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批注過的五本楹聯書:清代《楹聯叢話》
徐中遠
都市圈圈網
【摘要】一些有關楹聯方面的書籍、碑帖,毛澤東都看過許多遍,多有圈劃,有的還寫下了批注的文字。
本文作者是毛澤東主席晚年的圖書管理員,主要負責毛澤東的讀書和住地書房存書的管理等服務工作。從他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對楹聯的造詣。
――編者haina
從青少年時代起,直到最后的歲月,毛澤東對楹聯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筆者從毛澤東生前的藏書中看到,有好多種有關楹聯方面的書。這些專著,有不同刻本的線裝本,也有各種不同版本的平裝本。除這些專著外,還有《楹聯墨跡大觀》等碑帖和諸多的書法作品。
這些有關楹聯方面的書籍、碑帖,毛澤東都看過許多遍,多有圈劃,有的還寫下了批注的文字。
清代《楹聯叢話》
毛澤東生前閱讀批注過的書中有一部清代出版的《楹聯叢話》,這部《楹聯叢話》中收錄了云南昆明滇池大觀樓一長達180字的楹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這對聯句是清代康熙年間孫髯翁題寫的,聯字為陸樹堂所書。毛澤東在閱讀這對聯句時,在下聯的“嘆滾滾英雄誰在”、“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等句的每個字旁邊都用鉛筆劃上了圈。在“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等句旁都劃上了粗粗的曲線,每一句末,有的劃了兩個圈,有的劃了三個圈。
對孫髯翁寫的這對聯句,據說阮元(號蕓臺)先生任云南總督時,曾對其作了修改。阮蕓臺修改后的這一長聯,《楹聯叢話》也收了進來。修改后的長聯,毛澤東閱讀時也很用心,并將修改前后的兩副長聯一一對照,凡是阮元修改的字句,他都劃上了著重線。
平裝本《楹聯叢話》
毛澤東生前閱讀過的書中,還有一部平裝本《楹聯叢話》,平裝本《楹聯叢話》中說:“惟云南省城附郭大觀樓,一楹帖多至一百七十余言,傳誦海內。”毛澤東閱讀時揮筆在這句話旁邊寫下批注:“一百八十字”。在“傳誦海內”四字旁還劃上了曲線。孫髯翁寫的長聯確是180字。顯然,毛澤東認為作者說的“一百七十余言”不準確,所以,他即寫了這樣的批注。
作者梁章鉅在書中還寫道:“究未免冗長之譏也”。毛澤東認為這話說得也不妥當,所以,在書的天頭和行間寫下了一段批注:“從古未有,別創一格,此評不確。近人康有為于西湖作一聯,仿此聯而較短,頗可喜。”
大概是因為康有為的這一聯“頗可喜”,所以毛澤東一直把它留在記憶中。因此,他在批注中接著寫道:“記其下聯云:‘霸業煙銷,雄心止水,飲山水綠,坐忘人世,萬方同慨顧何之。’康有為別墅在西湖山上,聯懸于湖中某亭。”
康有為的這一聯原文達76個字:
島中有島,湖外有湖,通以州折畫橋,覽沿堤老柳,十頃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園林,四洲游遍未嘗見。
霸業銷煙,禪心止水,閱盡千年陳跡,當朝暉暮靄,春煦秋陽,飲山水綠,坐忘人世,萬方同慨更何之。
建國以后,毛澤東多次去杭州,據說,每游西湖,都要提到康有為這一“頗可喜”的楹聯。有時他老人家還用此聯來考身邊的工作人員,因為一般的同志都不太注意楹聯,所以往往都回答不出來。他老人家也因此常常給身邊的同志有聲有色地背誦此聯。
