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43年底,中、美、英三國首腦在開羅舉行會議,隨后發表著名的《開羅宣言》,宣言宣示了協同對日作戰的宗旨,承諾了處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值此《開羅宣言》發表70周年之際,重溫《開羅宣言》的戰略智慧,意在遏制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有效捍衛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以構建和維護亞太地區的持久和平。
《開羅宣言》是一篇充滿正義力量和戰略智慧的檄文,討伐了日本在二戰之前半個多世紀的侵略罪惡,表達了鏟除侵略根源、創建持久和平的堅定決心和行動方案,成為戰后建構亞太秩序的法律基石。在宣言發表70周年之際,回味和解讀宣言蘊含的戰略智慧,有助于反擊日本右翼的狂妄舉動,為謀求亞太持久和平與安全增添思想的力量。
清算歷史問題、鏟除殖民主義土壤
《開羅宣言》蘊含的戰略智慧,首先表現在堅定不移地清算歷史形成的殖民地問題并徹底鏟除產生殖民主義的土壤之上。
在《開羅宣言》磋商過程中,羅斯福與丘吉爾的想法差別不小。丘吉爾只想解決打贏戰爭的當下問題,并不想解決涉及英國自身利益的歷史問題。他說:“我當英國首相,不是來主持大英帝國解體的。”而羅斯福不僅要解決打贏戰爭的當下問題,還要解決造成戰爭的歷史問題,這個問題就是給世界帶來巨大災難的殖民地問題。從17世紀起,英法等西歐資本主義強國不斷掠奪殖民地。在殖民帝國主義滋生蔓延過程中,產生了兩對無法調和、日益尖銳的矛盾,一是新興殖民帝國主義與老牌殖民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二是殖民帝國主義特別是德日兩大殖民帝國主義國家與受侵略受壓迫受掠奪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和國家的矛盾。這兩對矛盾引發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世界大戰。歷史表明,欲避免歷史覆轍,必須徹底解決兩三百年來生成并不斷惡化的殖民地問題。一戰結束后,戰勝國只是重新瓜分殖民地,如同強盜一樣進行分贓,不但不鏟除產生世界大戰的土壤,反而使這種土壤更肥沃,結果很快爆發了更大規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二戰仍然不解決殖民地問題,那么新的更大規模世界大戰的危險仍將繼續懸在世界人民的頭上。
《開羅宣言》正是解決亞太地區殖民地問題的基本文件,也是世界范圍內解決殖民地問題的重要文件。《開羅宣言》宣告:剝奪日本自從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如滿洲、臺灣、澎湖等,歸還中國;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其他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堕_羅宣言》具體、明確、莊重地宣告了武力掠奪他國領土的非法性、無效性,并采取了解決殖民地問題、解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實際有力措施。
《開羅宣言》所表達的堅定不移地清算歷史問題的主張,主要反映了羅斯福的戰略智慧。固然,清算歷史問題、解放殖民地,符合美國國家利益,但同時也符合世界人民特別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利益、順應世界潮流。所以,羅斯福的戰略智慧,在于他把美國的國家利益與世界人民的利益和時代潮流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做到了順勢而為。今天,我們應當用大歷史的眼光讀懂《開羅宣言》,高度警惕、堅決遏制日本右翼分子至今仍在祭拜的殖民主義借尸作祟。
締結正義聯盟、打敗日本軍國主義
《開羅宣言》蘊含的戰略智慧,還表現在為了打敗日本軍國主義,以美中英蘇為代表的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結成了正義、強大的軍事同盟上。二戰前期,面對德國強大的軍事攻勢和法國的迅速敗降,丘吉爾表達了決不投降的堅定決心,同時也懼怕孤立,力求爭取美國的幫助、達成與蘇聯的聯合,這就是丘吉爾確立的“聯美、和蘇、堅決抗德”的方針。蔣介石同樣懼怕孤軍作戰,面對日本的侵略,他最初采取不抵抗政策,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才最終確立抗戰的決心。斯大林十分重視締結軍事同盟,希特勒進攻蘇聯后,斯大林迫切希望英美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然而,英國出于維護其殖民利益的自私心理,遲遲不愿承擔開辟第二戰場的軍事義務,直到蘇聯在歐洲東部戰場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英美才終于開辟歐洲第二戰場。
