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統治區的經濟在1948年陷于絕望的崩潰狀況。”①國統區的經濟崩潰,表現在財政、金融、工商和農業等各個方面。由于經濟波動政治,政治影響軍事的連鎖關系,經濟危機加深了國統區的政治危機,導致了社會總危機。這樣,由于經濟危機不可緩解,引起社會總危機的不可緩解,最終導致了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總崩潰。引起國統區經濟崩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但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后,國民黨統治區的“官倒”盛行,是導致國統區經濟總崩潰的一個重要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一)“官倒”盛行,促使投機性商業空前發展,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加速了國統區經濟崩潰的進程。抗日戰爭勝利以后,國民黨政府于1946年6月底,挑起了全面內戰。為了籌措戰爭經費,國民黨政府大量增發紙幣,使通貨急劇膨脹。許多國民黨的官僚、軍人都在抗戰勝利后的“劫收”中發了橫財。“他們除了大肆揮霍外,還握有大量的貨幣成為游資,尋求出路。在當時惡性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他們感到:儲存銀行怕變水;投人工商業又擔心時局的不安定,因此,大量游資都集中于市場上的囤積居奇,投機倒把”,②使投機商業、囤積居奇成了利潤最大的行業。社會上出現所謂“工不如商”、“以商養工”和“商不如囤”的現象。孔、宋等豪門,大肆進行商業“官倒”,宋氏控制的臺灣糖業公司,以低價收購臺糖,其成本連同運費每市擔才5萬元,但轉銷上海后,1946年6月中旬開價為7.3萬元,到月底竟抬高到12.3萬元。他們還利用政府貸款從事商業投機。1946年4月,國民黨政府發放“糧貸”10億元·孔、宋系統的商業公司成了受貸的主要公司。他們利用得到的“糧貸”.高價搶購糧食,使上海市場的米價,很快由每擔3萬元跳到6.3萬元。
投機商業的空前畸型發展,不僅游資和銀行資本大量向商業資本轉移,產業資本也向商業轉化,大型工礦企業都爭相辦公司·在流通領域里大顯身手,以至出現了許多工業廠礦·雖然掛的是工廠的牌子,實際上搞的是投機商業;有的則把生產當成副業,而把經營黃金、外匯和緊俏商品的投機作為主業。、甚至“國民黨軍隊中的高級將領們,也利用職權,扣住軍餉鈔票不發而去倒買黃金,從中獲得好處。”⑨這種狀況下的整個社會再生產過程必定陷于一片混亂。“中小工商業,沒有豪門背景,分不到生產‘貸款’,為了保本保值,就只好丟開生產,設法把流明資金移來購進一些與生產無關的物質,好多企業都在風潮中破了產。”④這樣一來,物價如火上加油,漲得更快更猛。以上海市物價為例:以1948年8月總指數為標準,11月漲了25倍多.12月漲了35倍多,1949年1月漲了128倍,3月漲到4000多倍,這時的物價,已不是一天一漲,而是一天數變。“通貨惡性膨脹,物價飛漲,導致工商業資金無法周轉,借款利率隨貨幣貶值而提高,加以原材料價格昂貴,產品滯銷,工廠、商店紛紛倒閉或歇業。……上海三千余家大工廠,1948年開工率僅為20%。”⑤生產企業的停產與倒閉,造成工人失業人數大量增加。工人失業,失去了工資收入,總體上減低了勞動人民的總購買力。物資總供給量與總購買力的雙重下降·必然導致生產的萎縮與經濟發展的停滯不前。搞生產的越來越少,各類商品越來越奇缺,商品越奇缺,物價越飛漲。這樣的惡性循環,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推動著國統區的經濟加速崩潰。
(二)“官倒”盛行,引起了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在社會上造成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導致社會成員心態失衡,民怨四起。打著合法旗號,干非法勾當是一切“官倒”的共同特點。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通天的渠道,可以獲得各種各樣的“許可證”、“特許函”,也可以借助各種冠冕堂皇的名義,取得充足的外匯資金。宋子文內閣于1947年4月改組以前,就是憑借在行政院及其各附屬部門享有的特權·為所欲為。中國孚中實業公司是宋子文辦的最大的貿易機構,該公司主要經營汽車、高檔日用生活奢侈品等,其中又尤以經營汽車為主,因而盈利大。據該公司自己的報告說,他們用so%以上的外匯從美國購買汽車,再在國內倒手高價賣出。宋子文利用手中的權力,以政府的名義公布汽車進口的各種禁令,而他的孚中公司卻可以逍遙法外。如1946年3月4日,宋子文宣布禁止車價在1200美元以上的汽車進口,4月29日又宣布禁止載重1噸以上之輕便卡車進口,吉普車當屬應禁之列,但孚中公司卻在5月以后還進口745輛吉普車。凡屬禁令以內的車,在國內市場的價格,就可以任他們隨意抬高,因為只有他們手中有“貨”。