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表首頁
工作便簽
2014年8月19日,經大連日報牽線搭橋,焦裕祿1955年8月10日在大連起重機器廠親筆填寫的“干部履歷表”入藏大連現代博物館,這份已經泛黃的珍貴文物可以與廣大觀眾見面,成為學習焦裕祿精神的生動教材。中共遼寧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唐軍為此事批示:“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要利用好這個生動教材,宣傳焦裕祿,學習焦裕祿。”
焦裕祿為大家所熟知的,是他在河南省蘭考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模范事跡??墒?,焦裕祿在此之前的經歷,很多人卻并不清楚。從1955年開始,焦裕祿從洛陽礦山機械廠來到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在這里工作了630天,這也是他工作生涯的重要時期,他密切聯系群眾、關心困難職工生活等事跡曾在大連日報多次刊登??梢哉f,大連與蘭考一樣,也是焦裕祿精神的發祥地之一。
歷史的緣起
今年是焦裕祿同志逝世50周年,大連日報從年初開始挖掘焦裕祿同志在大連工作和生活的故事,制訂了詳細的報道計劃,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蘭考參加當地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并把焦裕祿精神和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一樣作為我黨必須堅持的革命精神之后,我們密集采訪,在4個多月的時間,發表了近6萬字的焦裕祿與大連及大連人民學習焦裕祿精神的文章,并配以多幅珍貴的圖片。5月14日發表了《焦裕祿在大連的600多個日日夜夜》一文,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也引起了讀者張清仁同志的強烈共鳴。
他原來是大連起重機器廠的老職工,當年就曾經在焦裕祿工作過的車間工作過,后來長期做企業的宣傳工作,不遺余力地宣傳焦裕祿精神,也曾經為大連日報撰寫過焦裕祿在大起的報道。他在工作中把宣傳焦裕祿和收集有關焦裕祿在大起的文物結合起來,收集了一批焦裕祿的文物。7月9日,張清仁同志來到報社,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焦裕祿親手填寫的“干部履歷表”,他告訴記者,大連日報關于焦裕祿的所有報道都認真讀過,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愿意把焦裕祿親手填寫的“干部履歷表”奉獻出來,供全市人民緬懷焦裕祿,學習焦裕祿。
當他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焦裕祿干部履歷表拿到報社后,我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一字字拜讀。大連報業集團社長李明明、大連日報總編輯張田收等領導高度重視,經過精心策劃,7月10日頭版重要位置刊發了《焦裕祿親筆填寫干部履歷表現身大連》的稿件,并在當天B3版介紹了這份履歷表的詳細情況。而后,又在7月11日、7月14日、7月17日、8月7日的版面,陸續推出了《焦裕祿在大起還有這些事兒》、《入木三分的焦裕祿》、《焦裕祿那組版畫是這樣誕生的》等多篇關于焦裕祿的系列報道。這套系列報道一經發表,就在全國各大媒體引起強烈反響,先后有50多家媒體對文章進行轉載,受到全國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大連日報的系列報道發表后,許多熱心的讀者打來電話,要求收藏這份珍貴的履歷表,其中包括焦裕祿工作過的單位——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大連市檔案館,還有許多民間收藏家也表示出高價收藏的愿望。大連日報與張清仁同志多次磋商,最終使其決定把這份珍貴的文物放在大連現代博物館收藏。透過這份履歷表,讓我們看到了焦裕祿曲折而豐富的人生歷程……
泛黃的履歷表
這份泛黃的履歷表,編號是鉛筆寫的58號,由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制、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機械工業部翻印、大連起重機器廠翻印的干部履歷表,照片中的焦裕祿眉目清秀,目光炯炯有神,上衣兜還別了一支鋼筆。仔細辨別,發現與蘭考縣焦裕祿陵園墓碑上的照片相近,據他女兒所說焦裕祿不愛照相,因此推斷為32歲時在洛陽機械廠時所照。
