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京海事局5月12日通報,5月12日4時20分許,一海輪碰擦南京長江大橋六孔與七孔之間的橋墩后,在大橋下游3.5公里處的北岸岸邊淺灘處(八卦洲洲頭)附近水域沉沒,船上18名船員全部獲救。
接到險情報告后,南京市水上搜救中心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發布遇險船舶安全信息,調派“海巡0808”、“海巡0817”趕赴現場救助遇險船員,并通知調派拖輪、打撈救助船參加救助。南京市水上搜救中心副主任、南京海事局宋儒卿副局長第一時間赴現場協調指揮,32名動靜態執法人員參與救助。
受命海巡艇在最短時間內就到達了現場,為成功救助人員贏得了寶貴時間。由于事故水域水流較急、船流量大,加上船舶進水嚴重、沉沒速度快,給現場救助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經全力救助,當日4:55時遇險船舶18名船員全部被獲救。事故船于清晨5時在南京長江大橋下游3.5公里處的北岸岸邊淺灘處沉沒。
經初步調查顯示,事故船在下行準備通過南京長江大橋六孔過程中,突然大角度轉向,從大橋七孔通過時,與六孔與七孔之間的橋墩發生碰擦,并導致船體破損并進水。
經了解,事故船舶“鑫川8號”為乳山鑫川航運有限公司所屬,船籍港威海,本航次載12500噸石灰石由銅陵駛往福建羅源。目前,海事部門對事故原因進行進一步調查并組織沉船打撈工作。
據了解,隨著船舶大型化、船流密度增大,跨江橋梁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目前南京有5座跨江橋梁,除高鐵橋和南京四橋外,其余均未安裝橋墩防撞設施。
(原標題:一船碰擦南京長江大橋后沉沒 18名船員全部獲救)
被撞的6號橋墩是否對長江大橋正常通行造成影響?上海鐵路局南京橋工段段長金輝說,從外部看,橋墩支柱包括梁體沒受到影響,只是表面擦傷,下一步將對橋墩內部進行勘查。
記者從海事部門了解到,南京長江大橋從1968年12月通車至今,共發生35起橋體被撞事故,但這些撞擊都沒有對橋體產生實質性的傷害。目前南京有5座跨江橋梁,除高鐵橋和南京四橋外,其余均未安裝橋墩防撞設施,考慮到長江大橋“年歲已高”,海事部門也在建議為長江大橋安裝橋墩防撞設施。
其他船只撞大橋事件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長江在武漢穿城而過,但在武昌的蛇山和漢陽的龜山之間一座大橋卻讓天塹變通途。
這就是1957年10月15號建成的,中國連接長江南北的第一座大橋——武漢長江大橋。
昨天正好是武漢長江大橋55歲的生日。橫跨長江半個多世紀,武漢長江大橋可算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
據統計,大橋經受過洪水大風甚至撞擊的考驗,而且僅各類撞擊就達70余次,最重的一次是去年6月,一艘萬噸級油輪撞上長江大橋的7號橋墩。但撞擊后,橋墩西側有明顯白色、黑色擦痕,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問題。
現在老兵依然堅守在長江上,履行“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職責。他的老當益壯,頑強挺立足以讓后世的許多建筑感到臉紅。
備受關注的佛山九江大橋垮塌一案,在一審后時隔一年之久,二審開庭。2007年6月15日凌晨,廣西人石桂德駕駛一艘滿載沙子的貨船,被控因大霧偏離主航道撞上九江大橋,致使大橋坍塌8人死亡。廣東九江大橋于1985年9月開工,1988年6月正式建成通車。
江西省交通運輸廳近日發布公告,江西九江長江大橋限行標準下調至30噸。而此前,由于上橋車輛長期超量、超載,導致大橋去年11月出現裂縫而不得不局部封閉維修加固。
這是一次遲到了4年的“糾錯”:九江長江大橋最初設計即為30噸以下車輛通行的標準。但大橋建成后,卻在2008年將通行上限調整為超過設計標準的55噸,由于逐年攀升的車流量也遠超設計標準,長期的超負荷運行導致建成不到20年的大橋出現隱患。
以下附微博網友評論:
江河紅遍:估計特色們對此橋恨之入骨,沒準半夜去炸橋呢!那純粹是蚍蜉撼樹!!!//@槍手哈特2012: //@宋保存: 南京長江大橋建成于“10年動亂、內亂、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的時期!這樣的橋梁居然能把給“萬噸巨輪”撞沉!到這“十年輝煌”時期了卻到處是橋梁倒塌!事實勝于雄辯
樂居鎮江:【不是所有的橋都叫南京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被萬噸貨輪碰撞,船沉沒,橋完好。可惜,并不是所有的橋都能像南京長江大橋那樣屹立。有的橋,它們塌了…… via@江蘇身邊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