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過前面的內容,太子朱標與燕王朱棣的矛盾,筆者認為顯化于洪武十八年初,即徐達去世前后,隨著燕王的靠山--老丈人徐達之死而突然顯化,導致了朱元璋幾乎難以掌控局面的血雨腥風!
而從洪武十八年初到洪武二十五年的7年時間里,又發生過些什么事情呢?
出乎當時所有人意料的是,就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皇儲君太子朱標(1355年—1392年)突然病逝,虛歲三十八,這是對太子集團的致命打擊。六月十七日,駐兵云南的西平侯沐英(1345年—1392年)也突然去世,死前有明顯心血管病突然發作跡象,終年虛四十八歲。而被指控犯“贓罪”的戶部尚書趙勉夫婦被殺于洪武二十五年閏十二月二十八日,在太子去世之后半年有余!這是否就是“懿文太子朋黨案”的結果呢?
要知道,與燕王朱棣在北平府獲得山西移民和徐達曾統帥的老部隊的支持一樣,人家太子朱標在首都應天府和老根據地太平等府也是甚得民心的。朱標突然病逝,這些地方的男女老幼那是趕赴喪禮,進香慟哭,“意懇至然”,發自內心啊!老朱在葬禮上親自勸慰,眾人方退!
朱標因何突然病逝,眾說紛紜,甚至后世有人猜測是老朱狠狠心把他干掉的!虎毒不食子啊!筆者認為,朱標雖文弱迂腐,亦不失為守成之君的潛質,老朱謀殺太子絕無可能!
但我們注意到,朱標病逝前,曾經有一次神秘的“西北之行”,巡撫陜西,當然是受老朱的派遣!其秘密任務是--經略在陜西省“西安”建都!
太子朱標是洪武二十四年八月十一日從京師出發的,九月九日抵達西安,路上用了20多天!抵達西安以后,當地百官及百姓士紳等出城郊迎,皇太子,那就是未來的皇帝呀!敢不去嗎?那么二弟秦王朱樉呢,八月初一就被老朱從西安召還到了南京,此時不在西安。
太子朱標從陜西返回南京,是十一月二十八日。因此,我們推斷他在陜西境內盤桓時間約1個半月。陜西進入嚴寒隆冬方才動身返回南京。當時的陜西冬天格外寒冷,凍煞牛車啊,尤其是對于一直生長在江南火爐南京且從未出過遠門的朱標而言,實在是不抗凍啊!不料凜冽刺骨的西北風還是讓他回到南京就病倒了!并一直未痊愈,5個月之后更是因此送了性命!
朱標病中,曾給老朱寫過一個關于“遷都西安”的匯報材料,并配一張陜西地圖,那么其考察結論是傾向于“遷”還是“不遷”呢?今天沒有直接材料。筆者推測,朱標的匯報材料中傾向于“不遷”!比如,西安城中井水多苦!(事后老朱命人在西安修建了自來水管道,水源取自龍首渠)且常有地震,氣候過于嚴寒等等。實錄對于太子朱標巡視陜西的陪同人員未作透露,只是籠統地說派文武之臣扈從!我們要問,這些陪同人員中有沒有詹徽或者趙勉呢?已無法查證!
太子集團勢力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區,“遷都西安”對他們來說,無論從氣候適應,地域觀念,生活飲食習慣而言,都是不太情愿遷都的。但歷史愛好者老朱認定,“天下山川,惟秦中號為險固”,最佳的首都地點還是西安!還有一個原因,讓“耳根子軟”的太子朱標始終包圍在一群南派群臣的周圍,是考慮子孫萬世基業的老朱所不放心的!江南柔弱啊!他希望太子朱標一系能借點西北剛強之氣!遷都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那么,南京城建工程20余年,天翻地覆的變化,豈不就浪費了!
對于在燕雀湖填湖興建起來的南京“大明皇宮”,老朱可能是越來越不滿意了!這里崛起于水中,陰氣太重!雖然是出于著名術士劉伯溫親自堪輿選址的結果!這可能也是三打胡黨之后為了樹典型讓劉伯溫之孫襲封誠意伯之后不久又被免掉的原因!
究竟,老朱欲遷都西安到底是真是假?是真心遷都,還是在搞政治測試,筆者的結論是,老朱應確有過這種“遷都西安”的思想搖擺!
老朱試圖遷都西安,有一個深遠用意就是在西北搞擴張!進一步肅清前政權關聯勢力,進一步統一全國。控制不了西域故土,怎么能吹牛叫“遠邁漢唐”?“西域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看到這些文字,老朱臉上在發燒啊!
