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上層精英集團自我意識很模糊
鳳凰網歷史:由蘇共黨員構成的官僚群體在蘇聯解體和蘇共覆亡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蘇聯的官僚階層擁有大量特權,但他們仍然表現出對自身處境的不滿,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
房寧:官僚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且充滿了爭論、討論的問題,人們經常會說蘇聯有上千萬的黨員,蘇共有那 么長的歷史,為什么蘇聯的精英階層,包括蘇共黨員和干部在蘇聯解體時沒有去改變、避免這樣的命運,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我們長期思考的問題。我認為目前非常重 要的一個解釋就是美國的大衛·科茲教授寫的《來自上層的革命》。
鳳凰網歷史:這本書看過。
房寧:你熟悉他的觀點,他認為實際上蘇聯的上層精英們已經脫離了人民群眾,已經蛻變了,或者說通過蘇聯體制 的一些問題,他們變成了資產者、私有者,他們通過管理蘇聯的財產,完成了“經理人革命”,經營權侵占了所有權,他們本來是受人民委托的,是代理人,但是代 理人成了事實上的真正主人,真正的主人由于某種制度上的缺陷,反倒缺位。
我認為一定程度上,科茲的解釋可以說明當時蘇聯上層精英集團的問題,由于蘇聯的這種體制,上層集團確實有特權化的問題,而且這個群體的自我意識也是很模糊,角色意識很模糊。
官僚集團在蘇聯解體時處于麻木狀態
說蘇聯的官僚階層開始對改革抱著懷疑,后來又積極的支持改革,我認為好像看不出來。盡管科茲講的很有道理,但是我的直接感覺是蘇聯的精英集團其 實很麻木,他們很僵化,在幾十年歷史中,已經聽慣了套話,缺乏思考。也許是戈爾巴喬夫改革來得太過匆忙,太過急劇,我認為他們并沒有意識到蘇聯的解體,他 們并沒有意識到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問題,以至于在這種比較麻木的狀態下毫無反應。
我認為不像科茲講的那樣,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變成蘇聯社會實際上的主人,蘇聯憲政上的規定卻妨礙了他們真正去占有國有資產。蘇聯解體出現極少數 的寡頭,但這些寡頭往往也不是原來官僚集團里的人,是各種莫名其妙的人。所以我認為蘇聯的官僚集團由于僵化,并沒有出來阻止這場變化,我認為這并不意味著 他們一定是在意識形態上出現了問題,在利益上出現了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更傾向于偶然性。
從戈爾巴喬夫1986年上臺后,到蘇聯解體不過是5、6年時間,蘇聯在地方分離主義、民族分離主義,包括選舉(他們并不知道選舉的厲害)的沖擊下解體。實際上我認為蘇聯官僚集團是在麻木和猝不及防中,被歷史甩到了一邊,我不認為是由于他們的蛻變導致了這場革命,我認為他們無所作為,成了這場歷史變革的旁觀者,在歷史上很少出現,很難理解的。我 認為這個解釋更接近于實際,當然我并不排除有的人是明白的,有的人已經蛻變了,變成了資產者,蘇聯解體對他有好處,但不能認為多數干部是這么想的。很難設 想最后整個蘇聯最高的統治集團,出來進行政變(編者按:指由亞納耶夫等蘇聯高層發動的“8·19”政變),阻止戈爾巴喬夫,如果蘇聯上層已經蛻變了,他們 為什么要來阻止這場變革呢,因為這場變革已經完全符合他們本人和集團的利益了,事實恰恰還不完全是這樣。
所以我認為蘇聯的精英集團被意外的冷凍了,原因是改革來的猝不及防,他們沒有經驗,他們不知道一旦開放選舉會是什么樣,連葉利欽都不知道,但是 一旦選上就知道了,在一個沒有選舉的國家里,被選出來的人很多大的權力,盡管他沒有一兵一卒,但他簡直就是上帝,他都不是皇帝。
我認為這是蘇聯一個比較特殊的現象,可能不需要更深刻,更多經濟社會的分析,就像1989年中共的干部都不明白,很多部委的干部居然要上街,那 些部委的干部難道已經是資產階級了,難道他們已經是經理人革命的受益者嗎?不會的。由此推斷,我認為就是糊涂,因為1989年中國就有這種現象,集體無意 識,集體麻木,集體犯混,這是有過的,多可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