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社會特色多,河南樣樣不錯過。沒想到,改革以來高考的“公平”幌子今年偶然間被河南開封下面的兩個縣城的“替考案”給戳穿了!
今年6月17日,有關媒體曝光了河南開封杞縣、通許縣一起高考替考舞弊案,要擱在特色社會的往年,這種事屁事也不算,早就會有人上下左右把事情擺平,但今年這個消息一曝光,引起了各方的廣泛關注,河南省方方面面的領導看事情“捂”不住了,就假惺惺地宣布要“嚴肅”查一下,從嚴處理“有關人員”。接著,教育部也假惺惺地宣布,要認真查,“切實維護高考的公平公正。”
通過二十來天各方面的幕后“溝通”、“安排”,7月9日,“調查處理”出來了,根據領導秘書們弄好的稿子,有關方面宣布:“河南省、市領導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迅速查處。目前,案件已基本查清,并對相關人員進行了嚴肅處理。”“嚴肅處理”著實讓人感到可笑:罪過最大的是替考的槍手和中介人員,相關官員的犯罪行為輕描淡寫,有的被“記過”,有的“行政降級”,有的“降低崗位等級”,犯了真正罪惡的領導們更是平安無事,只是找了幾個擔任副職的軟柿子“捏”一下,意思意思,給予“黨內警告或行政記過處分”。
據說,這次河南省相關部門是動了真格的了,是“依法從嚴從重處理,對高考舞弊零容忍”,“切實維護高考的公平公正。”
高考,相當于中國歷史的科舉考試,對國家、對一個考生、甚至一個家庭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歷來為政府所高度重視?,F在,改革開放后,特別是近些年來,高考在有關方面有關人員(即“領導的孩子”)的玩弄之下,改革成了一個個笑話,這次河南開封的高考舞弊案只是露出了高考黑幕的冰山一角。就拿這次“出事”的杞縣來說,替考事件并非只在今年,已連續進行了多年。被央視曝光的李老師坦承,“已經連續干了3年了,從沒出過事。”“都是家里面的關系,都是領導的孩子。”他還說,每個縣都有個主帶隊的主監考,首先把這個領導搞定,用錢塞,給到位。如果萬一“槍手”被查出,不能承認,只要不說就不會有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去找關系,讓公安局把人提走。2012年,杞縣曝出一起替考事件。當時,組織來杞縣等地替考的張某、李某被警方抓獲。但在有關領導的指示下,有關人員都被放了。現在,高考替考在河南(也可能是在全國各地)已經產業化,出現了很多行規,比如給槍手的定金多少錢,“考上”一本的價碼多少萬、二本幾萬、三本多少錢,等等,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在特色社會,一切皆有可能,但河南替考事件中利益各方的猖狂和肆無忌憚還是讓我們瞠目結舌:組織替考者自稱,他們花錢可買通監考的各個環節,打點一個考場起步7萬元;找替考的都是縣里“有錢人、當官的”,三年了,一點事沒出過;指紋驗證過程中,監考老師發現破綻竟也沒有阻攔……槍手公司、考生家庭、監考老師之間隱秘的地下利益鏈條儼然已經相當成熟,不是一年兩年了。
過去,河南一直都是全國高考人數最多的省份,2008年參考人數將近百萬,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據統計,河南考生要考上北大的幾率是北京考生的1/400。在這種情況下,寒窗十年的考生們多么希望能夠在公平的環境中,憑借真實本領考上大學,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但當官的、有錢的主兒,卻串聯起來“走捷徑”,聘請槍手替考,打通一切關卡,上下其手,為所欲為,正如一位普通的考生家長所悲憤控訴的:他的孩子在家里抱怨,自己苦讀10年,不如別人掏5萬找個槍手,“我實在無言以對。”
從河南替考事件中不難看出,不論是替考組織者、替考者還是被替考人及其家屬,始終都與錢、權、利密不可分。在利益的誘惑下,多方串聯的集體舞弊案近年來也屢有曝光。有評論稱,人們還是從曝光的視頻中震驚于此次替考案件中當事各方的坦然和從容。替考的大學生們在數萬元酬金的誘惑下選擇以身試法,替考組織者對監考老師們的勸說顯得如此理所當然,被勸說人甚至沒有一絲違法的罪惡感。在各方的“積極”參與下,道德和法律在與利益的碰撞中,再次輸得一塌糊涂。教育腐敗到何種地步了,為人師表的靈魂工程師都成啥了,下一代不敗在這幫人手里才怪。
相對于河南省有關部門對高考替考舞弊案輕飄飄的“嚴肅處理”(其實是不處理),歷史上對于科舉舞弊案的處理才是真正“嚴肅”的。順治十四年(1657年),發生了江寧(今南京)鄉試舞弊案,順治皇帝對自己親自核準的禮部考官,包括主考方猶、副主考錢開宗受賄一事手下毫不留情,著即正法,葉楚槐等17名考官著即處絞,他們的妻子家產籍沒入官;考生方章鉞等8人俱著責四十板,家產籍沒入官,父母妻子兄弟并流徙寧古塔。
