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革命領袖人物的一個必要條件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中國共產黨革命的歷史上,出現過好幾任的領袖人物。其中最杰出,最偉大的領袖,就是毛澤東主席。然而,懂一點我黨歷史的人都知道,毛主席雖然是一大的代表,但是是從一九二一年黨的成立開始,一直到遵義會議召開前十幾年時間里。他雖然始終代表著黨內的正確思想和正確路線,但在領導地位上,始終被排除在最高的決策層之外。一直到遵義會議,紅軍已經完全地面臨著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紅軍的將領們才真正地進行了反思,才真正地確立起毛主席的軍事領導地位,進而到陜北以后,才真正地確立起毛主席在全黨的領袖地位。而在此前,毛主席不僅沒有最高的決策權,反而經常性地受到錯誤路線的打擊。在面對錯誤路線打擊時,毛主席并沒有從此消沉,而是一方面從組織紀律上服從,另一方面始終與錯誤的路線進行著不屈的斗爭。在這個方面,為全黨樹立了可供后代學習的楷模。
不僅毛主席如此,仔細地考察一下,凡能成為領袖人物的,莫不皆如此:馬,恩,列,斯,哪個不是如此?金日成,胡志明,卡斯特羅,哪個不是如此?即使是戴高樂,丘吉爾,哪個不是如此?在中國,第一代的領導人,為什么大都優秀?就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歷經了磨難。在第二代中,小平同志也是經歷過磨難的,也是有個“幾起幾落”的。但是,從第三代開始,有哪天個人真正地經歷過革命生涯的各種磨難?所以,我們記得在主席生前,他反復地教導年輕人:要經風雨,要見世面,要與工農兵相結合。這些年,我們的領導人,大都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他們從普通人到最高的決策人的過程,太順利了。有不少人基本上都是從機關到更高的機關,雖然有些人有過一點基層的經歷,但是他們對基層的經歷很看不起。所以說出了:“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我還在山溝里敲石頭”之類不著邊際的話。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個人認為,我們這么些年,國家的領導人中有些為什么說話沒有底氣?就是他們并沒有經歷過世界風云中的大風大浪。從才干到意志都缺少必要的磨礪。
什么時候中國才能產生真正的領袖性人物?這個并不是以地位的高下來決定的。并不是職位越高就一定是領袖。在這個方面,斯大林有過一個很好的說法,大意是人們的知識,智慧并不會隨著職務的遷升而同步地提高。我想只有經歷過各種磨難的,又具有真正為人民服務的人,才能最后成為有歷史地位的,得到人民承認的領袖。其它的只不過是歷史上匆匆而過的過客,當然其中也肯定有不齒的政客之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