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為什么說納粹是一個極右政黨

施京吾 · 2014-08-18 · 來源:中國經營報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真是不可思議!

  事情往往是這樣的,在我們慣常認為沒有問題的地方總是會出現出乎意料的重大問題:希特勒到底是極“左”還是極右?

  就我讀過眾多討論第三帝國的作品中,把希特勒當作極“左”對待的,恕我眼拙,從未見過。換言之,希特勒是極“左”還是極右從來都不是問題。這并非左翼學者在推卸極左主義路線對人類歷史造成重大災難的政治責任,也不僅僅持自由主義態度的學者一貫如此認為,而是納粹主義以及希特勒所操持的意識形態,從來都是徹頭徹尾的極右。

  但最近有些知名學者認為納粹黨及其希特勒是極“左”。

  希特勒到底是極“左”還是極右?這個從來不是問題的問題,現在真的成了問題。

  茲事體大。

  在此我們可能要重新審視霍亨索倫王朝以來的、甚至拿破侖入侵以來在德國產生深遠影響的思想文化思潮。右翼思潮長期占據德國思想文化界主流,納粹主義和希特勒深受浸染,用自己的行動將這些思潮極端化并加以實踐,實施了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大屠殺。希特勒一旦變成極“左”,不論德國歷史還是德國思想史都有被顛覆重寫的可能。

  “左派”和“右派”的歷史起源

  “左派”和“右派”的淵源得自法國大革命,但法國革命時期的左右派與共產革命時期左右派、中國“文革”時期的左右派不是同一概念,與我們今天所認為的那種左右派甚至完全是顛倒的。

  法國大革命左右派出現時,這些“左派”們是些什么人?他們主要是第三等級。

  法國三級會議,僧侶作為第一等級,貴族作為第二等級,平民作為第三等級,最初是分室開會,第一、第二等級在一個會議廳,第三等級在另外一個會議廳,因此沒有“左右”之分。1789年革命前夕,法國再度召開三級會議,7月9日,經第三等級要求,將三級會議改為制憲會議,合并在一起開會。革命爆發后不久的一次制憲會議中,第三等級坐到了左邊,第一、第二等級坐到了右邊,“左右派”就這樣無意產生了。

  左派要求改革,要求貴族放棄早在封建時代初期形成的特權,要求信仰自由、貿易自由,要求進行普選,一句話,要求平權。這些要求,與我們今天看到的 “公知”們提出的要求,不是如出一轍嗎?左派在歷史上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在此得到了奠定,他們是與法國大革命的信條“自由、平等、博愛”緊密聯結在一起的,是與人類歷史上第一部人權宣言《人權與公民權宣言》緊密聯結在一起的。

  第三等級由平民組成。所謂“平民”,即法國的自由民,第三等級的代表們都是自由民中的精英分子,他們是知識分子、律師、資產者、金融家、士紳、手工商業者等,被稱為“布爾喬亞”(la bourgeoisie),即資產階級。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一就是律師出身的羅伯斯庇爾。不論他們的身份還是當時所提出的政治主張,都是資產階級的,法國大革命因此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當年的那些“左派”們,正是我們現在通常認為的“右派”,是現代自由主義者中的主體。

  坐在右邊第一、第二等級的人,自然成為“右派”,他們積極維護王權、教權,拒絕改革,堅定不移地捍衛自己的既得利益——也即封建特權,所以他們又成為“保守派”的代名詞。革命之后,許多舊貴族成為王黨分子,反對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有不少人投奔國外,依附國外敵對勢力,組織軍隊圍攻法國,淪為地道的反革命分子。

  在第三等級中,一些同情革命、希望改革的第一、第二等級代表也加入進來,如修道院院長西哀耶斯、大貴族米拉波伯爵、拉法耶特侯爵等等。

  此外,還有一些坐在會議廳中間的人被稱為“中間派”,他們在有些問題上支持左派,有些問題上又支持右派。

  后來,隨著大革命形勢的急劇變化,更多的貧民加入“革命隊伍”,左派變得愈來愈激進,這是后話了。但我們不要因此覺得貧民、無產階級們都是天然的左派和革命者,比如旺代地區的農民們卻跟隨貴族一道反對革命,爆發了著名的旺代叛亂,這些農民們是根深蒂固的保守分子,比一些貴族更加保守、更不愿意改變舊制度,沒有國王、沒有老爺的日子,他們覺得一天也過不下去。

