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修權去聯合國“大鬧天宮”
——朝鮮戰爭中的中美外交戰之一
張亦民
一、美國挑起朝鮮戰爭
朝鮮半島被分割為南北兩半部開始,特別是在美國支持南朝鮮率先成立韓國政權并出臺“北進統一”計劃之后,三八線上軍事糾紛不斷,最終于1950年6月25日由北方金日成實施后發制人的總反擊,爆發了全面內戰。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立即命令美國遠東空軍海軍參戰,支持南方李承晚當局,反對北方民族統一戰爭。6月27日,杜魯門公開宣布武裝干涉朝鮮內戰的同時,命令第七艦隊駛向臺灣,侵略中國主權,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7月7日,美國操縱聯合國成立“聯合國軍”參與朝鮮戰爭。一場本屬內戰性質的南北戰爭,迅即變為局部國際戰爭,嚴重威脅著中國和亞洲和平。
戰爭初,朝鮮人民軍占主動地位,進軍順利,但“聯合國軍”參戰后,戰局迅速逆轉,并直接威脅著中國的安全。中國政府應金日成首相之懇請,中共中央和中國政府發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組織志愿軍入朝參戰。然而,美國依仗其霸權實力,不顧自己挑起朝鮮戰爭的侵略責任,卻顛倒黑白,倒打一把,向聯合國提出所謂“中國侵略朝鮮案”。按照聯合國憲章規定,安理會在討論爭端問題時,必須邀請當事國參加討論。這對當時還未恢復聯合國席位的新中國來說,也是一次發言的好機會。當時聯合國秘書長賴伊雖然唯美國馬首是瞻,也不能不向中國政府發出邀請。隨后,我國組成以伍修權為團長,喬冠華為顧問等九人代表團,去聯合國控訴和討論美國武裝侵略臺灣的會議。毛澤東說:“伍修權大鬧天宮去了”。
鑒于當時中美沒有外交關系,特請聯合國秘書長協助辦理入境手續,并經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前往美國,于11月24日抵達紐約。蘇聯代表馬立克,波蘭、捷克等友好國家代表,美國友好人士,聯合國禮賓科長等到機場歡迎。
當時,中美兩國一方面是在朝鮮戰場上浴血奮戰,“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正在鼓勵士兵勇敢戰斗,結束朝鮮戰爭“回國過圣誕節(11月23日)”,一方面也是志愿軍發起第一次戰役勝利結束之際,在紐約各種報紙上刊出美軍在朝鮮“全線潰退”的新聞,震動了美國和整個西方。于是,新中國代表團的到來不啻在聯合國掀起巨瀾,也成了美國和世界媒體的要聞,震動著全球。
美國在朝鮮戰場上吃了敗仗,就想在外交戰線上搞小動作,羞辱中國。會前有兩件事:一是以怎樣的提法通知中國代表參加?通常稱“邀請”,但美國代表奧斯汀反對,說應改為“召喚”。對此,蘇聯、埃及等國駁斥了美國代表這種完全是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對奴仆發號施令的用辭,是對一個管理著幾億人民主權國家的污辱。經過激烈辯論,重申了對中國的邀請。二是在美國操縱下的聯合國,不顧蘇聯等國代表的反對,決定將中國提出“控訴美國侵略中國案”和美、英等六國提出所謂中共“對大韓民國侵略案”同時進行討論。還就安理會上對這兩個你告我、我告你的議題,誰先發言進行了討論。我方要求首先發言,并得到蘇聯代表支持,但安理會主席、南斯拉夫代表貝勃勒與美國代表相勾結,競讓美國代表首先發言。
