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簡介:房寧,1957年6月生,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首都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政治學會 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等。以其獨特的“第三世界視角”觀察、研究當代世界經濟體系的發展變化,揭示在資本全球化條件下的第 三世界工業化發展的特殊規律,對于當代民族主義復興的歷史背景做出了新的詮釋。代表性著作:《現代西方政治理論》《現代資本主義發展引論》等。
對蘇聯解體的認識影響了中國20年來的歷史
鳳凰網歷史:1991年12月25日蘇聯正式解體,至今已有20年,以您的研究,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房寧:蘇聯解體原因講了20年,蘇聯解體如同蘇聯誕生一樣是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至于蘇聯解體什么原因,我覺得具體內容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認識歷史,需要對重大的歷史事件進行解密。
我覺得人類歷史充滿了奧秘,幾乎是難以破解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一件事情是完全一樣的,歷史規律難以認識,但人們又不斷地去探求歷史規律,而探求歷史規律的重要方法就是對重大歷史事件進行認識,重大歷史事件是探究歷史奧秘的窗口。
歷史并不是在任何時空條件下都可以認識的,認識歷史需要機遇期。講蘇聯解體我都是就蘇聯解體以外的話題來說,對蘇聯解體原因的認識,影響了20年以來的中國歷史。
今年我寫過一篇文章,叫《中國共產黨的三大經驗和三大挑戰》,三大經驗中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善于從實踐中學習,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我認為從蘇聯解體以來,我們有三大學習,非常重要的學習就是從蘇東劇變中汲取經驗教訓。這不僅是我的看法,也是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的意見,他認為中國20年來的歷史,中國共產黨20年來做出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決定,與對蘇聯解體的認識有關系,這是我對這個問題本身重要性的看法。
蘇聯解體與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變遷有關
我認為蘇聯解體不是單方面的原因,不是簡單的一個原因,肯定帶有多方面原因,它的原因是復雜的。也許20年前的人們不是這樣看的,可能強調某一方面多一些,但我現在覺得20年來人們逐漸達成共識,蘇聯解體有多方面原因。
我更愿從多個角度看蘇聯解體,一定說哪個是主要原因,似乎也有簡單化的嫌疑。所以我傾向從不同的角度去解釋,從不同的層次去認識,我不愿意說它一共有8個原因,哪個是主要的,哪個是次要的,我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去講蘇聯解體的原因。
我認為蘇聯解體一個大的原因是和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變遷有關。蘇聯模式的出現是在斯大林執政后,要說蘇聯模式解體,就要解釋什么是蘇聯模式?我認為蘇聯模式是從斯大林實現工業化開始建立,它是高度的動員體制,高度集中的計劃體制。
這種模式建立之初其實比較順利,推動了蘇聯的工業化,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也正是由于這樣的模式,作為主戰場的蘇聯才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抗擊住 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最后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以及促進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一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模式其實仍然是比較奏 效的,但后來這個模式失去了它的光彩。
這個原因和整個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變化有關,或者說跟經濟全球化有關。蘇聯的出現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是一個從上升到滅亡的體制,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會束縛資本主義的生產力,到達一定發展極限后,資本主義就將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初到五六十年代,這種局面似乎還在發展,毛主席當時曾經說過,東風壓倒西風,敵人一天天爛下去,我 們一天天好起來。這是一個比較混亂,充滿戰爭和沖突的時期,列寧稱之為資本主義的總危機,而且是規律性的出現,兩次世界大戰相隔不遠,1914年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