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他利用自己親戚在東北鐵路總局擔任部長的機會,趁機偷看了一些黨內機要文件,獲得了一些極有價值的情報。比如中國人民志愿軍某些部隊的集結地點,部隊的調動、裝備等等。這些情報被轉交給陳祖漢,隨后被發給在香港的從克中,利用這個完整的情報網絡,大量重要軍事、經濟情報被源源不斷地送往美國中央情報局。
陳曉楠:2011年6月2日,美國中情局內部播放了一部名為《忠貞不二》的紀錄片。這部影片描述的是1952年美國中情局在東北地區空投了華裔間諜,想要發展地下抵抗組織,破壞中國的抗美援朝。
但是在空投的時候,行動計劃被破壞,兩名美國軍官被中國警方抓捕,囚禁了近二十年才回到美國。
這起失敗的案例被美國情報系統作為一個反面教材在內部學習,今天就讓我們把時光也拉到六十年前,當朝鮮戰場硝煙四起的時候,中國大陸也同時在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反美間諜大案。
解說:1951年沈陽,在東北鐵路總局廠務部部長的家里,晚飯后,一家人在談論著朝鮮戰爭,部長的姐夫于寶廉也參與其中。
朱振才:氣氛挺熱烈的,這時于寶廉就向廠務部部長提出來,他說美國經常轟炸我們,挺厲害呀。廠務部部長說那有什么厲害,我們的噴氣式飛機,每小時達到多少多少速度,我們的雷達怎么怎么著,還怕它。飛機多少速度,這都是軍事機密,這個部長,他說的無心,于寶廉他心里有意。
解說:這一天晚上,寂靜的北京城里響起了嘀嘀嘀的電報聲,發報者就是取走情報的男人。
這些軍事情報都被位于香港的一個名叫美國中情局海外第44觀測隊所接收。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兵朝鮮。
郝在今:朝鮮戰爭它一看那邊打起來了,它就特別要監視中國大陸的動向。當時美國這個軍方啊,還正式給中央情報局提出要求,要求中央情報局用情報手段來向中共進行致命的打擊。
解說:對于未來朝鮮戰場的形勢發展,美國軍方越來越意識到中國將占據最重要的作用,他們需要通過情報的手段來給中共施壓。于是他們向新中國周圍一些國家派遣了高級特務混入美國駐各國大使館,對新中國形成新月形包圍圈。
郝在今:也叫東亞包圍圈,就是圍繞中國大陸從尼泊爾、緬甸這么轉一圈,一直到北邊的南朝鮮,都建立對大陸的一個情報網絡,對大陸來講形勢是很緊張的。
解說:第一時間獲悉情報的是時任公安部副部長楊奇清。對于美國圍繞中國大陸所建立的新月形包圍圈的情報,其實在朝鮮戰爭爆發前的1950年4月已經被中國公安部門所獲悉,如果說中共過去的主要對手是國民黨的特務,那么隨著形勢的變化,中共的對手又增加了國際間諜,而對于如何與國際間諜作斗爭,又必將牽涉到外交問題。
這是一個極其復雜和敏感的問題,于是楊奇清專門向時任公安部部長的羅瑞卿進行請示。
楊清:請示他以后,專門成立了一個就是關于國際間諜的這個也不叫專案組,反正就是類似的這個組織,就是專門來了解國際間諜是怎么潛伏下來,然后對我們的新生政權有什么威脅,怎么破案,父親對這個是很重視的。
解說:這個專門針對國際間諜特別是美國間諜的專案組隸屬公安部政保處,由楊奇清直接領導。這個部門后來破獲了轟動一時的炮轟天安門陰謀案。
此時新中國成立還未滿周歲,國民黨特務依舊四處肆虐。一些美國情報系統的國際間諜也在窺視著新生政權,而雖然朝鮮問題的不斷激化,中國國內的幾股反革命勢力都借機開始加緊活動。
