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站起來了”的中國是什么模樣
茅于軾稱,“二次大戰結束,我們收復了東三省、收復了臺灣,成了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和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把列強在中國的租界和治外法權都收回了,中國站起來就是在那時候。”
那么,當時這個靠“美國幫助打敗了日本”(茅于軾語)而“站起來的中國”是個什么樣子呢?
1、不敢接收被日本侵占的琉球群島
1372年,明王朝太祖朱元璋對中山王察度發布詔諭。山北、中山、山南三王向明政府朝貢。琉球成為明王朝的藩屬。
1654年,琉球王遣使臣到中國請求冊封。清王朝順治帝封琉球王為尚質王,琉球成為清王朝的藩屬。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王國屬于日本的“內藩”,琉球群島是日本的領土,不承認中國自1372年起對琉球的宗主國地位,正式侵占琉球。并拖延與中國談判琉球問題。
1875年7月24日,日本強迫琉球國王停止向清王朝朝貢。
1879年3月30日,日本將最后一位琉球國王尚泰流放到東京,置琉球為沖繩縣。琉球國滅亡。
開羅會議于1943年11月22日—26日召開,其間蔣介石與羅斯福會談了4次。11月23日晚,蔣介石帶王寵惠與羅斯福單獨會談,在談到剝奪日本在太平洋侵占的島嶼時,羅斯福想到了琉球群島。他對蔣介石說:“琉球系許多島嶼組成的弧形群島,日本當年是用不正當手段搶奪該群島的,也應予以剝奪。我考慮琉球在地理位置上離貴國很近,歷史上與貴國有很緊密的關系,貴國如想得到琉球群島,可以交給貴國管理。”羅斯福突然提出將琉球群島交給中國,大大出乎蔣介石的意料,不知該如何回答。過了老半天,他才對羅斯福說:“我覺得此群島應由中美兩國占領,然后國際托管給中美共同管理為好。”蔣介石這么一說,羅斯福覺得蔣介石不想要琉球群島,故未再往下說。
11月25日,蔣介石與羅斯福再次會談時,又談到了琉球群島。羅斯福說:“我反復考慮,琉球群島在臺灣的東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們的東部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你們得到了臺灣,如不得到琉球,臺灣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島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長期占領。是不是與臺灣及澎湖列島一并交給你們管轄?”蔣介石見羅斯福又提到這個問題,想到琉球被日本占領了多年,在國內草擬的談判方案又不含琉球問題,變得十分猶豫。羅斯福見蔣介石半天不作聲,以為他沒有聽清楚,又補了一句:“貴國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戰爭結束了,就將琉球群島交給貴國。”蔣介石猶豫再三,最后答復道:“琉球的問題比較復雜,我還是那個意見,中美共同管理為好。”羅斯福心里明白了:蔣介石是真的不想要琉球群島。蔣介石對琉球的態度,讓羅斯福感到不可思議。
2、戰后對日索賠秉承美國意旨
日本投降以后,美國政府于1946年3月制定“臨時賠償方案”,采用“先期拆遷”的方式計劃將提日本工業設備實物的30%作為直接受日本侵略國家的賠償物資, 中國分得的賠償物資約值2250萬美元,中國分得的賠償物資中,最大、最新、最完整、最切合需要的成套設備首推吳港“11-5- 5” 海軍兵工廠的1.5萬千瓦發電設備一套;其次是同廠的200噸碼頭式起重機一具。中方得到通知后,立即派了幾位專家前往拆遷。
可是,就在這兩套設備拆卸時,美國政府于1949年5月13日 向盟總頒發臨時指令,取消了“先期拆遷”計劃的執行,停止了日本對各盟國的賠償。
作為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和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也是“站起來了”的二戰最大受害國,中國政府的對日索賠就在美國的一句所謂指令下成為泡影。
有論者認為,國民政府放棄對日索賠是主動放棄,是“以德報怨”,是“裝大國姿態”。由上可知,大謬不然!這不,2050萬元的物資它也要,一套發電設備和起重設備它也要,而且是迫不急待地派人去要,只是最終沒有要到罷了。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它“站起來了”的緣固。
