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白求恩紀念館內有一張經典的油畫:在一間沒有陳設的房間里,毛澤東與白求恩在一張桌子兩邊面對面坐著交談?!都o念白求恩》一文中,毛澤東提到:“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見過一面”。指的就是這次會見,但是,僅僅這一面之緣,毛澤東就給白求恩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白求恩發自內心的感慨:“這是一個巨人!他是我們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p>
那是1938年3月底,白求恩到達延安,第二天晚上在鳳凰山麓的窯洞內,受到了毛澤東的接見。白求恩一進門,毛澤東就站了起來,親切地歡迎他,在燭光下互相端詳著,白求恩對毛澤東的第一印象是:毛澤東的身材魁梧,漆黑的頭發在巨獅般的頭部中央分開。毛澤東在談話之初,很謙和地問白求恩對西班牙的看法,雖然只限于提出問題,可是不久就顯出毛澤東對于西班牙戰爭以及西班牙國內的政治動態都有詳盡的知識,他熟悉民主西班牙的所有軍政領袖的名字,并認為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會加速運送人員和軍火到西班牙,企圖使這場戰爭從速解決。在搖曳不定的燭光下面,聽著那柔和而低沉的聲音以及那些尖銳的問題,白求恩產生這樣一個極其強烈的印象:這位共產黨領袖是一個具有高度文化修養的人,能以鋒利的政治言論發揮自己的思想,他是一個多方面的人物,在他身上各個不同的方面渾然而成,因此他的思想和談吐極其平易近人。
從西班牙談到中國,談到前線在醫療方面的需要。白求恩覺得他最能發揮作用的方式是組織戰地醫療隊,在前線附近工作,照顧傷員,并提到自己帶來了一批醫療器械,足夠供給一個他所提議的戰地醫療隊的需要。毛澤東對組織戰地醫療隊事宜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得知可以救治百分之七十五的腹部傷員時,更是表示高度的贊同,一再確認百分之七十五的治愈率,白求恩也十分高興他的計劃這樣快就被批準了。
他們商妥了白求恩在最近的將來的工作這個實際問題以后,話題又轉到了西班牙,轉到了白求恩創建的流動輸血站,轉到了在抗戰中共產黨的綱領和路線。等到會談結束時已經是凌晨兩點鐘了。他們沒有間斷地談了三個小時,而毛澤東還是像最初談話時一樣,精神那樣飽滿,那么敏銳。臨分別時,毛澤東向白求恩保證他一定會得到軍事指揮部方面的充分合作,并請白求恩向他的朋友們轉致謝意,他告訴白求恩,他們的援助是一個生動的例子,說明了他們與中國人民的團結,說明了他們對于中國人民的友誼,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朋友,會在將來用實際行動回報他們。毛澤東熱烈地用力握了握他的手,這次會談就這樣結束了。
回到窯洞,白求恩非常地興奮,坐在炕上,膝蓋上放著打字機,寫下了這樣的日記:(因全文已失傳,現發表的是日記的最后一節)我在那間沒有陳設的房間里和毛澤東同志對面坐著,傾聽著他的從容不迫的言談的時候,我回想到長征,想到毛澤東和朱德在那偉大的行軍中怎樣領著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途跋涉,從南方到了西北叢山里的黃土地帶。由于他們當年的戰略經驗,使得他們今天能夠以游擊戰來困擾日軍,使侵略者的優越武器失去效力,從而挽救了中國。我現在明白為什么毛澤東那樣感動每一個和他見面的人。這是一個巨人!他是我們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百元津貼,白求恩婉言謝絕毛澤東的“特殊照顧”
白求恩到達延安后,立刻就忙碌起來:參觀邊區政府機關、醫院、學校,給東北干訓團和抗大的學員作報告,為中共中央領導同志檢查身體,在邊區醫院動手術。白求恩把每天的工作都安排的滿滿的,他總是對別人說:“你們要拿我當一挺機關槍使用”。在晉察冀軍區衛生部和后方醫院駐地--河北村,白求恩開始了他那臺風式的工作,第一周,他檢查了住在河北、松巖口、河西三個村的五百二十一名傷病員,連續四周做了一百四十七例手術。
只要是病人需要的,白求恩都樂意去做,一切衛生醫療方面的事物都在他的考慮之內,他關心傷病員,愛護傷病員,可是對自己的生活,卻毫不在意,為了工作,他經常忘記洗臉、吃飯、睡覺……為了照顧白求恩的健康, 1938年8月11日,毛澤東拍來電報,指示軍區:“請每月付白求恩大夫一百元。白求恩報告稱松巖口醫院建設需款。請令該院照其計劃執行。同意任白求恩為軍區衛生顧問。對其意見和能力完全信任。一切請視傷員需要斟酌辦理。毛澤東”。白求恩見到電報后,深為感動,一個普通的外國人能夠得到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的關心,那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榮耀,但是白求恩還是謝絕了這筆款項,他解釋說:“我沒有錢,也不需要錢。能和這樣一些以共產主義方式生活的同志們工作在一起,是我畢生最大的幸?!?。
