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講述蘇聯痛苦轉型的文章遭到熱議,引起爭議的還主要是俄羅斯對經濟數據和社會福利的不同解讀。其實按照經濟學規律,俄羅斯的轉型確實不可取,在學術界,如果真有什么共識,追求“無波動增長”和“帕累托改進”才是共識。
數據顯示俄羅斯已經成為了高收入國家,高收入國家與世界銀行是按人均國民總收入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分組。通常把世界各國分成四組,即低收入國家、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按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2008年的最新收入分組標準為:人均國民總收入低于97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間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間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高于11906美元為高收入國家。按購買力平價,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13000美元,也已經是高收入國家。成為高收入國家并非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盡管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蘇聯已經是高收入國家,但衡量國家發展水平的還有另外一個標準,那就聯合國和經合組織常用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劃分。按照這些組織的標準,俄羅斯還遠不是發達國家,而蘇聯解體前,蘇聯和東歐的很多國家就早已經是發達國家了。因為要成為發達國家人均GDP起碼要達到兩萬美元,目前俄羅斯還沒有達到,而且即使達到了人均GDP的標準,國際組織也并不一定將這些國家視作發達國家。
因為較高的國內生產總值并不意味著就有較先進的科技水平(比如沙特阿拉伯開發石油,瑙魯開發磷肥等)。目前被聯合國明文確認的發達國家只有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等44個國家或地區。其實俄羅斯的高收入主要靠出賣資源,而非真正的產業,像這樣的發展方式,即使人均GDP超過4萬美元也不被看做是發達國家。
經合組織提出來的發達國家: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德國、加拿大、意大利、瑞典、芬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瑞士、奧地利、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韓國、希臘、冰島、愛爾蘭、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同樣的道理:中東石油國的人均國民產值非常高在80—90年代甚至排世界前幾名,但是從來沒有被認為是發達國家,此外還有文萊。原因是他們的經濟結構和發展中國家一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定義的發達經濟體(Advanced Economies)共29個,和經合組織的結論略有差異,分別為: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奧地利、芬蘭、希臘、葡萄牙、愛爾蘭、盧森堡、日本、英國、加拿大、韓國、澳大利亞、中國臺灣省、瑞典、瑞士、香港(特別行政區)、丹麥、挪威、以色列、新加坡、新西蘭、塞浦路斯、冰島。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在2010年11月4日發布的《2010年人文發展報告》對世界各國的分組進行了重新的修正,修正后,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數量由2009年的38個,上升的2010年的44個,增加了6個。如下: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的發達經濟體(28個國家):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捷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愛爾蘭、意大利、日本、韓國、盧森堡、荷蘭、新西蘭、挪威、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美國、英國;
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的發達經濟體(16個國家或地區):安道爾、巴林、新加坡、巴巴多斯、文萊、塞浦路斯、愛沙尼亞、以色列、列支敦士登、馬耳他、摩納哥、卡塔爾、圣馬力諾、斯洛文尼亞、阿聯酋、中國香港。