28日下午,當中國代表團進入會議廳時,正在發言的蘇聯代表團團長、外長維辛斯基即中斷演說,向合法的中國政府代表表示歡迎,并祝賀成功。伍修權一行在聯合國官員引導下到安排的位置就座。座位左右相距一米多就是美國代表杜勒斯和英國代表楊格。當時中國還未被絕大多數國家承認。在代表團進場時雖談不上熱烈歡迎,卻也受到與會者刮目相視,唯有反共死硬派的杜勒斯以“駝鳥政策”相待,強作鎮靜,裝作根本無事模樣。
二、控訴美帝入侵臺灣
兩案辯論開始。美國代表奧斯汀首先發言。他雖然聲稱兩個議題所涉及的是不同性質但又相互聯系的問題,一方面又強詞奪理地說什么中國政府“公開地遣送大量自己的戰斗部隊從滿洲跨越國界,同聯合國軍作戰,已構成侵略行為”;一方面則以“臺灣地位的不確定論”為美國侵略臺灣辯護。奧斯汀的這番發言振振有詞,頗為得意,似乎收到“惡人先告狀”的先機之利,獲得追隨國代表的贊許,卻也使得在會場上蔣介石集團代表蔣廷黻十分尷尬,因為美國代表鼓吹什么“臺灣地位未定論”,那國民黨政權在臺灣算什么呢?更使美國代表團和追隨者們未曾料到的是,奧斯汀在會上鼓吹的論點,早在伍修權的發言稿中,準備著一發一發的“炮彈”,瞄準目標,將使對方論點駁得體無完膚,無招架還擊之力。
美國公開侵入臺灣,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的政策,這不僅是對中國領土的武裝侵略,也是對聯合國憲章的徹底踐踏和嚴重破壞。伍修權在發言中,針對美國代表奧斯汀在8月25日致聯合國秘書長賴伊的信中所稱的“臺灣地位未定論”和“美國未曾侵占中國領土”的說法,從歷史到現實,從日本占領到開羅宣言,從杜魯門總統在1月5日發表“棄臺政策”到“六·二七”命令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一一予以揭露、駁斥。他說“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的一部分。遠在哥倫布來到美洲新大陸之前,中國人已經到了臺灣。遠在美國獨立之前,臺灣就已經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的一部分,……”。接著又針對“美國未曾侵占中國的領土”的謊言,激動地說:“好得很,那么,美國的第七艦隊和第十三航空隊跑到哪里去了呢?莫非是跑到火星上去了?不是的。美國第七艦隊和第十三航空隊并未跑別的地方,它們是在臺灣。……那么問題在哪里呢?世界上的侵略行動,還有比侵占別國領土更甚的侵略行動嗎?只有日本、德國那樣法西斯的統治,才不承認侵占中國的滿洲及吞并奧地利和捷克為侵略行動。”
伍修權就美國政府詭稱,說他們侵占臺灣是為了使臺灣“在軍事上中立化”的謬論指出:“這是在欺騙世界人民,特別是美國人民,任何欺騙的口號都不能掩飾美國政府在武裝干涉中國內政的事實。”請美國人民想一想,假使任何一個其它國家開一個艦隊到你們的夏威夷島與美國大陸之間,割裂你們的國土,阻止你們政府在那里行使主權,而同時宣稱,這是為了使夏威夷島在軍事上中立化,以保證太平洋的安全,你們能容忍那個國家的行動嗎?請美國人民再想一想,假使當林肯總統肅清南方奴隸主的殘余力量的時候,忽然跳出一個第三者國家,武裝占領你們的福吉尼亞洲,而宣稱這是為了使福吉尼亞洲在軍事上中立化,以保證美洲大陸的安全,你們能認為這不是公開干涉你們美國的內政,武裝占領你們美國的國土嗎?美國政府武裝侵占臺灣是公然無忌地向全中國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人民的挑釁。中國人民不能容忍美國政府這種犯罪的戰爭行為。我們相信,美國人民也是決不會贊成這種罪惡的挑戰行為的。愛好和平的美國人民,難道為了他的政府要侵略遠隔美洲五千英里的臺灣島,而去當炮灰、去送死嗎?
