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參與“抗美援朝”戰爭的簡單解讀
近年來,國內某些歷史學者借所謂的“解密檔案”來歪曲并否定中國決策參與“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意義,甚至有人借此攻擊毛澤東和老一輩革命家。有些人以為去了幾個檔案檔,復印了幾張檔案回來,歷史就由他說了算數,可能嗎?
不要說俄文檔案,就是中文檔案,有關這場戰爭的原始資料就不是輕易能研究清楚的,何況前蘇聯并非戰場主角,蘇聯檔案就是真史料?中國檔案就全是假的?對今天的中國而言,爭論這場戰爭的微觀細節毫無意義,爭論微觀戰役也沒有一紋錢意義,對于一場已經過去60年的戰爭,爭論死亡人數更無意義,朝鮮戰爭的爭論一定要從微觀意義轉向宏觀視野,否則,還不如小兒科的辯論賽。
評判一場戰爭,一定不能用“假設不打將如何如何?”的設問,如果戰爭可以假設不打,“一戰”和“二戰”的想象空間就更大。現在,再把希特勒、邱吉爾、羅斯福、斯大林等從墳墓里請出來,再給們一次機會,你能得到新的答案嗎?沒有世界大戰,今天是個什么世界,沒有任何人可以想象得到。沈志華這些所謂的歷史學者有意設問“如果”的目的無疑是想說毛澤東對中國歷史起了負面作用。
就我個人而言,想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做一下解讀:
1、朝鮮戰爭到底是誰挑起重不重要?南北朝鮮當時處于美蘇托管之下,誰挑起戰爭,對新中國而言,我認為都是一個機遇,如果半島局勢中國沒有發言權,無論從歷史看,還是現實來看,都是不光彩甚至是恥辱的歷史,3000多年的半島歷史,有將近1800年處于中國的影響之下,在中華民族遭受折騰之后,任由美蘇在臥榻之下打情罵俏,中國有何顏面?從國際戰略上講,戰爭可以促成世界新格局,中國也有必要利用新格局改善新政權的環境。
2、朝鮮戰爭到底是中國不該打還是美國不該打?現在,很多親西方精英都罵毛澤東不該打這場戰爭。不過,我不贊成這個說法,這個問題還需要爭論清楚。
中國決定參戰至少有三個理由:1)、大國選擇,無可回避。不做大國行嗎?不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不想做大國就不配生存在這個世界,中華民族也沒有資格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2)、大國必須要付出代價,美國也不例個,美國每年援外資金都超過200億美無以上,含慈善基金在內,美國為伊拉克戰爭也死亡3000以上士兵,決非“生命至上”理念的堅定執行者,國家利益至上才是真;3)厭戰論是麻痹國人神經,是消磨國人意志,試圖用享樂主義取代國家主義(茅于軾有關釣魚島的理念)
如果說中國不該參戰,美國與半島相差幾萬里,它又憑什么理由要悍然打仗呢?
3、朝鮮戰爭與國際環境的冷熱戰性質相聯系。二戰結束,世界很快就進入冷戰,選擇站隊是國際潮流。國際上,1945年以后大國就開始圈定自己的利益范疇,而不是自1949年才有。新中國的國家領導人當時就能超越蔣政府用國際視野看待冷戰格局是相當了不起的,并且遠比普通民眾看得準,一般人當時只想到脫離日本就滿足了,而領導人則在規劃著世界范圍內的競爭。
如果選擇不打仗,新中國有靠近美國的機會嗎?沒有,美國支持的是國民黨政府,新中國是共產黨政府,是被西方排斥的所謂“赤色政府”。不選擇社會主義陣營,毫無疑問又喪失了共產黨的基本信仰,這對一個堅持了幾十年的政黨而言,一執政就拋棄信仰是絕無可能辦到的,一旦拋棄,也就失去了執政基礎和合法性。
4、朝鮮戰爭是否真的耽誤了解放臺灣的進程?沈志華等學者認為中國如果不打抗美援朝的戰爭,臺灣問題早就解決了。不打朝戰,臺灣能收回嗎?我想這個問題也是很經不起推敲的。
其一、如果中國不參戰,美韓及所謂的聯合國軍會閃電般解決朝鮮武裝,用不著拖上幾年,更不會消耗美國的主要精力,當然,也就不存在給大陸幾年時間解決臺灣的機會。
其二、大陸當時無法短期解放臺灣。解放軍當時并沒有一支成形的海軍,僅有的幾艘還都是原國民黨的投誠艦艇或是戰后港口遺留被炸壞的戰艦。攻打臺灣與攻打海南島是不能等同的,靠漁船不能收復臺灣,大炮射不到臺灣本島,臺灣海峽寬170多公里,遠不是海南瓊州海峽的29公里。
其三、如果中國不參戰,整個朝鮮半島會很快被美國控制,那美國更有能力主導東亞秩序,美國保護臺灣的能力更強,中國失去僅有的一張牌,臺灣的國民黨政府將更加穩當,而沒有國際戰爭經驗的新中國更加拿美國沒辦法,之后的國際秩序就更不利于新中國。
5、朝鮮戰爭的歷史影響?國際社會的地位從來都是打出來的而不是跟班跟出來的。分析一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好處和地位,這個結論是成立的,從更久的歷史看也是這樣。日本不是主動給美國當跟班的,東德也不是很想給蘇聯做小弟弟,美蘇操控的“北約”和“華沙”都不是理想化主動性的產物,而是一種利益主義的大國再支配。中國沒有從“二戰”中贏得足夠的尊重,朝鮮的這次戰爭算是一次合適的彌補,盡管代價慘重。蘇聯人也是在付出3000多萬人的生命代價之后贏得大國地位的,如果向希特勒投降,絕對不可能讓俄羅斯民族有機會跟美國一起主導世界。
美國人在戰爭結束時說:打不過的對手就是朋友。
6、中國如何應對未來朝鮮半島的局勢發展?我們討論朝鮮半島問題,決不能聚焦于批判歷史,而在于指導未來。我在《熱戰時代》一書中曾提到朝鮮半島的未來變局,也提到中國應當變局的“三個基于”(此處不表)。中國要保持大國地位,要構建和平的周邊環境,政治、經濟和軍事預案應當早日推出,中美兩國都不是60年前的兩國,結果如何,就看近五至十年的雙方智慧角力。
我對中國參與抗美援朝戰爭的最終評價是:偉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