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媒體上得悉杜進才博士逝世,享年90高壽,杜進才博士是人民行動黨的創黨主席,也是李光耀集團最核心的干將和政權最得力的功臣之一。杜進才與吳慶瑞一樣都是行動黨內敢于跟李光耀較勁的人物。
杜進才不只是人民行動黨也是新加坡歷史極為重要的人物,根據《Men In White》這本新加坡執政黨背后的故事記載,1959年新加坡首屆3/4自治政府成立,行動黨推選總理人選時,李光耀和王永元各得6票相持不下,黨主席杜進才運用了黨章賦予的權力,將李光耀推上了總理的寶座。
也許與李光耀的政見不太吻合,杜進才在1981年后僅留在國會擔任后座議員,他擔任后座議員期間,公開嚴厲地批評李光耀政府的政策,并主張更大的新聞自由及政治容忍度,甚至提出專業團體應有評論政治的權利,這就間接地認可了當年蕭添壽律師的所作所為,完全和李光耀的立場背道而馳,不得不于1988年退出政壇。
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的邦旗、邦徽及邦歌都是由杜進才領導的委員會設計的,1965年獨立后自然就升格為國旗、國徽和國歌。杜進才堅定地指出國旗中的5顆星代表了民主、公正、和平、繁榮和平等,更認定民主、公正和平等是治國原則,而和平和進步則是全民一致奮斗的目標,基于杜進才的堅持遂與李光耀的政見相悖。不管怎樣新加坡的媒體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報導了朝野對杜進才博士功績的頌揚,更指出是杜進才的主動才催生了人民行動黨。
筆者在此順便談談上個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新加坡社會的實際情況,當時絕大多數的新加坡人民都是講華語和方言,講英文的除了公務員外,只有少數受英文教育者。當時的新加坡左翼工會和左翼社團的勢力非常強大,而左翼隊伍普遍都是講華語和方言,只有少數馬來族和印族左翼講英語。
杜進才在留學英倫期間就積極參與學生的政治活動,并擔任馬來亞論壇的主席。50年代初回到新加坡,就伙同李光耀和吳慶瑞等受英國費邊社會主義影響的青年,糾集一批受英文教育的精英商議成立政黨,準備參與英殖民政府統治下的憲制活動。他們這些受英文教育的精英審時度勢認識到必須要依靠強大的左翼力量,才能在憲制活動中通過一人一票的競選來取得政權。于是由李光耀牽頭物色和說服了一批受華文教育和受英文教育的左翼工會與社團精英聯合組建了人民行動黨,杜進才博士當了創黨主席,而信奉費邊社會主義的精英與左翼精英聯合組黨的共同目的,就是通過有限的憲制選舉來取得政權,而左翼精英就讓黨的領導權掌握在信奉費邊社會主義的精英手上。
李光耀是以一份簡短的聲明來談杜進才的逝世,這份聲明有點奇怪,其中明確指出杜進才是在1981年退休,也就是說杜進才不再當政府要職時就算退休了。而1981年后至1988年杜進才當國會后座議員,就當作看不到了。同時聲明中強調“我將限制自己,只憶述他強悍性格的方面。他是個令人敬畏的斗士”,其他的東西就一概免談,顯得冷漠。
筆者在這里要指出,行動黨要員頌揚杜進才對1961年與左翼分裂時,有如一頭斗牛狗堅定不移,不惜運用一切手段包括《內安法》來對付政敵。明擺著就是這些信奉費邊社會主義的民主非共的政客們,運用權力配合殖民統治者展開了一場又一場不民主、不公正、不公義和不和平地鎮壓政敵的行動,完全是殘暴踐踏人權的野蠻行為,制造了人類文明的悲歌。
杜進才這位對付左翼政敵如斗牛狗般的敬畏斗士,已違背了他制定國旗時其中5顆星的意義,即民主、公正、和平以及平等的基本原則。這批以李光耀為首的費邊社會主義的政客,盡管他們之間有一些政策上的爭議,也不管他們將新加坡建設得如何繁榮昌盛,在新加坡的文明史上郄留下了一頁一頁殘暴踐踏人權的野蠻史跡,沾污了新加坡的文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