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民:毛澤東和紅線女說了些什么?
粵劇一代宗師,中共黨員紅線女于2013年12月8日晚病逝。在12月17日的紅線女的遺體告別儀式上,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和胡錦濤、劉延東、劉奇葆、汪洋、趙樂際、胡春華、朱镕基、溫家寶等新老黨和國家領導人送來了花圈,數千民眾自發冒雨為她送別。這充分顯示了黨和人民對她一生的高度肯定。
紅線女曾多次見到過毛澤東。其中有一次毛澤東和她交談了很長時間。2012年1月11日上午,紅線女的兒子,廣東省政協委員、著名媒體人馬鼎盛對記者說:“我很期待母親寫一本書,就寫三方面:紅線女、粵劇和領袖。例如,1957年毛澤東和她四小時的接觸說了什么,對粵劇、嶺南文化有什么指示,這些事只有她本人才知道。”
多年來,特別是紅線女去世時,報刊和其他媒體(包括黨報和官網)有過不少關于紅線女和毛澤東見面的文章。但是,筆者在讀過后發現,這類文章沒有一篇是完整準確的。其中包括《黨的文獻》2008年第6期的《毛澤東1958年12月為紅線女題詞》一文。很多后來的文章都以此文的內容為憑據。此文說毛澤東1957年接見過紅線女,實際上毛澤東1957年既沒有到過廣州也沒有和紅線女見過面。至于馬鼎盛說的“1957年”,是否受到該文的影響就不得而知了。下面,筆者就《毛澤東1958年12月為紅線女題詞》一文做個辨析。
該文不長,其主要部分內容如下:
“紅線女,原名鄺健廉,抗日戰爭勝利后去香港,1955年底回廣州,加入廣東省粵劇團。1957年毛澤東在廣州曾經觀看她主演的《昭君出塞》,并邀請她共進晚餐。毛澤東多次稱贊紅線女從香港返回大陸的正確選擇,勉勵她‘要做一個勞動人民的演員,一輩子為人民服務’。1958年12月,在武昌召開的黨的八屆六中全會期間,紅線女隨廣東省粵劇團來武昌為會議演出。演出結束后,毛澤東接見演職員時,紅線女提出,希望毛澤東給她寫幾個字作為座右銘,毛澤東欣然題寫了魯迅的這兩句詩,并寫了幾句話,說明緣由:‘一九五八年,在武昌,紅線女同志對我說:寫幾個字給我,我希望。我說:好吧。因寫如右。毛澤東,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一日。’第二天,托人轉交給紅線女。”
筆者依據的資料是《新中國往事o文苑雜憶》(中國文史出版社)中的紅線女的文章《思憶國家領導人對我的關懷》(下面簡稱為《思憶》)、《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七冊和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傳》。《毛澤東傳》主要是對《思憶》中涉及的相關具體日期和日程的印證。另外還參閱了原廣州市委書記歐初的回憶錄《我親見的名人與逸事》(廣東人民出版社)。
首先要提到的是,紅線女不是“抗日戰爭勝利后去香港”。《思憶》一文說:“我從1938年夏天開始到香港學習粵劇藝術,1939年春登上香港的粵劇舞臺。”另據筆者核對,“抗戰勝利后去香港”出自于《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七冊《為紅線女題詞》一文關于紅線女的注釋。
據《毛澤東傳》記載,毛澤東1957年并未到過廣州。毛澤東是1958年到過廣州三次。在廣州期間,紅線女見過毛澤東三次。這三次在《思憶》一文中均有記載。第一次是1958年1月24日。當晚毛澤東在廣州中山紀念堂接見了廣東省、廣州市直屬機關和廣州軍區的機關干部后,一起觀看紅線女主演的《昭君出塞》。
演出結束后,毛主席站在他的座位前向舞臺上的紅線女等演員們頻頻招手。這實際上是一次紅線女參加集體活動的遠距離“見面”。第二次才算是有了直接交流的見面。1958年4月13日,毛澤東再一次來到了廣州。這次來主要是為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做準備工作,同時調研廣東的經濟情況。此次廣州之行一直延續到5月1日。在此期間,紅線女兩次見到了毛澤東。一次是在廣東省委辦公大樓五樓會議室舉行的舞會上。當時的廣東省委書記陶鑄讓紅線女坐在毛澤東坐的那個小圓桌旁。紅線女在陪毛澤東跳舞時,毛澤東對她說:“你從香港回來是對的,人家怎么說你也不要管,人家還想你死呢,你也不要管他,你走你的路,走對了繼續努力走。”紅線女回答道:“剛回來,什么也不懂,也會有不適應的地方,請毛主席給我寫個座右銘,讓我有所依據地努力前進。”毛澤東很爽快地回答了一句:“好嘛!”這就是毛澤東為紅線女題詞的起緣。