百元津貼,在今天可能算不上什么,可是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軍區條件十分匱乏的環境中,一百元可以稱之為一筆巨款,其他大夫每月只拿一元,作為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的聶榮臻每月也只五元的生活費,八路軍指戰員每天只有五分錢的菜金。作為國際上公認的學識淵博、技術高超的外科大夫,白求恩曾有著優越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但為了援助中國抗日,他和我們的八路軍戰士一樣,吃的是小米土豆,穿的是粗布軍服,住的是民房,喜歡人們稱他“八路”,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這兒的生活非???,但我過得很快樂。”
游擊戰略,白求恩認真領悟毛澤東思想
在物資困乏的年代,醫療器械和藥品供應更是十分的緊張,許多傷員都是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治療的。在手術中,白求恩看著傷員忍著劇痛接受手術,心痛不已,他傷心地說:“我是醫生,而不是屠夫”。為了提高軍區的醫療條件,白求恩多次向軍區領導提出建議,1938年5月-1939年10月,白求恩先后給毛澤東、延安和晉察冀軍區的書信、建議及工作報告等10余篇,提出建立一個正規化的醫院,目的是使它“成為八路軍的最好醫院”,他要把傷員從老鄉家里集中起來,固定床位,分科管理。9月15日,模范醫院竣工,軍區召開了隆重的落成典禮,模范醫院的建立開啟了我軍正規化醫療的先河。在這樣殘酷的現實工作中,白求恩通過接觸《論持久戰》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等文章,對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思想和游擊戰的戰略戰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在工作中充分運用。他發明了一種叫“畢普”的藥膏,用來涂在傷口,一可消毒,防止傷口感染和惡化,二可潤滑傷面,換藥時就不至于疼得傷員吸冷氣了。他還改進了“換藥籃子”,比過去更便于偽裝--蓋上一塊土布就行,更便于攜帶、使用,走東家串西家換藥更方便和省力氣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發明的“盧溝橋藥馱子”。在冀中,必須隨時準備行軍??墒?,他們的藥馱子很傷腦筋,打開費事,裝運更費事,有時還損壞藥品,甚至延誤部隊行動。他從群眾的糞馱子上受到啟發,巧妙地設計了一個“藥馱子”:打開,可以當手術臺;收起,往馬背上一放就可以走;里面的各個抽屜方格里可以攜帶一個手術室、一個包扎室和一個藥房的全部必需品,足夠施行一百次手術、五百次包扎之用,更重要的是:兩個藥馱子放在地上,上面搭一個門板就是一個簡易的手術臺,十分適合游擊戰爭的特點。同志們稱贊說:“我們真變成馬背上的醫院了!”
友人逝世,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文章世代傳頌
超負荷的工作,使白求恩經常顧不上休息,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工作量大大超過了一個正常人的常規量,平均每天工作在14個小時以上,在中國白求恩把他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夜以繼日的忘我工作嚴重損傷著白求恩的身體,由于長期惡劣的生活條件, 白求恩患上了貧血,一只耳朵的聽力下降,牙齒也出現問題。1939年10月底,在摩天嶺戰斗前線,白求恩在搶救傷員時,割破了左手的中指。11月1日,在搶救一位感染丹毒的傷員時,受傷的手指受到了致命的感染,于11月12日凌晨5時20分,不幸病逝。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懷著崇敬的心情,想念著毛澤東。他握著周圍同志的手說:“請轉告毛主席,感謝他和中國共產黨給我的幫助。我相信,在毛主席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一定會獲得解放。”
12月1日,延安各界在中共中央大禮堂隆重舉行追悼白求恩大會,在河北唐縣軍城烈士陵園為其修建了陵墓。毛澤東親筆題寫了挽聯:“學習白求恩同志的國際主義精神,學習他的犧牲精神、責任心與工作熱忱。”1939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延安寫下了著名的《紀念白求恩》一文,號召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耙獙W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953年,為了便于廣大群眾瞻仰、學習白求恩,經上級批準,將白求恩的遺骨遷葬至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白求恩陵墓和全身漢白玉塑像矗立在蒼松翠柏之間。每年有60余萬人前來拜謁,這里已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5fe3e0102dxl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