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齡:推出降伏“餓死三千萬”謠言的“核武器”(集)
第一篇降伏“餓死三千萬”謠言的核武器
一“三年”與我國任何時期相比都不存在餓死三千萬
二“三年”與同期任何國家相比都不存在餓死三千萬
三“促成”餓死三千萬的正常死亡率限定最高為3. 02‰
四 1980年世界餓死3247萬 1970年美國餓死191萬
第二篇楊繼繩限定“四年”年人口死亡率2.76‰
第三篇告全國“餓粉”書向“造‘餓’專家”宣戰
前言
自1983年國家統計局的人口統計數據發布以后,國內外一些學者掀起了一個對我國1959—1961年嚴重自然災害期間的人口問題研究熱潮 ,他們采用“一種毛估的推算,一種另類的‘瞎子摸象’”(曹樹基語)的方法。沒多久,很多個中國“三年”非正常死亡人口數據相繼而出,
美國人班久蒂摸出那三年中國非正常死亡“2987.1萬人”、科爾摸出的是“2481萬人”;法國人卡洛摸出的是“2850.9萬人”。 “這三位國際學者都是從中國三年饑荒期間的人口變化,來推算(摸)那段時間中國非正常死亡的人數。”還有中國人金輝丶王維志丶曹樹基三人摸出的“死亡人數在3250萬-3500萬之間。”(引文見丁學良《你不能不看的〈墓碑〉》)。《墓碑》作者楊繼繩則摸出了3600萬,對這一謠言的形成和傳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餓死三千萬”謠言出來后,深受國內外反共反毛勢力的青睞。如英國倫敦的《經濟學家》雜志曾出版一期關于中國的專刊,其中有三篇文章反復聲稱當時中國餓死了3000萬人,卻拒絕發表印度經濟學家烏特薩•帕特奈克駁斥這一論調的致該雜志編輯部的信。由于反共反毛勢力不遺余力的大肆鼓噪,使得中國三年餓死三千萬的謠言流毒遍及全球,給新中國的形象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一個由美國人率先“發難”的事涉我國國家形象的重大謠言居然在我國大地上、在國際社會上橫行了三十年之久而沒有受到應有的打擊,簡直不可思義。
8月23日,中國社科院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徐州師范大學數學學院特聘教授孫經先文章《“餓死三千萬”不是事實》。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37周年紀念日,該報再發孫經先的《“中國“餓死三千萬”的謠言是怎樣形成的》。該文指出《炎黃春秋》副主編楊繼繩“大量使用偽造的、被篡改的和極為荒謬的數據”,對餓死三千萬的形成和傳播起了重大作用。
孫文發表后,楊繼繩至今沒有作出回應,說明他對孫經先指出他的“傳謠造假”問題已經默認。然而卻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和受蒙蔽者卻向孫經先發起了惡毒攻擊,甚至有人對它發出了死亡威脅。中華論壇有人轉來一篇應學俊的《孫經先的“重大謠言”與“營養性死亡”》。該文打著“學術”的招牌繼續堅挺“餓死三千萬”,對孫經先橫加指責。由此可見圍繞著“餓死三千萬”展開的這一場斗爭有多么的激烈。
三十年橫行一謠言。不能再讓它繼續橫行下去了!必須推出降伏它的“核武器”。
這就是“千分之三的死亡率”!
