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有學者反誣馬克思主義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現象,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楊軍表示,這是要在批判歷史虛無主義問題上攪渾水,她認為,馬克思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是完全對立的。歷史虛無主義以唯心主義為哲學基礎,否定中國發展道路和政治制度的歷史合法性,抹黑中國共產黨,卻標榜自己“價值中立”、“態度客觀”。對此學界應當進一步揭露其實質。
《中國社會科學報》:在歷史觀上,馬克思主義與歷史虛無主義的區別是什么?如何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
楊軍: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唯物主義,也稱為唯物史觀。發現唯物史觀是馬克思畢生兩大貢獻之一。唯物史觀認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構成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類社會發展如同“自然歷史過程”遵循客觀規律。規律形成、存在并實現于人的活動之中,表現為一種最終決定人類行為結局的力量。人類的歷史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是客觀規律的決定性作用與人的能動作用有機結合的結果。
唯物史觀的發現,克服了唯心史觀的致命弱點,實現了人類歷史觀的深刻變革,正如列寧所說,它改變了此前歷史研究“至多是積累了零星收集來的未加分析的事實,描述了歷史過程的個別方面”的狀態,指明了一條“對各種社會經濟形態的產生、發展和衰落過程進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的途徑”,把歷史研究引上真正的科學軌道。
歷史虛無主義把唯物史觀歪曲為“機械的歷史決定論”,試圖解構唯物史觀指導下書寫的中國近現代歷史。它無視社會歷史過程的客觀性,按照自己的愿望對客觀存在的歷史進行想象和臆斷,否定中國革命發生的歷史必然性,認為中國革命的發生是因為一些革命者的“鼓動”,抹殺人民群眾在革命中的作用;它否定社會歷史客觀規律的存在及其決定性作用,而凸顯人性、人的思想和歷史的偶然因素在社會歷史活動中的作用;它用“陰謀論”、“權力斗爭論”來解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特別是毛澤東的一生。顯而易見,歷史虛無主義秉持的是唯心史觀。
《中國社會科學報》:在考察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思維方式上,馬克思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有什么不同?
楊軍:恩格斯指出,“唯物主義歷史觀及其在現代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上的特別應用,只有借助于辯證法才有可能。” 馬克思主義認為,考察人類歷史要堅持普遍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注意把握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切現象和過程及其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注意把握歷史發展的整體;歷史研究不能僅限于觀察、描述現象,更不能為現象尤其是假象所迷惑,要深入到現象背后去把握本質;對歷史人物及其活動的考察必須“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應當在具體的社會歷史環境和社會關系中來考察人的思想和活動,以獲得對歷史人物的正確理解。
歷史虛無主義完全走向了馬克思主義歷史辯證法的反面,用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例如,對于中國革命,歷史虛無主義以革命中有流血、犧牲的現象,指責革命“造成社會的動蕩”、“是對文明的破壞”,從而否定近代中國革命在本質上是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動力;對于中華民國,歷史虛無主義為否定近代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以民國時期一些大學教授的優厚待遇和思想言論自由,對民國時期進行浪漫描繪和溫情緬懷,卻無視民國時期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動蕩、混亂的時期,無視同為大學教授的聞一多、李公樸被殺,馬寅初被關押的遭遇,是典型的以點概面、以偏概全;評價毛澤東,只看錯誤、不見成績,甚至捏造“史實”,對毛澤東的政治活動、思想觀念、家庭婚姻和文才武略進行全方位抹黑;評價新中國,對改革開放前30年也是全盤否定。這都違背了實事求是的原則,背離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顛倒了主流與支流。
《中國社會科學報》:在分析研究社會歷史的方法上,馬克思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區別在哪里?
楊軍:階級和階級之間的矛盾斗爭,不是外界強加給歷史的,而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存在。馬克思主義根據原始社會解體、社會分化出階級、產生階級矛盾的事實,堅持用階級分析方法來分析階級社會的歷史現象。列寧指出:“法國復辟時代就有一些歷史學家(梯葉里、基佐、米涅、梯也爾)在總結當時的事變時,不能不承認階級斗爭是了解全部法國歷史的鑰匙。”
階級分析法通過分析隱藏在不同階級政治思想背后最終起決定作用的物質利益,從經濟上說明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的根源;通過分析一定階段的社會經濟關系,把握歷史事件、歷史活動中各個階級的立場態度及其力量對比,從而深入認識歷史運動、歷史事件的性質和特點;通過分析階級或社會集團所代表的經濟關系和利益,深入認識和評價其思想理論觀點。這樣歷史研究就能深入到歷史本質和規律層面,而不會停留在淺層次的現象觀察、細節描述和史料堆砌中。
運用階級分析法能夠更好地辨析史料。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研究“必須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而后才有可能探尋出“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系”。由于史料是人記錄的,不同的人由于處于不同階級、有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利的差別,在思想觀念上也有所不同。這或多或少會反映到史料中。采用階級分析法,對史料的思想性進行鑒別分析,可以防止對史料內容的誤讀誤用。
但是,歷史虛無主義反對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法,主張用人性論來解釋歷史人物的思想和活動,這樣歷史人物都被改頭換面,“好人不好”,“壞人不壞”;把歷史材料當作證明自己某種愿望或設想的工具,對史料不作分析、比對和辨偽,只要符合其價值取向,就可使用,甚至違背孤證不立的原則,以一兩個史料推翻整個歷史結論。這樣研究、書寫出來的歷史不過是“想象的主體的想象的活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