伍修權還向聯合國提出嚴重抗議,堅決反對將臺灣問題的“福摩薩問題”列入大會議程。同時聲明,決不參加那根本荒謬的所謂“控訴對大韓民國侵略案”的討論,也沒有必要回答奧斯汀先生提出的問題。并針對那些準備追隨美國的代表警告說:“你們切不要上美國的當,你們切不要為美國火中取栗,因為你們贊助美國的侵略,你們就必須對你們行動的后果負責。”因此,不論其為利用“托管”或是“中立化”的名義交由美國公開代管,都是非法的犯罪的行為。同時還聯系被拒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于大門之外的情況,要求聯合國驅逐國民黨代表,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說:沒有代表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人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代表參加,聯合國就不可能成為名符其實的聯合國,中國人民就沒有理由承認它的任何決議和決定。
三、抗美援朝合情合理
朝鮮戰爭與臺灣問題是美國遠東政策一個問題的兩個側面。美國當局時而把入侵臺灣詭稱為“保持太平洋安全”,時而謊說美國侵略臺灣是由于朝鮮戰爭所引起的“臨時措施”。其目的是使朝鮮戰爭“局部化”,而不致擴大化。因此“臺灣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之后,等等,捏造事實,制造謊言,散布謬論,欺騙人民。
誰都知道,朝鮮的內戰在任何意義上都不可能成為美國武裝干涉的理由,更不可能成為入侵臺灣的借口。伍修權將臺灣問題與朝鮮戰爭連在一起,給以嚴厲的駁斥與批判。他說:“各位代表先生,能不能設想因為西班牙戰爭,意大利就有權利占領法國的科西嘉呢?能不能設想,因為墨西哥內戰,英國就有權利占領美國的佛羅里達呢?這是毫無道理的,不能設想的。”事實上,美國政府武裝侵略臺灣的政策,正像其侵略朝鮮的政策一樣,早在朝鮮內戰被美國制造之前就已經決定了的。伍修權的發言還運用朝鮮內戰曝發前的六天,即1950年6月19日,紐約時報的一篇社論寫道:“為了保衛日本而保留某種基地是必要的,在現代戰爭中,那種三、四個孤立的基地的陳舊思想已經毫無意義……很可能還是因為這樣的理由,據報,麥克阿瑟將軍正在準備促成一個西太平洋全體的、而不單是日本一國的聯合防御計劃,這樣就重新提出了應該以及能夠為臺灣做些什么事情的問題。”于是,有人主張美國應該發表一個措辭強硬的公開聲明,說明臺灣地位問題必須等待對日和約的簽訂之后,此前的臺灣將由美國或聯合國代管;有人主張派遣一個大規模的軍事代表團,加強對臺灣的援助,“供應的裝備、援助的數量,應與供給希臘政府與游擊隊作戰相當”;有人主張炫示一下美國海軍實力,說什么“只要出現一艘航空母艦,就必然會使共產黨人在未來很長時期內不敢發動對臺灣的攻擊”,如此等等。這都說明,無論是朝鮮戰爭或是臺灣問題,對美國來說,絕非是偶然事件,而是美國侵略政策的必然結果,“其目的只是為了武裝侵略朝鮮和我國領土臺灣及加緊控制越南和菲律賓制造一個借口而已。”
伍修權還就美國把侵略朝鮮和臺灣是為了“保持太平洋安全”,武裝干涉朝鮮內戰是防止戰爭“擴大化”,使朝鮮戰爭“局部化”等謬論進行批駁,指出:“中國人民一貫贊成一切關于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使朝鮮戰爭真正局部化,也熱烈希望太平洋區域的安全,但究竟是誰擴大朝鮮戰爭的?是誰破壞了太平洋上的安全?是中國的武裝力量侵占了美國的夏威夷呢?還是美國的武裝力量侵略了中國的臺灣?大家都知道,夏威夷和美國大陸之間沒有中國的武裝力量!朝鮮戰爭還是因為美國同時侵略了臺灣而加倍地擴大了。太平洋的安全正是因為美國的武裝力量橫越五千英里的重洋侵略朝鮮和臺灣而被破壞的。”正如麥克阿瑟在8月28日所說的,臺灣是美國太平洋前線中的“總樞紐”,是“不沉的航空母艦”。這是“杜魯門、艾奇遜·奧斯汀先生說上幾十遍的謊言,抵不了的自供詞。”并明確指出,美國的這一政策之目的,正是通過侵略朝鮮和臺灣進一步擴大“控制自海參威到新加坡的每一個亞洲的海港,橫暴地破壞太平洋的安全。”
伍修權的發言,句句中的,擊中要害,通過對美國制造的謊言批駁,揭示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如今,一個甲子過去,美國對中國的圍堵政策,花樣翻新,本質未變。六十多年前所批的道理,依然可用來揭露批判當今美國“重返亞太”的霸權政策。正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四、“大鬧天宮” 重新崛起
伍修權的整個發言長達兩個小時。各國代表、旁聽者和新聞界人士,聚精會神地通過同聲翻譯聽了新中國代表的發言,發言中以豐厚的知識,歷史的邏輯,辯證的思維,抓住了懷著各種動機聽取發言的心態,全場聽得鴉雀無聲,“把整個會場給鎮住了”。
