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陳晉:毛澤東對社會主義新人的追求與希冀

陳晉 · 2013-12-30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對毛澤東而言,精神有時是一種崇高的人格理想,有時是一種深刻的思考與追問,有時是一種進步的人生觀、世界觀,有時是一種無畏無敵、勇往直前的浩然正氣,有時是一種具體奮發的作為,有時是一種不衰不屈的意志,有時是一種無私奉獻的道德品質。

   (本文摘自陳晉著《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解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毛澤東1957年在莫斯科對中國青年留學生們說的這句話,對整整一代的中國人來說,都擁有過感同身受的共鳴,產生過巨大深遠的影響。

  這是毛澤東濃濃的情感底色——

  在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間,他偏愛小人物。

  在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間,他偏愛青年人。

  “如果我們不向小將學習,我們就要完蛋了。”

  毛澤東鐘情于未來,所以鐘情于青年。

  對于青年的人生,他特別偏好和推崇一個“氣”字:志氣、熱氣、生氣、豪氣、朝氣……

  這些詞匯,詮釋著他對青年人生命活力的深情贊美,也詮釋著他對青年人進取精神的熱切期待。

  在未來社會的構想和建設中,一心要探索一條新路的毛澤東,常常呼吁要破除迷信,反對墨守成規,希望人們不要信守教條,不要懼怕權威。

  青年人,似乎特別應該而且最有可能按他的這個期望去做。

  在1958年3月的成都中央工作會議上,他一口氣講了29個古今中外青年才俊的事跡。

  這當中,有29歲創立佛教的釋迦牟尼。

  有14歲參加隋末農民起義的白袍小將羅成。

  有率劣勢之兵抗擊曹操幾十萬人馬,在赤壁之戰中大獲全勝的周瑜和諸葛亮。

  還有30出頭便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和李政道。

  更有在16歲就發明棉紡細紗先進工作法的擋車工、全國勞動模范郝建秀。

  青年人中為什么容易出現這些“英俊天才”?

  毛澤東說:“因為他們貧賤低微,生命力旺盛,迷信較少,顧慮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說敢干。如果黨再對他們加以鼓勵,不怕失敗,不潑冷水,承認世界主要是他們的,那就會有很多的發明創造。”

  1965年1月,毛澤東讀到乒乓球世界冠軍徐寅生關于如何打好乒乓球的講話稿,立刻批示“再加印發,廣為宣傳”,并要求出席中央工作會議的領導干部們都仔細閱讀。

  他說:“這是小將們向我們這一大批老將挑戰了。”“難道我們不應該向他們學習一點什么嗎?”“如果我們不向小將學習,我們就要完蛋了。”

  如此言之鑿鑿,情意切切,毛澤東是要提倡一種面向未來的思維方式和創造精神。

  如此言之鑿鑿,情意切切,毛澤東期望著社會主義新人身上散發出大膽進取、昂揚奮斗的人格氣象。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 ——社會新人應有的人格氣象

  進入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的詩筆漸漸奔涌出一種迎接挑戰的嚴峻氣氛。

  這大致是從1961年夏天在廬山上寫《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開始的。

  廬山,壯麗奇絕的峰巒,奇偉幽險的瀑布,變化多端的云海,數不清的名勝古跡,給了詩人太多的素材和靈感。

  身在廬山,人們總有一些特別的感覺,總有一股開闊的詩情,總有一種置身世外的飄灑和俯瞰河山的豪氣。

  在諸多吟詠廬山的古代詩詞中,毛澤東似乎特別偏好李白的《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1959年夏天上廬山開會,毛澤東把這幾句詩寫下來寄給兒媳劉思齊。因為兒子毛岸英已經犧牲在朝鮮戰場,便特意交代說:“你愁悶時可以看點古典文學,可起消愁破悶的作用。”

  1961年夏天上廬山開會,毛澤東又把這幾句詩抄寫下來,贈給廬山當地的同志,并在詩末注明:“登廬山,望長江,書此以贈廬山黨委諸同志。”

