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 :舊中國七十年只留下一百八十五萬瓩的發電設備,解放后第一個五年計劃就建成二百零五萬瓩。
煤 :今年產量將達一億一千七百萬噸,舊中國五十多年一共只生產十億噸煤,現在只要八年半就能生產這么多了。
石油:解放前四十二年全國石油總產量只有二百七十八萬噸,今年一年原油的產量就將達到一百五十萬噸。
燃料工業是現代一切工業、交通運輸事業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動力。它在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過程中,被稱為國民經濟中的先行部門,它的發展快慢,直接關聯到國家所有重要工業、農業、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
建國八年來,我國的燃料工業是前進還是后退了?到底成績是主要的還是缺點是主要的?這是人們關心的問題,也是右派分子顛倒是非的一個方面。這里,讓我們提供一些材料,看看它的過去和現在。
五年來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速度超過美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首先談談電力工業。
從1882年外商在上海公共租界設立上海電氣公司開始,我國的電力工業絕大部分控制在帝國主義手里。1936年,全國電力工業(包括東北)的發電設備容量為一百零四萬瓩(包括工業自備電廠為一百二十八萬瓩),其中帝國主義經營的為七十一萬瓩,占全部容量的68%;同年發電量為三十億七千萬度(包括工業自備電廠為三十八億度),其中帝國主義經營的就占了76%。1936年各帝國主義經營電力的情況如下表:
發電設 發電量
國別 備容量(瓩) (百萬度)
日本 435,005 1385
美國 183,500 813
英國 33,600 54
法國 34,320 53
比利時 21,900 29
德國 820 1
(其中缺臺灣數字)
正由于帝國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壟斷了舊中國的電力工業,這就決定了舊中國電力工業的發展速度非常緩慢。從1882至1931年五十年間,電力工業的設備,每年平均只增長一萬四千五百瓩。1932年到1936年抗日戰爭爆發前一年,關內電力工業平均每年只增長三萬八千瓩。從1936年到1947年,這十一年間,就發電量來說不僅沒有增長,相反的卻減少了七千萬度。1936年我國發電量占世界第十六位,亞洲第二位,到1947年降低到世界第二十二位,亞洲第四位。
當時的發電設備,幾乎那一國制造的都有,牌子很雜,規格不統一,機器陳舊落后。發電廠的燃料消耗也極不合理,煤耗每一度電一般在一點二公斤以上的標準煤,最高的達到四公斤,設備利用小時,每年平均在二千五百小時以下,設備出力一般僅到60%左右。
解放后,經過三年的恢復工作,到1952年,全國發電量比1949年增加了二十九億五千萬度,平均每年增加了九億八千萬度,平均每年增長速度為19%。1952年全國發電量已超過解放前最高年發電量22.2%。1952年按人口平均的發電量,已由1949年每人八點一度提高到十二點六度。技術水平大大提高,基本上改變了電力工業原有的落后狀況。線路損失、廠用電力、煤耗三項指標與1934年比較,均降低了50%左右。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電力工業限額以上的建設單位共有一百零七個;其中電站九十二個,變電工程十五項。這九十二個電站的設計規模是三百七十六萬瓩,加上限額以下的建設單位,全部設計規模為四百零六萬瓩,為1952年全國所有發電能力的二倍。五年之內,可建設完成的限額以上的電站有五十四個,這些建設單位五年內共增加發電能力一百七十四萬瓩,加上限額以下的建設單位,五年內全國共增加發電能力二百零五萬瓩;這個數字為1952年全國發電能力的一倍多。這就是說,從1882年我國在上海出現第一個電站以來,七十年的時間,舊中國只給我們留下了一百八十五萬瓩的發電設備。而我們以五年的時間就建成了二百零五萬瓩的發電設備。
下面是1953至1955年三年間我國電力工業的平均發展速度與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比較:
國家 中國 美國 日本 英國 法國 加拿大 印度 1953—1955年平均發展速度(%)
19.2 10.5 7.5 7.4 6.8 5.9 10.8
這個比較清楚地說明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速度是超過世界上資本主義國家的。今年我國電力工業的計劃產量是一百八十八億六千萬度,這和1936年的三十八億度相比較,增加了將近四倍。在標準煤耗、線路損失、廠用電等經濟技術指標方面,有的下降了三、四倍,最少的也在一倍以上。至于技術設備方面的進步,這在我國歷史上也是空前的。現在,我們不僅自己設計了上猶、獅子灘等水電站,即是像新安江這樣比豐滿水電站還要大的水力樞紐工程,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也能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制造供應設備了。
我國一年內增產的煤炭等于英法五年增長的總和
其次就煤炭工業來看。
我國把煤炭用于生產和生活,比歐洲的國家要早得多,比美國更要早得多。馬哥勃羅在他的游記里,曾專門寫了一章我國古代人民用石(煤)作燃料的情景。可是,一直到解放以前,我國的煤炭工業和其他一切工業一樣,發展速度是非常緩慢的,從十九世紀末期我國開始建立近代煤炭工業起至解放前夕,在五十多年的時間內,我國煤炭的總產量約計十億噸。每年平均產量是二千萬噸。而1957年我國原煤的年產量將達到一億一千七百萬噸。這就是說過去五十年的產量,現在只需要八年半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了。