  德國政壇的左右翼

  法國革命時期有不少貴族逃到了德國。此時的德國還是一個極度分裂的區域而非統一的國家,在走向現代化途中,德國也遠遠落在了英法的后面。尤其拿破侖入侵,取締神圣羅馬帝國的舉動,激起了德國人的強烈反抗。走向現代化和統一德國成為德國人的迫切任務。

  德國要成為強大國家的愿望,成為這個國家的主要政治思潮,尤其在鎮壓了1848年的革命之后,整個德國在政治上全面右翼化了。德國的右翼思潮并不來自社會底層,而主要來自知識分子,從費希特到德國歷史主義學派,都強烈支持國家的統一與強大。由此,德國漸漸走上了軍國主義、國家主義道路。

  德國的統一大業是由普魯士霍亨索倫王朝完成的,德國得到統一的同時,也將國家主義推向到高峰。統一后的德國政權是一個右翼王權國家,有一點憲政治理的影子,也有一些福利主義的因素。

  掌握德國國家經濟命脈的是容克地主階級、新興資產階級,他們從德國國家的統一中大獲利益,所以他們擁戴王權、擁護國家,成為極端保守主義者。

  在1871年德國統一后到魏瑪共和國晚期,左翼的主要代表是社會民主黨。社會民主黨是德國一個老牌政黨,勢力也頗為強大,俾斯麥卻說,要讓德國社民黨成為永遠的反對黨。事實也是如此,直到“一戰”結束、霍亨索倫王朝垮臺前,德國社會民主黨一天也沒有執政過,還被德國“反社會主義法”取締過一段時間。除社民黨外,德國左翼還有激進的德國共產黨,社民黨與德共的區別在于,前者奉行議會道路,主張在現有制度框架下進行變革,后者則主張暴力革命,一步邁進共產主義大門。

  長期籠罩在德國的思想形態是右翼的,與法國革命時期右翼的表現已有所不同,比如在對待“國家”的態度上。法國當時還處于封建等級制度,貴族們擁有相當大的特權和自由權,他們死死地捍衛這些權力,對于一個現代性國家沒有絲毫興趣,所以他們可以跑到國外組織軍隊攻擊自己的祖國。德國不一樣,德國的統一正是以國家名義才得以實現的,愛國主義是德國右翼的主旋律,進一步講,國家主義是德國強大的主要依據,德國的右翼與一百年前的法國右翼在“國家”問題上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這種思潮深入到德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并不為精英分子們所獨有,是德國人的全民狂歡。這也是德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幾乎得到全體德國人積極支持的原因。

  自德國統一后,德國人心目中的英雄是俾斯麥,德國思想家是這么看的,德國的精英是這么看的,希特勒也是這么看的,他在《我的奮斗》中多次吹捧俾斯麥。

  德國右翼一只手反民主、反自由,另一只手又強烈反對共產主義理論,不僅與法國右翼在內容上有所不同,與英國持自由主義價值觀的保守主義右翼距離更加遙遠。

  魏瑪時期的右翼狂潮與納粹黨

  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后,社會民主黨成為魏瑪共和國的執政黨。由左翼政黨執政的魏瑪共和國,一直受到德國各種力量的攻擊,其中包括激進的德國共產黨,更包括極右的納粹黨。

