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原24軍副軍長張宏獻口述:親歷抗美援朝

張宏獻 · 2015-10-25 · 來源:社會觀察
1952年8月,24軍全軍進入朝鮮。我當時作為參謀,是最后一批入朝的24軍部隊。當時鴨綠江上美軍的轟炸十分頻繁,志愿軍的工兵部隊也一直在維修過江的各種橋梁。我是從吉安的一座浮橋上入朝的。入朝之后我軍的第一個任務是接替先期入朝的27軍防守朝鮮東海岸……

青年時期的張宏獻

  青年時期的張宏獻 抗美援朝期間任24軍偵察科參謀,離休前任解放軍24軍副軍長,現年86歲。

  部隊的收攏集結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時,我正擔任24軍軍部偵察參謀。當時24軍駐扎在福建地區,下屬的部隊2個師在剿匪,1個師在修筑江西到福州的戰備公路,為解放臺灣做準備。中央做出派出志愿軍入朝參戰的決定后,我軍就接到命令,開始進行入朝作戰的準備。

  最初24軍是計劃中第一批入朝作戰的部隊之一。但是由于入朝前部隊需要收攏集結,而我軍有2個師已經分散為小規模部隊在山區進行剿匪作戰,收攏的過程非常緩慢。當時的軍隊基本沒有機械化裝備,連軍屬炮兵團的火炮都是騾馬牽引。全軍只在軍、師機關有幾輛供首長用的小汽車,步兵部隊都只有靠徒步集結。

  為此,我受命前往華東軍區后勤部,調動一個300輛汽車的汽車團,將分散在山區各處的部隊全部收攏集結起來。雖然有汽車團的幫助,部隊的集結速度還是趕不上第一批入朝作戰的要求,最后,我軍被改為第二批入朝作戰部隊,由27軍接替我軍第一批進入朝鮮。

  在確定第二批入朝后,24軍前往上海南部及嘉興地區,接替27軍承擔上海和杭州灣的防御任務。其中24軍的軍部設在松江縣,下屬72師的師部則設在嘉興。從這一時期到1952年8月,24軍一直在上海、杭州灣一帶,在擔負警備任務的同時,進行入朝前的準備和訓練。

  【歷史背景】1950 年6月25 日,朝鮮戰爭爆發,9月15 日,聯合國軍發起仁川登陸,10 月5日,中國政府決定出兵朝鮮。入朝部隊統計如下:

  

朝鮮戰爭中國入朝部隊統計

  整編和訓練

  24軍在這一時期,在編制上出現了較大的變化。首先是71師的師團兩級部隊全部調離,組建新的人民空軍部隊。原71師各團以下基層部隊則被分散充實到70師和72師中。經過這一輪調整,70師和72師的兵力得到了加強,兩個師的員額由解放戰爭時期的8000-9000人增強到12000-13000人左右。

  部隊的裝備上,這一時期我軍將解放戰爭時的雜式輕武器統一換裝為蘇式武器裝備,但炮兵等重武器仍然維持原狀。師炮兵營最大的火炮是美制107毫米迫擊炮,軍屬炮兵團則有更加大型的山、野炮。所有火炮都采用騾馬牽引。

  我在解放戰爭時使用的是一支駁殼槍,入朝之前換成了國產51式手槍。總體來說,駁殼槍槍管比較長,射擊的精度和射程都更加好一些,51式手槍則相對小巧一些,方便攜帶。

  這時部隊的電臺和無線電設備也得到了加強,這些設備大多是蘇聯提供的。它們為我們隨后在朝鮮的作戰做出了很多的貢獻。

  作為偵察參謀,我這一時期的主要工作是為入朝作戰準備各類偵察器材。其中最主要的是軍用望遠鏡、照相機、計程儀以及其他一些測繪器材。這些東西都沒有制式裝備,全憑我們參謀自行解決。雖然偵察科有特殊經費,但是為了采購到足夠多的望遠鏡和照相機,我們幾乎跑遍了上海的各大商店。

