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日記體現強烈厭戰 新四軍游擊戰成噩夢
日記封面
日記內頁
引言
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紀念日,也是我國首個抗戰勝利紀念日。
為了珍視和平,我們需要了解戰爭。我們了解戰爭,是希望戰爭不再發生。
省檔案館近20萬卷(冊)抗日戰爭檔案中,有一本《一個日本士兵的陣中日記》。這本書很薄,總計31頁,1939年由“集納出版社”出版、“新知書店”總經售。
時隔75年,泛黃的書頁顯得十分脆弱,潦草的手寫日文字跡,有的漸漸淡去。省檔案館將這份檔案全部電子化,一個日本普通士兵眼中的侵華戰爭永遠定格。歷史照亮天空,也激勵全世界人民共同擁抱和平。
檔案征集
這本日記從何而來
這本書前8頁紙是日記的原始影印件,可以看出日記原始狀態,由此證明日記的真實性。日記全都是用日文書寫,每一頁的右上角標有月份日期和天氣情況。
翻譯者是陳辛人,他在“譯者前言”中介紹:這本日記是新四軍戰士在秣陵關(根據日記內容推測在今江蘇南京)附近的某次戰斗中,從一個日本兵的死尸上搜到的,原作是一本布面精裝淡黃道林紙而有直線格的本子。
日記的“主人”叫中村義夫,生前是日軍步兵五十一聯隊第一中隊伍長(班長),即池田隊松尾部隊赤尾隊的伍長。原籍是日本東京市大森園大森三丁目九十街地,家長名中村榮吉,他所持的槍號數為750508,刺刀號數為2296713,徽章號數是62號,防毒面具號數為“衣”字82056號。
建國后,由省直相關部門移交,該書被省檔案館收藏。
珍檔點擊
日記從1937年8月1日寫起,至9月30日結束,最后一篇日記尚沒有寫完。可能是因為處于戰爭狀態,或者是受作者文化水平限制,整本日記十分平實,不過也真實再現了一位日本士兵在侵略戰爭中的所見所思。
日記中的頭幾天,也就是8月初,作者還在日本國內,父親到軍營里送行,5日從瀨戶內海上船,8日進入上海,15日由上海北站乘火車并于當晚抵達南京下關車站,17日步行軍到秣陵關,之后的全部內容都是作者所在總隊的行動,包括軍事訓練、日常生活、娛樂等等。現摘錄部分日記如下:
8月1日 雨
出發終于到來了,今天是準備的第一天,從早晨起來就準備,沒有什么課目。晚上知道本部會有電話來,昨天的“快明信片”來不及寄到,父親卻跑來了,忙得很。不過,這一次總不能生還了,能見一面也是再好不過的事吧!
8月11日 晴
我們于午后去澡堂洗澡,隔壁有“皇軍慰安所”,所謂軍營的窯子。價錢是下士官兵一元五角。洗澡只是名目,好像隔壁才是好地方,大家都不知去“洗”過多少回“澡”,我也去了兩回。嘻嘻!