  德國右翼思潮主要包括國家主義、種族主義和普魯士社會主義。在此引導下,德國人不承認自己是在戰場上戰敗的,而是被猶太人、共產主義者、和平主義者出賣的。魏瑪時期,德國各種政治組織制造了大量的動亂,但左翼所受的處罰比右翼要嚴厲得多。資料表明:在1918年到1922年間,暗殺事件歸于左翼分子的有22件,其中17件處以重刑,這其中又有10件以死刑終審判決。而對極右翼分子卻表現出十分寬容,他們有354起謀殺案件,但只有一起被判重刑,且不是死刑。由此可以看出,在當時德國彌漫著的極右翼氣氛之濃厚。希特勒顯然也是受益者。納粹黨在希特勒領導下,于1923年11月發動啤酒店暴動,企圖推翻魏瑪共和國,失敗后希特勒被捕,被判處5年徒刑。在法庭上,希特勒大肆鼓吹納粹思想,受到其同伙的熱烈掌聲,并在國歌聲中離開法庭。但希特勒實際上僅被監禁了13個月零20天就被釋放。

  納粹主義有著深刻的思想根源,納粹黨絕不是憑空而降的一個政治組織。

  納粹黨全稱叫“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簡稱國社黨,“納粹”是音譯簡稱),它的前身是德國工人黨,成立之初它是一個以工人為主體的60人的右翼小黨,這個黨從一開始就確立了國家主義、種族主義的原則,既反對共產主義也反對大資產階級。希特勒加入該黨后進行了改造,更名為“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提出了實行“國家社會主義”的口號,主要為招攬更多人加入納粹黨。納粹黨名義上是一個“工人黨”,實際黨員中的無產階級份額始終沒有超過三分之一,而各種身份的中產階級、小資產者超過了一半。

  納粹主義有自己的行動目標,卻沒有自己的思想體系,時常被提起的納粹黨經典著作大約只有兩部,一部是希特勒的《我的奮斗》,另一部是阿爾弗雷德·羅森堡的《二十世紀神話》。希特勒的《我的奮斗》幾乎是他個人內心獨白,展現了他的瘋狂世界觀。《二十世紀神話》是一部鼓吹種族主義、極端反猶的政治宣言。此外,還有一份納粹黨早期撰寫的《二十五條綱領》,這是一份簡要的政治文件,提出了納粹黨的政治目標,后因政局變化基本沒有得到落實。

  由于納粹黨沒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它對自己提出的概念幾乎沒有進行任何定義,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納粹主義極右翼性質的認識,它與德國右翼思潮的淵源實在太深。

  普魯士社會主義與國家社會主義

  納粹黨的“國家社會主義”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呢?

  納粹黨的“社會主義”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那種實行公有制的社會主義。納粹黨的社會主義是一種具有明顯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社會主義”,又被稱為“普魯士社會主義”。

  普魯士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一種“共同體”意識,和馬克思理論中的社會主義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

  后者是由一個特定階級組成的、關于經濟制度的體系,具有排他性,如果不具備本階級屬性,就不能成為一個社會主義者。此種類型的社會主義,是一種取消了所有權、經濟絕對平等的經濟社會形態,這與普魯士社會主義有了重要區別,普魯士社會主義是民族性的,是以文化或者民族身份為依據的,它是一種倫理形態。

  德國思想家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曾經對普魯士社會主義有過專門論述,斯賓格勒明確表示社會主義不僅不等于馬克思主義,并且反馬克思主義。他宣稱:“我們向馬克思發動進攻,然而在每一次進攻時,我們都要借用他的名字。”他認為只有德國人才配擁有社會主義,對馬克思社會主義理論進行了徹底否定。斯賓格勒將他的社會主義描述為一種“傳統的普魯士精神”,實質是“超個人的團體精神”、是“最高秩序的實體”。普魯士社會主義的最終表現就是權力。

  奪權前后的極右翼行動

  納粹黨始終堅持自己的極右翼思想形態,并在現實中加以實踐。這里以經濟為例。

  納粹黨的經濟許諾,在它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的《二十五條綱領》中有著明確表達。當納粹黨面臨奪權的時候,這個綱領就失去了它的現實意義——如果希特勒得不到德國大資本家的支持,就不可能在德國政壇立足,更談不上獲取德國政權,因此,納粹黨采取了一條現實主義的路徑:投靠大資本家。