  當時買到的望遠鏡都沒有統一的制式和型號,基本是有什么買什么,只要是能用的就行。我們買到的設備中,許多都是使用多年的舊貨,品牌也參差不齊,從高級的德國蔡司到說不上名字的牌子都有。盡管如此,我們總算是做到了每個參謀人員人手一個望遠鏡,每科一部照相機的水平。

  為了保障這些設備能正常使用,我們也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我們事先購買了大量的膠卷以及各種藥劑。我在這段時間里學會了沖洗底片和配制顯影液、定影液等各種藥水。也經常給人照相。不過我拍自己的照片少,拍別人的時候多。

  與抗戰時期要翻譯繳獲的敵方地圖相比,這時的地圖已經全部是上級下發的朝鮮地圖。我們在這一方面的準備就相對比較少。

  這一時期部隊也進行正常的軍事訓練,包括作戰、行軍、夜間行軍、燈火管制等等。這些訓練都沒有放松,不過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訓練沒有什么大的不同。

  為了更好地了解朝鮮戰爭的具體情況,24軍組織了部分團以上干部代表,與第一批志愿軍一起入朝參戰,我們稱之為“實習”。他們從朝鮮回來后組成了一個部隊報告團,在各作戰部隊的部隊代表中作報告。

  【歷史背景:24軍前身為華中野戰軍6師、華東野戰軍6縱隊,1949年2月編為24軍,下轄70師、71師、72師和直屬部隊。據24軍戰史:“本軍于1951年2月起,開始我軍有史以來,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決心最強、要求最嚴、以貫徹條令為主的軍事訓練。1952年6月上旬,由軍參謀長李繼開同志率領袁捷、周衣冰、孫伯威參謀長各團團長或副團長于6月10日,乘專車去朝鮮開城65軍,參觀和實習抗美援朝戰爭,參加實習的同志于8月5日去9兵團受領我軍入朝參戰,接替27軍在元山港的防務任務。7月,開始全軍整編工作。陸軍25軍74師于1952年7月編入我軍序列。本軍71師師團兩級機關,全部上調組建空軍,營以下分隊全部編入70、72師。各步兵團仍轄3個營,每步兵團員額增至三千多名,所有連隊數量、質量都有顯著增加和提高。在整編的同時,部隊裝備也進行更換和補充,雜式武器一律改裝為國產武器、自動火器、反坦克火器、高射火器、通信器材大大增加。整編后,齊裝滿員。全軍近5萬人(各師均為13500余名)。達到建國以來空前的水平。與此同時,還對全軍連以上干部和骨干分子做了朝鮮一般情況、美軍作戰特點、我軍作戰經驗的介紹,將部隊思想逐漸引向出國作戰。”】

  入朝前的生活

  總體來說,入朝以前,我的生活整體比較輕松。當時部隊對軍官結婚的標準也有所松動,從原來的“二五八團”(即只有25周歲以上,軍齡超過8年,團職以上軍人才可以結婚)放松到了營級軍官也能結婚。

  在朝鮮戰場上結為伉儷的24軍機要科長張祖池和其妻子 張宏獻/攝

  部隊對軍人子女的待遇也相當好。根據規定,每生一個孩子,部隊會每月給予17元以補助孩子的生活費,同時補助17元用于雇用保姆,而在當時,每個戰士每月的津貼只有1元多,我作為營級待遇的參謀也只有2-3元。因此,這一補助十分豐厚,如果誰家生了兩個孩子,每月補助68元,那他簡直就是個富翁了。部隊在1951-52年駐訓期間,我們有一大批孩子出生,后來當24軍入朝時,這些孩子與他們的母親組成了一個家屬團,跟隨部隊北上,直到山東曲阜。

  部隊伙食這一時期依然延續解放戰爭后期的“兩干一稀”標準,即每天早飯一頓稀飯,午飯晚飯兩頓米飯。除了一般伙食外,每人每月還有一斤肉的配額,只有師長以上首長才有特權開小灶。