《開羅宣言》正是在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關頭,反映了美、中、英各國在血與火的壓力下結成軍事同盟的強烈意愿。在瘋狂的法西斯侵略面前,以中國為代表的受侵略受掠奪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以美國為代表的由殖民地獨立后發展起來的新興資本主義國家、以英法為代表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以蘇聯為代表的探索共產主義發展道路的國家等,結成了世界性的、最廣泛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為在軍事上徹底戰勝法西斯集團奠定了基礎。羅斯福倡導通過《開羅宣言》締結反法西斯軍事同盟,同時,他還倡導和推動建立了聯合國,提議確立了寫入《聯合國憲章》的尊重主權、領土完整,放棄使用武力,放棄侵略和侵略威脅等國際法原則。今天,正確對待《開羅宣言》,對于正確處理當今國際事務、正確把握歷史發展方向,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明確重要原則、構建持久和平
《開羅宣言》蘊含的戰略智慧,還表現在為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構建和維護亞太地區的持久和平、明確“盟國一致”的重要原則上。
日本軍國主義是一股極其兇殘的邪惡力量,曾經給亞太人民造成了極其深重的苦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通過艱辛努力、付出極大代價,把日本軍國主義者送上了絞刑架。然而,日本軍國主義并非不可能復活,歷史悲劇并非不可能重演。只有采取長久有效的措施,才能令日本軍國主義永遠無法再度肆虐,而《開羅宣言》正是啟動了這樣的措施,如同鎮妖石一樣,鎮壓住日本軍國主義惡魔。
《開羅宣言》寫道:“三國軍事方面人員關于今后對日作戰計劃,已獲得一致意見……我三大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三國決不為自己圖利,亦無拓展領土之意思。……我三大盟國將堅忍進行其重大而長期之戰爭,以獲得日本之無條件投降。”從這些內容可以強烈感受到,《開羅宣言》反復強調了三國將對日本采取一致行動。這種一致行動的意愿在兩年后的《波茨坦公告》中得到進一步體現。《波茨坦公告》第八條寫道:“《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這一規定明確了《開羅宣言》所體現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日本的領土主權范圍,須由盟國共同決定。
二戰后的歷史證明,在日本領土范圍問題上,只要遵循這一重要原則,亞太地區就保持和平穩定,違背這一重要原則,亞太地區就會動蕩不安。1951年,美國違背《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確的“須由吾人(盟國)共同決定”的原則精神,在中國、朝鮮、蒙古、越南未被邀請,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拒絕簽字的情況下,網羅一些國家與日本簽訂所謂的“對日和約”。此舉給亞太地區的動蕩埋下了禍根,給日本右翼勢力抬頭提供了機會。對此,周恩來總理兼外長曾兩次發表聲明,嚴厲譴責這個和約為“最荒謬地公然排除中華人民共和國于對日作戰的盟國之列”。周恩來總理的聲明鄭重強調:“中國人民在擊敗日本帝國主義的偉大戰爭中,經過時間最久,遭受犧牲最大,所作貢獻最多。然而,美國政府卻公然違反一切協議,排斥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政府在舊金山會議中強制簽訂的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的對日單獨和約,不僅不是全面和約,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約……中央人民政府認為是非法的、無效的,因而是絕對不能承認的。”此后美國并沒有糾正其錯誤做法,而是在冷戰思維影響下越走越遠。1971年,美國單方面將琉球群島、釣魚島交給日本,更是嚴重違背了《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原則精神,給后來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上一再挑起事端提供了口實。
今天,《開羅宣言》雖已發表70年,但離我們依然很近,它的精神實質對處理當今亞太事務有著極強的指導和啟示意義。近幾年,國際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但美國一些政治人物誤判國際形勢和歷史發展趨勢,其實質是背離《開羅宣言》基本精神,重新扶持日本右翼勢力。毋庸置疑,《開羅宣言》所蘊含的戰略智慧是對慘痛歷史教訓的深刻總結,是無數鮮血與生命換來的寶貴法則,與此背道而馳,慫恿日本右翼勢力不斷抬頭,其結果必將給亞太各國人民帶來新的傷害甚至災難,也將給美國自身利益再次帶來重大損害。
(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軍事法研究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