  正是在1961年夏天的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看到了江青拍攝的一張題為《廬山雄姿》的照片。

  照片是暮色時分拍攝的。攝影者立足于相傳為唐朝八仙之一呂洞賓居住過的仙人洞角度,近景是雄居高空的松枝,遠景是昏暗遼闊的天空和茫茫的云海,中景是御碑亭和樹木蔥郁的險峰。

  或許是有感于當時國內經濟困難和國際緊張局勢,毛澤東的題照詩寫得有些沉重,但基調仍是明朗的進取和對勝景的贊美——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有人說,詩中贊美了遒勁的松樹品格。它昂然挺拔于天地之間,盡管亂云翻滾,大有山雨欲來之勢,它仍然是那樣的泰然自若。

  有人說,詩中贊美的是飛渡的亂云。它在暮色壓迫之中依然我行我素,勇往直前而又從容自如。

  詩無達詁。不管哪種解釋,都昂揚著一種樂觀自信的精神狀態。

  這恰恰是當今社會的新人們應該擁有的人格氣象。

  “你們年輕人就是要有志氣,不要學林黛玉,要學花木蘭、穆桂英!”

  1961年,毛澤東還寫有另一首題照詩,更為鮮明通脫地豪舉出新一代中華兒女應有的“奇志”。

  與前一首題照詩不同的是,詩人吟詠的對象是一位英姿勃勃的女民兵。

  當時,國際形勢比較緊張,中央號召大辦民兵師。毛澤東的機要員小李也參加了中南海里的民兵組織,在一次休息時拍了一張扛槍的照片。

  1961年2月,小李送一沓文件到菊香書屋給毛澤東時,毛澤東突然問她是不是參加了民兵,她說參加了。為了讓毛澤東相信她還參加了訓練,便拿出這張照片給毛澤東看。

  毛澤東端詳一陣,說了句“好英雄的模樣”,便在辦公桌上拿起一本看過的地質常識書,翻到有半頁空白的地方,提筆揮寫——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即興寫完這首《七絕·為女民兵題照》后,毛澤東又對小李說:你們年輕人就是要有志氣,不要學林黛玉,要學花木蘭、穆桂英!

  中華兒女應有的“奇志”,在戰爭年代,是“萬里赴戎機”,是“妻子送郎上戰場”。在和平年代,是“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總之,是時刻準備著,在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不屈不撓地去拼搏,去奮斗。

  一張小照,為什么能激起詩人的奇情異趣?

  因為毛澤東和“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女民兵們,有平等的心情,有同等的抱負和志向——他青年時代,不也曾高喊過立奇志、創奇事,做一個奇男子嗎?

  這首七絕,因為簡單明了,瑯瑯上口,在20世紀60年代曾譜成歌曲,唱遍神州,婦孺皆知。

  與此同時,另一個婦孺皆知的傳統故事,當時也唱遍了神州。

  這就是敘述穆桂英掛帥故事的《破洪州》。

  為了推薦這出戲,毛澤東在1959年專門給周恩來寫了這樣一封信:“我在鄭州看過一次戲,穆桂英掛帥,叫做《破洪州》,頗好,是一個改造過的戲,主角常香玉扮穆桂英。我看可以調這個班子來京為人大代表演一次。”

  穆桂英和女民兵,歷史和現實,在詩人毛澤東的視野里,就這樣奇妙地交融在了一起。

  “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青年毛澤東追求的新人氣象

  如果說,中華兒女的“奇志”,在《為女民兵題照》中還只是點到為止的話,那么,在毛澤東的雜言詩《八連頌》里,似乎已經拋開詩的含蓄,直接用理性的語言來表達了。

  上海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故事,隨著《霓虹燈下的哨兵》這部電影的播映,同樣傳遍了神州。