  這一時期,我還參加了電影《南征北戰》的拍攝。1951年,電影《南征北戰》由上海電影廠攝制。包括粟裕將軍在內的一些首長十分關心電影的攝制,要求當年曾參加華東戰場作戰的24軍派出軍事顧問組協助拍攝。我們軍就組織了部分參謀人員和軍官,在70師師長的帶領下前往劇組擔任軍事顧問。不過由于70師師長忙于準備入朝作戰準備事宜,最后顧問組實際是由我領頭參加的。

  和現在的影視作品不同,當時的電影追求的不是“像打仗”,而是完完全全“就是打仗”。攝制組動用了一個團的解放軍參加拍攝,所有的陣地設置都有顧問組的幫助。如何排隊形進攻、以什么樣的姿勢發起沖鋒,這些都是我們教導的。張瑞芳的沖鋒什么的各種動作還是我們教的。

  顧問組的工作大概持續了2到3個月。拍完外景,剩下的工作由濟南軍區負責,我就返回上海,繼續準備入朝作戰。

  【歷史背景:1950年10月至1952年8月間,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共進行了兩階段的作戰。其中1950 年10月至1951年6月為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志愿軍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將戰線由鴨綠江邊推進至北緯38°線附近。1951年7月開始朝鮮戰爭第二階段,戰爭出現邊打邊談的局面。1951年8月中旬-10月下旬,“聯合國軍”采取“逐段進攻,逐步推進”的戰法,并從8月開始,實施了長達10個月的以切斷中朝人民軍隊后方供應為目的的“空中封鎖交通線戰役”即“絞殺戰”。 對此,中朝軍隊在反“絞殺戰”中進行了戰術反擊作戰。】

  入朝與防御朝鮮東海岸

  1952年8月,24軍全軍進入朝鮮。我當時作為參謀,是最后一批入朝的24軍部隊。當時鴨綠江上美軍的轟炸十分頻繁,志愿軍的工兵部隊也一直在維修過江的各種橋梁。我是從吉安的一座浮橋上入朝的。

  入朝之后我軍的第一個任務是接替先期入朝的27軍防守朝鮮東海岸。我們在徒步行軍抵達預定地點后,接管了27軍的防區。27軍在撤走前,將其下屬的炮兵部隊和高炮部隊移交給我們。這些火炮都是蘇聯裝備,性能和數量都要比我們原本的好。

  防御東海岸時期沒有什么戰斗,主要是應對美軍的空襲和防空作戰。這一帶屬于朝鮮的后方,居住著相當多的朝鮮人,但是在連日的空襲下,朝鮮境內已經鮮有完整的房屋。我沒有見過朝鮮人民慰問志愿軍的情況,他們連飯都吃不上怎么可能來慰問?很多時候反倒是我們的部隊要拿我們自己的補給救濟這些朝鮮人。

  不過朝鮮人民對我們的態度總體上是友好的,大多數年輕人都對志愿軍的到來表示歡迎。

  說到后勤,我們當時的全部給養都是由國內供應的,朝鮮方面沒有給我們提供任何物資。我們在這一時期也沒有遇到朝鮮人民軍的協同,他們在受到毀滅性打擊之后戰斗力尚未恢復,承擔作戰任務不多。

  守衛東海岸的任務持續了四個月,隨后24軍奉命前往朝鮮中線,接替15軍在上甘嶺一帶的防御。

  【歷史背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聯合國軍發起上甘嶺戰役,調集兵力6萬余人,大炮300余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爭奪朝鮮中部金化郡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志愿軍參戰部隊依托坑道與敵反復爭奪,最終只失去了537.7 高地前沿的兩個班陣地。據2 4軍軍史:9月11 日,本軍入朝前衛團,跨過鴨綠江。至13 日,第一梯隊第72師,已全部進入朝鮮境內,隨后,本軍率第70、74師,跨過鴨綠江。全軍指戰員,晝夜兼程向元山港開進,每個戰士均背負全部冬裝、彈藥、主副食品等20余種行裝。經過20余天的艱苦行軍,10月5日第72 師已順利到達東海岸元山港魚隱里一線地區,10 月上旬,本軍各部隊先后到達指定地域,接替第27軍的防御任務,該軍原81師炮兵團和各師高射炮兵、擔架兵分別調入我軍序列。本軍以81師炮兵團組建第74師第352兵團。各師均建立獨立高炮營,使我軍各師屬炮兵建制齊全。】