3、內河航行權繼續向列強洞開
內河航行權是在本國江、河、湖水道上從事航行、不容任何外國侵犯的主權。
1856年6月26日簽訂的中英《天津條約》中有長江航行權的???"長江一帶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除鎮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準將自漢口溯流至海各地,選擇不逾三口,準為英船出進貨物通商之區。"從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便取得長江自漢口以下的通航特權。同年,中俄《璦琿條約》規定:"由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河,此后只準大清國、俄羅斯行船,各別外國船只,不準由此行走。"據此,沙俄便取得黑、松、烏三江的通航權。列強對中國內河航權的攫奪更加漫無限制。據中日《馬關條約》第六款規定,外船在長江航線上的航行已由主流擴展到支流。1897年《中緬條約》附款專條規定:梧州、三水開作通商口岸,并將江門、甘竹灘、肇慶府及德慶州城外四處,開為停泊上下客商貨物之口,按照長江停泊口岸章程辦理。1902年,帝國主義列強又通過中英《續議通商行船條約》再次擴大已有的內河以及內港航行權。規定湖南長沙等地辟為通商口岸,而且"廣東省內之白土口、羅定口、都城作為暫行停泊上下客貨之處,按照長江停泊章程辦理,并將客奇、馬寧、九江、古勞、永安、后瀝、祿步、悅城、陸都、封川等十處,作為上下搭客之處"。兩廣內河航權幾乎全被攫奪。此外,該約附件丙《續議內港行輪修改章程》亦為外商在我國各地內河自由航行提供了口實。如日本大東小輪公司的船只,就曾根據這一章程,在未經商務大臣與督撫批準的情況下,于鎮江一帶的水域自由經營運輸業務。
90來年后的1945年,列強在中國內河攫取的航行權并沒有因為“中國站起來了”而結束,直到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的前夕才最后告終。
茅于軾不會不知道當時震憾世界的“紫石英號”事件。
1949年4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正準備于次日在長江鎮江段發起渡江作戰。英國海軍遠東艦隊“紫石英”號護衛艦(HMS Amethyst, 又譯“紫水晶”號)無視人民解放軍公告4月20日外國艦船撤離長江的期限,闖入人民解放軍前線預定渡江江段,不聽從警告,遭人民解放軍炮擊,“紫石英”號隨即開炮還擊。在炮戰中,“紫石英”號重傷擱淺。20日下午至21日,人民解放軍炮兵又將先后趕來增援的英國海軍遠東艦隊“伴侶”號驅逐艦。(HMS Consort)、“倫敦”號重巡洋艦(HMS London)、“黑天鵝”號護衛艦(HMS Black Swa。n)擊退。31日,“紫石英”號逃出長江口。
二、這樣的國家能叫站起來了嗎
紫石英號事件說明,列強在中國享有的治外法權,至少還有一條在中國內河航行權并沒有在二戰后廢除。廢除的時間最早也應該從紫石英號被打出中國的1949年4月31日算起。茅于軾認為二戰后列強在中國的治外法權都被收回來了,不知它們在中國內河享受的航行權是不是也叫治外法權?如果茅于軾認為不是,他是一副什么嘴臉就不用我說了。如果茅于軾認為是,他所謂的“列強在中國的治外法權都收回來了”就是睜眼說瞎話,張口說混活!
請問茅于軾,如果你的住宅門戶必須洞開任由強盜出入,如果你的家居設施必須任由強盜享用,你有臉向世人公告“你站起來了”嗎!?
請問茅于軾:如果一個掛著“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和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頭銜的國家,對于涉及自己國家利益的事務沒有任何發言權,連自己國家的起碼主權都無力維護,其門戶必須無條件向別國敞開,其內河必須任由外國商船炮艦自由出入,那么,這些頭銜還值半分錢嗎?這些頭銜還要它干嘛!這樣的國家能叫站起來了嗎?!
三、新中國才叫真的站起來了
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國成立慶典上,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站起來的中國是什么模樣呢?