  為獲得德國大資本家的政治支持,在奪權之前,希特勒即與他們進行了頻繁接觸。1932年1月27日希特勒出席了在杜塞爾多夫舉行的由300名資本家參加的經濟會議,他表態:“我們要下定無情的決心,徹底鏟除德國的馬克思主義”,資本家們則以高額的競選費用予以回報。1932年11月11日,由德國50家大銀行家、工業家聯名寫信給興登堡總統,要求任命希特勒為政府總理。希特勒是在得到德國大資本家支持以后才真正具備了攫取德國政權的能力。

  納粹掌權后,德國出現了高度的國家資本主義化,一方面,希特勒不僅沒有放棄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反而更加強化,通過國家對市政建設和軍備上的大規模投資來帶動經濟的發展和提高就業率。另一方面,德國的私有化也進一步得到加強,相比魏瑪時期,第三帝國的經濟出現了一股“再私有化”的浪潮,國家資本除在交通等少數領域內保持主導作用和絕對優勢外,全面退出了金融、工業、商業、原材料等經濟領域。

  納粹政權主導的“經濟改革”,不僅沒有代表無產階級、工人階級的利益,甚至也沒有代表中小資產階級的利益。國家資本退出以后的空白沒有令中小企業、手工業者得益,而是由原本就具有壟斷性質的托拉斯全面接受,變成更大規模的壟斷托拉斯。“德國經濟總委員會”里的成員全部由壟斷資本家和納粹官員組成。1931年在魏瑪時期,由國家控制著70%的銀行和大多數股份公司,經過“再私有化”后僅保留了帝國銀行,其余的銀行全部轉讓給了私人。通過1937年的《股份公司改革法》,股份公司從9148個減少到5418個,10萬帝國馬克以下股本的股份公司予以淘汰,關閉了70萬家工商手工業。德國著名企業如法本、大眾、西門子、克虜伯等公司,在二戰中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和戰備資源,成為戰爭的幫兇。

  納粹政權的經濟形態是典型的國家資本主義。

  希特勒上臺后的第一個重大行動就是制造國會縱火案,大肆抓捕德共成員。

  二十世紀的兩大毒瘤

  不論是極“左”還是極右,必定是某一端思想極端化的表現,將希特勒及其納粹黨納入極“左”范疇的話,就會引發一連串無法解釋的歷史問題和思想史問題,種族主義、國家主義都不屬于左翼理論范疇,左翼理論與此對應的是階級斗爭和國際主義,這是兩套完全對立的理論系統。而“國家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也不是一回事,如果希特勒成了左派,就喪失了納粹運動在德國崛起的依據,更無法解釋德國的政治形態,德國社會民主黨、德國共產黨以及更為激進的斯巴達運動在左翼政治體系中又處于什么位置?

  從對納粹主義思想根源的追溯以及他們信奉的價值觀、對世界的態度中我們看到,納粹主義幾乎囊括了泛濫于德國的全部極右主義思想:極端反猶的種族主義,國家主義、軍國主義和普魯士社會主義,納粹政權成為德國歷史上最邪惡的極右翼政權。納粹主義及其領袖希特勒,在任何層面上都不是左翼,是與左翼思想、理論極端對立的極右政治形態。納粹思想是對德意志人的民族情緒、國家意識的高度綜合和簡化,由希特勒點燃了德意志人的瘋狂情緒,最終釀成世界性災難。

  對極右極權主義的批判絕非等于對極“左”極權主義的認同,更不意味著后者具有了什么合法性,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斯大林時代的極“左”和納粹德國的極右是在兩種不同歷史條件、兩種不同類型理論背景產生并發展起來的,是對極端理論、極端思想和極端意志訴求后的某種必然重合。我們深受極“左”之危害,對極“左”意識形態的痛恨和擔憂完全值得理解,但感情不能取代歷史,也不能取代思想史。之所以要分析歷史、辨析思想,為的是不走回頭路,不重蹈歷史之覆轍。不論哪一種形態的極權主義,如果防范不力,都可能隨時隨地破門而入。