  上甘嶺地區的防御作戰

  24軍在1953年初進入上甘嶺地區陣地,接替15軍進行防御。當時我軍共承擔東西43.5公里寬的陣地防御任務。為此,還為我軍配屬了相關的炮兵部隊和一個坦克團。

  由于我軍是第二批入朝的部隊,不再進行大規模的運動戰,后勤補給情況比第一批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已經是依靠卡車供應給養了。部隊沒有像宣傳中的那樣延續“一把炒面一把雪”的伙食,我在朝鮮就沒有吃過炒面,都是自己部隊做飯吃。

  部隊接防后,首要工作就是摸清當面之敵的部署、番號等相關情況。作為軍部偵察參謀,我們普通的偵察手段主要包括正面偵察和縱深偵察。正面偵察就是通過作戰部隊在一線陣地對當面之敵進行觀察了解。縱深偵察則主要通過望遠鏡等觀測器材進行偵察。

  在換防之后,出于保密需要,志愿軍司令部命令24軍在一個月內不準出動執行任務,這給前線情報獲取帶來很大麻煩。我軍當面有三個師,由西向東分別是美軍7師,南朝鮮偽9師和首都師。不久以后美軍3師接替美軍7師,我們在陣地上觀察到了這一換防情報,就向上級報告。志愿軍司令部對此的回答是要求有確鑿的證據,但我軍不許出動,證據從何而來?

  針對這一情況,我向24軍軍首長提交報告,建議組織小部隊活動,通過捕俘和繳獲的方式獲取情報消息。

  軍里也同意了這一行動。

  剛開始,我軍的小部隊活動以巡邏為主。我軍第一次與美軍遭遇后,雙方發生了交火。我軍在這次戰斗中沒有俘獲敵人,只繳獲了敵人的一頂鋼盔。憑借鋼盔上涂著的美軍3師的標志,我軍證實了當面美軍換防的事實,也成為之后我軍一系列小部隊行動的開始。

  小部隊活動的形式非常多樣化,包括組織部隊巡邏、伏擊敵軍巡邏隊、對敵人據點實施突襲等。通常行動的規模都在一個排或者一個連的級別,參戰部隊會得到后方炮火的預先準備,并且在行動前配發無線電步話機保障通訊暢通。所有的行動都在夜間進行,以便我軍發揚夜戰優勢。

  之所以選擇小部隊活動,除了控制戰斗規模,主要原因在于美軍和南朝鮮偽軍的炮火都十分強大,在大規模戰斗中我軍占不到太多便宜。當時美軍的戰斗力很強,一個排陣地可以召喚全師的炮火進行支援,我們在進攻美軍陣地時,派出的部隊經常無法原路后撤,要從其他部隊的防區撤回。南朝鮮軍雖然戰斗力比較差,但全部美械的炮兵火力還是比較強。

  在小部隊活動中,戰前的偵察與對敵人規模的判斷十分重要。某次我軍74師準備在前沿襲擊一個敵方占據的無名高地,我和74師偵察科一起在戰斗前估計敵方力量。當時我看山包也不大,估計敵方最多也就只有一個加強排的兵力。我們就按照這一結論,準備了一個加強連的兵力和相應的炮兵,于當天夜間發起進攻。

  當夜,炮兵按照計劃進行了突然炮擊,隨后我軍加強連發起沖鋒,在將敵軍消滅擊潰后打掃戰場并收縮陣地。但在進攻發起時出現了我們意料之外的情況:這個山包上的敵軍不是一個加強排而是一個加強連!我軍進攻部隊與敵人相比沒有任何數量優勢。這件事至今想起來還有所后怕,因為沒有數量優勢,進攻很可能會遭遇失敗。

