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周總理,總是一部讀不完的歷史巨著。”有網友這樣評價,筆者完全贊同。因為我們每讀他的一個故事,字里行間都無不閃爍著“為人民服務”的光輝思想。“我們國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應該和群眾同甘苦,共命運。”周總理常常這樣要求黨的干部,而且自己也是這樣做的,那就是始終“以人民的疾苦為憂”。
歷史銘記著41年前河北邢臺地區的那場大地震。1966年3月10日下午,周總理從石家莊乘直升飛機到災情最重的白家寨視察。在積雪未化的寒冷天氣,總理繞場半周,讓群眾背著風,而他卻迎著寒風站在木箱上,在一片熱烈的歡呼聲中同大家講話。隨后,他先后又到了五個重災鄉村走訪慰問,要求有關方面要積極探索地震規律,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損失。在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的危難時刻,周總理三次親臨災區,直接指揮抗震救災斗爭,把黨的溫暖和關懷送到災區人民的心坎上,充分表現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公仆精神和愛民情懷。
偉人已逝,精神長存。“以人民的疾苦為憂”是黨的領導干部在任何時候都淡忘不得的。周總理的心中只有群眾,他最見不得群眾吃苦,群眾也永遠把他記在心中。值得肯定的是,現在大多數領導干部在自己的崗位上能夠勤政為民,誠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謀福利。在這方面,把人民的利益視為最高利益,當作自己的生命一樣去呵護和捍衛的焦裕祿、孔繁森、牛玉儒、任長霞等黨的領導干部,就為我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但我們也看到,有些領導干部腦海中幾乎沒有“以人民的疾苦為憂”的觀念,手中拿著人民給予的權力,一心只為個人、小團體、親朋好友謀利,或者去干那些搞形式、裝門面、圖熱鬧等不是為民謀利的事;也有的權為欲所累,權為私所用,把權力這柄雙刃劍的負面作用發揮到了極致,最終成了人民的罪人,走上了背離人民群眾的不歸之路。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能否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從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到胡錦濤同志的“以服務人民為榮”,都充分說明心系人民群眾的極端重要性。我們共產黨人是人民的公仆,就是要像周總理那樣,始終“以人民的疾苦為憂”,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送溫暖。領導干部是不是合格,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只有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把服務人民作為人生最大追求,把造福群眾作為自身價值的體現,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真誠擁護,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作者:付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