其實,“核武器”也是一個“理”字,一個最簡單最明白的誰都懂的道理。
第一篇降伏“餓死三千萬”謠言的核武器
為了述說的簡便,文中涉及到1959、1960、1961三年嚴重自然災害時期均簡稱“三年”。)
一“三年”與我國任何時期相比都不存在餓死三千萬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數據,“三年”總計死亡3601.9萬人,年均死亡1200.6萬人。年均人口66424萬人。見附表。
時間 年末人口 死亡率‰ 死亡人數
1959 ‖ 67207 ‖ 14.59 ‖ 980.5 ‖
1960 ‖ 66207 ‖ 25.43 ‖ 1683.6‖
1961 ‖ 65859 ‖ 14.24 ‖ 937.8 ‖
共計 ‖ ‖ ‖ 3601.9 ‖
年均 ‖ 66424 ‖ ‖ 1200.6 ‖
根據上海醫科大學鄧偉等人所著的《我國人口死亡率變化及趨勢》提供的數據,我國解放前死亡率高達25-33 ‰ 有時超過40 ‰ 。“三年”倘若與之相比,談不上非正常人口死亡的問題。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1950年—1952年的人口死亡率分別為18‰、17·8‰、17‰ 。“三年”與其中任何一年相比較,都不存在人口非正常死亡的問題。
下面我們選了三個有代表性的時段與“三年”進行比較。
1、以1950—1957的8年平均死亡率14·31 ‰ 為參照
根據國家統計局1983年公布的人口數據中提供的死亡率情況計算得出,1950—1957年的平均死亡率為14·31‰ 。以此為參照計算得出:
“三年”非正常死亡人數=3(年均死亡總人數 - 年“正常”死亡人數)
=3(1200.6萬人 - 66424萬人 ×14·31 ‰ )
=3(1200.6萬人 - 950.5萬人)
= 750.3萬人
說明:年“正常”死亡人數是以參照時段死亡率為標準求得的本年度總人口限定的最高正常死亡人口數量。計算公式為:
=年總人口數× 參照時段人口死亡率
2、以1957年死亡率為參照
1957年的死亡率是1950—1957的8年間最低的一年,死亡率為10·8‰ 。以此為參照計算得出:
“三年”非正常死亡人數=3(年均死亡總人數 - 年“正常”死亡人數)
=3(1200.6萬人 - 66424萬人 × 10·8 ‰ )
=3(1200.6萬人 - 717.4萬人)
= 1449. 6萬人
3、以1979年死亡率為參照
1979年是新中國成立至現在死亡率最低的一年,死亡率為6·21‰ 。以此為參照計算得出:
“三年”非正常死亡人數=3(年均死亡總人數 - 年“正常”死亡人數)
=3(1200.6萬人 - 66424萬人 × 6·21‰ )
=3(1200.6萬人 - 412.5萬人)
= 2364. 3萬人
這個2364. 3萬人,是“三年”與我國“歷年”進行縱向比較所能得出的最高非正常死亡人口數量。下面我們再與其他國家作一個橫向比較。
二“三年”與同期任何國家比都不存在餓死三千萬
根據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2001提供數據,1980年,世界人口死亡率為10.4(‰,下同)。死亡率最高的是孟加拉國,為18.1;最低的是新加坡,為5.2;其余,美國8.8、法國10.2、印度12.9、德國12.1、英國11.7、俄羅斯11.0、日本6.1……
這是距我國三年自然災害近20年后的世界人口死亡狀況。20年前的1960年比這些數據高出許多。譬如美國,10年前的1970年為12.42‰ 。又如我國的鄰國印度,同處亞洲,同是人口大國,同是1960年,印度的人口死亡率24.8‰ ,比我國的25.43‰ 相差0.63‰ 。這一年,我國若與印度相比,非正常死亡約40來萬人。而當時的印度,這種狀況是常態,被認為是正常的事。若是兩國的“三年”相比,印度真的就攤上“餓死”幾千萬了。下面再與三個有代表性的數據進行比較。
1、以1980年世界死亡率10.4‰為參照
“三年”非正常死亡人數=3(年均死亡總人數 - 年正常死亡人數)
=3(1200.6萬人 - 66424萬人 × 10·04‰ )
=3(1200.6萬人 - 666.9萬人)
= 1601. 1萬人
2、以1980年世界各國最低死亡率新加坡的5·2 ‰ 為參照
“三年”非正常死亡人數=3(年均死亡總人數 - 年正常死亡人數)
=3(1200.6萬人 - 66424萬人 × 5·2‰ )
=3(1200.6萬人 - 345.4萬人)
= 2565. 6萬人
3、以美國有記錄以來最低死亡率2009年的7.41‰ 為參照
“三年”非正常死亡人數=3(年均死亡總人數 - 年正常死亡人數)
=3(1200.6萬人 - 66424萬人 × 7·41 ‰ )
=3(1200.6萬人 - 492. 2萬人)
= 2125. 2萬人
1601. 1萬人、2565. 6萬人,這兩個數據分別是我國“三年”與1980的世界死亡率及世界各國中的最低死亡率進行比較所能得出的最高非正常死亡人數。而2125. 2萬人則是我國“三年”與美國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死亡率比較所能得出的最高非正常死亡人數。
這就是說,我國“三年”無論與1980年以前的世界任何國家相比較,都絕無可能達到非正常死亡3000萬!
那么,以什么樣的標準衡量才能達到非正常死亡三千萬人呢?只能假設!
三、“促成”餓死三千萬人的正常死亡率限定最高為3. 02‰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數據,“三年” 年均人口66424萬人,總計死亡3601.9萬人,年均死亡1200.6萬人。
根據謠言數據,“三年”餓死3000萬人,非餓死601.9萬人,年均200.6萬人。實質是66424萬人中一年只允許正常死亡200.6萬人,多出的就是餓死。
那么,將66424萬人控制為年正常死亡200.6萬人,死亡率必須控制在什么標準以內呢?計算:
死亡率控制標準 = 200.6萬人 ÷66424萬人=3. 02 ‰
這就是說,只有用3. 02 ‰ 的人口死亡率來衡量,才能湊足“三年”餓死三千萬人。而這樣低的人口死亡率,不但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絕對沒有、八十年代絕對沒有,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也很少有。只有一個科威特,2005年降到2.42 ‰ ,創造了一個吉尼斯記錄。
如果我們用死亡率3. 02 ‰來衡量世界各國,會是一種什么情況呢?
