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從這里走來 (圖文連載12)
中央領導同志關心《人民日報》
1948年初秋 9、10月間的一個傍晚,吳冷西和新華社另一位副總編輯石西民沿著西柏坡邊的河岸散步,正好遇到周恩來迎面走來。周恩來和石西民是老熟人,馬上打招呼。他和吳冷西不熟,就詢問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石西民即向周恩來介紹了吳冷西。周恩來馬上想起來,一年以前,他指名要將吳冷西、張映吾、高揚文抽調出來,專門搞評論。
周恩來接著說到了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干部在西柏坡集訓的事。他說,在解放區工作的同志和原來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作的同志要很好合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他說:這次集訓條件很好,由胡喬木帶領,少奇同志親自掌握,重大宣傳問題都是中央書記處議定的。集訓是為迎接全國解放新局面做好準備。
周恩來談到,從最近戰爭形勢看來,全國解放很快就要到來,比中央原先預料的要早得多。現在就得考慮如何籌備建立人民共和國,還有建國后許多新工作的方針政策。他說,你們搞新聞工作的現在就要準備全國解放后如何進行宣傳報道的問題。有許多問題你們不熟悉,要認真對待,虛心學習。周恩來特別提到了經濟建設和外交問題,提到統一戰線在全國解放以后將更加廣泛和更加深入,對各派民主人士的宣傳要特別關注。
此時的周恩來日理萬機,沒有直接參加對新聞干部的培訓,但他對新華社分兩個部分正在進行的集訓是完全知情的。
1948年10月,遼沈戰役鏖戰正酣。根據分工,時年50歲的劉少奇主要考慮“進城”接收,以及此后全黨面臨的工作。而如何在奪取全國政權以后建設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條 件下做好新聞工作,劉少奇也在深深思考。為了作好對華北記者團的講話,劉少奇事先聽取了范長江的匯報,準備了比較詳細的提綱。
10月2日,記者團約有25—30人來到中央領導人駐地西柏坡村,聽取中央書記處書記劉少奇講話。除記者團成員外,在座者還有廖承志、范長江、吳冷西、朱穆之。
劉少奇一開始就說:報紙辦得好,就能引導人民向好的方面走,引導人民前進,引導人民團結,引導人民走向真理。如果辦得不好,就存在著很大的危險性,會散布落后的錯誤的東西,而且會導致人民分裂,導致他們互相磨擦。因此,新聞工作的影響是很大的。你們的工作做得好,就很好;做得不好,就要受歷史的處罰。
新聞工作很重要,黨很重視這個工作。黨歷來的文件、書刊都曾說明黨報的重要性。
保持與人民的密切聯系,是新聞工作的重點,也是新聞工作成功與否的標志。
劉少奇在講話中要求編輯記者們重視新聞的真實性,反對“客里空”。要經得起風浪,在工作中創造經驗,積累經驗。
劉少奇講話的核心思想,是黨報編輯、記者要反映人民心聲。在這次講話中他有一句名言傳播久遠,深深地影響了黨的新聞理論:
如果能夠真實、全面、深刻地把群眾情緒反映出來,作用就很大。人民的呼聲,人民不敢說的、不能說的、想說又說不出來的話,你們說出來了。如果能夠經常作這樣的反映,馬克思主義的記者就真正上路了。……你們的筆,是人民的筆,你們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當時擔負主要記錄任務的是蕭航。蕭航著手整理劉少奇的講話稿,至10月 6日完成,總計12000字。講話稿整理好之后,人民日報負責人即根據整理稿向全體記者傳達了劉少奇的講話,包括向在外地的記者進行傳達。這年深秋,原《冀魯豫日報》記者姚力文的關系轉了過來,成為人民日報的正式記者。他們來到里莊報到,第一件事就是聽副總編輯安崗傳達劉少奇對華北記者團的講話。劉少奇的講話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姚力文更沒有想到,新中國成立后,自己還擔任了劉少奇的秘書。
44.照片:周恩來在西柏坡辦公★
45.照片:五十年代擔任新華社社長和人民日報總編輯的吳冷西和毛主席在一起★
46.版面:劉少奇對華北記者團講話當日—— 1948年10月2日 的《人民日報》1版★
47.照片:1949年2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舉行期間的劉少奇 ★
1946年新聞巨子范長江(左)與廖承志在南京
48.照片:解放后擔任劉少奇秘書的姚立文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