郝在今:在大陸留下的這些特務啊,還有解放后受到鎮壓的這些反革命啊,他就想起來搞破壞,一直想破壞。一有了朝鮮戰爭啊,他們就覺得時機到來了,就是可能打第三次世界大戰了。
楊清:他們就躍躍欲試,覺得反攻大陸的機會到了,另外那些殘渣余孽也出來搗亂,就覺得就是說我們一定要配合。 解說:1950年10月10日在中國人民志愿軍即將跨過鴨綠江前幾天,毛澤東親自做出批示,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鎮壓反革命運動,此前毛澤東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鎮壓反革命一直處于審慎保守的態度。
直到朝鮮戰爭的爆發,中國決定出兵抗美援朝后,毛澤東認為時機到來,嚴懲國內反革命分子,同時大造仇美,敵美的宣傳攻勢。
楊清:把這個罪大惡極的拉到街上去游斗啊,公開處決啊,這些都是一種威懾力量,所以他們小特務就害怕,這種害怕心理導致他們趕快去登記,別再耽擱了。
解說:鎮反所形成的強大的心理攻勢,無論是國民黨潛伏特務,還是有著國際背景的間諜,都感到無形可遁。
1951年4月18日,長春市公安局來了一位自稱叫陳守銘的人,他主動要求自首。
(畫中音)
公安人員:請你講一下你來自首什么呀?
陳守銘:我現在住在長春,1951年3月18日由香港來長春潛伏。我在香港加入了一個美國間諜組織,上峰給我的任務是搜集朝鮮戰爭期間東北的政治、經濟還有軍事情報。
朱振才:當時長春公安局把材料轉到北京來以后,北京市公安局進行調查核實,他交待的情況比較屬實。
(畫中音)
公安人員:介紹一下你們這個組織。
陳守銘:我們這個組織叫美國海外觀測隊44支隊沈陽潛伏組,隸屬于美國中央情報局。
朱振才:美軍觀察隊第44支隊,這是美國間諜組織在中國最猖獗的一個組織。
孫有光:全國各地都有,特別是沿海,比如在北京、天津、沈陽、長春、青島、廣州都設有它的分支。
解說:第44海外觀測隊是二戰期間成立的美國戰略情報局的一部分改組的,名字叫美國陸軍戰略情報處。第44海外觀測隊是它們在中國對外使用的一個名稱。1943年這個組織進入中國大陸,1947年7月美國中央情報局成立后,第44海外觀測對被納入中央情報局。
陳曉楠:朝鮮戰爭爆發之后,第44海外觀測隊全力開始刺探關于蘇聯和東北的軍事、政治、經濟方面的情報,那么這個組織在中國大陸到底潛伏有多少小組,有多少人參加呢?他們的活動和聯絡方式又是怎樣呢?
隨著陳守銘的自首,這個神秘的美國中情局海外第44觀測隊終于露出了冰山一角。
解說:新中國成立了,但是初生的新政權卻處在一個非常復雜的國際環境中。
吳光祥:當時中國面臨的是一個兩極世界,一個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一個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而且這兩大陣營的對抗,就逐漸演變成一種意識形態跟社會制度的對抗。
郝在今:美國出現了一個大的政策的轉向,就是出現了麥卡錫時代,他們就總結說是為什么丟掉了大陸,然后就倒向反共更加極端,美國也出現了這么一個風潮。
解說:就在1949年8月,美國國務院發表了《美國與中國關系》的白皮書,雖然美國此前在對待中共的政策上還是一種搖擺不定的心態,但是白皮書中流露出了對共產黨新中國的不滿和敵視。
而中美外交關系的變化,直接導致美國情報部門緊隨其國家整體安全戰略目的的轉移,作出了重大調整。