康熙五十年(1711年),發生了辛卯科場舞弊案,康熙皇帝親派欽差大臣查案,查清了總督噶禮、副主考官趙晉等人舞弊的事實。康熙下令,將副主考官趙晉和另外兩個考官處斬,噶禮、左子藩革職。
清咸豐八年(1858年),考生羅鴻祀賄賂主考官柏葰的家人,企圖借此考中舉人,最后事情被揭發,咸豐帝聞聽此事,怒不可遏,將主考官、大學士、一品大員、軍機大臣柏葰、考生羅鴻祀、疏通關節的中介人員浦安、教育部門小官李鶴齡等四人明正典刑,斬于菜市口,受賄人、柏葰的家仆靳祥東窗事發后畏罪自殺,還有數十人被流徙﹑革職。后來,御史任兆堅疏請為柏葰昭雪,慈禧太后拒絕了任兆堅的提議,批示:“柏葰不能論無罪,該御史措辭失當”。到科舉被廢為止,清朝都未再發生大規模的考試舞弊事件。
改革開放后,都是怎樣“嚴肅處理”考試舞弊案的呢?
(一)羅彩霞案
羅彩霞是湖南省邵陽市邵東縣靈官殿鎮人,因被人冒名頂替上大學,及身份證被盜用造成2009年本該畢業的她無法畢業,成為新聞熱議的話題。
處理:涉及此案的邵東縣一中教師張文迪,被給予留黨察看一年和降級處分。原邵東縣公安局界嶺派出所所長姚亮生因違紀違規,被邵東縣紀委立案查處,被給予留黨察看一年和行政降級處分。王佳俊的父親原湖南省隆回縣公安局干警王崢嶸犯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二年,與原犯的受賄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四年。羅彩霞提出的賠償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訴訟請求并未得到法院支持。
(二)2006年度建造師資格考試
泄題者正是曾擔任建設部、人事部組織的2005年度、2006年度全國一級建造師、2006年度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的命題專家,原北京易成市政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宋福來。2008年12月他被判處1年6個月徒刑。
(三)甘肅武威公務員面試案
2011年1月26日,網絡上出現一則帖子――《武威公務員面試大面積泄題》。帖子說,1月23日武威公務員面試考場手機能打通,考試試題泄露。帖子稱,武威市紀委工作人員發現,有考生在準考證后面寫著3道考題與考場里的試題一樣。
處理:對于這次考生手機傳播試題的違紀行為,武威市2010年考錄工作組決定,取消21號、38號、30號考生的面試成績,并責成3名考生作出書面檢查。15候考室兩名監考工作人員未按規定將考生所帶電子、通訊工具統一收集管理,造成不良后果,犯有失職、貽誤工作的錯誤,也分別受到了各自單位的行政記過處分和行政警告處分。
(四)2010年廣西“國考”案
處理: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出公告,依法宣布2010年1月1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2010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筆試無效,定于2010年4月25日另行組織考公共科目的筆試,參加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命題的公務員錄用考試。鑒于2010年廣西公務員錄用考試中發生了嚴重泄題事件,造成重大影響,廣西人事廳原廳長、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副廳長、自治區公務員局局長、2010年公務員考試入闈命題領導小組組長肖化對此負有領導責任,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同意接受其引咎辭去現任領導職務。
(五)2011年全國四六級英語案
2011年12月17日,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分別在上午和下午舉行。一些考生卻稱,開考前1小時,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答案便出現在網絡。記者發現公布的影印試題答案準確率高達80%以上。還有考生反映另一個網站在四級開考前20分鐘,六級開考前36分鐘,就出現了答案直播帖。“考試百科網”考前發布一題為“四六級考試答案驚現網絡”的空帖,開考后由編輯將答案填進去。這已經是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連續第六年、第十二次疑似泄題。
