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晚年周恩來》一書揪住“伍豪事件”不放,指證毛澤東“老到權(quán)謀”。書中對“伍豪事件”的敘述過程,大體上是客觀的,問題出在作者的旁白上,這些旁白想說明毛澤東是一個“深諳統(tǒng)御之術(shù)”、一貫耍權(quán)謀的人。比如書中的旁白稱:毛澤東此刻無意整周恩來,但也不想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控制他的機會。對周在“文革”中的曖昧態(tài)度,毛雖說不高興,但需要依靠他應(yīng)付亂局,所以一直采取某種容忍的態(tài)度。毛對“伍豪事件”故意不表態(tài),使其“從此成為周氏晚年的一大心病,余生一直籠罩在這一陰影之下,揮之不去,是他對自己身后最不放心的兩件事之一”。這一大番話,沒有注明依據(jù),是作者的主觀推斷。
(出自高文謙《晚年周恩來》)
事實:書中談到的發(fā)生在1967年的“伍豪事件”,事實本來很清楚,是江青等人故意制造事端,企圖誣指周恩來為“叛徒”。面對“伍豪事件”,周恩來力陳事實真相,并整理上送毛澤東。經(jīng)毛澤東嚴(yán)詞制止,江青等人暫時作罷。在這個事件中,周氏每每渡過難關(guān)、險關(guān),也和毛澤東對他一如既往的支持、信任有極大的關(guān)系。發(fā)動“文革”,推動“文革”,維系“文革”,毛澤東離不開江青等人,更離不開周恩來。這就是當(dāng)時的歷史真實。
實際上,關(guān)于“伍豪事件”,毛澤東先后做過兩次批示。1967年5月,毛澤東對周恩來報送的材料批示:“送林彪同志閱后,交文革小組各同志閱,存。”毛特意在“存”下劃了兩道粗杠。這個“存”字,在當(dāng)時的含義很清楚,就是不聲張、不擴散、不追查的意思。這和社會上的糾周批周之風(fēng)是個鮮明的對照。至于把周恩來送的材料批給林彪和中央文革的成員看,這正好是5月17日江青送閱造反派找到的“伍豪事件”材料的范圍,帶有澄清的意味。這怎么也說不上毛澤東是一種“故意不明確表態(tài)”。1968年1月16日,毛澤東又作了第二次批示:“此事早已弄清,是國民黨造謠污蔑。”把這兩次批示聯(lián)系起來看,毛澤東的態(tài)度是明確的,對周恩來是信任的。第二個批示,早已公布于眾,《晚年周恩來》卻沒有提及。
(李捷:駁《晚年周恩來》對毛澤東的丑化:http://www.juliangmedia.com/Article/lishi/2013/10/307164.html )
相關(guān)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