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在晚年的回憶錄《流逝的歲月》(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中,憶及“四清”運動時,有一節描述“劉少奇講話”的文字,原文如下:
1964年的夏天,一個悶熱的晚上,忽然接到通知,第二天要到人民大會堂去聽重要報告,不得缺席。第二天我按時前往,會場不大,坐滿了人。臺上,所有在京的政治局委員和元帥們都到了。全場鴉雀無聲。我心想,是誰作報告呢?這么嚴肅。一會兒,周總理引著劉少奇走到臺中央,向旁邊的人問了一句話后,對大家說:今天是請少奇同志給大家講話。
劉少奇開始講了。雖然桌上分明有擴音器,但他并未坐下來,而是背著雙手,在臺上走來走去地講。聲音一時大,一時小,聽起來挺費勁兒,但人們都很安靜地聽著。
他講的大意是:中央不是有規定嗎?中央和各部門的領導人每年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到下面去。可是你們為什么不下去呢?呆在北京,什么情況也不了解,光會在上面發空頭指示,怎么不產生官僚主義呢?下面的情況千變萬化,新鮮事物多得很,只有了解新情況,發現新問題,才能想出新對策,才能領導。你們看,王光美下去了,不是就發現了許多新問題嗎?她現在寫出東西來了,總結了許多新經驗,很有意思。我看大家還是下去吧,趕快下去吧!說到這兒,劉看了周總理一下,然后又對大家說:誰要是不下去,就把他趕下去!他的講話到此就戛然而止。
周總理大概沒有想到劉少奇的講話如此簡短,所以當劉的講話結束時他也感到突然。但僅是略一遲疑,就馬上起來圓場。他很溫和地對大家說道:少奇同志今天的講話,雖然很簡短,但是很重要。我希望大家趕快下去參加四清,執行中央的決定。又說,王光美的報告中央即將作為正式文件發下去。并轉身向劉少奇說:我看可以讓光美到各單位去作報告嘛。然后對臺下大家說:各單位都可以請王光美同志去作報告,口頭報告比書面報告會更生動些、豐富些。隨即宣布散會。
這個會議,連頭帶尾,總共不過一個鐘頭。在這么大熱天把這么多高級干部集中來訓話,人們是非常不滿的。退出會場時,我就聽到有人議論說:這是干什么?這不是聽訓嗎?走出大會堂,在下臺階的時候,我前面有兩三個軍隊干部在罵娘,罵得很難聽,特別是罵劉少奇不該親自出來吹捧臭婆娘。當我走近時,他們都回過頭來看,原來都是熟人,彼此相視一笑。
隨后王光美即到各機關講桃園經驗。雖然幾次發票給我,但我一次也沒去。我想:要是劉少奇做工人運動這類的報告,我當然要去聽;至于農村工作,就是劉少奇講,我也不一定去,何況王光美。去她的吧!不但沒聽報告,連中央轉發的關于桃園經驗的文件,我也根本沒有看。這也好,后來文化大革命開始,造反派說我吹捧劉少奇、王光美,吹捧桃園經驗,顧亞立即起來更正,說四清時他給我當秘書,桃園經驗的文件一直放在他那里,我從來沒有看過一眼,提過一句。于是,關于吹捧桃園經驗這條罪狀,便從我的許多三反罪狀中取消了。
(摘自《流逝的歲月》第五部分:“四清”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