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憑借強大的綜合國力,美國內政外交都深深吸引著歐亞各國的精英階層。各國精英階層的美國觀,直接影響各國發展政策的選擇,也影響著美國的國際關系與利益。通過爭取各國精英階層的支持維護美國利益,是美國巧妙的外交策略。
2014年5月,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克賽尼婭·多曼迪(Xenia?Dormandy)提交了一份報告,對歐亞精英階層的美國觀及形成原因進行了分析。
歐洲精英:美國道德領導地位衰落
歐洲精英對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之后冷戰期間的領導地位有著很深的記憶,他們稱頌美國在歷史上的“道德領導地位”,把美國稱為“山巔之城”。然而,在2001年的“9·11”之后,他們認為,從外交政策到國內政策,美國似乎都迷失了方向。今天,歐洲精英們在多個方面都表達了對美國現實的一種深深遺憾,也表達了對記憶中的美國再次回歸的希望。
令歐洲精英驚訝的是,富有的美國部分地區存在巨大不平等。這被認為是美國道德領導地位衰落的一個跡象。不僅僅是因為2012年總統選舉辯論的中心是不平等問題,而且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傳播超越美國范圍到達了歐洲和其他地方。其他引起歐洲精英強烈共鳴的美國國內問題是墮胎權、死刑、持槍權和同性戀的權利。在大多數情況下,歐洲比美國更多地傾向于自由主義觀點。
此外,許多歐洲精英并不能完全理解美國政治體制的三個組成部分:行政、國會和司法。因此,美國總統和政府的行為被認為是無效且不誠實的。美國憲法規定的政治體制中的監督與制衡關系在歐洲沒有得到充分的解讀。這可能源于這樣一個事實:大多數的歐洲政治體系——甚至那些聯合政府——面對的是截然不同的挑戰。在許多歐洲人來看,美國的體制并不健全。
不過,盡管當前對美國衰落的話題關注度極高, 但幾乎沒有歐洲精英支持美國衰落的觀點。大多數評論家只承認對這一問題的爭論確實存在,但卻認為持衰落論者言過其實。事實上,歐洲精英認為,美國社會處處流動的企業家精神和創新能力頗受歐洲精英矚目,這被認為是美國具有持續的領導力和權力的跡象之一。不僅僅直接接觸美國企業家和創新技術的人持有這一觀點,而在更廣的視野內,幾乎所有的機構和國家都認為美國人除了經商能力,還在創新性方面具有杰出的才能。
美國被歐洲精英看作是安全的最終維護者。許多人認為美國在敘利亞、利比亞和馬里等問題上的軍事收縮不是短暫現象,而是一個更廣泛和更持久的趨勢。對美國改變角色的擔憂引發了一些有趣的反應。例如,土耳其精英認為土耳其可以放棄美國,去擁抱歐洲。然而,這個觀點可能是被美國拒絕的反應,并不是真誠地認為歐洲會是一個同樣強大的替代選擇。歐洲精英認為一個強大而積極參與的美國對于領導全球治理這一過程是必要的。幾乎沒有人相信,如果沒有了美國的領導,全球治理還會繼續。
過去十年中,美國對阿富汗和伊拉克所采取的政策被廣泛地、肯定地認為是錯誤的,尤其是在政策的推行方面。很多土耳其人認為美國對土政策過于專注伊斯蘭教,德國精英對美國國家安全局披露德國政府信息不滿意,希臘精英撰文指出,在希臘遭遇經濟危機時,美國沒有提供支持。
亞洲精英:更關注美國軍事失敗
亞洲精英很少提到美國價值觀中道德合法性的下降,鮮見對美國過去與現在的價值觀進行對比。緬甸、印度和中國有大量的文章呼吁美國更加開放和自由,受訪者希望美國的價值觀會體現在美國的外交政策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精英對美國的看法是基于另一方面,即“意識形態自由”。日本學者說,“美國是國家權力和意識形態的代表”。然而,很難說出這些精英如何定義意識形態。在中國,它可能是與更明確的共產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相對照而言。在日本,它似乎基于強烈的宗教基礎。