郝在今:應該說美國也是個搞情報工作的大國,是個情報大國,它的情報也是有戰略眼光的,1947年就成立了中央情報局,就專門負責海外的情報工作,它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格局,它就開始對社會主義國家,對共產黨有個戰略的部署。
解說:建立新月形情報網絡包圍圈,正是這一期間美國情報部門準備實施的一項計劃。
而1949年就在國民黨全面撤出大陸之際。美國中情局海外第44觀測隊在中國大陸的總部也撤離到了香港,在撤出前,觀測隊效仿國民黨也秘密搞了一個應變計劃。
郝在今:新中國成立,美國也留下了一些人,美國也要留情報種子,所以它要經營一些在北平、天津地區的情報工作,它應該說有一定的基礎,甚至還留了電臺,留了武器。
楊清:在東四三條有一個美國新聞處,對外稱美國新聞處,但實際上是美國戰略情報局,出入那里的人都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以及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的一些僑民。
孫有光:第二次公安會議開完以后就是說我們要對帝國主義間諜應該注意了,這時候原來北京竟發現這么多的帝國主義間諜機構都在這兒,像戰略情報局,知道他們是特務組織。它走的時候也有布置,布置誰我們不清楚。
解說:他叫孫有光,1950年曾經親自參與破獲美國間諜李安東等人的炮轟天安門陰謀案。這起震驚中外的炮轟天安門中的幾名案犯,都是為美國情報機關所雇傭的間諜,他們原本是意大利籍、日本籍等國的間諜。
二戰結束后,被美國情報機關收買,安插在中國各大城市,試圖顛覆新生的中國。
然而新成立的中國公安部,對這些間諜組織的具體情況卻知之甚少。如何破獲間諜案,對于新中國的公安部門來說,是一個全新又復雜的領域,這必將面臨重重困難。
郝在今:因為中共這些保衛人員多數對外國情況不熟悉,而且外國間諜呢,他的技術手段比較先進,他那個活動范圍也大。
解說:只有當真正介入調查炮轟天安門陰謀案時,孫有光才親身體會到了處理外國間諜案最大的難度并不在于具體的偵查手段,而是難在介入了復雜的政治和外交的因素。
孫有光:咱們當時破這個案子,凡是破這種牽扯到外國人的案子,都得經過毛主席周總理批準的,哪一天破案什么。另外他們的活動你每天都給毛主席周總理匯報,他們都知道。特別外國人牽扯到外交的,必須經過周總理,他是外交部長嘛。
解說:1949年2月,毛澤東就提出了,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政策,這一通俗的語言體現了新中國獨立自主外交的鮮明特點,但是對于涉及外國間諜的一切事務,中共高層又采取的是慎重和靈活的態度。
楊清:因為它牽扯到外交關系的問題,如果尺度掌握不好呢,它掌握不好的話就容易出現問題,所以比如說炮轟天安門未遂案,就是公安部和外交部緊密配合的。
朱振才:比如說這個時期,我們也破了一些英國的案子,英國的間諜,但是英國當時正要急于和我們建交,我們可以不逮捕,我們采取別的方式或者把他擠走,叫他感覺到我們在偵查他,他害怕了,走了,我們采取別的方式。所以反間諜斗爭處理方式是靈活的。
解說: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并沒有關閉對外的大門,對新中國友好的一切外國友人,依舊可以自由的出入中國。外國間諜乘機而入,他們以各種職業作為掩護,掩藏在中國大陸各個城市中。