履歷表共有4頁,記錄了焦裕祿的個人狀況、家庭狀況、個人經歷和工作經歷。他是這樣填寫的:現名:焦裕祿。籍貫:山東省博山縣第五區北古山村。在“家庭狀況”一欄寫有:參加革命前家有三口人,三畝地,三間瓦房;參加革命后,因為前妻離婚帶走兩畝,只有一畝地三間瓦房留給母親管理。母親李氏現年63歲,住原籍,哥哥焦裕生在家種地,已分居14年,現常通信。我與愛人徐俊雅參加工作,另四個孩子,大女孩10歲,男孩4歲,二女兩歲,三女出生一個月(在大連所生)。
在焦裕祿的履歷表中填寫的出生日期是1922年6月,而在記者查找的資料中顯示焦裕祿是1922年8月16日出生,當時常用農歷計算生日,焦裕祿的履歷表上填寫的可能是農歷生日。
在“有何重要社會關系,姓名、職業、政治狀況、現在和你的關系。”一欄寫道:岳父徐文蔚,城市貧民,解放前為教員,解放后殘疾,常通信。參加革命前親戚均系農民,參加革命后未任何通信。
在“何時何地參加中國共產黨或其他民主黨派、群眾團體,擔任何職,現在有無關系。”一欄寫道:1946年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任過縣委宣傳干事、區委副書記、團縣委書記、團地委宣傳部長、團地委第二副書記、縣委委員。
“何時何地因何受過何種獎勵?何種處分?”一欄,焦裕祿填寫的是:無。
在“受過何種革命訓練?參加過何種革命運動?”一欄寫道:1945年參加過民兵,隨魯中武裝部參加解放萊蕪戰役、臨朐戰役,反奸訴苦、剿匪反霸、反霸減租、土地改革、土改復查、鎮壓反革命、新老三反、土改整風及反右傾,河南省團校半年。
“何時何地在何部門經過審查?有何主要問題?結論如何?”一欄:1946年在山東渤海區土改復查工作隊參加三查三整。1948年至1951年,在河南尉氏縣委,參加過數次土改整風和反右傾整風,1951年在中共陳留地委參加三反,1952年在中共陳留地委參加鎮反,1953年在中共鄭州地委參加新三反,1955年2月在洛陽礦山機器廠參加審干。
“學歷”一欄:8歲到13歲本村初小畢業,15歲博山第六高小畢業。
在“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在何地何機關(團體)任何職務,證明人及其現址”一欄,焦裕祿是這樣填寫的:1931年至1935年,本村初級小學讀書;1936年至1938年,第六高級小學畢業;1939年至1942年6月,在家種地,挑扁擔賣油、青菜、餅等;1942年6月至1942年12月,日寇五次強化治安,被日寇憲兵隊抓去,在博山、張店、濟南日寇憲兵隊坐牢;1942年12月至1943年5月,被日寇押送東北撫順大山坑煤礦下煤窯;
1943年6月至1943年7月,從撫順煤礦跑回家被漢奸和日寇抓去坐牢10天; 1943年秋,因家中實在吃不上飯,焦裕祿被迫參加本地的一個偽軍連隊,但在那里他吃不飽還要挨打,第三日夜間,焦裕祿就跑回了家,偽軍又到他家里抓人,他藏了幾天后帶著愛人孩子逃荒到宿遷縣城給地主胡泰榮家當了兩年雇工。
1943年8月至1945年6月,逃荒江蘇省宿遷縣地主胡泰榮家當雇工;1945年6月至1946年3月,從江蘇回家后參加民兵,反奸訴苦、支援前線。以上證明人均為當地政府、村黨支部。
1946年3月至1946年6月,山東省博山縣第五區武裝干事,證明人焦念文,博山縣委;1946年6月至1946年9月,渤海區土改復查工作隊分隊長,證明人于振聲、周西祿,洛陽礦山機械廠;1946年9月至1946年12月,魯中南下干部隊班長,證明人于振聲;1947年1月至1948年8月,中共河南尉氏縣委會宣傳干事,證明人績凱,河南鄭州專區副專員;1948年8月至1949年8月,河南尉氏縣大營區副區長,證明人趙仲三,洛陽礦山
機器廠辦公室主任;1949年8月至1950年3月,河南尉氏縣大營區委副書記兼區長,證明人趙仲三;1950年3月至1951年7月,團河南尉氏縣委副書記,證明人趙仲三;1951年7月至1952年7月,團陳留地委宣傳部長,證明人孔燦東,現團河南省委組織部長;1952年7月至1952年12月,團鄭州地委宣傳部長,證明人孔燦東;1952年12月至1953年6月,團鄭州地委第二副書記,證明人孔燦東;1953年6月至1955年2月,洛陽礦山機器廠基建科副科長,證明人葉楓,洛陽礦山機器廠人事科長;1955年3月至今,大連起重機器廠機械車間代培主任。
“備注”一欄:按代培合同在大連起重機器廠代培兩年。
履歷表的最后是填表日期:1955年8月10日,焦裕祿簽名及大連起重機器廠人事科的公章。
1955年3月,焦裕祿來到了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工作,任機械車間代培主任,1956年下半年提前離開,在大起工作了630天。
珍貴的價值
手捧這份泛黃的履歷表,我們心中無比激動,看到焦裕祿用工工整整的字跡填寫的內容,更是對焦裕祿充滿了敬意。
這份履歷表的文物價值無疑是巨大的,它是焦裕祿親筆寫就的歷史記錄,是研究焦裕祿的重要史料,是探究焦裕祿精神發展歷程的重要依據。