8月15日 晴
午前四時起床,收拾完畢,六時向上海北站出發,背包沉重,受不了,不認識路,不知已往返多少回,真是傻瓜!哪有部隊這樣行軍呢?每天有功夫喝酒、嫖婊子,也應該拿一點時間去把路調查清楚,我真不愿意了。
8月17日 晴
午前三時起床,到五時由宿舍出發,向駐地秣陵關行軍。沉重的背包壓進肩里,熱起來了,真吃不消……水一點也沒有了,糟透了……真是要命,嘗到了午后行軍的苦楚。
8月30日 晴
起床后又猛練習,我頭痛沒有出席……因病睡著了雖然好,可是P公和上田準尉那可疑的眼睛,明顯不高興,干部不為下屬著想,沒什么比這更凄涼了。
9月10日 晴
昨天花了一日修好的橋,凌晨三時又有40名新四軍游擊隊員把它破壞了,真把我們當做笨伯,這橋是我掉進溪里才修好的,可是一點也沒有作用。
9月12日 晴
午后四時全體到綠口鎮,包圍村落,搜索家宅,追逐著有趣的花姑娘跑來跑去。
午后十一時被叫起,去警備之前那座橋梁,午前一時到該地,但是已經遲了,已經給破壞了,懊惱之至,打算一網打盡(新四軍)。留五人埋伏著,午前三時,機會來了,正想開槍戰斗,可惜三輪車來(把我)接回去了,到底打勝打敗,還不知道。
9月13日 晴
午后二時到綠口鎮掃蕩。使人吃驚的是,住民都逃空了……把昨天抓到的家伙打死了三個。
9月16日 晴
聽中隊長說,病人又多起來了,因為太過勉強工作的緣故。分隊長應該對分隊員的健康好好注意才是,不要叫他們勉強,像這樣的狀態要繼續到什么時候呢?
9月22日 多云
說是大隊長和聯隊長來了,班內清潔整頓,中隊長檢查內務。因為大人物來了,所有病人都送病室,進入沒有軍醫的病室……夜步哨那家伙慌慌張張地開了槍,又有緊急的集合,混賬王八蛋!
翻閱整本日記,“不情愿”、“受夠了”、“倒霉”等字眼隨處可見,可見當時日軍普通士兵強烈的厭戰情緒。日記中還暴露出侵略者的殘忍本性和對中國人民的肆意踐踏;流露出官兵關系的對立和緊張,軍紀的松弛墮落,對戰爭毫無信心。
正如翻譯人陳辛人在“譯者前言”中所說:雖然只是兩個月的日記,雖然只是一個伍長的經歷,但是這里已經明確暴露出,日本法西斯強盜的軍隊內部是多么動搖不穩,尤其對于中國游擊隊的恐怖,最重要的是,它告訴我們,日本軍閥在我們廣泛的游擊兵團的進攻下,是怎樣一天天的在鋸鑿著整個日本帝國主義的生命。
史料評說
歷史的警醒劑
這本書的出版日期是1939年5月1日,正是抗日戰爭僵持階段,對于讓國人了解戰爭真相,鼓舞斗志起了很大作用。
翻譯者陳辛人在“譯者前言”中說:“我們把這部日記一字不漏翻譯出來……在這里赤裸裸地表現著這次中日戰爭真相之一角……看了這本日記,不但可以加強我們抗戰熱情,而且可以提高我們必勝的信念……”
鄧子恢在序言《讀了這本日記以后》中說:“這樣的‘皇軍’是要大大削減其戰斗力……這本日記證明,游擊戰爭對日軍是如何大的威脅,對我軍起著何等偉大的戰略配合作用……日記完全證明日軍對我游擊隊表現著風聲鶴唳的驚駭。”
還有一序言是一位叫J.Bruce的作者寫的。“從一個第三者中立的場合上來看……我依稀從字行間里看到日本大眾怒憤的睜著眼睛,搖揮著自己的拳頭的景象。總有一天,愛好和平的中國民眾會和日本維護真理的民眾攜起手來,吐出了怒火,把一切‘紙老虎’的日本軍閥和偽善的‘假面具’燒毀掉!”
省檔案館有關專家認為,這本日記寫于我國軍隊的戰略防御階段,當時日軍暫時在戰場上占有優勢,但日軍士兵依然惶恐不安,與當時日軍大肆宣揚的“勝利戰果”形成強烈反差,這恰恰是日本侵略軍非正義戰爭的性質所決定的,也決定了他們終將失敗的結局。
歷經戰亂的人們都在呼喚和平,此時此刻,期望更多的人正視日本法西斯真實面目,正視法西斯發動的侵略戰爭帶給人類的傷害,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本期 文/記者陳會君 省檔案局 劉征 圖片由省檔案館提供
(湖北日報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