俄羅斯的發展已經退潮
俄羅斯的經濟目前并不好,比如以前在中國在蘇聯援助下建成了第一個拖拉機廠,第一個汽車廠,而目前俄羅斯則每年從中國進大量的大馬力拖拉機,俄羅斯人要向中國學習大馬力拖拉機的制造技術,同樣在汽車領域也是一樣,中國車企進入俄羅斯是比較晚的,但在俄羅斯的銷量已經比較可觀,況且進入俄羅斯的也是中國實力較差的民營企業,比如奇瑞,吉利,比亞迪,力帆等,而在俄羅斯賣的最好的汽車竟然是中國人很少問津的力帆汽車,這是一家在中國以生產摩托車出名的企業,從中可見俄羅斯的消費水平并不高。很多從俄羅斯回來的中國人也證實俄羅斯街頭的汽車無論從品牌還是檔次都不如中國北京。總之中國在綜合國力和工業水平方面遠遠強于俄羅斯,而俄羅斯除了在幾種武器方面占據優勢方面,其他方面已經非常落后。
俄羅斯這些年經濟確實恢復了很多,比如在蘇聯解體時期,連棉大衣都不能自給,都需要向中國購買,當時也富了中國一批“倒爺”,不過這些情況近年來沒有了,說明是俄羅斯經濟的確在進步。可這些進步并非因此私有化所致,恰恰是普京上臺后實行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反私有化、反自由化、反叛國的政策,很多私有化的企業被重新收歸了國有,那些肆意丑化國家的行為被定為了非法,這樣俄羅斯才穩定了下來,如果俄羅斯仍然走葉利欽的老路,俄羅斯不可能恢復。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最正確的決策就是沒有將社保機制私有化,如果按照一些極端經濟學家,比如美國的芝加哥學派,奧地利學派的哈耶克主義等開藥方,最先應該進行的就是教育私有化和取消社會福利,那會使俄羅斯變得更慘。這幾年俄羅斯的高增長熱潮已經退卻,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在2010、2011年的增長率為4.3%,但在2012年增長率掉到了3.4%,今年第一季度的年增長率僅為1.6%,爾古斯經濟發展部已將2013年的增長預測從3.6%調到2.4%,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更是將預測降到了1.8%。可以說,1999至2008年俄羅斯年均7%的經濟增長率是受益于全球商品繁榮的大潮。
住房免費并非真實情況
俄羅斯住房免費是子虛烏有之事情,俄羅斯的新房根本不免費。網上流傳的每人18平米的免費住房,是免費私有化、連賣帶送,可中國房改的時候,公房收費不也是象征性的嗎?而且俄羅斯將住房私有化是為了征收新的房地產稅,另外業主不得不用自己的錢來維修住房,也為政府省下不少錢。
俄羅斯官方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莫斯科房價曾一度高居世界第二,有統計表明,艱苦的住房條件已經與酗酒、吸毒并列成為導致俄羅斯人婚姻破裂的三大主要原因。2007年初,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一項社會調查的結果顯示,有60%的俄羅斯人表示“急需住宅”。根據俄羅斯不動產市場研究中心的報告,目前莫斯科市中心的平均房價大約5萬美金一平方米,如果連郊區也算上,大莫斯科的平均房價也已達到了每平方米5300美元。都遠遠高于中國的北京上海。而俄羅斯并非中國、日本這種寸土寸金的國家,俄羅斯的高房價主要是由于貧富分化條件下富人投機所致。
網上還流傳一組民主數據,大概內容如下:韓國民主元年:1979年,人均1500美元,2012年為23000美元。臺灣民主元年:1989年,人均為5000美元,2012年人均20000美元。日本民主元年:1950年,人均112美元,2012年人均46000美元。俄羅斯民主元年:1989年,人均低于200美元,2012年,人均為12700美元。
這組數據其真假先且不論,其比較方法首先不對,因為反對黨上臺,才被認為是民主確立,如果以反對黨上臺為界,韓國是1997年,之后韓國就沒太大的增長,臺灣是陳水扁上臺,他上臺后臺灣經濟陷入停滯,也從亞洲四小龍的龍頭變成了龍尾,日本民主化應該是以民主黨上臺為標準,這些年也一直倒退,俄羅斯上世紀就是發達國家了,現在還沒恢復。另外菲律賓曾是亞洲最被看好的國家,也是最先民主化的國家,亞洲開發銀行的總部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設立在菲律賓的,但民主化的菲律賓幾乎是亞洲最失敗的國家,也是亞洲人最瞧不起的國家。民主不能促進經濟增長,這早就是經濟和政治兩屆學者的共識。
雖然在一些政客的推波助瀾下,國際上也炒作出了諸如“華盛頓共識”之類的概念,但這僅僅是政治概念,而非學術概念,國際主流學術界從來沒認可過這些概念,更沒進入過主流經濟學教程,而且這些概念也已經退潮,在國際主流學術界都是被批判的。
中國的學界也經常爆出“中國需要犧牲一代人”,“中國需要一場大衰退”,“中國先讓經濟增長衰退到3%,然后再反彈”,“中國不要害怕硬著陸”等論調,但發出這些論調的大多是有海外投行背景的人,或者曾經參與過福特基金會課題的學者,而真正受過完整經濟學訓練、而思想獨立的學者絕對說不出這種話,世界主流經濟學家一直在追求經濟的無波動增長,和社會領域的帕累托改進,要說有共識,這才是主流學界的共識,可以說上文提及的那些人不僅無知,他們的言辭更是破壞了經濟學家的形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