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電視臺《檔案》欄目制作播出的特別系列節目《偉大的抗美援朝》,真實還原了那段同仇敵愾、令人蕩氣回腸的歷史,激蕩起中國人刻骨銘心的記憶。
我們60年和平發展的基礎,就是那場偉大的抗美援朝打下的。60年過去了,那場戰爭該不該打居然又成了網絡話題。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們不能不看到,在當今魚龍混雜的互聯網輿論場里,那場原本黑白分明,就連我們的戰場對手都不敢輕慢的偉大的抗美援朝,已經有人在曲解和八卦了。對此,我們必須做出正面回答。
《偉大的抗美援朝》把關注點聚焦到歷史細節上,聚焦到歷史過程上,它借助檔案文物揭秘歷史的邏輯結構,突出地展示了抗美援朝偉大的歷史意義。
抗美援朝是正義戰爭。其本質,就是維護世界和平,維護二戰以后形成的國際秩序。電視片在還原歷史的過程中,對抗美援朝所具有的道義制高點作了新的闡釋和有針對性的維護,使電視片具有了很強的時代感。電視片運用大量數據、文獻資料和現代研究成果,無可爭辯地說明了當時的新中國果斷出兵抗美援朝,不僅非常必要,而且意義深遠。這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深謀遠慮和大智大勇,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空前迸發。
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意志的勝利。一個簡單的數字對比多少可以反映當時中美兩國國力的懸殊:1950年,美國的鋼產量是8772萬噸,而中國只有60萬噸。普遍的懷疑:一是中國不敢出兵,二是不可能打贏。但歷史硬是被剛剛誕生的新中國改寫了。憑的是什么?憑的是全體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鋼鐵意志。系列片的獨到之處,是用了大量篇幅展現戰爭的后方,展現中國人民不信邪、不怯戰的英雄氣概。
抗美援朝建立了中國人民的自信。今天的年輕一代,很多人并不真正知道60年前自己國家打的這一場戰爭是何等了不起!自1840年以降,中國的歷史充滿了屈辱挨打的記錄,何曾敢于面對強權說一個“不”字?《偉大的抗美援朝》讓人們重新溫習了那段歷史:當戰火燒到家門口的時候,新中國不僅敢于出兵,而且最終打贏了!“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美帝國主義愿意罷手的時候為止”。這些令人蕩氣回腸的話,是新中國已經站起來的宣言!在人類捍衛和平、保家衛國的正義戰爭史上,偉大的抗美援朝跟任何人比,都毫不遜色。正是因為有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一個嶄新的中國巍然崛起。正如彭德懷元帥所說:“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溫故而知新。沒有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沒有中國人民極大的民族自信和愛國熱情,那場戰爭的勝利是無法想象的。今天,我們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已經走了60年。今后如何才能一路高歌地走下去,“自信”兩個字非常重要!《偉大的抗美援朝》告訴我們:真正的自信來源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苦卓絕的偉大奮斗;更告訴我們:用理想和奮斗凝成的自信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最值得珍視的精神財富。
附:張順洪:抗美援朝的意義不容低估
【核心提示】 最近,北京衛視播放了《檔案》特別節目《偉大的抗美援朝》。該片用豐富的檔案材料和生動精辟的語言,講述了抗美援朝這一偉大歷史事件的抉擇、進程、影響和國內外歷史背景,再現了60多年前那些驚心動魄的歷史畫面,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也澄清了學界和社會上一些人對這場戰爭的誤解和誤讀,有力回擊了“抗美援朝是個錯誤”等觀點。
最近,北京衛視播放了《檔案》特別節目《偉大的抗美援朝》。該片用豐富的檔案材料和生動精辟的語言,講述了抗美援朝這一偉大歷史事件的抉擇、進程、影響和國內外歷史背景,再現了60多年前那些驚心動魄的歷史畫面,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也澄清了學界和社會上一些人對這場戰爭的誤解和誤讀,有力回擊了“抗美援朝是個錯誤”等觀點。筆者認為,要準確認識抗美援朝的意義,以下四點有必要重申。