當時,西北主要存在三股勢力。即哈梅里(今新疆哈密)、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都是前大元政權的關聯勢力察合臺系輻射范圍。
別失八里王,黑的兒火者,成吉思汗第8代孫,即那位在今新疆境內依靠武力和強權強迫維吾爾人皈依伊斯蘭教的禿黑魯帖木兒可汗(1329年-1363年)的小兒子,其國正式名稱叫東察合臺汗國。黑的兒火者,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完成了強迫今北疆吐魯番境內的最后一批維吾爾人改信了伊斯蘭教。
撒馬爾罕王,即著名的帖木兒大帝,我們不再多說;
哈梅里王,兀納失里,也是察合臺一系的成吉思汗后裔。
兀納失里控制的今新疆哈密,至今都是內地入疆的必由通路,擁有隨時掐斷別失八里、撒馬爾罕商旅通路的能力!由于兀納失里的阻撓和控制,西域各國商旅路經哈密,意見很大。實際上,兀納失里不過是玩玩轉口貿易,在中間當二道販子,多從中漁利而已!欲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人心不足啊,兀納失里的貪婪給明軍出兵提供了借口!
因此,就在太子朱標抵達陜西前夕,明軍兵出涼州(今甘肅省武威),長途奔襲2000里,對哈密采取了一次重要的突然性軍事行動。指揮官為左軍都督僉事劉真、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宋晟2人。宋晟長期擔任涼州衛指揮使、涼州守御都指揮使,對于西北戰線十分熟悉!
劉真、宋晟等乘夜過星星峽直抵哈密城下,將哈密四面圍住,知院岳山半夜縋城歸降。黎明時分,兀納失里驅馬三百余匹突圍而出,趁明軍爭取馬匹,兀納失里帶家屬跟著馬匹后逃走了。
劉真、宋晟等遂攻進城去,擊斬前元豳王列兒怯帖木兒、國公省阿朵兒只等1400人,俘虜王子別列怯、部屬1730人、金印一、銀印一、馬630匹。殺傷比例還是很高的!戰斗激烈啊!
這表明,盡管經過洪武二十三年的三打胡黨,殺了不少老干部,但明軍的攻擊力量還是很強,足以輕易戰勝西域道上的任何一支政治力量!這是迫使撒馬爾罕的帖木兒等人不得不繼續采取恭順態度的原因。商旅復通,西域震動啊!但是,并非一帆風順。次年,發生了驅逐回回軍民事件!“甘肅等處回回軍民愿還西域者,悉遣之還撒馬兒罕之地,凡1236人”,什么原因?兩個已經歸依伊斯蘭教的政權,別失八里、撒馬爾罕扣留明使,派遣間諜,令老朱大為光火!
這個事件,可以說完全擊碎了現代某些朋友認為老朱是個回回的夢想,十大理由不堪一駁啊!
那么老朱當年禁酒,親手殺了不聽話的胡大海之子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實《實錄》中有解釋,只是大家不太注意罷了。“民間造酒醴糜費米麥,故行禁酒之令”,禁酒是為了節約糧食啊,僅此而已!
那么,為何今天還能有寧夏高比例的回民呢?首先,這些人都是不愿選擇還西域者,故而可留!再者,還有明以后漢、蒙、藏等新鮮血液的加入!伊斯蘭教鼓勵人們友愛、學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還是有相當吸引力的!但是當時寧夏地區盡管有韃靼、回回軍民,占主流的還是淮西派軍人后裔!
比如,寧夏衛副千戶何忠,何副團長,因所管軍士缺伍嚴重,部隊不足員,于是因此被兵部撤職。何忠,氣呀,專門千里迢迢跑到南京找老朱問個明白,軍人本色啊!別看三打胡黨殺了那么多老干部和資深軍官,包括咱們寧夏衛的指揮使于琥,不怕,照來!部隊不足員,那是寧夏衛條件艱苦,那是兵部勾軍機制有問題,能怪我們一線指戰員嗎?
老朱一看材料,這個何忠乃是淮西舊將萬戶何勝之孫,何震之子,這何勝、何震父子均為老朱打天下戰死,犧牲在建國之前。要不然,活到建國也是大干部!你看人家宋晟,自己是西北的大都督,弟弟在山西當布政使,老爸從江西省軍區退休,回鄉享福,兒子在北平燕王護衛軍里當差,一家混得多好!管他幾打胡黨,還不受沖擊!
何忠雖是革命先烈之后,屬于第三代,卻沒人罩著,難怪被兵部執行本本主義,一擼到底!能不氣嗎?