  1949年上海解放之初,有人斷言:上海是個大染缸,共產黨紅著進來,將黑著出去。意思是共產黨抵擋不了糖衣炮彈的攻擊。

  到1963年,14年過去了。

  從硝煙彌漫的戰場來到花花綠綠的上海,駐守在南京路上的八連官兵,沒有被染黑。他們繼續保持勤勞勇敢、艱苦樸素的本色,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博得人們的交口稱贊。1963年,國防部授予他們“南京路上好八連”的稱號。

  這是讓毛澤東欣喜的消息。“好八連”的作風,正是他一直倡導的社會主義新人氣象的一個縮影。

  在1963年8月1日建軍節那天,毛澤東寫了他一生中惟一一首民歌體的雜言詩——

  好八連,天下傳。為什么?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因此叫,好八連。解放軍,要學習。全軍民,要自立。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奇兒女,如松柏。上參天,傲霜雪。紀律好,如堅壁。軍事好,如霹靂。政治好,稱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團結力。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毛澤東和青年團三大代表在一起(1957年)

  與其說毛澤東是在歌頌八連官兵,不如說他是在全面構想和描述他心目中的新人氣象。

  除了“拒腐蝕,永不沾”,新人們還要不怕刀戟、鬼魅和帝賊的壓迫,還要在政治、軍事、思想和紀律各個方面達到新的境界。這樣才能成為如松柏的“奇兒女”。

  奇兒女之“奇”,奇在精神。

  精神是人的內心生活及其品質。毛澤東在1918年就發出了對它的執著追求和堅定維護的誓言:“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作為五四青年,這是毛澤東當時追求的新人氣象。

  在毛澤東的個性辭典里,“精神”還是一種具有多義性和開放性的稱謂。

  它有時是一種崇高的人格理想,有時是一種深刻的思考與追問,有時是一種進步的人生觀、世界觀,有時是一種無畏無敵、勇往直前的浩然正氣,有時是一種具體奮發的作為,有時是一種不衰不屈的意志,有時是一種無私奉獻的道德品質。

  “鬢雪飛來成廢料,彩云長在有新天。”

  喜歡傳統格律的人,或許不會欣賞《八連頌》,因為它毫不含蓄,過于直露。

  但對毛澤東來說,也許只有這種當時部隊戰士喜聞樂見的快板詩、民歌調,才足以充分表達他的欣喜之情,才足以傳達他對新人氣象的構想和描述。

  當然,毛澤東也會以格律詩來傳達他的這種期望。

  那是1965年在南昌的時候。

  南昌舊時別稱洪都。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在這里寫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名句。

  作為詩文大家,毛澤東特別矚目王勃,稱他為“英俊天才”。毛澤東還專門寫了篇一千多字的文章,來考證王勃在南昌寫作《滕王閣序》時的年齡,稱道他不僅“高才博學”,而且“為文光昌流麗”。

  作為開創中國革命道路的先行者,毛澤東或許更為感慨1927年在南昌爆發的八一起義。正是這次起義,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地抓起了槍桿子,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軍隊,從起義隊伍里還走出了六位赫赫有名的開國元帥。南昌,也就成了一個令人懷想的紅色起點。

  然而,歷史之舟似乎已隨歲月之河漂流遠去。

  毛澤東或許會在滕王閣下徘徊觀賞,也會到江西大旅社南昌起義舊址憑吊感念。

  但眼前的贛江之水,卻無疑承載著他的現實思緒,從歷史流向未來——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擊楫至今傳。

  聞雞久聽南天雨,立馬曾揮北地鞭。

  鬢雪飛來成廢料,彩云長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處處鮮。

  1965年在南昌寫下的這首《七律·洪都》,并沒有吟詠洪都往事。

  詩人1964年曾來過南昌,所以說此番一行是“又一年”。這時候他已經72歲,生出了“鬢雪飛來”的感慨,還有“成廢料”的自嘲。這自嘲當然不是古稀年華的自憐,相反,倒是充滿信心的豁達和詼諧。他堅信自己的身后和歷史的前面,有長在的“彩云”和“新天”,更有后浪推前浪一般層出不窮的后繼青年。

  在諳熟歷史演變的毛澤東眼里,這些后繼者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品格氣質呢?

