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論走群眾路線
【提要】1、歷史是人民創造的,2、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共產黨人革命的出發點和歸宿,3、堅決站在人民群眾一邊,4、應當相信群眾,依靠群眾,5、應當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搞群眾運動,6、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一、歷史是人民創造的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
——1943年1月9日:《看了<逼上梁山>后寫給延安評劇院的信》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1945年4月24日:《論聯合政府》
馬克思列寧主義從來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的力量。
——1955年3月《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
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
——1945年6月11日:《愚公移山》
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
——1934年1月27日《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
——1941年3月、4月《<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
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
——
二、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共產黨人革命的出發點和歸宿
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1944年9月8日:《為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
——1945年4月24日:《論聯合政府》
為群眾服務,這就是處處要想到群眾,為群眾打算,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們與國民黨的根本區別,也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點和歸宿。
——1943年10月:《論合作社》
任何一種東西,必須能使人民群眾得到真實的利益,才是好的東西。
——1942年5月:《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的中國共產黨人,相信自己的事業是完全合乎正義的,不惜犧牲自己個人的一切,隨時準備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難道還有什么不適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觀點、意見、辦法,舍不得丟掉的嗎?難道我們還歡迎任何政治的灰塵、政治的微生物來玷污我們的清潔的面貌和侵蝕我們的健全的肌體嗎?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了他們的生命,使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想起他們就心里難過,難道我們還有什么個人利益不能犧牲,還有什么錯誤不能拋棄嗎?
——
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嗎?要群眾拿出他們的全力放到戰線上去嗎?那末,就得和群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我們是這樣做了么,廣大群眾就必定擁護我們,把革命當作他們的生命,把革命當作他們無上光榮的旗幟。
——1934年1月27日:《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傊?,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
——1934年1月27日:《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我們應該深切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婦女群眾要學習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們呢?小孩子要求讀書,小學辦起了沒有呢?對面的小橋太小會跌到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許多人生瘡害病,想個什么辦法呢?一切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
——1934年1月27日:《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我們的同志不論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眾的關系搞好,要關心群眾,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1945年10月17日:《關于重慶談判》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并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
——1948年4月2日:《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
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
——
要聯系群眾,就要按照群眾的需要和自愿。一切為群眾的工作都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從任何良好的個人愿望出發。
——1944年10月30日:《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
在城市建設計劃中,應貫徹為生產、為工人服務的觀點。
——1951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議要點
三、堅決站在人民群眾一邊
我們是站在無產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對于共產黨員來說,也就是要站在黨的立場,站在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
——1942年5月:《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必須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用保護人民、教育人民的滿腔熱情來說話。
——1942年5月:《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什么人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革命派,什么人站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方面,他就是反革命派。什么人只是口頭上站在革命人民方面而在行動上則另是一樣,他就是一個口頭革命派,如果不但在口頭上而且在行動上也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一個完全的革命派。
——
對廣大人民群眾是保護還是鎮壓,是共產黨同國民黨的根本區別,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根本區別,是無產階級專政同資產階級專政的根本區別。
——
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