毛澤東在讀平裝本的《楹聯叢話》時,對阮蕓臺改過的長聯,在“憑欄向遠”、“波浪”、“金馬”、“碧雞”、“盤龍”、“惜拋流水光陰”、“襯將起蒼崖翠壁”、“早收回薄霧殘霞”、“便蘚碣苔碑”、“一片滄桑”等改動的字句旁也都用鉛筆劃上了豎道。在改動的楹聯末尾處,還寫下了一條批語:“死對,點金成鐵。”
毛澤東讀過的《楹聯叢話》至少有三種版本,實際上,這本書不止有這三種版本。筆者從他老人家生前在游泳池和豐澤園的藏書中,還看到其它的版本,例如道光庚子(1840)年桂林署齋刻本等。從在商務印書館1935年4月出版的《楹聯叢話》上的批注來看,毛澤東閱讀這部書時間大致是在上世紀50年代。
《兩般秋雨庵隨筆》
我們從毛澤東生前閱讀批注過的圖書中,還看到一部《兩般秋雨庵隨筆》(清代梁紹壬撰),這部八卷本的筆記,主要記載的是文學故事、詩文評述和風土名物等。它是毛澤東生前愛讀的又一部筆記文體的著作。這部書中也收錄了阮元改過的上述長聯。毛澤東在讀到此聯時,又寫下批注:“此阮元改筆,非盡原文。”這說明,原聯和阮元修改的長聯,毛澤東是一直記憶在心的。
以上說到的三部書中收錄的孫髯寫的長聯及阮元修改的此聯,毛澤東都有圈劃和批注,這就可以說明,這一長聯,他至少讀過三遍。每次讀,每次都濃筆圈劃,還寫批注。
《巧對錄》和《隨園詩話》
毛澤東對楹聯的喜愛,從他讀《巧對錄》一書中也可以看得出來。《巧對錄》是清代梁章鉅輯錄的古今有趣楹聯的一部專著,毛澤東很喜愛。例如,《巧對錄》中說,有一個人徘徊溪畔,心中想到一聯:“獨立小橋,人影不隨流水去”,可是這個人很久都想不出下聯來。這個人的朋友知道后替他想出了下聯:“孤眠旅館,夢魂曾逐故鄉來”。書中還有另一則,上聯云:“楊柳花飛,平地里滾將春去”;下聯對道:“梧桐葉落,半空中撇下秋來”。《巧對錄》中還有一則寫道:有一位教書先生病重,守護他的兩個學生在低聲商討說:“水如碧玉山如黛”,下聯應如何對?學生以為他們商討聲音很小,先生不會聽到,誰知先生聽到了。先生說可對“云想衣裳花想容”。說罷,先生就閉目死去了。
這幾則對子,毛澤東在閱讀中都加了圈點,在書的天頭上還劃了圈記,表示他對這些對子的心里的贊嘆。
因為毛澤東喜愛楹聯,愛讀楹聯,所以,在讀《隨園詩話》時,對這部書中談到的有關的對聯顯得分外注意,閱讀一則,圈劃一則。例如,《隨園詩話》卷一第二十四條中寫的征求戲臺的對聯。姚念茲集唐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斯人莫道世間無。”又,張文敏公戲臺集宋句云:“古往今來只如此;淡妝濃抹總相宜。”蘇州戲館集曲句云:“把往事,今朝重提起;破工夫,明日早些來。”這些聯語,既幽默,又貼切。毛澤東閱讀時很有興致。本卷第四十五條還有這樣一段:“……‘學然后知不足。’可見知足者,皆不學之人,無怪其夜郎自大也。鄂公《題甘露寺》云:‘到此已窮千里目;誰知才上一層樓。’方子云《偶成》云:‘目中自謂空千古;海外誰知有九州?’”毛澤東在閱讀中,在這些聯句旁都劃上了道道。
《隨園詩話》中類似這樣的楹聯還有不少,毛澤東在閱讀中多有圈記。從各種圈點和勾劃的標志中,我們可以看出,他老人家在閱讀這些楹聯時,看得仔細,讀得認真,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5fe3e0102e2h4.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