美國軍事在亞洲比在歐洲受到更大的關注。這可能是由于,在很大程度上,不安全感在該地區彌漫,特別是最近幾年,很多國家依靠美國提供安全保障。然而,有些精英的文章提到過度使用美國的軍事工具損害了美國實力,如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他們的焦點似乎更突出的是美國軍事失敗而不是道德滑坡。
如在歐洲一樣,美國經濟實力也得到了亞洲精英的肯定。許多緬甸和中國的精英注意到了美國文化力量的創新。另外,體現在美國學術機構中的軟實力也被大量精英所認可。
美國衰落主義論在亞洲比在歐洲的支持者更多。中國精英撰稿把它與中國的崛起作比較,表達了一種中國仍需要一些時間才能超過美國的意識。然而,也有人指出,美國的衰落現象與中國的崛起不相干。在許多情況下,亞洲精英認為美國作為盟友越來越不可靠。正如巴基斯坦人感到的那樣,無論涉及巴基斯坦什么利益,美國都會讓他們失望。
歐亞精英美國觀如何形成
個人經驗是歐洲人最經常提到影響精英們看待美國的因素。除了在美國度過的工作、學習或訪問時光之外,從更廣的意義上講,影響來自于和美國私人或者其他領域政治科學等方面的接觸。相比之下,亞洲人很少提及這一點。
緣于對美國道德領袖的歷史印象,許多歐洲精英對過去的美國比對今天的美國更有好感。在他們的印象中,今天的美國已經不是他們記憶中的道德領袖。盡管如此,歐亞精英都對美國社會的開放與包容印象深刻。
美國政策在歐亞精英們美國觀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對于許多歐洲人來講,美國在“二戰”中的所作所為,馬歇爾計劃以及“冷戰”中美國的扶持政策引起了他們持久的共鳴。在亞洲,美國當前政策極大影響著亞洲精英對美國看法的形成,而歷史上的政策卻很少被提及。比較起來,歐洲,特別是西歐,關注美國的全球政策和國內政策;亞洲則更關注美國的當地和地區政策。
許多精英指出,美國文化的力量影響他們及其同行的美國觀。美國電影、電視節目、新聞媒體和美國文學,都被反復認為是影響美國觀形成的重要因素。例如土耳其青年就對互聯網和英語很感興趣。除此之外,在美國許多大學中,土耳其學生通過接受教育,接受信息和經驗,熟悉美國文化,把他們的知識經驗帶回土耳其。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文化社會事務,使兩國聯系得比以往更密切。精英作家們在許多情況下都愿意在美國接受教育,或希望他們的孩子去美國接受教育。最近,美國媒體削減了許多國際機構和人員的事實,導致以美國為中心的報道和分析愈來愈多。毫無疑問,全球媒體渠道的變化也會影響到歐亞精英的美國觀。
許多歐亞精英認為,美國的商業和經濟政策在推動美國觀上起著重要作用。美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和商業活動,是歐洲精英如何看待美國和美國實力的依據。美國經濟和企業活動在亞洲部分地區,特別是在印度、中國和巴基斯坦有著重要影響。無論是美國商業無處不在的特點,還是基于許多精英為美國公司服務這一事實,都是形成歐亞精英美國觀的強大推動力。
此外,美國總統在決定歐亞精英親美或反美態度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入侵伊拉克以及喬治·布什關于伊斯蘭教的言論對歐亞精英的美國觀產生了負面影響。巴拉克·侯賽因·奧巴馬當選為美國總統,則非常受歡迎。除了總統外,少數精英認為國務卿也有影響。但除了亞洲,沒有人提到國會的影響,幾乎也沒有精英提及其他政府機構的影響。
(蘇州大學學報 [英]克賽尼婭·多曼迪/文 吳學麗/編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