——1945年4月24日:《論聯合政府》
現在,比較十八個月以前,人民解放軍的后方也鞏固得多了。這是由于我黨堅決地站在農民方面實行土地改革的結果。
——1947年12月25日:《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全黨同志必須明白,解決這個黨內不純的問題,整編黨的隊伍,使黨能夠和最廣大的勞動群眾完全站在一個方向,并領導他們前進,是解決土地問題和支援長期戰爭的一個決定性的環節。
————1947年12月25日:《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四、應當相信群眾,依靠群眾
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
——1945年4月24日:《論聯合政府》
要相信群眾的大多數,相信人民中間的大多數是好人。工人的大多數是好人,農民的大多數是好人。共產黨里,青年團里,大多數是好人。他們不是想要把我們國家搞亂。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資本家、民主黨派成員的多數,是可以改造的。所以我們不要怕亂,不會亂,亂不了。應當相信多數,這里所謂多數,是不是百分之五十一呢?不是的,是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八。
——1957年10月13日:《堅定地相信群眾的大多數》
只要我們能夠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信任群眾,緊緊地和群眾一道,并領導他們前進,我們是完全能夠超越任何障礙和戰勝任何困難的,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
——
如果我們緊緊依靠群眾,我們就將戰勝一切困難,一步一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1945年12月25日:《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
我們歷來主張革命要依靠人民群眾,大家動手,反對只依靠少數人發號施令。
——1948年4月2日:《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
必須堅定地信任群眾的多數,首先是工農基本群眾的多數,這是我們的基本出發點。
——1957年7月:《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
那種只依靠少數人而不依靠群眾,信任少數專家超過了信任群眾的做法,顯然是不對的。這樣做,只能使我們的事業進行得又慢又差,而不是又快又好。
——1956年1月20日:《兩種領導方法》
要信任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要放手發動群眾,讓群眾自己起來革命,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解放自己。
——
自己下命令要學生起來革命,人家起來了又加以鎮壓。所謂走群眾路線,所謂相信群眾,所謂馬列主義等等都是假的。已經是多年如此,凡碰上這類的事情,就爆發出來,明明白白站在資產階級方面反對無產階級。
——1966年8月4日:《在中央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
——1945年10月17日:《關于重慶談判》
我們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團結其他勞動群眾,爭取知識分子……
——
要依靠工人階級,依靠貧農下中農,依靠先進分子,總要有個依靠。這樣,才有可能避免出匈牙利那樣的事件。
——1957年1月: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
共產黨基本的一條,就是直接依靠廣大革命人民群眾。
——《紅旗》雜志一九六八年第四期社論《吸收無產階級的新鮮血液》
五、應當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搞群眾運動
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了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工作路線,這就是;放手發動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由群眾自己起來斗爭,由群眾自己解放自己。
——
要讓群眾在這個大革命運動中,自己教育自己,去識別那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那些做法是正確的,那些做法是不正確的。
——
一定要搞群眾運動,什么工作都要搞群眾運動,沒有群眾運動是不行的。
——
凡是涉及廣大群眾的大事情,不開展群眾運動,就不容易做好。需要造成一種空氣,沒有一定的空氣是辦不好事情的。
——
我們需要一個正確的政策。這個政策的基本點,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的力量,在我們黨領導之下,打敗侵略者,建設新中國。
——1945年4月23日:《兩個中國之命運》
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反對了和這種投降主義思想(編者按:指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陳獨秀的投降主義思想)相類似的思想,即是對于國民黨的反人民政策讓步,信任國民黨超過信任人民群眾,不敢放手發動群眾斗爭,不敢在日本占領地區擴大解放區和擴大人民的軍隊,將抗日戰爭的領導權送給國民黨。
——1947年12月25日:《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我們是愛好大民主的。我們愛好的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大民主。我們發動群眾斗蔣介石,斗了二十幾年,把他斗垮了;土地改革運動,農民群眾起來斗地主階級,斗了三年,取得了土地。那都是大民主。“三反”是斗那些被資產階級腐蝕的工作人員,“五反”是斗資產階級,狠狠地斗了一下。那都是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也都是大民主。
——
部隊內部政治工作方針,是放手發動士兵群眾、指揮員和一切工作人員,通過集中領導下的民主運動,達到政治上高度團結、生活上獲得改善、軍事上提高技術和戰術的三大目的。
——1948年1月30日:《軍隊內部的民主運動》
群眾工作的內容,是發動人民進行清算漢奸的斗爭,是減租和增加工資運動,是生產運動。應當在這些斗爭中,組織各種群眾團體,建立黨的核心,建立群眾的武裝和人民的政權,把群眾斗爭從經濟斗爭迅速提高到政治斗爭,參加根據地的建設。
——1945年12月28日:《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
只要我們黨當著發動群眾加入合作社的時候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不是命令主義的或者簡單從事的方法,而是向群眾講道理,作分析,完全依靠群眾自覺自愿的方法,那末,完成合作化,并且達到增產,決不是很困難的。
——1955年9月、12月:《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十一
共產黨員應該作到最有遠見,最富于犧牲精神,最堅定,而又最能虛心體會情況,依靠群眾的多數,得到群眾的擁護。
——1937年5月3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
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
——1937年7月23日:《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
民眾如沒有組織,是不能表現其抗日力量的。要從這種斗爭中去肅清公開的或隱藏的漢奸勢力;要做到這一步也只有依靠民眾的力量。
——1938年5月:《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
