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解體至今已經22年了,對于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原因和教訓的研究仍在繼續。盡管存在諸多不同觀點,但在我們看來,蘇共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推行的一條背離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民主的人道的社會主義”路線,是蘇聯解體的直接的和主要的原因。為了推行這條錯誤路線,戈爾巴喬夫充分利用了歷史虛無主義這一思想武器。
歷史虛無主義,從字面上解釋是否定歷史的意思。但是歷史虛無主義者并不一般地否定歷史,而只是通過否定和歪曲某些歷史事件或人物,來宣傳他們逆時代潮流而動的政治觀點。因此,當前流行的歷史虛無主義與其說是一種學術思潮,不如說是一種政治思潮。其主要表現為以“還原歷史”或“重新審視歷史”為幌子,否定革命,特別是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否定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歷史虛無主義者無視客觀的歷史事實,隨意詮釋歷史現象,恣意歪曲歷史的本來面目,顛倒是非黑白,甚至不惜散布謠言、偽造歷史。
歷史虛無主義在蘇聯早已有之,至少可以追溯到1956年舉行的蘇共20大
歷史虛無主義在蘇聯早已有之,至少可以追溯到1956年舉行的蘇共20大。在這次大會上,蘇共領導人赫魯曉夫作了《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報告”。在這個長篇報告中,赫魯曉夫不僅完全否定了斯大林的歷史功績,而且給他羅織了大量罪名。當然,其中不乏刻意的夸張和不符合歷史事實之處。會后,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者緊跟著發表了大量攻擊、丑化斯大林的文章和各種體裁的作品。一時間,搞得蘇聯思想界烏煙瘴氣,使人民群眾在思想上出現很大的混亂和迷茫。赫魯曉夫下臺以后,由于領導上及時加強了疏導和監管,同時適度調整了一些政策,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而是時起時落,未能形成明顯的政治氣候。
到了戈爾巴喬夫時期,歷史虛無主義又死灰復燃。這一次,無論在規模上或是在涉及問題的廣度上,都大大超過了赫魯曉夫時期。如果說,在赫魯曉夫時期批判和否定的主要是斯大林個人及其推行的方針政策的話,那么到戈爾巴喬夫時期,特別是在1988年以后,已經發展到批判和否定斯大林時期形成的蘇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以及蘇聯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并進而否定列寧和十月革命,乃至整個蘇聯歷史了。
蘇聯解體前夕的歷史虛無主義之所以具有如此空前的規模,并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危害,是因為這場運動是以戈爾巴喬夫為代表的蘇共領導集團親自倡導和發動的,是戈爾巴喬夫在意識形態領域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一個重要方面,目的是為推行他的“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路線制造輿論,為“根本改造整個社會大廈,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搞全盤“西化”和改旗易幟鳴鑼開道。
1986年2月,戈爾巴喬夫在蘇共27大上第一次提出了“民主化”、“公開性”的方針。次年,蘇共中央一月全會又進一步號召實行“最大限度的公開性”和“蘇聯社會不應有不受批評的禁區”。這是在全國推行意識形態領域自由化發出的明確信號。1986年11月,戈爾巴喬夫在全蘇社會科學教研室主任會議上,對歷史學科的狀況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指出在歷史教科書中存在公式主義、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等問題,因此必須完全重寫。 1987年2月,在一次全國宣傳工作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中,戈爾巴喬夫更具體地指出,在蘇聯的“歷史和文學中都不應有被忘卻的名字和空白點”。 這個講話,被認為是以戈爾巴喬夫為代表的蘇共領導,對蘇共和蘇聯歷史“重新審視”的公開號召。據布熱津斯基在《大失敗》一書中透露,1987年5月,戈爾巴喬夫在與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領導人卡達爾的一次談話中說:蘇聯自1929年以來的經驗全部都是錯誤的;實際上蘇聯的經驗有四分之三是令人懷疑的,應該予以否定或糾正。