我國是一個多煤的國家,粗略估計,儲量將在一萬億噸以上。在舊中國所有的煤礦,幾乎全被帝國主義把持著。在抗日戰爭爆發以前,英帝國主義霸占了開灤和焦作等煤礦,德國人霸占了博山、坊子以及井陘等煤礦,日本人霸占了東北的各大煤礦。抗日戰爭以后,我國較大的煤礦,又為日本帝國主義所侵占。日本投降后,又全盤落在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集團的手里。帝國主義和官僚資產階級采取破壞性的開采方法,把很好的煤田挖得像個馬蜂窩,不少的礦井挖垮了,工傷事故極為嚴重。
解放后,1949年我國原煤產量只有三千零九十八萬四千噸,1952年就達到了六千三百五十二萬八千噸,短短三年原煤產量增加到百分之二百零五。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煤炭工業的成就是巨大的。截至1956年止,全國原煤年產量已經達到一億零五百多萬噸,較1952年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七;這個生產水平,已超過解放前最高年產量的百分之七十一。在基本建設方面,在五年內限額以上的建設單位有一百九十四個,其中,礦井一百七十九個,油頁巖礦二個,洗煤廠十三個。這一百七十九個礦井總的設計能力,加上五年內限額以下礦井的設計能力,共為一億三千多萬噸。這個規模為1952年全國礦井能力的百分之一百六十六。這個數字表明: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煤礦的建設規模,比舊中國五六十年來建設成就還要大一倍半。
在改建擴建舊有礦區的同時,還開始了若干新礦區的建設。至目前為止,已開始建設的有河南省的平頂山、鶴壁礦區,山西省的義棠、軒崗、潞安等礦區,甘肅省的山丹,四川的中梁山,陜西的銅川,內蒙古的石拐子等新礦區。
我們知道:煤礦工業是一項龐大的綜合性的企業,建設起來很費時間。例如光打一口年產百萬噸的礦井,從勘測、鉆探、設計、施工一直到出煤,就得七八年的時間,即是一口年產三十萬噸的小井,也得兩三年。何況在五年內我們的建設單位有一百九十四個哩!而其中有三十一個是年產百萬噸以上的大井,好幾個還是全世界數得上的。像阜新海州露天煤礦就是其中的一個。這個礦方圓有二十多公里,光刨去煤層上的土,就要開挖五億六千多萬立方公尺土石。這么大的工作量,如果用人力去挖,每天出動一萬人,得挖五十一年。把這里挖出來的土石堆成長寬一公尺的土墻,可繞地球十四圈。而我們用四年不到的時間,在海州露天礦就挖出了相當于五條蘇伊士運河的土方任務。現在這項工程已經移交生產,并大量供應各地煤炭的需要。
我國煤炭工業不僅建設規模是巨大的,而且生產和基本建設的速度也是很快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規定原煤產量要增長78%,從目前的生產情況來看,實際增長速度將達到90%。就絕對數字來看,五年間我國原煤產量平均每年增長一千萬噸以上,這個數字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和法國比較起來,相當于英法兩個國家1951至1955年五個年頭煤炭產量增長的總和。
五年的時間,我國原油增長了百分之三百四十四
最后再談談我國的石油工業。
我國石油工業原有基礎極為薄弱。解放前最高的石油年產量為三十一萬九千噸(1943年)。而在日本投降后,國民黨反動派又肆行破壞,使原已落后的石油工業弄得更殘破不堪。1947年全國生產原油僅六萬噸。形成這種落后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腐敗無能,是由于帝國主義對我國長期的侵略和掠奪。解放前,我國的整個石油市場完全為帝國主義所經營的亞細亞、德士古、美孚等公司所壟斷。據解放前四十二年的估算,上述三個公司在我國獲得的巨額利潤,就可以買二百八十萬臺拖拉機,或者四萬八千多架戰斗機。外國資本占領了中國石油市場以后,國民黨根本就不想建立自己的石油工業。從1907年至1949年四十二年間,一共只鉆了四萬公尺井;全國地質干部二十余名,鉆井工程師十余名,采油工程師三名,全國石油資源情況是一筆糊涂賬。四十二年石油總產量只有二百七十八萬噸。全國煉油設備雖有八十六萬噸,原油生產能力僅為三十五噸。
解放后,黨和政府拿出了很大的力量來發展石油工業。從1953年至1956年,投資總額達十四億多元。鉆井進尺達八十二萬公尺;僅1956年的鉆進量,就等于解放前四十二年的十倍。現有一百七十臺鉆機,等于解放前的二十一倍。地質勘探人員發展到解放前的一萬多倍。幾年來我國原油增長情況如下:
1949年 122千噸 1950年 202千噸
1951年 305千噸 1952年 436千噸
1953年 622千噸 1954年 789千噸
1955年 966千噸 1956年 1,163千噸
1957年 1,500千噸(計劃)
1952年原油生產量為1949年的百分之三百五十七。1957年為1952年的百分之三百四十四。
幾年來勘探的結果,在新疆的克拉瑪依發現了大油田,在柴達木盆地,在四川盆地的石油溝、黃瓜山、高木頂,在甘肅的酒泉盆地,在達里木盆地,在鄂爾多斯地區,在華北及松遼平原,有的已發現儲油構造,有的發現儲油跡象。據專家們推測,沒有發現的不算,已知道的光天然石油的儲量就有十七億噸。這比世界上著名的石油國伊朗還要多出近十億噸。
建國八年來,根據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原則,高速度的恢復和發展的結果,我國的燃料工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國燃料工業的基礎薄弱,生產水平技術水平與世界各主要國家比較起來還十分落后。但是,我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原則指導下,依靠燃料工業戰線上百萬大軍的忘我勞動,在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燃料工業是有著不可限量的發展前途的。
我們的輝煌成就,這是定而不移的事實,讓那些別有用心慣于說謊的右派分子,在事實面前發抖吧!
1957年7月18日 人民日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