孫有光:楊部長就對這些外國人做出分析,他說來到中國的外國人,有這么五種類型。第一種就是長期在中國居住的外國僑民,就是普通僑民。第二種就是外國駐中國的使領館這些人,跟國民黨有外交關系的,有使領館,這些使領館撤走以后,這些人沒有撤走。
郝在今:有的是后來通過經商啊什么渠道,有意派進來搞情報的,就這幾類人員對他們進行分析啊,發現除了第一種人員,是正常的社會交往以外,后幾種人員里面潛伏特務的可能性非常大。
解說:如何挖出這些潛伏在暗處的外國間諜,確保新生政權的長治久安呢?1949年7月所有居住在北京的外國僑民全部到一個叫北京市公安局治安處外僑管理科的部門進行登記,這其中也明令外國使館人員,一律按外僑登記。
外僑管理科一個看似普通的部門里,卻是暗藏玄機。
朱振才:表面是治安處要進行登記,實際工作是我們的偵訊處在里面進行工作。
孫有光:要查這些人過去他什么時候來中國的,來到中國以后干了一些什么,在什么地方任過什么職務,有沒有特務間諜身份。
解說:這是把公開管理和秘密偵查結合起來的一種高明的手段,通過這次登記,一些有嫌疑的外國間諜被北京市公安局列為調查的重點。這其中就包括1950年破獲的炮轟天安門陰謀案的幾名主犯。
這種外僑登記制度給美國中央情報局海外第44觀測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脅。他們最終決定撤離大陸,但在撤離前,他們秘密派遣了一些情報小組,繼續潛伏在中國大陸,陳守銘所在的沈陽潛伏組就是其中的一個小組。
陳曉楠:1951年4月,就在陳守銘自首期間,上海市公安局對一個叫雷德蒙的美國人開始進行調查,他們發現1947年雷德蒙就來到了中國大陸,而那個時候正是東北解放戰爭緊張之際,他以美國聯絡團聯絡員的名義專門和國民黨情報機關進行聯系。1949年在第44海外觀測隊撤出大陸,遷往香港的應變計劃當中,他被任命為上海潛伏組負責人,那么這個上海潛伏組和陳守銘所在的沈陽潛伏組,又是什么樣的關系呢?
解說: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郝在今:當天晚上美國就有動作,就是美國遠東駐軍,駐在日本的遠東駐軍的司令麥克阿瑟當天晚上就從日本派了兩個上校,連夜坐飛機趕到臺灣,建立情報合作關系。就是打仗的人都非常重視情報,然后過了兩天,華盛頓那邊又派正式的外交官在臺灣駐點。然后他們就開始進行第二次情報合作,這次情報合作就更緊密更升級了,后來還設立了一個叫西方公司,以公司的名義建立情報合作。
國民黨與美國進行情報合作,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43年的抗日戰爭期間,美國就在國民黨陪都重慶成立了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那時他們共同的敵人主要是日本。
時過境遷,當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時,美國和臺灣國民黨建立起來的第二次情報合作,其目標是他們的老對手中國共產黨。
郝在今:這應該說是圍繞著朝鮮戰爭啊,中國和這個美國,這邊中國一方,那邊美國和臺灣進行了大量的情報斗爭、秘密斗爭。蔣介石就想趁這個機會啊,實現他的反攻大陸。蔣介石甚至向美國提出,我要派臺灣的部隊去朝鮮參展。
解說:臺灣,美國人一直視其為在遠東的不沉的航空母艦。除了軍事和政治意義之外,為什么這一時期,美國情報機關又如此重視與臺灣的情報合作呢?