  好在我軍還是順利地殲滅了敵人,盡管沒有抓獲俘虜,但繳獲了相當的武器和其他資料。戰斗后志愿軍司令部以“我軍一個連成功殲滅一個連”的名義對我們進行了通報表揚,這個令人后怕的錯誤也就不再深究。

  這一時期,小部隊活動不僅成為我軍的主要戰術,還成為我軍殺傷敵人的主要手段。相反,美軍很少采用類似的戰術對付我們。這主要是因為美軍夜戰能力不如我們,而且他的卡賓槍也不能在近距離上有效壓制我們的蘇制沖鋒槍。

  我作為偵察參謀,審問了部隊抓捕的幾十個俘虜。這些俘虜來自8個國家,不僅有美國人和南朝鮮人,還有比利時、南美一些國家以及越南的戰俘。我們當時只有英語翻譯和朝鮮語翻譯,對大多數國家的俘虜只能用英語和手勢勉強交流。那個越南俘虜就比較麻煩,完全聽不懂,不得不全軍動員尋找越南語人才,最后找到一個粗通越南語的戰士才勉強解決問題。

  不同的戰俘審問的難度也不一樣。有的戰俘無所顧忌,把他知道的全部告訴你;有的則口風很嚴,我們曾經俘獲一名美軍飛行員,大概因為軍階較高的緣故,他什么都不肯講,除了重復自己的姓名軍階和駕駛的飛機型號之外就一言不發。我們因為有政策,也不可以打罵戰俘,只好將他送進戰俘營去。

  我們也有戰士在這一過程中被敵人俘虜的,不過其中一個戰士被俘后的經過頗為有趣。他清晨離開陣地去搜尋修筑工事的木料,結果卻誤入了南朝鮮偽9師的陣地,在核對番號之后他被偽軍俘虜并解送師部。由于志愿軍俘虜對于南朝鮮部隊而言非常少見,正在吃早飯的南朝鮮師長主動將自己的飯菜讓給我們的戰士吃。不料小戰士非但不吃,還嘲笑起南朝鮮軍的伙食標準來:你們師長也就吃這么點,我們陣地的坑道里大米白糖都多到吃不完!后來這名戰士被送到戰俘營,在停戰后交換戰俘時回國。

  不過他的這段經歷,我倒不是聽他本人說的,而是從我們俘虜的偽9師情報隊隊長和文書口中得知的。偽9師有一個四五十人的情報隊,由于我們多次捕俘以及他們行動失敗,這個情報隊的成員幾乎被我們抓光了。南朝鮮偽軍的情報隊水平很差,不懂中文還來裝中國人。

  在整個中線防御作戰期間,只有上甘嶺地區的戰斗相對激烈,雙方部隊圍繞陣地反復爭奪,這是有其特殊的原因的。上甘嶺一帶兩軍陣地交叉,敵我距離較近,因此經常爆發激烈的戰斗,經常出現敵人白天攻占我表面陣地,夜間我軍又依托坑道反擊奪回陣地的情況。由于作戰的規模也是連排級別,這一地區的作戰成了我軍消耗敵人兵力的一個手段。除了小部隊行動,冷槍冷炮運動也是這一時期我軍重要的作戰手段。

  冷槍就是使用狙擊手射擊敵陣地表面的敵軍,冷炮則是組織單炮或者炮兵連,對敵人某個陣地或者目標進行突然炮擊。這兩種戰法除了殺傷敵軍以外,還使敵人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志愿軍最著名的狙擊手張桃芳就是我們軍214團的。實際上在214團換防后撤休整時,張桃芳只取得了斃敵213人的戰績,于是他主動留在陣地上,直到擊斃214名敵人之后才撤下陣地。

  取得斃敵214人的志愿軍神槍手張桃芳

  24軍軍指揮所當時開設在一個山洞中,洞外有茅草和木材搭建的簡易房屋。美軍當時對我們的陣地一直盯得很緊,也經常發動空襲。有一次,在我們西邊山溝的一個電臺的駐守人員在夜間打開了手電筒一小會兒,不久就引來了美軍飛機的轟炸,導致電臺受損。不過在大多數時候,得益于從抗日戰爭時期就接受的夜間行軍、宿營和燈火管制訓練,我們的損失總體上比較小。