第一,抗美援朝是美國逼出來的。黨中央做出抗美援朝的決策是個非常艱難的過程。朝鮮戰爭爆發時,中國大規模內戰剛剛結束,整個國家百廢待興,面臨著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以及清剿匪特、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任務。但是,1950年6月25日朝鮮北南雙方爆發戰爭后,美國立即做出了武裝干涉朝鮮內戰的決定。而與此同時,美國派第七艦隊入侵我國臺灣海峽,插手中國事務。9月中下旬,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仁川登陸后迅速向三八線推進。中國政府面對朝鮮戰爭局勢,出于和平愿望,通過外交途徑警告美軍不要越過三八線。但是,狂妄的美國政府根本無視中國警告,不僅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向中朝邊界,還一再侵犯中國領空,對中國境內目標進行轟炸。唇亡齒寒,戶破堂危,在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朝鮮向中國提出援助請求后,中央決定派遣志愿軍入朝作戰,這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不得已做出的決策。
第二,志愿軍的戰斗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抗美援朝是人類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志愿軍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相比,不僅在武器裝備上有巨大差距,在后勤補給上,更是不能與美軍相比。但是,志愿軍將士奮勇拼殺,視死如歸,展現了無數令人驚心動魄、蕩氣回腸的感人場面。在上甘嶺戰役中,孫占元身負重傷堅持戰斗,最后時刻沖向敵群,拉響手雷;黃繼光身負重傷,爬上前用身體堵住敵人的機槍,掩護沖鋒的戰士。此役結束,在戰場上隨手抓一把土,就可數出32粒彈片。在第二次戰役中,為了切斷敵人后路,38軍113師連續14小時邊打仗邊行軍,靠雙腿前進了72.5公里,先敵占領三所里,成功阻擊敵人大部隊的撤退,創造了世界步兵攻擊史上的奇跡。在長津湖戰役中,許多志愿軍戰士為了伏擊敵人,堅守在冰雪中,直到凍死仍然保持著戰斗姿態。在戰爭相持階段,由于沒有制空權,志愿軍沿三八線構筑了一條堅不可摧的地下長城,展開了艱苦卓絕的坑道戰,創造了世界坑道戰奇跡。許多戰斗中,往往連長犧牲了,排長接著指揮,排長犧牲了,班長接著指揮;在戰斗最艱難的時刻,炊事員也成為頑強拼殺的勇士;即便只剩下一個人,也要堅守陣地,戰斗下去。
第三,抗美援朝極大地鼓舞了全民族團結奮斗的精神。廣大青年踴躍報名參軍,全國人民積極為抗美援朝出力,各行各業捐款捐物,支援前方將士;不少文藝工作者親臨戰場進行慰問,有的甚至犧牲在前線。而與此同時,國內順利完成了艱巨的剿匪反特任務,保障了全國的和平與安定,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國內億萬民眾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從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三年時間,順利地實現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全國工農業總產值平均遞增率達到21.1%,國有工業產值增長了2.6倍。抗美援朝的勝利和國內建設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一個新生社會主義國家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展示了一個歷經百年磨難的民族期待實現偉大復興的堅強意志。
第四,抗美援朝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正如彭德懷所講,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英勇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威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持久的有利的國際環境。在抗美援朝期間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蘇聯給予了中國很大的支持,在蘇聯援助下完成的156個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基礎。抗美援朝的勝利還推動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19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一系列亞非拉國家擺脫殖民統治,成為新興的發展中國家,整個世界格局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
正如《偉大的抗美援朝》所展示的:前方將士不畏犧牲,浴血奮戰;后方人民萬眾一心,積極支援前線戰斗,熱情建設社會主義家園。抗美援朝戰爭,激發了無限的愛國情懷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一座豐碑!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