  毛澤東想到了東晉初年名垂青史的志士祖逖和劉琨。

  祖逖和劉琨生長在動亂年代,他們在年輕時便懷抱宏大的報國之志,為此聞雞起舞練劍,磨礪意志本領。后來,祖逖帶領一百多部下,誓志北伐。船到江心,他敲打著船槳發誓: “我祖逖如果不能肅清中原的敵人,決不再渡此江。”

  祖逖北伐果然成功。劉琨聽到這個消息,感慨地說:我經常枕戈待旦,立志報國,不想祖逖真的比我先在北方揮鞭立馬了。

  歷史上多難興邦的奇志兒女們的故事,就這樣傳遞著晚年毛澤東的深沉情懷,昭示著他渴望的新人氣象。

  在插滿五星紅旗的土地上,毛澤東種下詩句,曾期望它長出麥子和鋼鐵,如今,更期望它長出全新的文明,全新的人。

  “將來的事情要由將來的人去決定,今天和未來的青年人會比我們更有知識”

  就在寫《七律·洪都》的1965年,在北京的中南海里,毛澤東又一次和他的老朋友斯諾見面了。

  斯諾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 在中國,年輕的一代將會做些什么?

  這個問題讓毛澤東陷入了沉思。他閉著眼睛,感慨地回答說:我也不可能知道。將來的事情要由將來的人去決定,而且按照我們不能預料的歷史條件去決定。今天和未來的青年人會比我們更有知識,是他們的判斷而不是我們的判斷在將來起作用。

  這是詩人的回答,還是智者的思考?

  熱情消失之后,剩下的只是習慣。

  創造力消失之后,留下的陳跡便是“傳統”。

  晚年毛澤東不愿遵循的,或許就是這習慣;他試圖擺脫的,或許便是這傳統。

  他要倡導精神的活力,去創造“新生事物”。

  在世界的五顏六色中,如果說紅色象征著熱烈、浪漫、進取、革命、創新的話,那么,晚年毛澤東尤其喜歡玫瑰紅,則多少是他的這些內心向往的折射。

  晚年毛澤東用的地毯是紅色的,沙發是紅色的,窗簾是紅色的,甚至他下水穿的游泳褲,也是紅色的。

  也許,只有鮮紅的顏色,才會使他變得年輕。

  晚年的毛澤東,是一個最易動感情的人。

  看電影《創業》,當主人公說:“帝修反要卡我們的脖子,我們怎么辦?”他流淚了。

  看《雷鋒》,當主人公說:“我是人民的兒子,我是公社的兒子,你們一定要收下兒子這點心意。”他流淚了。

  1976年春節,看《難忘的戰斗》,當演到人民解放軍進城受到老百姓熱烈歡迎的時候,他流淚了。

  這些畫面,這些形象,仿佛折射著他的心聲,傳達著他曾經擁有的風云歷程,再現了他領導的事業中奔突的創造活力。

  在毛澤東生命最后一個年頭的第一天凌晨,兩個美國青年走進了他的書房。

  看到毛澤東正將頭靠在沙發背上休息,還張著嘴好像是在吸食空氣,兩個美國青年不由得感到有些心酸。

  毛澤東也許注意到他們的凝視,開口便語出驚人:“我生著一幅大中華的臉。”接下來的交談,讓他們驚訝地發現,毛澤東身上的活力奇跡般地出現了。

  走出毛澤東的書房,兩個美國青年深深地吸了一口北京冬夜的空氣。

  一位情不自禁地感慨: 他有一顆年輕的心,十里之外都可以呼吸到他的個性。

  另一位則理性地述說: 不論歷史如何下結論,毛的一生肯定將成為人類意志力量的突出證明。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匠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0.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图片色色中文字幕 |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 | 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 亚洲综合丝袜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