  現代極權主義——極“左”的和極右的,都首先出現在西方,爾后開始向世界擴散,它們是在西方歷史、思想史的基礎上產生、發育、生長起來的,是西方進入到現代世界以后的副產品,對世界卻造成了噩夢般后果,也是二十世紀留給人類的兩大政治遺產。

  極權主義,不論來自極“左”還是來自極右都表現出一些共性,這些共性不能因為一些詞匯的相近或者相同就理解為思想的一致性。自人類歷史產生以來,還沒有任何一種思想自產生之日起,始終保持它的原始狀態,不被發展、借鑒,不被融合或者揚棄的。即便希特勒從斯大林那里學來一些統治手段,也是為推行自己邪惡價值觀服務的。

  【附文1:劉軍寧:納粹與希特勒不是極右是極左】

  2014年8月11日 鳳凰網大學

  劉軍寧老師授權鳳凰網大學問發表他的文章,原題:納粹與希特勒,姓左還是姓右?

  極權主義是20世紀的一個重大的政治現象,并給人類帶來空前的、持續至今的災難。國內外的許多教科書和著作,把極權主義分成兩種類型:一類是左翼的極權主義,其典型是斯大林統治的蘇聯帝國,另一類是右翼極權主義,其典型是希特勒統治的納粹帝國。關于蘇聯是左翼極權,這一點,各界沒有異議。然而,把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歸入右翼極權,則非常可疑。

  納粹(Nazi)是右翼政黨嗎?國家社會主義(Nazism)是右翼思潮嗎?阿道夫·希特勒是右翼獨裁者嗎?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希特勒及其納粹黨是怎么說的,然后再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對希特勒,不論是其生前還是死后,人們對其惡行問題的關注要遠遠超過對其信念與主義的關注。人是觀念的動物,而希特勒的信條才是其惡行的源頭。

  納粹是德文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簡稱。希特勒把納粹定性為一個社會主義工人政黨,視資產階級權貴為其敵人。為了實現“宏偉”藍圖,希特勒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要求黨員必須隨時準備為黨獻出生命。他還以工人階級的領袖自居,他也把五月一日定為勞動節,同時卻廢除獨立工會。一個政黨以社會主義自命,而且視工人階級為領導階級,自己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這樣的社會主義政黨,當然姓左。

  納粹德國一世而亡,希特勒幾乎是納粹的同義詞。希特勒的政治主張,就是納粹的政治主張。1919年希特勒參加第一屆黨代會的演講主題是:“如何才能毀滅資本主義?”1920年他主導撰寫的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黨綱確定: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廢除市場。1927年,希特勒揚言:我們是社會主義者,我們是今天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敵人。我們要不惜一切堅決摧毀這個制度。

  對每個人的生命權、自由權與財產權的態度,是區分左與右的根本尺度。希特勒與納粹毫不尊重財產權,不承認人及其生命的尊嚴與價值,任意剝奪民眾的自由權,剝奪了猶太人的財富,掠奪被占領國的財富。希特勒曾揚言:我們何必勞神去把銀行與工廠國有化?我們直接把每個人都國有化。希特勒的確成功地把每個人都捆綁在德國的戰爭機器上。希特勒更不尊重生命權,他和納粹在戰場上和毒氣室里奪去了以千萬計人的生命。希特勒把整個德國和被占領國變成軍營,每個人都生活在刺刀之下、恐怖之中。

  著名自由主義經濟學家馮·米瑟斯1944年在比較希特勒與極左政黨的相似性時說道:從俄羅斯引入了一黨制,建立秘密警察外圍組織,鎮壓政治異己,設立集中營,用宣傳來洗腦,用教育來灌輸,在經濟上實行高度計劃,經濟命脈完全由國家來主導。蘇俄的幾乎每個統治極權手法都被希特勒學去了。滅猶不過是階級斗爭與階級專政理論的德國實踐。希特勒與納粹也有自己的貢獻,后來在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再現的“反對精神污染”實際上是希特勒的發明專利。希特勒與斯大林走的是同一條路,即哈耶克所說的通向奴役之路。納粹黨內的黨員之間以“同志”互稱,這也是從蘇共學來的。除了左派政黨,誰還以同志相稱?丘吉爾保守黨同僚,絕不會稱丘吉爾為同志。在納粹年代,所有擁護族群滅絕的人,都認為自己是社會主義者,沒有一個納粹分子認為自己是自由主義者或保守主義者。

