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解決朝鮮問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一貫主張。1950年8月,蘇聯駐聯合國代表在安理會提出討論朝鮮停戰問題的建議。8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致電莫斯科與聯合國安理會,要求參加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討論。
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兵朝鮮,經過兩個月的戰斗,進行了第一、第二次戰役,終于將已經推進到鴨綠江邊的美國軍隊又趕回到“三八線”去。從朝鮮人民軍越 “三八線”,把南朝鮮軍殘部連同增援的美軍趕到半島最南端的釜山地區,到美軍在仁川實施登陸作戰,殲滅了大部人民軍主力,揮兵直下鴨綠江邊,再到中國人民志愿軍渡過鴨綠江,把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重又趕回“三八線”,朝鮮戰爭戰罷一個回合。這一個回合至少在表面上看來,雙方可以說是打了一個平手,戰線卻回到了它最初的起點上。朝鮮戰爭再度進入一個關鍵時刻:雙方是打,還是和。
12月5日,以印度為首的13個中立國家的政府聯名向中國發出呼吁,要求中國和北朝鮮的軍隊務必停止在“三八線”上,以談判方式終止這場戰爭。12月7月凌晨3時,周恩來等緊急召見蘇聯駐中國大使羅申,提出中國政府致聯合國的停止在朝鮮的軍事行動的條件:1.所有外國軍隊撤出朝鮮;2.美國軍隊撤出臺灣海峽和臺灣島;3.朝鮮問題應由朝鮮人民自己解決;4.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參加聯合國并從聯合國驅逐蔣介石的代表;5.召集四大國外長會議準備對日和約。如上述5項停止軍事行動的條件被采納,五大國(指美、英、蘇、法、中)即可派出自己的代表,以召開簽訂停戰條件的會議。12月9日,中國特命全權代表伍修權在聯大對印度代表表示:愿意看到聯合國和美國就停戰問題提出具體建議的態度。此舉使很多中立國家的代表備受鼓舞,和平似乎有希望了。
然而這時中國政府得知,美國正試圖把“中國侵略朝鮮”案列入聯合國大會的議程,意欲把中國推上被告席。于是,各中立國的和平提案被看作是美帝國主義的緩兵之計,中國似乎完全沒有必要用停止進攻來顯示自己的和平姿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第三次戰役打響了。
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第三次戰役取得了重大勝利。志愿軍不僅占領了美軍的補給基地仁川港和南朝鮮首都漢城,而且把戰線平均推進100公里,幾乎到了“三七線”。1951年1月11日,聯合國朝鮮?;鹑宋瘑T會緊急提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五步方案,即1.立即實現?;?2.舉行一次政治會議以安排恢復和平所應采取的進一步措施;3.外國軍隊分階段撤出朝鮮,并采取措施以實現聯合國關于在朝鮮建立統一政府的決議;4.在實現第三條步驟之前,制定出管理朝鮮和確保朝鮮和平與安全的臨時性辦法;5.由美國、英國、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國代表舉行會議討論遠東問題,其中包括臺灣問題和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
中共中央與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共同探討了這一方案。認為這一方案的最大弱點在于,一旦承認此方案,就等于承認聯合國有權依據它所定的原則在朝鮮建立統一政府,承認聯合國有權暫時管理朝鮮。這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就沒有存在的合法性了。1月17日,周恩來致電聯合國,稱:“先停戰后談判的原則,只便利于美國維持侵略和擴大侵略,決不能導致真正的和平,因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不能予以同意。”電報建議,必須在同意撤退一切外國軍隊和朝鮮內政由朝鮮人民自己解決的基礎上,再談判結束朝鮮戰爭和美國撤出臺灣海峽等問題。和談問題再一次擱淺了。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又進行了第四、第五次戰役。
1951年6月12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得到通報說,美國前駐蘇聯大使凱南5月31日曾以私人身份會見了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拐彎抹角地表示美國希望在聯合國或是以其他方式與中國方面談判結束朝鮮戰爭的辦法。為商定談判的指導方針,金日成來到北京同毛澤東進行會談,提出傾向贊成停戰談判的問題。毛澤東與中共中央軍委經過慎重考慮,認為抗美援朝戰爭已經到了很重要的階段,并遇到了一些嚴重的問題。如雙方軍事上處于僵持階段,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在戰線上筑有堅固的防御工事,擁有充分的兵力與占據優勢的火力,志愿軍與人民軍要花費巨大代價才可能攻破;志愿軍在朝鮮境內運輸線過長,沒有空中掩護,30%-40%的補充物資不能到達前線;美軍在志愿軍后方沿海登陸的趨向給我方造成后顧之憂;抗美援朝戰爭給中國財政造成一定的壓力,平均每月要支付戰費2億元左右,所以中國也傾向于舉行停戰談判。
6月13日,毛澤東經過反復考慮,提出了進行停戰談判的步驟與方案:1,等待敵方首先提出停戰談判,以保持政治上的主動;2,最好由蘇聯政府根據凱南的聲明向美國政府試探停戰問題;3,停戰條件為恢復“三八線”邊界;從北朝鮮和南朝鮮劃出一條不寬的地帶作為中立區,絕不允許中立區只從北朝鮮領土中劃出的情況發生;4,堅守現有防線,充分準備持久作戰,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5,向前線調動空軍。
和談的大門終于開啟了。(完)
信息來源: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