  在防御過程中,我們也得到了志愿軍司令部派來的其他支援,包括炮兵部隊和一個坦克團。這個坦克團裝備了中型坦克,部署在我軍與友鄰23軍的接合部附近的平原地區,以防美軍機械化部隊在這個方向上突破。不過直到我們撤出中線陣地,這個坦克團也沒有投入戰斗。

  【歷史背景:1952年1月29日,志愿軍司令部為大量殺傷、消耗“聯合國軍”有生力量,向第一線部隊發出戰術指示,要求普遍組織特等射手,對敵單個目標進行狙擊活動。從5月起,志愿軍一線部隊全面開展群眾性的“冷槍冷炮戰”。至1953年7月,步兵狙擊作戰,共殲“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5.26萬余人。據24軍軍史:1952年12月23日,本軍奉志司命令,開赴中線,接替第15軍在上甘嶺、金化和平康地區防御任務,本軍在嚴寒條件下,負重行軍400里,于1953年1月上旬,進入了上甘嶺,平康地區..本軍當面之敵為美3師、美獨立第5團、比利時營、希臘營、盧森堡排及偽9師、偽首都師一部,共5個國家軍隊。敵我雙方均構筑有以坑道為骨干的堅固工事體系,依托陣地長期對峙,緩沖區一般相距為1至2米,近者僅15米,多數在200米左右,本軍運用多種不同的戰術手段和不同的作戰形式在5個多月的陣地防御中,小分隊出擊達150余次,殲滅敵人1500余人,捉回俘虜45人,我軍在5個月的冷槍冷炮狙擊殺敵運動中,獲得斃敵14000余人(含冷炮斃敵4000余人)的重大勝利。全軍涌現出“百名狙擊手”13名……】

  張宏獻在朝鮮留影

 

  金城反擊戰、停戰與西海岸防御

  在朝鮮戰爭停戰前夕,24軍配合志愿軍其他部隊,又進行了金城反擊戰等一系列針對偽軍的作戰行動。盡管當時停戰協定即將簽署,但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在是否繼續作戰上存在著分歧:聯合國軍希望盡快結束戰爭,簽訂協議;南朝鮮軍則認為目前占據的土地不夠,因此希望繼續持續戰爭。

  我軍因此在這一階段主要重點打擊南朝鮮偽軍部隊,在金城反擊戰中,我們軍在進攻部隊的西部側翼,并未參加大規模正面進攻。不過考慮到停戰協定簽署后,兩軍要各自后撤2公里。為了保住現有的主陣地,我軍各部隊都接到命令要向前至少推進2公里。

  停戰協定簽訂后,我們軍原本計劃第一批秘密撤出朝鮮。但彭德懷一句“先來先走,后來后走”,于是我們部隊繼續留在朝鮮。24軍在向21軍移交了上甘嶺地區陣地和炮兵、高射炮等裝備后,全軍轉移至朝鮮西海岸執行防御任務。

  因為停戰的關系,在西海岸的防御工作比較輕松,唯一的作戰行動就是一些規模不大的剿匪。這一時期,作為情報科長,我成了24軍與朝鮮人民軍打交道最多的人。

  這時剿匪主要的對手是南朝鮮派遣而來的特務和小規模武裝。他們大多是當地人,在本地有很多同情、合作者為它們通風報信。我們主要派出偵察部隊進行剿匪作戰。一次,一支包括5名匪徒的小部隊在山上休息。我們的部隊接近他們的時候,放哨的女匪徒因為擔心被發現而沒有報信。當我們的部隊接近他們的時候,他們雖然在睡覺,但是每個人都緊握著自己的槍。我們的戰士一腳踢開槍,在戰斗中擊斃了3人,生俘了剩余2人。