老朱了解完情況,通知兵部,原撤職公文無效,升何忠為寧夏衛指揮僉事,且子孫世襲!何忠因禍得福啊!一家的飯碗保住了!可見,老朱殺戮功臣和回報功臣后代也在同時進行,不可一概而論!
哈密一戰,明軍打出了軍威,宋晟得到了老朱的進一步賞識,不久升都督宋晟為總兵,都督劉真為副總兵,西涼、山丹諸衛軍馬,凡有征調,悉聽宋晟節制。宋晟權大了!
明軍和老朱有沒有能力在西北恢復漢唐故業,能不能做到“遠邁漢唐”?當然我們現在的人們都知道,明軍止步于哈密城,后來更是退縮于千里之外的甘肅嘉峪關前!并未能在這個方向上實現“遠邁漢唐”!但在當時,確實是個未知數。明軍和老朱在西南方向上做得就比“漢唐”好,牢牢地控制了云南!將其納入祖國版圖!統治比前元還要穩固!
如果老朱實現了“遷都西安”的戰略目標,明軍出于首都安全考慮,很可能繼續向別失八里、撒馬爾罕進軍,而當時帖木兒羽翼未豐,他得想辦法對付內地來的“豬可汗”!就不會有力去進攻奧斯曼土耳其人,奧斯曼土耳其人如果未受帖木兒的沖擊,信仰基督教的東羅馬帝國(395年-1453年)將更早滅亡!整個歐洲受奧斯曼土耳其的沖擊將更加厲害。如果奧斯曼土耳其不是止步于維也納,而是不受帖木兒干擾而進一步拿下意大利、奧地利、法蘭西、西班牙,一系列連鎖反應將會發生,真是天下事尤未可知!世界史都會被改寫!
然而,這一切假設都被一個人的死而徹底終結了,這就是太子朱標之死!
太子集團是不情愿遷都西安的,因為現在的西安可不是當年繁華的長安,朱標用他的死徹底否決了朱重八試圖在西北“遠邁漢唐”的偉大戰略目標!國賴長君啊!朱重八雖然雄心尤在,可是已是一名好絮叨的須發皆白的垂垂老者,隨時可能跟他的龐大帝國說聲拜拜!朱標之長子朱雄英已經夭折,活著的皇第三孫,同時也是朱標之次子的朱允炆(1377年-14??年)尚未成年,15歲,怎么辦,立儲、遷都、西北戰略,老朱只能作出取舍!
朱標死的第三天,老朱穿“齊衰”之衣,在東角門跟群臣絮叨道,“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於此,命也。古云:‘國有長君,社稷之福。’朕第四子賢明仁厚,英武似朕,朕欲立為太子,何如?”
翰林學士劉三吾進曰:“陛下言是,但置秦、晉二王於何地?”上不及對,因大哭而罷。(見《太祖實錄》)
一般上說,國內長期以來,把這段話看作是,燕王朱棣上臺以后,《太祖實錄》的編修者為了拍朱棣的馬屁而故意加上的。持這種看法的人,一般都沒有看到老朱試圖在西北“遠邁漢唐”的偉大戰略!
偉大戰略嘎然而止!這難道不是老朱失子之痛之余的又一巨大不舍嗎?
皇嫡長孫朱雄英倘若不8歲夭折,算來洪武二十五年也有十八九歲!情況可能還好點!可是現在朱允炆只有15歲,尚未成年啊!西北方向“遠邁漢唐”的偉大戰略,決非一、二年可以完成,老朱老矣,隨時可能與世拜拜,朱允炆稚嫩的雙肩無論如何是承擔不起的!因此,老朱在重新立儲上的搖擺,一度搖擺到燕王朱棣身上,考慮到西北戰略的延續性,筆者認為是有可能的!并非空穴來風!
當時的西北方向,已經屯下重兵,并派遣魏國公徐輝祖(徐達之長子)、曹國公李景隆(李文忠之子)、涼國公藍玉、徽先伯桑敬(桑世杰之子)、都督馬鑒、指揮嚴麟、朱銘、徐質、陳義、勛衛、徐增壽(徐達之次子)等人往陜西等處防邊,時間是洪武二十四年三月。
藍玉抵達蘭州時,不慎墜馬,導致右臂骨折!洪武二十四年五月二十日,老朱遣使慰勞。
信中曰:“朕昔率師渡江,諸將為朕股肱者,獨中山武寧王、開平忠武王材勇謀略出諸將上,凡受命征討,未嘗挫衄。二王繼逝,求其統御三軍如二王者,蓋亦少矣。往歲,嘗命爾副潁川侯率師討不庭于黔南,不數月而捷報,黔南既定,命爾副宋國公北取金山,遂掩襲虜庭,大捷而還,方之二王,亦庶幾焉。今年,又命爾整兵燉煌、酒泉,使者至,言爾中途墜馬,右臂微恙,故特遣使往勞。爾其善自調護,以稱朕委任之意。”
老朱在這里是高度評價了藍玉的軍事才能!意思是,跟徐達、常遇春水平差不多啊!