處理:2011年下半年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已于17日結束。教育部18日表示,目前未發現泄密和大規模違紀作弊等異常情況,考試總體情況平穩。相關部門抓獲利用互聯網技術漏洞,考前發帖考后修改發帖內容,混淆視聽,散布謠言,嚴重損害考試聲譽的人員4名。
(六)2012年考研案
2012年1月8日考研結束后,對于不少認真備考的考生朋友來說真是“世界末日”來臨了??佳姓?、英語均是考前半小時就有答案傳出,考研醫學類西醫綜合更是提前一天晚上就出了答案。考后經過比對,三門考試答案準確率均在80%左右。對于本次答案的流出途徑,不少考生反映,英語是直接通過手機短信,政治是通過微博平臺,醫學類則是來自買賣考前答案。
處理:3月7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上午參加了全國政協教育界別聯組會議,對全國政協委員葛劍雄現場提問的今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英語考試泄題舞弊案件,作出正面回應。針對試題泄露的補救措施,他說:“150多萬考生里,當場抓到作弊取消資格的有5000考生,目前正在對150多萬份試卷進行全面普查,對重點疑似的試卷使用了偵破手段。只要核準學生參與造假,取消考試成績,責成學校對其進行處分。”他說,公安機關組織了專門力量,目前偵破還在進行中,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他承諾,經核實后的案情細節,今后均可以向政協委員們專函悉數告知,絕不保密。
…………
由于這樣的如同兒戲般的“嚴肅處理”,近些年來,各種考試舞弊案如同風起云涌,各種作弊手法和不公平政策如同雨后春筍般出現。近日,媒體又陸續曝光了遼寧省本溪市、河南省漯河、新鄉等地出現的一系列明顯的、欲蓋彌彰的、集體舞弊“加分”丑聞,遼寧、河南兩省的“有關部門”的官員先是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切都是合乎規定、沒有弄虛作假,一會又換一個官員說自己沒有問題,即便有問題也是其他部門的事兒,其他部門的官員也大都是同一腔調。遼寧省教育廳在回應中提到“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由體育部門頒發,是否存在造假和買證的行為,我們不了解”,而遼寧體育局認為,考生加分測試主要由省招辦來組織協調。河南省體育局宣傳處處長面對記者的追問,似乎說了一句幽默的大實話——“能不能你問之前咱先溝通溝通?”
面對媒體和群眾(而不是各級監察、監督、管理部門)的持續關注,各“有關部門”看無法“先溝通溝通”了,“捂”不住了,紛紛又假惺惺地出來說要“嚴肅處理”了。
怎樣“嚴肅處理”呢?說起來更可笑。
記者調查發現,遼寧本溪體育加分事件可謂觸目驚心,有學生反映,辦證加分明碼標價,足球4萬多元,游泳7萬到8萬元,拿到加分名額后,還要向學校領導交4萬元至8萬元不等的錢款。至于加分過程,部分家長更是提到,公布的二級運動員材料漏洞百出,標注為男生的考生竟然參加女子乒乓球單打。然而,就是這樣一起黑幕重重的腐敗事件,在紀檢部門已介入調查,事實尚不清楚的情況下,7月2日,遼寧省多個部門下發通知,要求考生自證真偽,放棄體育加分。7月5日上午7時許,遼寧省處置體優生高考加分問題聯合調查組對外公布,全省1072名高考體優生中,270名考生放棄加分資格,他們將按取消后的成績參加高考錄取。2014年遼寧省高考錄取工作將按計劃如期進行。
隨后,河南方面也宣布,“凡自動放棄加分資格的考生,將按高考正常成績錄取”。這樣做,自然將主動放棄與堅持欺騙的假“體優生”區別開來,以體現“認錯從寬”政策,但是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膽小的自動退出,膽大的接受監督,等到作弊破綻百出,就“退分”了事,這和貪官事發后退錢不受追究有什么差別?正如專家所言,“根據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以不正當手段獲得考試成績,應認定為考試作弊。與密攜小抄相比,加分造假有機構、工作人員參與,影響更惡劣。既然有法可依,還需依法追責。”
這種事發后對犯罪各方“罰酒三杯”式的處理,就是多年來官場流行的潛規則,也是各種“特色”的根源所在,什么“公平”“正義”“法制”“改革”都成了一個個騙人的黃色笑話。
2011年高考結束后,面對各種高考舞弊、各種嚴重的不公平政策,無數家境貧寒的河南考生寫了一篇文章——《河南百萬考生落淚,給我們一個理由……》,“當我們同樣分數人家上本科我們落榜時,他們從考生變成了民工,然后同樣的付出一個是大學生,一個是民工”,“當我們看到人家的錄取率時,我們心里的痛苦誰知道?當我們老師一句一句說著要擺脫河南宿命時,你們用錄取率、分數線將我們留在了河南,當我們......”“我要:問造成這個局面的罪魁禍首是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