從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就一浪高過一浪地迅速發展起來。他們竭力把斯大林妖魔化,把斯大林和希特勒相提并論,恣意擴大“大清洗”運動的錯誤和運動中的受害人數。他們把斯大林時期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說成是沙皇專制制度的某種變種,是“兵營式的社會主義”,或是“封建式的專制獨裁制度”,沒有民主、自由。在歷史虛無主義者看來,斯大林之所以犯了種種錯誤和“罪行”,主要根源在于制度;而要防止這些現象,必須徹底拋棄這個制度。
1988年6月召開的蘇共第19次代表會議上,戈爾巴喬夫鑒于經濟改革未見成效,把改革的重點轉向政治領域。為此,他提高了“重新審視歷史”的調門。1988年6月,蘇聯官方報紙《消息報》公開發表文章,對蘇聯中學的歷史教材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認為它們充滿著“一代代流傳下來的謊言”,并要求編寫一本“誠實的”教材。在這種情況下,蘇聯中小學的歷史教學已無法進行,以致蘇聯教育部不得不取消當年歷史課程的考試,并要求全國所有學校的蘇聯歷史課本在1989年全部銷毀。
歷史虛無主義泛濫的惡果是人民的思想被搞亂了,社會主義的形象被玷污了,共產主義的信念被動搖了。而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被美化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理想社會,是世界歷史的最終歸宿。1988年6月,對莫斯科人的一次調查表明,只有不到8%的人正面評價斯大林的歷史作用。
當時,歷史虛無主義也受到了不少正直的歷史學家的抵制,有的還勇敢地站出來明確表示反對,如列寧格勒工學院的女教師尼娜·安德列耶娃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他們手中無權,多數人只能保持沉默。著名歷史學家、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帕·沃洛布耶夫感慨地說:“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興趣的,不是我們專業的歷史學家,而是我們的政論家、作家、經濟學家,正是他們把歷史變成它現在成為的那種社會力量,至于專業歷史學家(眾所周知,他們在我國有成千上萬),積極卷入這個工作的,真是屈指可數。”
歷史虛無主義不僅反映在史學領域,而且反映在文學領域
歷史虛無主義者深知,為了實現他們的政治訴求,文學作品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戈爾巴喬夫的“歷史和文學中都不應有被忘卻的名字和空白點”的鼓動下,一大批過去被禁的作品先后公開發表和放映。這些作品大都通過文學夸張和歷史戲說的手法,描寫了斯大林時期蘇聯社會的各種陰暗面,由此來攻擊和丑化斯大林,進而攻擊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和蘇聯共產黨的領導。一批反社會主義色彩的文學作品和電影紛紛被解除了封印。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有亞·別克的小說《新任命》,亞·特瓦爾托夫斯基的長詩《回憶的權利》,安·阿赫瑪托娃的詩作《安魂曲》,阿·雷巴科夫的長篇小說《阿爾巴特街的兒女們》和格魯吉亞導演田·阿布拉澤的電影《懺悔》等等。《新任命》描寫了高級工業管理人員“官運”的故事,《回憶的權利》寫的是詩人的父親在農業集體化運動中被流放的命運,《安魂曲》寫的是詩人的兒子在“大清洗”運動中被捕的遭遇,矛頭都直指斯大林。《阿爾巴特街的兒女們》描寫了斯大林時期蘇共的黨內斗爭,特別是大清洗運動,其中寫到了斯大林與基洛夫和圖哈切夫斯基等人的矛盾,并重復早已被否定了的基洛夫遇刺是斯大林一手策劃的謊言。書中斯大林被描繪成一個為了強化和鞏固個人統治,不惜處死幾百萬人的殘暴的獨裁者。最近在談到這本書時,俄羅斯作家聯盟莫斯科市組織理事會主席弗·格·博亞里諾夫回憶說:“在那個時期只要能寫幾筆的人都在抹黑斯大林。雷巴科夫就推出了《阿爾巴特街的兒女們》。作品引起了轟動,內容既有紀實材料,更有藝術虛構,還引進了愛情故事,但本質上是給斯大林臉上抹黑。在那個時候,誰先沖上去,誰首先反對斯大林,誰就是英雄。” 電影《懺悔》描寫了上百萬人在斯大林執政時期失蹤的悲劇,批判了斯大林時期的“恐怖行為”。這是在時任格魯吉亞黨委書記謝瓦爾德納澤支持下攝制完成的。雅科夫列夫得意洋洋地說:《懺悔》的公映是蘇共“意識形態崩潰的開始”。