我們就此聯系到大連市中共黨史研究會會長王軍,他說:“焦裕祿當時在大連工作的資料不多,這份履歷表填補了這項空白,是研究焦裕祿生平、弘揚焦裕祿精神的重要文物。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黨史文物也是一項重要內容,這份履歷表也應該是黨史中的一份重要的文物。”
我們同時還看到一張焦裕祿手寫的大連起重機器廠便箋復印件,內容為:“孫科長:我車間劉振才同志因公外出,十月工資未開,現愛人生孩子了,家庭生活也困難,他母親現在門崗要求開工資,希開給是盼。”落款為“焦裕祿”,時間為11月12號,上面還加蓋了焦裕祿印章。一張小小的便箋,焦裕祿對職工的關懷之情躍然紙上。
靜靜的哀思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指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與焦裕祿精神高度契合,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做到深學、細照、篤行。他還高度概括總結了焦裕祿精神的內涵: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凡事探求就里、“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從焦裕祿親筆填寫的這份履歷表上,我們可以看出在現實中學習與弘揚焦裕祿精神的實質所在。
從履歷表里工整的字跡可以看出,焦裕祿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這份履歷表中是用兩種顏色的鋼筆字跡填寫的,據當時在現場的老工人回憶,在填寫履歷表過程中,蘸水鋼筆沒有墨水了,他只好換了一種顏色的鋼筆水繼續填寫,但是筆跡依然一筆一劃,工工整整,由此我們能看出焦裕祿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從履歷表里各個項目的內容中,可以看出焦裕祿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他襟懷坦白,對黨無比忠誠, 1943年秋,因家中實在吃不上飯,焦裕祿被迫參加本地的一個偽軍連隊,但在那里他吃不飽還要挨打,第三日夜間,焦裕祿就跑回了家,偽軍又到他家里抓人,他藏了幾天后帶著愛人孩子逃荒到宿遷縣城給地主胡泰榮家當了兩年雇工。短短三天被迫參加偽軍的經歷被他如實地填寫在履歷表中,說明他對黨毫無保留,實事求是,不隱瞞一點私心。
從焦裕祿曲折而坎坷的人生經歷中可以看出他艱苦樸素生活作風的來由。后來通過許多焦裕祿的事跡知道,他生活十分簡樸,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這與他青年時期家境貧寒有關,他種過地,挑扁擔賣過油、青菜和餅來維持家中生計,家中還欠過不少外債,因此他格外熱愛黨,熱愛新中國,從履歷表里焦裕祿革命前和革命后的前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焦裕祿對革命工作和新中國的熱愛。
從履歷表里焦裕祿豐富的基層工作經歷中,可以看出焦裕祿貼近群眾、工作踏實的公仆情懷。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焦裕祿從宿遷縣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主動要求當上了民兵,1946年1月在本村參加中國共產黨,隨魯中武裝部參加解放萊蕪等戰役,以后又調到山東渤海地區參加土地改革復查工作,曾擔任組長。 1947年7月,為了幫助新解放區人民翻身求解放,焦裕祿被調到渤海地區南下工作隊,集訓后分配到淮河大隊一中隊任班長。1948年至1951年焦裕祿隨軍離開山東,到了河南,分配到尉氏縣工作。后又先后調到青年團陳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團鄭州地委工作。先后擔任過縣委宣傳干事、區委副書記、團縣委書記、團地委宣傳部長、團地委第二副書記、縣委委員等職。 1953年6月,焦裕祿響應黨的號召,調到洛陽礦山機器制造廠參加工業建設。他在這個工廠擔任過車間主任、科長。1955年3月,焦裕祿來到了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工作,任機械車間代培主任,在大起工作了630天。無論在任何工作崗位,他都與群眾打成一片,他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疾苦,在工作中認真鉆研業務,向群眾學,向老工人學,使自己無論做什么工作都能夠迅速成為行家里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