1950年1月6日,在“紫石英號”被痛打得落荒而逃的英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這叫不打不成相識。
接下來,當年結成團伙入侵劫掠中國的成員國一個一個地踏上了友好訪問中國之途,并以受到中國領導人毛澤東主席接見為榮耀。
1954年8月24日,毛主席會見英國工黨領袖、前首相艾德禮。
1961年,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第二次訪問中國,與毛主席會見。
1954年、1958年、1959年,毛主席兩次會見來訪的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
1957年4月15日至5月6日和5月24日至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兩次訪華,受到毛主席接見。
1972年2月21日,毛主席會見美國總統尼克松。
1972年9月27日,毛主席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
1974年1月5日上午,毛主席會見日本外務大臣大平正芳。
1973年,毛主席會見法國總統蓬皮杜。蓬皮杜總統特意對毛主席說:“我過去是戴高樂的同事,戴高樂(前總統)生前非常希望見到你。”
1974年5月25日毛主席會見英國首相希思。
1975年毛主席會見聯邦德國前總理施密特。
除了前八國聯軍的這些成員國以外,其他來中國進行友好訪問的國家更是絡繹不絕:
1956年,毛主席會見印尼總統蘇加諾。蘇加諾這次訪華。本來安排好下榻舒適的國賓館,但是他對周恩來總理提出,他要住到中南海。周總理提醒他,中南海環境雖然優美,但是設備和其他條件卻并不好,遠趕不上國賓館。蘇加諾卻說,他并不需要生活上享受,只想跟毛澤東主席住在一起。
1973年9月23日,毛主席會見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副總統侯賽因·沙菲。
1973年10月13日,毛主席會見加拿大總理皮埃爾·埃利奧特·特魯多總理。
1973年11月2日,毛主席會見澳大利亞總理愛德華·高夫·惠特拉姆。
1973年11月7日,毛主席會見塞拉勒窩內共和國總統史蒂文斯。
1973年12月9日,毛主席會見尼泊爾國王比蘭德拉陛下和皇后。
1974年2月22日,毛主席會見贊比亞共和國總統肯尼思·戴維·卡翁達博士;
1974年2月25日,毛主席會見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革命委員會主席、政府總理胡阿里·布邁丁;
1974年3月25日,毛主席會見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總統朱利葉斯·克·尼雷爾;
1974年4月2日,毛主席會見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及副首相兼國防大臣、人民武裝力量總司令喬森潘;
1974年5月7日,毛主席會見塞內加爾共和國總統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
1974年5月11日,毛主席會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總統布托;
1974年5月18日,毛主席會見塞浦路斯共和國總統馬卡里奧斯大主教;
1974年5月29日,毛主席會見馬來西亞總理侯賽因。
1974年9月,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的夫人伊梅爾達來華訪問,為其丈夫訪華打前站,哭著要見毛主席。1975年,毛主席接見來訪的馬科斯總統。
1974年9月10日,毛主席會見尼日利亞聯邦軍政府首腦戈翁將軍。
1974年9月19日,毛主席會見毛里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總統達達赫。
1974年10月5日,毛主席會見加蓬共和國總統邦戈。
1974年10月20日,毛主席會見丹麥王國首相哈特林。
1974年11月6日,毛主席會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總理兼外長威廉斯博士。
1974年11月12日,毛主席會見也門民主共和國主席魯巴伊。
1974年12月17日,毛主席會見扎伊爾共和國總統蒙博托。
1976年5月27日 毛主席會見巴基斯坦總理布托。
越南主席胡志明,朝鮮首相金日成多次訪問中國。
……
這就是當年站起來了的新中國,盡管她是茅于軾們眼中的一個“閉關鎖國”,可是,卻無法閉鎖住當時的世界各國“砸鎖破關”前來拜訪她,包括最強大的美國!