  數年前的一本研究專著(《社會主義文獻鉤沉》)顯示,希特勒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左派分子。根據該書,希特勒在私下場合多次承認,他從馬克思那里學到很多,對此他不避諱。他認為,他與馬克思的分歧,不是在意識形態層面上,而是在策略層面上。他告訴他的同黨,整個國家社會主義運動,完全建立馬克思的思想之上。用暴力的手段從肉體消滅反動派,馬恩《宣言》中的這個主題,在《我的奮斗》中得到了理論上的充分回響,在納粹的滅猶行動中得到了踐行。他們的共同信條是:“消滅一切害人蟲,全無敵。”他們的目標是“誓把反動派一掃光”。如果這些害人蟲反動派是猶太人,那就消滅猶太人。如果這些害人蟲反動派是剝削階級、地富反壞右,那就消滅這些剝削階級,地富反壞右。

  后來的左派故意把希特勒說成是右派,以脫開干系。希特勒與斯大林不是分屬兩極,而是同屬一極,他們同大于異。希特勒是像右派保守黨人的丘吉爾,還是更像極權左派的斯大林?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其實,極權主義不分左右。凡是極權,都是左翼。希特勒與納粹不是右派,是左派,而且是極權左派!

 

  【附文2:劉軍寧與鳳凰系09年就曾主張廢除憲法】

  要徹底廢除憲法?--評劉軍寧《“國進民退”的憲法基礎》

  塞北之雪

  眾所周知,無論是在毛時代,還是在改革開放時期,《憲法》一直在修改中。然而,無論怎么修改,憲法的精髓--走社會主義道路這一點不能篡改。人民大眾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毛澤東創建的中國共產黨,這是歷史的結果與必然。中國改革的合法性在于,改革領導人將改革定性成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與發展。

  因此中國改革開放的合法性需要建立在對毛澤東時代社會主義遺產的繼承上,需要建立在對社會主義道路的堅持上。體現在憲法里面,便是經濟上生產資料公有制為經濟基礎,為主體經濟,政治上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工人階級為領導階級,工農聯盟為國家基礎等等,這些對國家主體特征的描述相對于毛時代而言,是一種保留與繼承。如果改革違背了社會主義,走向了美國化的資本主義道路,那么這種改革就喪失了他的合法性,就不是社會主義改革,而是資本主義復辟。

  改革開放后,無論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還是科學發展觀,在理論層面,都堅持經濟上公有制為主體,政治上人民民主專政。

  當前,公有制經濟已經不再是主體經濟,無論是從經濟總量上看,還是從從業人數上看都是如此,這已經是除了資改派騙子,世人皆知的常識。但是,無論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還是科學發展觀,都沒說過要搞私有化、要搞國家整體上的“國退民進”。國退民進,在不加修飾限定詞的前提下,顯然指的是國家整體的經濟制度。所以,國退民進、發展非公經濟,如果僅僅是發生在局部、支流,這是在憲法所允許范圍內的。但如果發生全局性的國退民進,私有經濟占了主體,出現類似像煤礦這樣重要的資源被大量賤賣給資本家等現象,則是違憲的。這些行為不僅僅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反共,也反鄧、反江、反胡。這些政策只有趙ziyang趙太爺之類的資改派會支持、操作、落實。

  然而劉軍寧卻說“當代中國一些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大政方針與憲法中的既有內容針鋒相對”,這顯然與事實不符,屬于典型的腦殘結論。無論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還是科學發展觀,都是符合當前憲法的,沒有什么針鋒相對。也許劉軍寧所理解與期盼的改革開放,就是趙太爺之類的徹底否定社會主義,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的改革開放吧,只有這樣的改革開放才與憲法針鋒相對。