藍玉用兵,以兵貴神速見長,往往出其不意出現在敵人面前,故而常能克敵制勝!實事求是的說,此人決非頭腦簡單的酒囊飯袋!軍事上,確有獨到之處!
大家記住這段評語,僅僅兩年以后,評語就180度大轉彎了!藍玉自犯了強奸罪以后,開始保持低調,老朱愛才心切,時間一長,原諒了他!改封為涼國公,很顯然,梁國公在河南開封,涼國公就指向西北的涼州了!
藍玉去西北之前的兩年在干什么呢?在四川、鄂西等地鎮壓苗族、土家族等部落發動的小規模叛亂,對藍玉而言,這顯然屬于大材小用,至少藍玉自己是這么認為的!洪武二十三年八月,拜三打胡黨之賜,藍玉也曾被厚賜歸鄉!賜鈔三千五百錠、黃金三百兩、白金二千兩、文綺三十匹、綾十匹,工部具舟送之。
藍玉等人在家鄉憋得難受,被派往西北籌邊以后不久,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兩員老將也被派往陜西,可見西北大局,確有大規模用兵意圖!老朱確有發動大規模“西征”的可能!可惜歷代明史研究者視而不見,受明清江浙文人視點遺毒甚深啊!
洪武二十四年五月,老朱命自己的6個小兒子,漢、衛、谷、慶、寧、岷六王往山東臨清訓練軍士,各置護衛。這還是一群孩子,年齡12-15歲。與孫子輩的朱允炆差不多大!安排好這些孩子,令老朱也是十分頭疼啊!況且,葛麗妃所生小兒子朱木彝才3、4歲,老朱六十四五歲的年紀,兒子多了有兒子多的麻煩啊!
雖然,洪武二十四年八月-九月,明軍成功突襲了哈密城。十一月間,宋國公馮勝、涼國公藍玉更是主動遣使南京請戰,要求“就討西番之未附者”。但是,行動還是被推遲了!
洪武二十五年二月,在外公侯十三人被召集還京。曹國公李景隆、涼國公藍玉、開國公常昇、長興侯耿炳文、東平侯韓勛、安慶侯仇政、西涼侯濮玙、定遠侯王弼、江陰侯吳高、鶴慶侯張翼、全寧侯孫恪、沈陽侯察罕、徽先伯桑敬。其他如,靖寧侯葉昇於河南衛,宣寧侯曹泰於平涼衛,安陸侯吳杰、指揮使陳義於岷州衛,駙馬李堅於鞏昌衛,都督汪信於臨洮衛,都督宋晟於涼州衛,都督劉真於甘肅衛,指揮使嚴麟於慶陽衛,指揮朱銘於延安衛,徐質于寧夏衛,依舊在西北集結,訓練軍馬待命。
明軍在西北的大規模軍事集結,引起了帖木兒的恐慌,三月初一派遣萬戶尼昝卜丁等人來朝,探聽虛實,貢馬84匹、駱駝6只、絨6匹、青梭幅9匹、紅綠撒哈剌2匹,另外還有鑌鐵、刀劍、盔甲等物,用意明顯,也是想讓“豬可汗”老朱看看,蔽國帖木兒帝國軍工生產水平也是不弱!老朱回贈使者白金、文綺若干。好,事情復雜化了!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初,太子朱標重病奄奄一息,活該出事,建昌衛指揮使月魯帖木兒發動軍事叛亂,位置在今衛星發射基地—四川西昌!月魯帖木兒,故元平章,云南建昌人,蒙古族,洪武十五年降明,任命為建昌衛指揮使,月給三品俸。藍玉等率蘭州兵會同都督聶緯、都督徐司馬、四川都指揮使瞿能等人進剿,在川西花了半年多時間,后僰人、百夷、羅羅、摩貲、西番諸部皆背棄之,叛亂失敗。十一月,藍玉用計將月魯帖木兒捕獲,解送至京師,伏誅。這是藍玉一生打的最后一個勝仗!
太子朱標去世、四川建昌衛月魯帖木兒軍事叛亂,多種因素讓老朱取消了遷都西安的打算,自然“遠邁漢唐”的西北戰略也被迫取消了!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二日,老朱正式冊立皇第三孫朱允炆為皇太孫,作為自己的法定繼承人,并祭告太廟。
從這天起,老朱就在為如何鞏固身后的事情考慮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