新中國是怎么站起來的?盛平的《建國后毛澤東五戰“穩周邊”》道出了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哪五戰:
1949年10月的解放西藏之戰,粉碎了美國、印度等企圖分裂我西藏的陰謀。
1950年的抗美援朝之戰,擊敗了以世界霸主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徹底粉碎了美國霸權主義的囂張氣焰,奠定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大國強國地位,實現了保家衛國的目的。
另有炮擊金門之戰、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南海維權的西沙海戰。
其實,還有一戰不可不說,即中蘇珍寶島之戰。與蘇聯另有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即粉碎蘇聯的核訛詐之戰。如果這兩戰不打,如果這兩戰不勝,“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便又成了一句廢話,因為中國勢必被蘇聯踩在腳下。
四、八國聯軍中美國與他國的“有所不同”之處
茅于軾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現在174年,世界上哪些國家對我們的進步起了幫助作用?哪些起了反面作用?那時候我們叫‘列強’,大部分列強欺負我們:第一是日本,第二是俄國,然后是英國、法國、德國。但我認為美國與這些國家有所不同。”
美國與這些國家的不同之處在哪里?我們可以告訴茅于軾:
1、欠下中國人民的血債可能比其他國家更多
1900年8月中旬,英、法、美、俄、德、日、奧、意八國聯軍2萬余人由天津進犯北京。13日,至北京城下,進攻東便門、朝陽門、東直門。英軍率先由廣渠門破城竄入。14日,北京失陷。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奸淫搶劫,無惡不作。清宮無數文物珍寶被洗擄一空,大批群眾慘遭殺戮。無數村鎮淪為廢墟,天津被燒毀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殘墻斷壁。連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也供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
在北京,以樊國梁為首的教士們發出“布告”,容許天主徒在8月教堂解圍后八天之內搶奪生活必需品,規定搶奪不滿50銀兩的,不用上繳;超過50銀兩的,應負責償還,或交教堂處理。法國媒體曾刊登回國士兵的陳述:“從北堂我們開向皇宮,修士們跟著我們去……他們慫恿我們屠殺、搶劫……我們行搶都是替教士干的。我們奉命在城中為所欲為三天,愛殺就殺,愛拿就拿,實際搶了八天。教士們做我們的向導。我們進一家就隨便拿東西,我們把店掌柜抓了當仆役,教士們把搶來的東西,背著運到北堂去了……”。
八國聯軍在我國殺了多少人,沒有具體的數據,更沒有各國分別的數據。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撰文的揭露,僅在河北任后縣一處,美國基督傳教士梅子明以“用人頭抵人頭”為口號就殺害了中國無辜農民680人!
以此確切數據進行推測,美國比其他國家很可能屠殺了更多的人,欠下了中國人民更多的血債!
2、向中國索取權益的“不勞” 而獲
1842年8月,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英國通過武力迫使清政府與其簽訂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在中國攫取了大量的權益。美國沒有直接參與戰爭,但攫取權益不甘落后,于1944年7月3日,強迫清政府與其簽訂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廈條約》。根據這個條約,英國在中國獲得的特殊權益,除割地、賠款外,美國全部獲得,而且在許多方面危害中國更厲害。所以,我稱其為“不勞”而獲。
1858年11月,美國與英、法逼使清政府與其簽訂《通商章程善后條約
1868年美國逼使清政府與其簽定了《中美續增條約》
1901年,美國與俄、英、日、德、法、意、奧、西、比、荷11國逼使清政府與其簽定了《辛丑條約》。此約中賠款一項高達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約9.82億兩。
3、別出心裁的霸王條款“門戶開放”