  自由派之所以被稱為腦殘派,也許是他們的確智商低下。但愿是他們故意裝傻。

  劉軍寧為何會產生錯覺、或者故意產生錯覺,認為“當代中國一些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大政方針與憲法中的既有內容針鋒相對”?這句話腦殘的判斷卻無意中點出了真相,揭破了皇帝的新衣:趙太爺的改革路線雖然被名義上、理論上粉碎了,成了非法理論,但是此路線卻通過趙太爺的潛伏人馬--資改派--在實踐中大力推行了下去:國企大批私有化(僅剩的一些國企也被改得變態變質,喪失了社會主義屬性);教育、醫療、住房市場化產業化等新自由主義政策大力推進;國家骨干產業被外資控制,殖民地化日益明顯、經濟安全問題突出;資本家階級與腐敗官僚控制了大量政治權力,將許多地方政協、人大變成了為資本家服務、剝削人民的平臺;基尼系數指標、兩極分化現象世界前茅;工人農民等領導階級失去了掌握控制生產資料的經濟權力與監督國家干部、管理國家事務的政治權力。可見,不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違憲,而是趙太爺的改革路線違憲,是資改派的實際做法違憲。

  因此,劉軍寧們為了維護這種資本主義道路上的改革開放,為了維護趙太爺的路線,只能“推動中國的憲法變革”,徹底廢除現在憲法中堅持社會主義的內容,實現資本主義憲政。

  看來,在《“國進民退”的憲法基礎》一文中,劉軍寧——這個《零八憲章》的重要簽署者——不過是借國退民進問題重復了《零八憲章》的主張。

  當下擺在中國面前的只有兩條道路,一條是活路,即維護改革的合法性(社會主義方向)、維護憲法中規定的社會主義底線,糾正改革進程中資改派的實際操作,清理趙太爺的潛伏人馬,糾正違憲的私有化,消除兩極分化,恢復工農在經濟政治上的主人地位。一條是死路,即為了維護資改派的實際操作,廢除現在憲法中的社會主義成分,將改革變成資本主義復辟并從憲法上將復辟合法化--這是趙太爺的遺囑,也是劉軍寧、徐友漁、茅于軾這些憲章派(及資改派--地下憲章派--吳敬璉、高尚全之類)的主張,這就是劉軍寧們和美國敵對勢力一起極力贊美支持資本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妖魔化毛澤東的目的,為了這種改革開放不惜徹底廢除憲法。

  附文:劉軍寧:“國進民退”的憲法基礎

  2009年11月26日 鳳凰周刊

  浙商上書反對“被國有化”強化了各界對“國進民退”的聚焦。今年4月,山西省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將全省登記在冊的2840多座煤礦收歸國有。10月26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土資源部等12部門發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礦產資源整合的通知》,要求在2010年繼續推行礦產資源整合工作。伴隨中國應對經濟危機的一系列政策調整,航空、鋼鐵、房地產、煤炭以及交通等多個領域也再次出現了經濟資源向國有企業集中回流的現象。“國進民退”不再是單純的企業行為和市場活動,而是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主導和介入,行政之手無一例外扮演了主導角色。“國進民退”的大戲經過數年的預演之后,大幕正式拉開。無疑,“國進民退”是當下的一件大事,一個大政方針。那么,如此重要的政經舉措有憲法依據嗎?通過反復研讀現行憲法,我發現,“國進民退”有充分的憲法依據,“國進民退”完全符合現行憲法。

  按照現行憲法,一切好的東西、重要的東西都屬于國家。什么東西好、什么東西重要由國家與政府說了算。國企是國家與政府的嫡出之子,因此,國家把好東西交給親兒子真是再正常不過了。憲法第九條規定:“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都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于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涂除外。”若嚴格依據這一條,私營企業是沒有資格開礦的,開采權即便輪到集體,也輪不到私人。如同一些左派在網絡上所認為的,山西省政府組織山西的國有煤礦兼并收購民營煤礦,完全是一種依憲行政的行為,糾正了以前民營化的錯誤做法。如果私人企業不慎進入專屬國家和集體的領域,按照憲法,當然要被趕出來。