戈爾巴喬夫在他的《回憶錄》中承認,上述作品的出版與放映都是經過他本人點頭的。他還充滿感慨地說:“真可惜,在大學時代竟然沒能讀到這一切!”一些作家、文藝評論家和政論家利用這類作品的問世,長篇累牘地發表文章,大肆攻擊斯大林的“集權統治”,誣蔑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是“軍事封建式的獨裁制度”。
在歷史虛無主義泛濫的過程中,新聞媒體和出版界起了十分惡劣的作用
為了配合戈爾巴喬夫推行的歷史虛無主義運動,各種報刊、電臺和電視臺使出了渾身解數。它們有時是無中生有,有時則利用歷史上出現的有關問題,加以歪曲和夸大,在讀者中散布對革命歷史和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懷疑和反感,使他們失去對黨和國家的信任和對共產主義前景的信仰。這些文章由于涉及了過去被認為是“禁區”的敏感問題,而且體裁多樣和有較強的可讀性,因而吸引了大量的讀者。
一些媒體除刊載大量批判斯大林和否定蘇共和蘇聯歷史的文章外,還開展各種實際活動,為歷史虛無主義逆流推波助瀾。例如,被譽為“公開性的喉舌”的《星火》周刊曾在莫斯科搞所謂的“良心周”活動,內容有舉辦各類講座、放映歪曲歷史的被禁影片、集資建造大清洗運動受害者紀念碑等。一些編輯部還通過與讀者的聯系,將收集到的大量有關大清洗運動受害者的資料,公開發表。很多雜志由于發表了各類解禁作品而發行量大增。例如,刊載了長詩《回憶的權利》的那一期《新世界》雜志的發行量竟達到了68萬份之多。
關于報刊和新聞媒體在歷史虛無主義運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俄羅斯著名作家邦達列夫在蘇聯解體之后不久所作的一次講話中有十分生動而又深刻的描述。他說:“在(戈爾巴喬夫執政的)六年當中,報刊實現了歐洲裝備最精良的軍隊在40年代入侵我國時用火和劍未能實現的目標。那支軍隊雖然有第一流的技術裝備,但是缺少一樣東西,這就是數千萬份帶菌的出版物。”
1990年6月12日,戈爾巴喬夫總統批準并頒布了《新聞出版》法,宣布毫無約束的“新聞自由”,“不允許任何人壟斷任何新聞工具”,接著于7月15日又頒布了電視和廣播“民主化”的總統令,規定國家電視和廣播事業“獨立于政治和社會組織”,從而放棄了黨對輿論宣傳工作的領導。這些法令為歷史虛無主義者提供了更好的良機,進一步放開了他們的手腳,使他們得以更加合法地進行破壞活動。《新聞出版法》頒布后,反對派和私人辦報合法化。很多官方報刊也紛紛宣布“自主辦報”,完全擺脫蘇共和主管部門的束縛。到蘇聯解體前夕,蘇共掌握的報刊僅占1.5%。
歷史虛無主義在蘇聯釀成的嚴重后果表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是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蘇聯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最后,蘇聯共產黨偌大一個黨就作鳥獸散了,蘇聯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了。這是前車之鑒啊!”
今天,蘇聯已經不復存在,但歷史虛無主義仍揮之不去。所幸的是以普京總統為代表的俄國領導人,清醒地看到了它的危害。為了治理歷史虛無主義造成的亂象,他采取了和正在采取包括改進歷史教學在內的各種措施,以弘揚俄國各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恢復對祖國歷史上一切美好東西的記憶,增強全體人民,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這一工作得到了社會上大多數有識之士和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同和支持。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