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被邊緣化
反觀蘇聯模式,反而到了勃列日涅夫的停滯期,這是為什么?我們今天看來很清楚,因為經濟全球化,什么是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是什么東西?產業資本的全球化。資本主義伴隨著資本運動,馬克思說資本主義經濟就是資本的再生產,就是資本的循環周轉,資本的循環周轉規模不斷擴大。
資本有三種主要形態:商業資本、借貸資本和產業資本。在馬克思的時代主要是商業資本,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里講過。列寧的時代主要是借貸資 本,列寧寫過高利貸的帝國主義,法國、德國就是借貸資本。但產業資本始終沒有大規模的投向早期工業化國家以外的地區,整個世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經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變化之一就是產業資本開始超越發達國家,早期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家向第三世界擴張,形成了世界性的、全形態的資本流動,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
這一變化大大擴張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利潤空間,戰后1960年代到1970年代,經濟全球化的效果就展現出來了,按我們今天的說法,就是兩個資源 兩個市場,國內的市場、國外的市場,國內的資源、國外的資源。西方經濟包括技術獲得了一次新的突破,從而使世界經濟有了非常大的變化,西方不僅擺脫了兩次 世界大戰的陰影,還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所謂的福利社會,這樣以來蘇聯就失去了早年的風采。
蘇聯實際上并沒有加入到這個進程中,中國某種程度上加入了,蘇聯沒有,蘇聯的經濟還是在蘇聯和東歐這個小范圍內循環,它的技術等方面并沒有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生產慢慢停滯下來。蘇聯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反被邊緣化了。所以我認為經濟全球化是導致蘇聯解體的一個很大的原因。
蘇聯的政治交接制度一直存在問題
第二個大的原因,我認為蘇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咱們都提到的政治體制缺乏活力,這可以從很多方面去講,有人說專制,我倒認為不是主要的,我 認為主要的原因是蘇聯的政治繼承制度有嚴重問題,或者說蘇聯一直沒有一個合理的政治繼承制度。從列寧這一代開始,我認為蘇聯所有的政治交接都是不合理的。
列寧到斯大林的交接就引發了一場嚴重的黨內沖突,這和斯大林后來的肅反擴大化都有關系。蘇聯是比較集中的體制,而任何一個集中的體制的權力交接 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掌握最高權力的領導人或者集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可以看蘇聯,首先列寧到斯大林,斯大林總體上還算是繼承了列寧的事業,但是他清 洗了列寧的戰友:布哈林和托洛斯基(又譯為托洛茨基)兩個集團。后來還有肅反擴大化,基本上把當年勝利者都清洗掉了,絕大部分的中央委員都被清洗掉了,實 際上斯大林對列寧的接班伴隨著政治清洗。
斯大林去世以后,蘇共內部再次發生政變,以赫魯曉夫為首的集團清洗了貝利亞、馬林科夫,斯大林的繼承者實際上也被清洗掉了,赫 魯曉夫上臺,而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發表秘密報告,公開反對斯大林,否定斯大林。我們也知道赫魯曉夫是怎么下臺的,也是一場政變,這說明蘇聯的政治交接一 直存在問題。
政治交接的風險導致蘇聯出現老人政治
勃列日涅夫時期后蘇聯就進入了老人政治時代,當然斯大林也是死在任上,列寧死在任上,但是勃列日涅夫時期老人政治就更加體制化。勃列日涅夫之 后,包括他在內的三個總書記都死在了任上,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從列寧、斯大林、馬林科夫、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七 位領導人的六次交接,應該說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戈爾巴喬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