中國民主革命的完成依靠一定的社會勢力。這種社會勢力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知識分子和進步的資產階級,就是革命的工、農、兵、學、商,而其根本的革命力量是工農,革命的領導階級是工人階級。如果離開了這種根本的革命力量,離開了工人階級的領導,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不可能的。
——1939年5月1日:《五四運動》
我們歷來主張革命要依靠人民群眾,大家動手,反對只依靠少數人發號施令。但是在有些同志的工作中間,群眾路線仍然不能貫徹,他們還是只靠少數人冷冷清清地做工作。其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做一件事情,總不愿意向被領導的人講清楚,不懂得發揮被領導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他們主觀上也要大家動手動腳去做,但是不讓大家知道要做的是怎么一回事,應當怎樣做法,這樣,大家怎么能動起來,事情怎么能夠辦好?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本上當然要從思想上進行群眾路線的教育,同時也要教給同志們許多具體辦法。辦法之一,就是要充分地利用報紙。辦好報紙,把報紙辦得引人入勝,在報紙上正確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通過報紙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這是黨的工作中的一項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則意義的問題。
——1948年4月2日:《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
目前在全國進行的鎮壓反革命的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激烈的和復雜的斗爭。全國各地已經實行的有效的工作路線,是黨的群眾路線。這就是:黨委領導,全黨動員,群眾動員,吸收各民主黨派及各界人士參加,統一計劃,統一行動,嚴格地審查捕人和殺人的名單,注意各個時期的斗爭策略,廣泛地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各種代表會、干部會、座談會、群眾會,在會上舉行苦主控訴,展覽罪證,利用電影、幻燈、戲曲、報紙、小冊子和傳單作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明白),打破關門主義和神秘主義,堅決地反對草率從事的偏向。凡是完全遵照這個路線去做的,就是完全正確的。凡是沒有遵照這個路線去做的,就是錯誤的。
——1951年5月15日:《鎮壓反革命必須實行黨的群眾路線》
不依靠群眾進行階級斗爭,不分清敵我,這很危險。
——
我們在肅反工作中的路線是群眾肅反的路線。采取了群眾路線,工作中當然也會發生毛病,但是毛病會比較少一些,錯誤會比較容易糾正些。群眾在斗爭中得到了經驗。做得正確,得了做得正確的經驗。犯了錯誤,也得了犯錯誤的經驗。
——1957年2月27日:《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什么叫正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就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歸根到底就是群眾路線四個字。不要脫離群眾,我們跟群眾的關系,就象魚跟水的關系,游泳者跟水的關系一樣。
——1957年7月9日:《打退資產階級右派的進攻》
所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就是我黨從來經常說的走群眾路線的問題。共產黨員要善于同群眾商量辦事,任何時候也不要離開群眾。黨群關系好比魚水關系。如果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
——1957年7月:《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
天才是靠群眾路線,集體智慧。
——1971年9月3日:《在杭州與幾位負責人的談話》
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
——1934年1月27日:《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把群眾力量組織起來,這是一種方針。還有什么與此相反的方針沒有呢?有的。那就是缺乏群眾觀點,不依靠群眾,不組織群眾,不注意把農村、部隊、機關、學校、工廠的廣大群眾組織起來,而只注意組織財政機關、供給機關、貿易機關的一小部分人。
——1943年11月29日:《組織起來》
教育每一個同志熱愛人民群眾,細心地傾聽群眾的呼聲;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眾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眾之上,而是深入于群眾之中;根據群眾的覺悟程度,去啟發和提高群眾的覺悟,在群眾出于內心自愿的原則之下,幫助群眾逐步地組織起來,逐步地層開為當時當地內外環境所許可的一切必要的斗爭。
——1945年4月24日《論聯合政府》
不要怕群眾,要跟群眾在一起。……打個比喻,人民就象水一樣,各級領導者,就象游水的一樣,你不要離開水,你要順那個水,不要逆那個水。不要罵群眾,群眾是不能罵的呀!工人群眾,農民群眾,學生群眾,民主黨派的多數成員,知識分子的多數,你不能罵他們,不能跟群眾對立,總要跟群眾一道。
1957年7月9日《打退資產階級右派的進攻》
六、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只有代表群眾才能教育群眾,只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眾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頭上的貴族,那末,不管他們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眾所不需要的,他們的工作是沒有前途的。
——1942年5月:《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力量的來源是人民群眾。不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哪一個也不行。要在人民群眾那里學得知識,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眾。
——1964年8月:《接見尼泊爾教育代表團時的談話》
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
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
——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想問題從群眾出發而又以群眾為歸宿,那就什么都能好辦。
——1943年10月:《論合作社》
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然后再告訴群眾(宣傳),并號召群眾實行起來,解決群眾的問題,使群眾得到解放和幸福。
——1943年11月29日:《組織起來》
要使我們的政策規定得正確,任務提得適當,既不右,也不“左”,就必須同人民群眾保持經常的密切的聯系,深入地了解人民群眾的思想情緒。
——
干部要分別到下面去走一走,看一看,要堅持群眾路線,遇事多和群眾商量,做群眾的小學生。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最聰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實踐經驗的戰士。
——1967年9月:《視察華北、中南和華東地區時的重要指示》
凡屬真正團結一致、聯系群眾的領導骨干,必須是從群眾斗爭中逐漸形成,而不是脫離群眾斗爭所能形成的。
——
智慧都是從群眾那里來的。……大局問題,不是知識分子決定的,最后是勞動者決定的,而且是勞動者中最先進的部分,就是無產階級決定的。
——1957年7月9日:《打退資產階級右派的進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