  我們隨后向外宣傳了剿匪的消息,但對具體的俘虜和擊斃情況嚴格保密。許多本地幫助過他們的人因為害怕被供出所以紛紛前來自首,最后自首的人多達四五十個。

  我在1955年9月,隨24軍回到國內。在此之間,我只在休假期間回國兩次。

  部分參戰國武器情況對比

  聯合國軍——美式武器,海陸空齊備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陸海空齊備,在朝鮮戰爭中主要裝備的是美式武器,其性能和數量基本代表了當時世界的一流水平。輕武器上,全面裝備半自動步槍;輕機槍和重機槍的配發也十分普遍;迫擊炮從排一直配發到營、團;每個團都配有一個反坦克炮兵連;每個師都有專門的炮兵團,裝備數十門105毫米或155毫米的大口徑榴彈炮;各師還有獨立的裝甲部隊,裝備數十輛坦克。后勤補給則基本暢通無阻,彈藥充足,保障及時。空中力量上,美國空軍擁有當時最大的戰略轟炸力量和戰斗機群;海上則有多個航母戰斗群擔當掩護和對岸支援。

  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初期:“萬國牌”武器,海空軍只能交“白卷”

  志愿軍最初的武器裝備都是抗戰和解放戰爭中繳獲的“萬國牌”武器裝備。這些來自美國、日本、德國、意大利、蘇俄、捷克甚至西班牙的槍械性能不同、彈藥不一。

  為保證入朝作戰的武器性能和穩定的后勤供應,志愿軍對入朝部隊進行了加強:一方面將武器按照生產國集中到一支部隊,形成日械營、美械營等,簡化后勤補給;另一方面,集中將美械裝備配備給首批入朝部隊,既利用美械優秀的性能增強戰斗力,也期望部隊通過繳獲美軍彈藥減輕后勤壓力。

  同時,考慮到朝鮮戰爭可能較大的彈藥消耗,我軍特地將參戰部隊的彈藥基數由每人80發提高到超過200發,為此幾乎搬空了國內美械部隊的彈藥庫存,并將國內美械部隊的彈藥基數削減到僅3-5發。即使如此,后來的戰斗中我軍依然出現了嚴重的彈藥短缺。許多部隊在戰斗中耗盡彈藥,只得端起刺刀與敵軍展開白刃戰。

  至于重武器,志愿軍的短缺程度更加嚴重。美軍營、團一級普遍裝備的迫擊炮,在志愿軍中屬于師級裝備的武器,榴彈炮、山炮則只在軍屬炮兵團才有,坦克則根本沒有。這導致了后來廣泛流傳的“一個軍火力不如一個師”的窘境。1950年進行的長津湖戰斗中,9兵團對美陸戰一師發起炮火準備時依靠的竟然只有中小口徑迫擊炮,累計發射的炮彈不足1萬發。新中國當時全國僅有不足20個高炮團,大部分要保衛北京、上海、福建沿海的重要城市,入朝高炮團也優先用于掩護鴨綠江邊的渡口和電站,而戰場上空對于聯合國軍則是完全敞開的。

  至于空軍、海軍,志愿軍此時還只能交出一張白卷。

  入朝中后期:蘇制武器來援,依然落后美軍槍械

  1951年1-2月,蘇聯向我國提供了36個師的輕武器和彈藥,計步槍14萬支,子彈5800萬發;沖鋒槍2.6萬支,子彈8000萬發;輕機槍7000挺,子彈3700萬發;重機槍2000挺,子彈2000萬發,手槍1000支,子彈10萬發;另有TNT炸藥1000噸。這些武器換裝了34個在朝鮮作戰的志愿軍師。盡管它們大部分仍然落后于美軍的同類槍械,但第一次完全統一了志愿軍的武器制式,便利了后勤補給與供應。

  這一時期,在蘇聯的援助和培訓下,裝備米格-15戰斗機的人民空軍也在蘇聯紅軍的支援下投入朝鮮戰場。米格-15是當時世界一流的殲擊機,在空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與聯合國軍相比,志愿軍空軍只具備有限的防空能力,基本不參與對地攻擊作戰。