他們還利用掌管“美援”的特權,將大量的“美援”據為己有,連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也大罵“他們都是賊,……他們從我們給蔣送去的38億美元中偷去7億5千萬美元。他們用這筆錢在圣保羅搞房地產投資,他們有的房地產就在紐約市。”⑧所以,以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為首的國統區少數擁有黃金、外匯、物資、地產的有權有勢的特權階層,物價上漲永遠跟不上他們投機利潤的上漲,越是在國民經濟混亂不堪,走下坡路的時候,他們的私人財富越是容易膨脹起來。“他們的財富,他們的洋房建設在老百姓的尸骨之上。”而“少數達官貴人衣香鬢影,以車代步,住著深宅大院,”⑦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在國民黨統治區,廣大人民群眾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的收入,遠遠落后于物價的增長幅度。他們“還居住在破爛不堪的工棚和小茅房里·更有成千上萬的人無家可歸,流浪于街頭巷尾,淪落在荒野溝洫之中。一點不假,他們是一支乞丐大軍,甚至連穿一雙草鞋都不敢奢望。”⑧成都的小學教師,每月工作約250小時,拿不到100萬元,平均每小時只有4000元,而當時寄一封平信卻要5000元,喝一碗茶水也要12000元。成都8000多名小學教師不得不忍饑罷課,上街請愿。就是大學教授也瀕于無法生活的境地。在北平,就有大學教授因生活所迫而自殺的。
“靠著私人或政治關系而發橫財之輩,不是逍遙海外,即是倚勢豪強如故。”⑨他們驕奢淫逸的生活,與絕大多數人食不裹腹的鮮明對照,使“老百姓人人裝著一肚子悶氣,”⑩社會成員心理嚴重失衡,民怨四起。蔣介石挑起全面內戰后不久,國統區人民就奮起反抗,“1947年,上海、天津、北平等30多個大中城市,有320萬人參加斗爭。搶米風潮不斷發生。1947年5、6月間席卷了蘇、浙、贛、皖、魯、豫、鄂、川、湘、粵等省的四十多個大中城市,饑民們搗毀糧店、政府機關,甚至活捉了當地縣長。”⑩國統區人民形成的反對蔣介石反動統治的第二條戰線,使蔣介石處于全民包圍之中,加速了其統治的全面徹底崩潰。
(三)“官倒”盛行,毒化了社會風氣,嚴重削弱了國民黨本身的力量。解放戰爭時期,在國民黨統治區盛行的“官倒”現象,是國民黨政權走向衰敗的重要表現之一。國民黨內各級文武官吏以至軍警特務,紛紛投資經商辦廠或從事投機倒把活動。如倍受蔣介石器重的國民黨軍上將蔣鼎文,在南京開磚瓦廠,在上海辦輪船公司,還派親屬到美國經營橡膠園、到香港開辦貿易公司。國民黨文武官吏經商辦廠,絕大多數無非是利用職權假公濟私,或竊取經濟情報搶先買進賣出,或套購外匯,或偷稅漏稅,或貪贓枉法,敲詐勒索等。這種以廣大民眾、中小工商業者的貧困、破產、饑餓、死亡為代價劫奪財富的手法,嚴重毒化了社會風氣,使整個社會陷入無是非、頹廢沉淪的狀態中,使本已存在的社會危機日趨嚴重。“官倒”的盛行,引起了國民黨組織內部的松懈渙散,派別之間為了私利相互爭斗,“有些部隊為爭奪交通工具運送鈔票搶購黃金,經常發生爭執,甚至雙方開火交戰。”從而搞得綱紀蕩然無存,嚴重削弱了其自身的力量,加速了國民黨政權在大陸滅亡的進程。
1949年,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倉惶逃離中國前,對國民黨的將領說;“共產黨戰勝你們的不是飛機大炮,是廉潔,以及廉潔換得的民心。”
這句話極為耐人尋味,它是中國共產黨人28年奮斗歷程最后成功一語破的的概括。歷史的確如此,共產黨從幾十個人起步,在龐大的國民黨軍隊的反復絞殺中竟能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并最后主宰了中國的命運,若沒有廉潔為民的作風,那么,這一切都是不可思議的。
今天,重溫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統治區“官倒”盛行對其社會經濟政治造成的嚴重危害,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必須對自己的成員時刻警鐘長鳴,千萬不要脫離人民群眾。否則,就有亡黨亡國的危險!
注釋:①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第24頁,中共黨史出版社。
②④《法幣、金圓券與黃金風潮》第136頁、139頁,文史資料出版社。
312石柏林著:《凄風苦雨中的民國經濟》第420頁,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⑤11張憲文主編:《中華民國史綱》第728頁、682頁,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⑥[美]斯特林·西格雷夫:《宋家王朝>第626頁,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⑦⑧[美]易勞逸著:《蔣介石與蔣經國>第234、233頁,中國青年出版社。
⑨⑩見國民黨《中央日報》1948年11月4日社論:《趕快收拾人心》。
(作者單位:中共河南省委黨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