郝在今:它是用臺灣這些人員受美國的指揮,來進大陸活動,等于是國民黨臺灣這里出人,美國出設備,出錢。
楊清:它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它打著就是美國戰略情報處這個名義,但實際上里面的特務呢,也都是跟國民黨的軍統有關系的,它是這么一種狀態。
解說:此時,由于中共采取的對外僑嚴格的管理登記制度,和轟轟烈烈的鎮反運動,使得美國本土間諜很難展開有效的工作。但朝鮮戰爭又迫使美國不能放棄對華情報,于是除了與臺灣方面合作共享對華情報外,美國方面也加快了發展中國籍間諜,參加其情報組織的步伐。
于是海外第44觀測隊在中國大陸布下了龐大的情報網絡,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中國籍間諜為這個美國情報組織服務。
楊清:中國人,他要是來竊取情報,比外國人要容易的多,外國人這個臉就是他是一個外國人的臉,所以人家都很警惕。
解說:北京市公安局偵查處經過研究分析,認為陳守銘交待的情況比較具體,其交待過程也合乎情理,于是組織力量開始對這個美國中情局海外第44觀測隊沈陽潛伏組展開全面的調查工作。
與此同時,北京公安局聯合上海公安局,及全國其他城市公安局進行聯合調查。一項針對美國中情局海外第44觀測隊的偵查行動在中國大陸展開。
陳曉楠:這項針對美國中情局海外第44觀測隊的聯合調查,果然有了重大發現。警方掌握了雷德蒙領導的上海潛伏組,全體七名間諜成員的身份和活動情況,而雷德蒙除了領導上海潛伏組之外,還領導著沈陽潛伏組。
沈陽潛伏組的組長從克中在抗戰結束之后,從一名法西斯間諜搖身一變成了美國間諜,他的對外掩護身份是一名藥商。從克中其實正是這個沈陽潛伏組的核心人物,是他一手建立了一個完整的情報鏈條。
(畫中音)
陳守銘:從克中現在人在香港,主要培訓間諜,然后再把這些間諜派到大陸來,我們這個沈陽潛伏組組長叫陳祖漢。
朱振才:也交待了發報員王庚文,還交待了沈陽鐵路局的于寶某某,于寶什么他沒記清楚。
解說:由從克中領導的美國中情局海外第44觀測隊沈陽潛伏組共有五人,情報員名叫陳祖漢。陳祖漢和從克中一樣也是藥商,解放前夕他被從克中以金錢利誘的方式拉下了水。
朱振才:他們互相都有聯系,而且認識,到以后來到北京,他們在中山公園邂逅,就碰見了,首先從克中就問,陳老弟現在買賣怎么樣,他說別提了,現在買賣做的不好都賠了,沒錢了現在,他說沒錢了,這樣吧,你到我家去,我借給你錢。
解說:陳祖漢拿著從克中借給他的錢,北上到沈陽繼續販賣藥品,這一次,陳祖漢賺了一大筆錢。回到北京后,陳祖漢登門面謝從克中,而從克中故意再一次慷慨地借給他錢。如此一來二去,陳祖漢覺得這其中必定有什么蹊蹺之處。
朱振才:陳祖漢就比較驚訝地問他,他說從老弟,現在買賣都不好做,我看你的買賣挺好,那怎么回事,他就提這個,這樣從克中就看條件成熟了,就說我怎么參與一個組織,到時候就給我錢,我希望你也參加。
解說:陳祖漢在金錢的誘惑下走上了歧路,他成為從克中建立的情報鏈條上一個重要的環節交通員。
1950年4月,當國內鎮反風聲鶴唳之時,從克中逃到了香港,臨走前,從克中將沈陽潛伏組組長的重任交給了陳祖漢,而這個情報鏈條上另一個重要的環節,是一個叫于寶廉的人。
于寶廉就是本片開頭出現的那個竊取朝鮮戰爭情報的人。他的對外掩護身份是東北鐵路總局的一名職工。他利用自己親戚在東北鐵路總局擔任部長的機會,趁機偷看了一些黨內機要文件,獲得了一些極有價值的情報。
比如中國人民志愿軍某些部隊的集結地點,部隊的調動、裝備等等。這些情報被轉交給陳祖漢,隨后被發給在香港的從克中,利用這個完整的情報網絡,大量重要軍事、經濟情報被源源不斷地送往美國中央情報局。
陳曉楠:1951年7月,北京市公安局一舉將美國中情局第44海外觀測隊,沈陽潛伏組的成員抓捕歸案。而同一時期上海潛伏組的雷德蒙等人也相繼落入了法網。很快天津公安局也偵測到了同屬這個情報系統的組織。
此后各地公安局就開始陸續抓捕這個組織的潛伏間諜。但這顯然并不是全部,美國中情局第44海外支隊到底在中國布置了多少個小組,又有多少間諜在為其服務呢?由于美國方面始終沒有公布這方面的檔案,至今這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