  在抗美援朝運動戰基本結束的1951年10月,中蘇達成協議,蘇聯向中國提供60個步兵師的全套裝備。與之前不同,這次的武器裝備中包括了師屬榴彈炮、火箭炮、反坦克炮、大口徑迫擊炮、坦克和自行火炮、高射炮等重裝備。與此同時,中國接收了蘇聯10個坦克自行火炮團,第一次組建了性能上堪比美軍的裝甲力量。不過由于朝鮮的山地環境,裝甲部隊入朝的數量有限,也沒有大規模參加戰斗,而60個步兵師的武器因為到貨較晚,只有3個師投入了朝鮮戰場。

  到朝鮮戰爭末期的金城反擊戰時,通過集中炮兵和技術兵器,志愿軍已經能在突破地帶實現對南朝鮮軍的裝備和火力優勢。通過發揚火力減少部隊傷亡。但即使這一時期,志愿軍的裝備,尤其是重裝備仍然十分缺乏。以24軍為例,該軍1952年才入朝,此時的志愿軍裝備已經大大改善,但其炮兵和高射炮兵部隊直到入朝接收了原27軍的高炮團和炮兵團后才得以組建。而在上甘嶺陣地與21軍換防時,這些炮兵和高射炮又被移交給了21軍。通過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志愿軍勉強保證了主要作戰方向上重點部隊的齊裝滿員。

  【歷史背景】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0兵團在第24軍配合下,對金城以南地區南朝鮮軍4個師防守的堅固陣地實施進攻作戰,這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后一次戰役。24軍軍史:1953年夏季進攻戰役(也稱金城反擊戰役),歷時49天,本軍經歷了大小戰斗40余次,殲敵13000余人,其中美3師第7團、第15團、偽軍“王牌”首都師第26團,偽9師第28團、第29團、第30團均遭我殲滅性打擊。美3師第65團、獨立第5團和比利時營、希臘營、盧森堡排亦遭到我嚴重打擊。我軍陣地向南擴展33平方公里。這次戰役,是我軍入朝以來,最大的一次作戰。

  朝鮮停戰前后,志愿軍大部分部隊先后凱旋回國。第1軍、第16軍、第21軍、第23軍、第54軍暫駐朝鮮執行維護停戰協定實施任務,并參加朝鮮經濟恢復和建設,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個軍勝利完成任務后,分三批全部撤離朝鮮回國。

  朝鮮戰爭參戰國傷亡情況官方統計表

  注1:中國人民志愿軍犧牲數字為抗美援朝紀念館最新統計,包括戰斗中犧牲、傷重不治死亡21679人,生病死亡13214人,事故死亡、失蹤人員死亡以及約2.13萬支前民工死亡。負傷數字為各級醫院收治傷員人次數,由于存在多次受傷收治的重復統計,實際負傷人數應在20萬-25萬之間。

  注2:蘇聯在朝鮮戰爭期間,出動多個殲擊航空兵師和部分高炮師、探照燈團協助志愿軍作戰。主要任務是從中國境內起飛殲擊機參與朝鮮上空空戰。蘇軍損失飛機345架,202名飛行員在戰斗中陣亡。

  注3:韓國軍隊傷亡數據中,前者為戰爭結束后美聯社報道、并獲美國國防部認可的傷亡數字。后者為1976年韓國國防部戰史編寫委員會出版的《韓國戰爭史》中數據。近年來,韓國在朝鮮戰爭中的傷亡數據正被人為不斷縮減。

  注4:美國國防部公布的陣亡數字包括戰斗直接傷亡、傷重不治死亡、失蹤人員死亡和被俘死亡,不包括因為疾病和其他原因的死亡。“其他原因死亡”數字原為20617人。1989年美國國防部稱當時數據包含了美軍全球死亡數字,實際在朝鮮死亡人數為2830人。但這一數字不包括美軍在日本的其他原因死亡人數。

  (制表與資料整理/施洋)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匠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真实高潮国产对白视频 | 在线亚洲欧美动漫一区二区 | 亚洲午夜福利片在线 | 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 | 性色AV福利片 | 中文字幕AV制服丝袜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