1857年,美國與俄國在幕后支持英法聯軍,悍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攻陷廣州。1858年,英法聯軍進口,大估口炮臺失陷,遂進犯天津,逼使清政府與俄美英法分別簽訂《天津條約》,進一步擴大了在中國的特殊權益。中美《天津條約》有一條規定:以后清朝有何惠政、恩典、利益施及他國及其商民,美國官民一體均沾。這就是說,在攫取中國利益的問題上,無論有哪個國家帶頭先行,美國都有權搭上它的便車,無須訂約,就可以向中國索取同樣的權益。
“一體均沾”到十九世紀末發展成為美國獨立的對華外交政策,即所謂的“機會均等”“門戶開放”政策。
4、英國馬仔升級為列強在中國勢力的黑老大
十九世紀末期,西方列強在中國掀起了強占租借地和瓜分勢力范圍的狂潮,但美國因正忙于在全球范圍內與西班牙進行爭奪菲律賓和中美洲波多黎各的戰爭,沒有趕上對中國的瓜分,于是在1899年,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分別照會英、法、俄、日、意、德六國,首次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其主要內容為:首先,美國承認列強在中國的租借地和“勢力范圍”;其次,美國可在一切“勢力范圍”內享有貿易自由、與列強同等低關稅等一切權益。由于十九世紀末美國經濟政治實力的大幅度的上升(1894年,其工業總產值開始居世界第一位;1898年在美西戰爭中大敗西班牙并奪取了其殖民地菲律賓和波多黎各),這個政策的提出,沒有遭到其他國家的明確反對,它也標志著美國的對華外交政策由長期追隨英國而開始變為獨立。這個政策在1921底——1922初的華盛頓會議上所簽署的《九國公約》中得到強調和重申,成了美國用來排濟其他國家在華利益的有效手段。此約開始奠定了美國在侵華列強中的黑老大地位。
五、認賊作父——駁茅于軾的美國幫助論
茅于軾說:“美國作為八國聯軍的一員得到了賠款,但美國用部分退賠款為中國培養了人才,建立了一些科研機構,比如清華大學、協和醫院,這些人才和機構對中國進步做出了杰出貢獻。美國對中國最大的幫助是幫助中國打敗了日本,美國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區犧牲了15萬多人。”
關于美國幫助中國打敗了日本之說,我們不否認美國對中國抗日戰爭給予了幫助,也不否認這種幫助對于中國打敗日本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中國絕不是因為有美國的幫助才打敗日本的。打敗日本的決定因素是中國人民長達八年的浴血奮戰!
就二戰的性質而言,它是德、意、日組成的協約國與中、美、俄、英、法等國組成的同盟國之間的較量。因此,同盟國的反法西斯戰爭是一個整體,各國既是為同盟國的整體利益而戰,也是為各自國家的利益而戰。在這個意義上說,就無所謂誰幫助誰了。各國的反法西斯斗爭幫助了中國的抗戰,中國的抗戰也幫助了其他國家的反法西斯斗爭。譬如,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后,就成了中、美的共同敵人。美國想不對日宣戰都不行。一但它對日宣戰,徹底擊敗日本就成了它必須達到的目標,因為日本的存在直接威脅著它的國家利益。在這個意義上說,美國幫助中國其實就是幫助它自己,中國的抗戰客觀上也幫助了它。
中國的遠征軍出征緬甸同樣如此。中國遠征軍浴血奮戰,付出了20來萬人的傷亡代價,為了什么?答案是,為了配合支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同時也是為了保衛自己國家的利益。
關于美國將辛丑賠款中的一部份用來“幫助”中國,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正是這個“幫助”使得茅于軾如同受到父母養育之恩一樣的對美國感恩戴德。那么,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幫助”呢?我想在這里請茅于軾親身“嘗試”一番,然后再由他作出回答。如不讓其親嘗,像茅于軾這樣的人,絕對體會不到這“幫助”的個中滋味。我們也絕對封不住他這張胡言亂語的嘴、點不破他這顆認賊作父的心!
茅于軾先生:現在有八個強盜破門闖入了你的家中,他們在你家殺人放火,打砸奸淫,然后將你家財產,悉數掠走平分。其中一個強盜望著一貧如洗的精神崩潰的你忽發“善心”,將分得的臟款拿出一部份退給你說:收下吧。我要幫你度過難關。這是送給你的養老基金和子女教育基金。
請問茅于軾,嘗到了這種“幫助”的滋味以后,你認為他是打劫你的強盜還是幫助你的恩人?你認為他是你的再生父母還是你的不共戴天仇人?
如果你沒有接受強盜的“恩賜”、如果你不愿認賊作父,相信你對這個大是大非一定能夠分得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