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為什么會出現老人政治呢,這也是吸取了以往的教訓,因為政治交接充滿了風險,所以減少交接次數就可以減少政治風險。因為沒有很好的交接辦法,所以不交接就沒事了,但很可惜,不可能不交接,這是自然規律的問題。老 人政治的風險反而更大,因為老人會去世,會死,他一死怎么辦?那就更麻煩了。政治繼承問題一直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大問題,蘇聯沒有交接好,到最后又走向了另 一個極端。蘇聯很多歷史學家、政治學家跟我們講過,當時情況很簡單,因為老人政治帶來的問題,所以大家認為應該找一個年輕人,戈爾巴喬夫就是年輕有活力的 人,戈爾巴喬夫就是他們所找到的那個年輕有活力的人。
戈爾巴喬夫缺乏政治基礎 必然標新立異
但戈爾巴喬夫的問題在哪?他沒有政治基礎,雖然黨內老的領袖去世了,但整個黨內的老人政治還存在,老的政治家還存在,戈爾巴喬夫作為年輕干部,上來以后受到很大抵制,在這種情況下必然要通過標新立異來建立自己的合法性,而這種標新立異的趨向往往迎合社會上的、非主流非蘇共的那種意識形態,因為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他才可以引入社會資源,從而尋求到社會的支持。他要扮演一個所謂的改革者形象。蘇聯解體我認為這是政治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肯定是罪魁禍首,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也不批判他了,也不替他辯護了,這種辯護都沒有意義,有的人說不怪戈爾巴喬夫,有的人 說怪戈爾巴喬夫,我們要尊重基本的事實,蘇聯就是在他手里毀掉的。至于他是什么動機、什么原因,我們當然可以去討論,但是我想從制度上來揭示,因為我是政 治學家,我從我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我可能和別人看的不一樣。意識形態可能說沒有堅持馬克思主義,蘇聯整體的困境是政治交接缺乏規范性和安全性,所以造就 了老人政治,老人政治最后的反動就出現了戈爾巴喬夫。
鳳凰網歷史:明白了。
房寧:戈爾巴喬夫上臺后仍然還面臨著困境,他沒有合法性,他沒有政治基礎,他是局外人,根本無力去左右蘇聯 體制,但他又是名義上的領導,這時問題就產生了,毀滅蘇聯的因素就出現了,就是他要去動員社會力量,在黨外尋求支持。而在黨外需求支持,必然就要標新立 異,必然就是要搞所謂的大民主主義,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摧毀原有體制,或者說破壞原有體制,或者說把原有體制撕開一個口子,但是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口子一 旦撕開了,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開,體制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巨大沖擊,蘇聯沒能經住這種沖擊。
蘇聯體制當然還有很多問題,包括民族問題、軍備競賽等等,但是我覺從蘇聯體制看,為什么僵化,為什么缺乏活力,和蘇聯的老人政治有關,蘇聯是保 守的,不愿意出事兒。從經濟特別是全球化的角度來解釋,從蘇聯體制中的核心制度,政治錄用制度、政治繼承制度上看,我認為這兩個都是很重要的原因,這種高 風險導致蘇聯危機,很不幸導致了蘇聯解體。
同樣一個體制,可能在有些情況下是好的,有些情況下是壞的,是無法存在的,我覺得跟這個有關系。
斯大林晚年便認為蘇聯一切都是完美的
鳳凰網歷史:西方和蘇聯媒體在蘇聯解體中起了什么作用?
房寧:西方當然起了很多作用,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因為它是蘇聯的競爭對手,千方百計的去破壞,這個好理解。但蘇聯的失敗并不是西方打敗的,還是他自己的經濟、政治模式有了問題。
如果談到媒體的作用,我覺得那表示意識形態,從文化的角度也可以來解釋。蘇聯誕生于民族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出現民族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被德國入侵,之后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蘇聯文化原來很豪邁,很積極向上,意識形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但在后來的歲月里,特別是在斯大林晚年,蘇聯的意識 形態的確出現了停滯和僵化的趨勢。一個是價值觀,蘇聯叫一神論或者完美主義,從斯大林晚年開始,就認為蘇聯一切都是完美的,蘇聯已經達到了共產主義發或發達社會主義,認為蘇聯社會一切都做好了,一切都做完美了,基本上已經到了理想天國的過道里頭了,還沒進去,他那是謙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烏有之鄉 WYZXWK.COM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