四 1980年世界餓死3247萬 1970年美國餓死191萬
1980年,世界總人口為44億,死亡率10.4 ‰ ,限定的“正常”死亡率為3. 02 ‰ .。
非正常死亡 = 44億 × 10.4 ‰ -44億× 3. 02 ‰
= 4576萬- 1329萬= 3247萬
1970年美國人口死亡率12.42 ‰ ,總人口為20321. 2萬人。限定的“正常”死亡率為3. 02 ‰ .。
非正常死亡 =20321. 2萬人× 12.42 ‰ -20321. 2萬人× 3. 02 ‰
= 252.4萬人- 61.4萬人= 191萬人
2009年,是美國有記錄以來死亡率最低的一年,非正常死亡也達134.8 萬人。
1980年世界死亡率最低的新加坡,總人口241萬,死亡率5.2 ‰ 。限定的“正常”死亡率為3. 02 ‰ .。
非正常死亡= 241萬× 5.2 ‰ -241萬× 3. 02 ‰ = 1.2532萬- 0.7278萬
=5254人
如果誰還要堅挺“餓死三千萬”,那就等于堅挺1980年世界餓死3247萬,新加坡餓死0.52萬;那就等于堅挺美國1970年餓死191萬,2009年餓死135萬;那就等于堅挺今天的英國、法國、美國、德國等世界所有大大小小的國家每年都餓死了幾千、幾萬、幾十萬、幾百萬。
這就是死亡率千分之三的威力所在,世界上除科威特的2005年外,至今還沒有幾個國家敢于高攀。“餓死三千萬”謠言的實質,就是要求我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的人口死亡率必須攀上這個千分之三!
這個謠言在“千分之三”的“核武器”面前,它還能不破產!它還有臉不自戕自行了斷!
第二篇楊繼繩限定“四年”人口死亡率2.76‰
提起餓死三千萬的話題,如果忘記了《墓碑》作者楊繼繩,那是很不應該的。接下來我們就講講這位老先生的觀點。
丁學良在《你不能不看的〈墓碑〉》中說:
“楊繼繩對這三位學者(美國人科爾、班久蒂和法國人卡洛)的研究做了仔細的比較,在此基礎上,又比較了中國國內三位學者金輝丶王維志丶曹樹基的研究成果。……楊繼繩認為,他們在計算時,沒有把在饑荒最嚴重階段的之前和之後,即1958年底之前和1961年之後的死亡人數包括進去。所以,他的研究把這兩個數據也包括進去了,因此結論是近4年中,中國總共餓死的人應該在3500萬——3700萬人之間;在這部書中,楊取的是中間數3600萬。”
楊繼繩的與眾不同之處:一是人家研究的大都是“59—61”的三年,他擴展到58年下半年和62年上半年的4年(下稱“四年”)時間;二是人家使用的概念都是“非正常死亡”,他則將這個概念轉換成了“饑餓死亡”!
“四年餓死3600萬人”的荒謬在于:
一是使用“餓死”概念。人的死亡形式多種多樣,如饑餓、疾病、自殺、他殺、極刑、意外事故、生產事故等。楊的“餓死3600萬人”并不是對餓死人問題進行專題調查(普查或抽樣調查)得出的統計數據,而是在比較班久蒂、科爾、卡洛、金輝、王維洛、曹樹基等人的分析研究(用曹樹基所說的瞎子摸象式的分析研究)“摸”出的三年非正常死亡數據的基礎上形成的估摸數據,所以,也只能是一種非正常死亡人口的數據。他將這個概念的數據轉換成餓死人數據,造成了這兩個概念的混淆,在公眾中形成了一種錯誤認識,即非正常死亡等于饑餓死亡。使得那三年的中國,除了餓死人以外,沒有一個人因遭遇治安事故、生產安全事故及其他意外事故喪生,沒有一個人自殺,甚至沒有一個人病死。
二是“餓死3600萬人”這個數字本身的荒謬。千分之三本來就是人類社會直到目前都難以企及的人口死亡率標準,而他為了完成其“餓死3600萬”的“人造餓死工程”,竟然限定我國上世紀末的人口死亡率必須低于千分之三。限定在2.7 6 ‰ 以下。這個限定的人口死亡率推算如下:
楊繼繩的“餓死3600萬”涉及到1958年下半年和1962年上半年共五個年頭四年之久。因為這五年的年人口總數懸殊不大,故“四年”的年均人口用五年年均人口代替仍比較合理。計算得出:
“四年”年均人口 = 66510萬人
但是,由于中間三個整年與前后兩年的人口死亡率相差很大,所以,“四年”的死亡人口總數采用“三整年”死亡人口之和加上58、62“兩年”死亡人口之和的一半的方法進行計算。
“四年”死亡人口總數
=(790.6 + 674.3 )÷2 + (980.5 + 1683.6 + 937.8)
= 4334.4萬人
楊繼繩的“四年”餓死“標的”是3600萬人,他允許的“四年”非餓死人口即:
“限定正常死亡人口” = 4334.4 - 3600 = 734.4萬人
年均“限定正常死亡人口”= 183.6 萬人
限定年正常人口死亡率 = 183.6 ÷ 66510 = 2.76 ‰
附 1958-1962年人口數據表
時 間 年末人口 死亡率‰ 死亡人數
1958 ‖ 65994 ‖ 11.98 ‖ 790.6 ‖
1959 ‖ 67207 ‖ 14.59 ‖ 980.5 ‖
1960 ‖ 66207 ‖ 25.43 ‖ 1683.6‖
1961 ‖ 65859 ‖ 14.24 ‖ 937.8 ‖
1962 ‖ 67285 ‖ 10.02 ‖ 674.3 ‖
共計 ‖ ‖ ‖ 5066.8‖
年均 ‖ 66510 ‖ ‖ 1013.4‖
第三篇告全國“餓粉”書向“造‘餓’專家”宣戰
“餓粉”諸君:
先此稟明,鄙人謂諸君為“餓粉”,實非輕慢之語。“餓粉”者,“餓死三千萬”之粉絲也。順告;“造‘餓’專家”者,造謠“餓死三千萬”之專家也。文中涉及之“專家”皆此類。
多年來,諸君誤受專家之蒙哄而以“餓死三千萬”為真理為神圣,由此而憑一己之激憤,投身于傳謠護“餓”之列。一心傳謠,非欲他人置信之,全力“護餓”,不容稍有質疑者。每遇質疑之人,網上群毆,直欲刀槍棍棒相向;偶聞逆耳之音,壇中群罵,但思食肉寢皮方休!諸君仰“餓”之誠,日月可鑒,護“餓”之功,天地為彰!故以“餓粉”之名相贈,料想定當欣然笑納。
鄙人乃一有信無名之輩,非學者亦非專家。而今卻欲挑戰全球之“專家”:中國之“專家”,美國之“專家”,法國之“專家”!
“三年餓死三千萬”。純系造假!
諸君若問何以如此斷言?愿為一答:
此三年,亡者總計三千六百萬,“專家”稱,餓死三千萬。言下之意:吾中華六億七千萬之眾,年正常死亡限量200萬,限外之亡者,即為餓死矣。
諸君可知否?諸君目中之民主楷模美利堅,十年后之一九七0年,兩億之眾,亡者二百五十二萬!以專家度吾國之度度之,豈非悉數餓死哉!
諸君可知否?六億七千萬之眾,年死亡二百萬,死亡率僅千分之三!
諸君可知否?死亡率千分之三,說之容易實現難!其難,若詩仙李白筆下之蜀道,難于上青天!當時之世界,英國、法國、美國……,世界諸國,無一國有力登攀!
無一國能攀登之“蜀道”,中外“專家”何獨偏愛遭遇嚴重自然災害之中國?強令必達此“千分之三”!何哉?
“餓粉”諸君,可明白?
即如今日之世界,曾達此記錄者,唯2005年之科威特。其余英美法德俄日……與“千分之三”相距之遙,仍是天上人間。2009年之美國,以“千分之三”度之,“餓死”一百四十萬!
若以“千分之三”度量今日之世界諸國,國國必有“餓死”之人,無一國可以幸免于“難”。小國,必定“餓死”幾千幾萬幾十萬;大國,必定“餓死”幾十上百幾百萬!
“專家”手中之“千分之三”,不度量當年之英美諸國,亦不度量今日之英美諸國,獨以此度量三十余年前遭遇天災之中國,何哉?
“餓粉”諸君,可明白?
更有《墓碑》作者楊繼繩,別出心裁:無視無國能攀“千分之三”之事實,自制“餓死三千六百萬”,限令三十余年前之中國,務必達千分之二點七,突破“千分之三”!何哉?
“餓粉”諸君,可明白?
更有多名學者、名人,全然無視三年總計死亡三千六百萬,信口胡諂,動輒“餓死四千萬”、“餓死五千萬”!何哉?
“餓粉”諸君,可明白?
諸君若不明白,何妨試問中外“專家”:
學術安在?道德安在?良心安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