。“蘇式”二字還表明他們不肯尊重歷史事實。其實,蘇聯決定援助中國也是在第一次戰役勝利以后才下定決心的(其實人類社會里,種族膚色的觀念到處都是,加拿大展廳的介紹就是一例,無非是暗示西方人沒輸給中國人)。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4.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5.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6.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7.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8.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9.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0.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中文字幕在线码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字幕 | 欧美日韩第一区 | 亚洲香蕉午夜视频 | 亚洲蜜芽AV中文在线 | 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