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2012年06月12日發表了一篇蕭冬連的文章《求索中國》,其中有這樣的記述:
“斯大林說反革命越搞越多,這個道理是不對的,反革命是越搞越少,不是越搞越多。”
那么,斯大林到底說沒說過這樣的話呢?沒有,根本沒有!這句話,根本不是斯大林說的,而是赫魯曉夫編造的,是赫魯曉夫為了污蔑斯大林搞所謂“大清洗”而蓄意栽贓的!
這里,我們就來看看1956年2月25日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作的秘密報告《反對個人崇拜及其后果》中是怎么說的:
[斯大林在1937年中央2—3月全會上《論黨的工作的缺點和消滅托洛茨基兩面派及其它兩面派的辦法》的報告中,企圖給大規模恐怖政策予以理論根據,所用的借口是,隨著我們的社會主義的進展,階級斗爭應當愈來愈尖銳。斯大林并且說,歷史是這樣教導我們的,列寧是這樣教導我們的。]
接著,赫魯曉夫又說:
[斯大林關于愈接近社會主義,敵人便愈多的論斷以及中央二——三月全會根據葉若夫報告所通過的決議,就被人加以利用,這就是鉆進國家保安機關的破壞者,以及無恥的野心家,他們開始以保衛黨的名義對黨和蘇維埃國家干部、普通的蘇聯公民實行大規模恐怖。]
由此可見,蕭冬連所“引用”的“反革命越搞越多”,就是從赫魯曉夫所說的“斯大林關于愈接近社會主義,敵人便愈多的論斷”這句話中脫胎而來的。
赫魯曉夫編造這些話的唯一“依據”,是斯大林在1937年蘇共中央2—3月全會上《論黨的工作的缺點和消滅托洛茨基兩面派及其它兩面派的辦法》的報告。但是,在這個報告中,斯大林是這樣說的:
“必須粉碎和拋棄這種腐朽的理論:隨著我們的每一進展,我們這里的階級斗爭就會日益停息了,隨著我們的勝利,階級敵人似乎就會日益馴服了。
“這不僅是腐朽的理論,而且也是危險的理論,因為它麻痹我們的人,把他們引入陷阱,而讓階級敵人能夠重整旗鼓進行反蘇維埃政權的斗爭。
“相反地,我們的進展愈大,勝利愈多,被擊潰了的剝削階級殘余也會愈加兇惡,他們愈要采用更尖銳的斗爭形式,他們愈要危害蘇維埃國家,他們愈要抓住最絕望的斗爭手段來作最后的掙扎。
“……歷史是這樣教導我們的。列寧主義是這樣教導我們的。”
——見《斯大林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第153頁。
將斯大林的原話與赫魯曉夫的編造相比,有兩個關鍵的不同:一、斯大林說的“被擊潰了的剝削階級殘余”,顯然只占人口的極少數,而赫魯曉夫卻歪曲成“敵人便愈多”;二、斯大林說的“他們愈要采用更尖銳的斗爭形式”,而赫魯曉夫卻歪曲成“階級斗爭應當愈來愈尖銳”。
這樣一來,似乎正是斯大林的這個報告,給所謂“大規模恐怖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似乎正是斯大林認為,“敵人愈來愈多”,階級斗爭“應當”愈來愈尖銳。
赫魯曉夫這樣做,純粹是為了通過無恥的造謠來給斯大林扣上“莫須有”的罪名,從而給自己鼓吹階級斗爭熄滅論和“全民黨”、“全民國家”的謬論制造“理論依據”。而正是在這條修正主義路線的引導下,蘇聯才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資本主義復辟的道路。
事實上,斯大林關于蘇聯當時階級斗爭形勢的論述,特別是關于剝削階級殘余必然要采用更尖銳的斗爭形式來作最后掙扎的論斷,是完全正確的。在人類歷史上,被打倒的反動階級,不都是這樣“以十倍的努力、瘋狂的熱情、百倍的仇恨投入戰斗,為恢復他們被奪去的‘天堂’,為他們的家庭而斗爭”(列寧語)的嗎?不都是“在咽氣以前還要作最后的掙扎,由防御轉為進攻,不但不避開斗爭,反而挑起斗爭”(馬克思語)的嗎?!
這一點,不僅為殘酷的階級斗爭事實所證明,也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所驗證了。所謂“困獸猶斗”、“狗急跳墻”、“負隅頑抗”、“垂死掙扎”等等,說的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同時,這里也并不存在赫魯曉夫說的什么“應當”、“不應當”的問題,階級斗爭是客觀存在,不是斯大林認為它“應當”尖銳就尖銳得起來的。至于什么斯大林認為“愈接近社會主義,敵人愈來愈多”,更是赫魯曉夫憑空的捏造,是這個叛徒一貫的卑劣手段!
可就是這種卑劣、低級的手段,欺騙了多少人啊!難怪一位蘇聯學者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十分感慨地說:“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引用赫魯曉夫的話,卻沒有想到去與斯大林的原文核對一下。”但在我們這里,至今還有不少人仍對赫魯曉夫的謊言深信不疑,并拿來對斯大林說三道四。而他們根本就沒有讀過斯大林的原著,也不想去讀,就那么信口開河。
其實,何止斯大林的“這句話”,斯大林的哪一件事不被中外赫魯曉夫之流肆意歪曲、攻擊、污蔑?本人之所以要花這么多筆墨來揭穿一個不值一駁的謠言,就是為了說明兩點:一、某些右派一再造謠,完全可以說是與赫魯曉夫一脈相承的,如果大家有興趣,不妨找赫魯曉夫大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來看一看,那真可謂是一個謊言大全;二、我們只要多讀些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原著,多學點歷史,尤其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就能識別那些右派的謠言,不為其所迷惑,反而更能看清他們的真面目。
--------------
《求索中國》一文鏈接
http://www.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1600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