這一次他們談話的時間比較長,也就是馬鼎盛所說的“四個小時”。《思憶》記載:“這天晚上我一直坐在桌子旁聽毛主席幽默、風趣海闊天空地談著。我面對著毛主席這位偉大的人物,我感到他是平易近人的。毛主席對天文、地理、歷史、文學無所不知,博學多才,我認為他應該是中國的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詩人、歷史學家。毛主席向我講了許多有關文學藝術的見解。毛主席要我讀中國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他說這些名著應該是中國人足以自豪的文學財富。”接下來的談話內容是毛澤東對《紅樓夢》和《西游記》的一些具體評價。第三次是1958年4月30日。4月27至29日,毛澤東在停泊在珠江邊一艘小船上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結束后的4月30日下午,毛澤東由陶鑄、朱光等省、市領導人陪同,視察廣州市郊的棠下農業社。傍晚,毛澤東在廣州冶煉廠碼頭游泳后,在船上接見了紅線女。《思憶》一文記載了這個過程:“我第三次見到毛主席,是陶鑄同志和曾志大姐帶我到廣州珠江開闊的江面上一艘游船上去見他。”“毛主席游完泳上船后,我們一起吃飯。毛主席還是那樣健談。他很愛吃辣椒。
他問我:‘不吃辣是不是怕影響歌喉呢?’我說:‘這也不一定,湘劇團的演員就不能離開辣椒,你愛吃辣的,為什么聲音還是那么清澈響亮呢?’大家都笑了。我看到菜盤上有苦瓜炒田雞,我說:‘主席,田雞肉對人是很有益的。’毛主席說:‘青蛙是益蟲,我是不吃的。’我想主席一定是想著保護農作物的問題了。當毛主席知道我晚上還有演出的時候,他就默不作聲了,匆匆吃畢就走了。”
毛澤東在1958年4月答應的給紅線女寫座右銘的事情,直到當年底紅線女在武昌第四次見到毛澤東才落實。1958年11月28日到12月10日,毛澤東在武昌主持召開黨的八屆六中全會。會議期間,紅線女隨廣東省粵劇團來武昌為會議演出。《思憶》一文有這樣的記載:“他(指毛澤東)看完戲,我送他出戲院大門,我對他說:‘主席,你不是答應寫一個座右銘給我嗎?’毛主席好像恍然記起似的說:‘好!’第二天,他就派人送來了一封信,并將親筆書寫的魯迅先生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條幅給我。在信中他寫道‘:……活著,再活著,更活著,成為人民的紅線女。’”關于該信的內容,《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七冊《為紅線女題詞》中是這樣的:“一九五七年,香港有一些人罵紅線女,我看了高興,其中有黃河(香港藝人)。他罵的是他自己,他說他要滅亡了。果然,已經在地球上被掃掉,不見了所謂黃河。而紅線女則活著,再活著,更活著,變成了勞動人民的紅線女。一九五八年,在武昌,紅線女同志對我說:寫幾個字給我,我希望。我說:好吧。因寫如右。”紅線女的回憶是“成為人民的紅線女”,而《為紅線女題詞》一文是“變成了勞動人民的紅線女”,此句應以后者為準,因為此信的原稿在“文革”中經周恩來過問得以保存在有關檔案部門。
此后紅線女再沒有和毛澤東談過話。但這四次見面使紅線女深深感覺到毛澤東是平易近人的,是很關心普通老百姓、特別是農民的。“文革”后期,她曾給毛澤東寫過一封信,并得到了毛澤東的重視。
1975年8月5日,她在給毛澤東的信中說,最近我到延安、大寨、紅旗渠參觀學習,發現那里的食鹽賣得太貴了。太原食鹽是一角一分一斤,林縣賣一角三分,昔陽縣臬落大隊賣一角六分,其他有的地方還賣到了一角八分。山區的鹽比城市貴那么多,我覺得這是對待山區,特別是老解放區的態度問題。像食鹽、布匹這類人人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必須照主席歷來關心群眾生活的教導去辦。因此,僻野山區的鹽價,就是要比城市低廉才對。
毛澤東于1975年8月13日對這封信作出批示“:印發政治局在京各同志,并議一下。”紅線女的這封信和毛澤東的批語,作為中共中央1975年9月23日至10月21日召開的農村工作座談會會議文件印發。據說后來交由當時的國家計劃委員會具體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