  按照現行憲政,中國經濟的性質是國有經濟。國家與政府動用國家機器去鞏固和發展國有經濟,是憲法賦予的責任。不發展國企,不用國企逐步取代民企,如何保住和發展國有經濟?憲法第六條規定:“(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第七條規定:“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按照這些規定,公有制是中國經濟的主體。一旦國企與民企爭利,國家將用行政手段保障國企立于不敗之地,何錯之有?不僅如此,若是國企與公有制的主導地位受到威脅的時候,國家還有權采取斷然措施,恢復國企的主導地位。事實上,只有把國企做大做強、把民企做小做弱,才能確保中國的公有制主體地位不動搖。而且,憲法還強烈暗示,中國走完初級階段之后,國企與公有制還要有更大的發展。到那時國企與民企,就不是進與退的問題,而是有與無的問題。

  按照現行憲法,國企和國有財產的憲法地位遠遠高于私企和私人財產,國企得到的憲法保護也遠高于私營企業。憲法第十二條規定:“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國家保護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國家的和集體的財產。”第十三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單引號為筆者所加。)憲法明確禁止對包括國企在內的國家資產的任何侵占或破壞,但是沒有明確提到這樣的禁止是否也適用于包括私企在內的私人財產。可見,憲法公開地對國企與私企實行差別待遇。而且,按照憲法,在征收私有財產時,國家“可以”進行補償,這意味著也“可以”不補償。那些得到補償的煤老板,不論補償多么少,都應該“知足”了。因為按照憲法,國家完全“可以”不補償。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那些對“國進民退”不論有多大不滿的人都應該承認,現行的“國進民退”的國策不僅不違憲,而且有十足的憲法依據,甚至還沒有達到中國憲法給中國規定的長遠目標。現在的“國進民退”的做法還不算有力,不算徹底。根據憲法第一條和第六條的規定:中國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如果出現人剝削人的現象,用專政的機器來加以消滅也是符合憲法的。

  雖然“國進民退”符合現行憲法,不滿“國進民退”的人也不必太悲觀。因為中國憲法有一個很強的中國特色。這就是,它始終是一部追認事實的總結型憲法,而不是統攬前后的一般性憲法。許多在當時如火如荼的事情都是沒有憲法依據,甚至是違憲的,好在有一部分得到了事后的追認。不信?請看看下面隨手拾到的例子:

  按照1975年的中國憲法,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是完全違憲的。這種違憲狀態一直持續到1982年新憲法的制定。

  1981年首次提出的“一國兩制”也是違憲的,直到1982年寫入憲法。

  1979年以后出現的私營經濟一直處于違憲狀態,直到1988年通過憲法修正案。

  1987年提出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在運用多年之后,直到1999年才寫入憲法修正案。

  2000年提出的“三個代表”理論,直到2004年才寫入憲法。

  和諧社會理論和科學發展觀至今仍未寫入憲法。

  可見,當代中國一些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大政方針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憲法依據,甚至與憲法中的既有內容針鋒相對。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項大政方針是先寫進憲法,然后實施的。假如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因被當時的憲法宣布為違憲而不得實施,中國今天肯定還處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狀態。由是觀之,中國的憲法始終未能為中國的變革提供啟動力,甚至常常成為阻力。這在“國進民退”的事例上顯得更加突出。所以,大家要關注的不僅是“國進民退”,而且要致力于推動中國的憲法變革。唯有如此,才能從憲政制度上解決問題。(來源:《鳳凰周刊》2009年33期,作者:劉軍寧)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本中文字幕aⅴ精品看片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 日韩AV中文在线播放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按摩 | 亚洲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精品中文字幕第11页 | 中文字幕大看焦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