美國代表奧斯汀表情尷尬地歪著嘴,透出一種無可奈何的神色,事后承認,中國代表的發言,使“我的政府感到不愉快”。杜勒斯則聲稱自己當時“被一種悲哀的情緒支配著自己的感情”。杜魯門聽后更是惱羞成怒,稱伍修權的發言“猛烈而完全荒廖”,并在記者會上口不擇言地“要對中共采取行動”。“一切武器都必須加以考慮”。美國的這些反映,正表明我國代表團的斗爭擊中了美帝國主義的痛處。
蔣介石集團的非法代表蔣廷黻一直低著頭并用手遮住前額,不讓別人看見他的表情。29日,安理會繼續開會,蔣廷黻用英語發言,竭力為美國侵略臺灣辯護開脫。伍修權敏銳地抓住這一刻,當即舉手作即席發言,嘲諷挖苦地說“我懷疑這個發言人是不是中國人,因為偉大的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中國人民所用的漢語,本是聯合國規定的正式語言之一,而這位發言人連漢語也不會講。”伍修權的這一插話,使氣氛凝重的會場傳出一陣笑聲。平素能言善辯的蔣廷黻被駁得無言以對、尷尬萬分。充分表明了蔣介石集團離開了美帝國主義的庇護與支持,就一天也活不下去。
在強權即真理的霸權時代,弱國的真理與正義是得不到伸張的。只有團結起來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才是出路。我國對控訴美國侵略的提案,雖然被美國操縱下通過無限期休會等各種手段的陰撓和破壞,于1951年2月1日聯合國大會全體會議上被否決了,但全世界一切被壓迫被欺凌的國家,也包括美國人民在內,對中國代表團在聯合國講壇上同美帝國主義義正詞嚴的斗爭,其反映是正面的、積極的。即使是追隨美國的國家代表,也在事后表示對中國代表團的勇氣與欽佩。試問,在聯合國的歷史上,有過哪個國家的代表指著世界頭號帝國主義者的鼻子,直斥他們的罪行的。這不僅在中國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該是第一次。無論你美國操控著聯合國,中國人民已經開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掌握著自己的命運了。
新中國代表第一次亮相聯合國的發言,通過電臺、報紙傳遍祖國大地,更是引起巨大轟動與反響。它意味著“中國在國際上叩頭外交一去不復返了”,“只準帝國主義侵略,不準人民反抗的時代已經過去”, “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打敗敢于侵略中國的一切帝國主義者”。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不僅僅是軍事、外交的勝利,而且極大地改變著社會的精神面貌。正如一次毛澤東對周恩來說:“……恩來,你看志愿軍在朝鮮戰場打了勝仗,好似給我們送來春風,把國內崇美、恐美的思想掃了個落花流水”!周恩來回答說:“是呀,這應該感謝美國佬。要不是朝鮮這一仗,肅清恐美崇美的思想恐怕要幾十年才能做到……現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大旗一揮,工農商學兵就擰成一股勁”,推動著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
回顧黨和國家的發展與個人的經歷,無不是在反帝反修與一切反動勢力的斗爭中發展成長的。沒有當年的斗爭,就沒有今天的一切。聯想當年駐軍閩浙邊,面對臺海前線,同戰友們一起學習伍修權在聯合國大會上的發言,幾乎與發言人一樣激情,深感這篇講話如同志愿軍在戰場上打擊敵人那樣,給美帝國主義在政治外交上痛揍了一頓似的,為近代受辱的中國出了一口惡氣。同時,也成了我一生中最具記憶的一篇檄文(當然,要說最難忘的文稿,留下影響最深的,前有毛主席“五評”美國白皮書,后有十年論戰中的“兩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和“九評”蘇共中央公開信,再有1971年恢復聯合國席位時喬冠華率團在聯合國的講話等,都令人永生難忘)。如今,蘇聯解體、美國獨霸,再看現實圍堵中國的咄咄逼人之勢,就想到建國之初,內外交困,全國上下實踐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發憤圖強,艱苦奮斗,突出重圍的光輝歷程,都緣起于抗美援朝戰爭。伍修權率代表團去聯合國“大鬧天宮”等一幕一幕外交戰,一文一武,構成現代中國重新崛起的錦秀畫卷。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和伍修權“大鬧天宮”61周年,自然想起當年情景,于是托人找來了伍修權這篇文稿,加以重溫,并寫下此文,以志懷舊與紀念。
(下一篇題擬《停戰談判中的“拉鋸戰”》
2011年11月22日于杭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