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一次震情會商
國家海洋局海洋情報所退休干部 安振聲
有人稱:“治愈癌癥、造永動機、地震預報”,是世界科研三大難題。而我有幸參與過地震預報研究,并且參加過多次震情會商,感到十分欣慰。我現在雖已退休,但幾十年前從事地震預報研究工作的種種經歷和往事,卻不時浮現縈繞在我的腦海,始終難以忘懷。
1976年6月12日,四川省地震局發出通知,要在成都召開龍門山中南段地震趨勢會商會,我十分榮幸地參加了這次會議。會議的主辦單位是四川省地震局和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主要議題是,研究商討四川地區出現的異常情況。
22日上午8時,大會準時開幕。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領導首先發言并介紹相關情況說:“最近以來,四川地區出現了一些異常情況。第一,本月初,大邑、邛崍一帶,丘陵、山坡和稻田里,有數萬乃至十萬青蛙、蟾蝓群斗,叫聲震天,死傷遍野。同時,在河流中,有數千上萬條蛇,三五條擰成一團漂在水上。這種現象,實屬罕見,是否和地震有關?!第二,自今年三月以來,一、二級小震不斷,有增強趨勢。第三,有的前兆觀測手段出現了一些異常情況。所以,把大家請來,就是看是否有地震發生的可能。若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多大震級?希望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經過三天的集中大會發言,所涉及的地震前兆異常觀測要素有:重力場、磁力場、地應力、地電阻率、地下水中氡濃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出現前兆異常的臺站,多集中在大邑、邛崍一帶和灌縣。唯水準測量,松潘出現了異常。異常時間均較短,幅度皆較小。因此,大家普遍認為,1976年僅有發生5級左右或5-6級地震的可能,地震地點在其出現異常的區域內。最后,我們根據預報海洋潮汐的思路和經驗,經改造創新,用于對四川地區的地震能量積累釋放變化的預測曲線,根據對地震時空遷移規律的探討,提出了預報意見:1976年四川地區將有6-7級地震發生,較大可能發震時間是7、8、9三個月,較大可能發震地點是黑水、松潘、劍閣一帶。
25日,我參加了一個小組討論會。其意見與上述無異。不過,卻聽到幾個人在私下議論交談。甲說:“就目前出現的異常情況,時間短,幅度小,要發生,也就是一個5級左右地震,我還看不出今年四川會發生6級地震。”乙說:“對呀!我也有同感。可是,有人竟報6-7級,掛上了'7'”。丙說:“報7級,可不是鬧著玩的!一個7級地震的能量,相當于30多個6級地震的能量。報5-6級,可以設防,也可以不設防。報7級,屬于強震,是一定要設防的!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報對了,好說,報不對,是有責任的!”丁說:“從目前的情況看,異常多出現在大邑、邛崍一帶。北部的黑水、松潘一帶,僅松潘水準測量出現了異常,再者兩地相距150多公里,難道是聲南擊北?我看,報的地點也有點懸!”他們的交談,我似聽到,非聽到,聲音不大,又不是正面對我說,我則自然沒有做聲。不過,卻使我思緒萬千,七上八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當晚八點,忽然聽到宿舍門當當做響。打開門,只見一位六十歲上下,身高一米七左右,濃眉方臉,兩鬢染霜,慈祥而威嚴的老人站在我面前,他微笑著說:“您是國家海洋局情報研究所的安同志嗎?”我說:“對呀,請進,找我有事嗎?”他說:“我姓楊,在當地工作,來串個門兒。”(后來得知他是四川省省委書記)接著他繼續說:“你們單位在什么地方,也搞地震嗎?”我說:“在天津,也搞地震工作。地震局是主管單位,我們是協作單位。”他說:“都一樣,都是為人民服務。”我說:“這幾天的會議,我看見您老了,每天都是早早就到,坐在前面,聽得是那么認真,那么仔細,真可謂全神貫注。”他說:“年紀大了,怕聽不清,怕忘。”只見他寬額上的深紋,顯得飽經風霜,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臉上總帶著微笑。他說話的聲音,似洪鐘一樣響亮。他繼續說:“這幾天的會議,我聽了聽,想了想,感到你們的意見和前兆的意見差異較大,我想進一步了解了解,學習學習。”我隨即在床鋪上展示出曲線和圖表。從工作原理、方法思路、曲線繪制、預測檢驗,一直到為什么提6-7級,報7-9月,報黑水、松潘、劍閣一帶,逐一進行了坦誠的毫無保留的詳細匯報。有時他還進行檢查,量測,還做記錄。在整個匯報過程中,他還不時提問,我也一一作了解答。他說:“你們做了大量工作,還有創新,我認為有道理。你們的意見,若遇波折,應該堅持。”我說:“人微言輕,又是協作單位,又是極少數,堅持恐怕也無濟于事。”他說:“不對呀?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里。您是共產黨員嗎?”我說:“是。”他說:“那好。”最后,他斬釘截鐵地說:“要記住,我們共產黨人,就是要實事求是,要做到堅持正確的,改正錯誤的;為了人民的利益,赴湯蹈火;為了人民的安危,勇往直前。”他走后,我看了一下表,正好九點半。
26日上午9時,大會宣讀會議紀要,其要點是:經與會同志充分發表意見,認真討論,普遍認為,1976年四川地區有發生5級左右或5-6級地震的可能,較大可能發震地點是大邑、邛崍一帶或灌縣、松潘。征求大家意見,全場片刻沉寂后,有人說:“同意。”此時,昨晚楊書記堅強有力、擲地有聲的話語,似乎在我耳邊陣陣響起,促使我站了起來,說道:“我們的意見,雖是少數,但也是通過大家認真工作的結果,希望在紀要中有所體現。”與會領導,經短暫商討,最后在紀要中加上了:還有的認為,1976年四川地區,有發生6-7級地震的可能,較大可能發震時間是7、8、9三個月,較大可能發震地點是黑水、松潘、劍閣一帶。
結果在1976年8月16日和23日,在松潘——平武一帶發生了兩次7.2級地震。由于震前有警惕、有設防,四川省政府和地震局采取的措施及時有力有效,均未造成人員傷亡。據有關專家對同類級歷史地震的災情統計分析,當使十萬人左右免遭地震之災。后來,國家地震局還給我們頒發了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獎狀。我為此盡了微薄之力,自然感到欣慰。當然,試想若不是楊書記到我宿舍里來,沒有他的教導、鼓勵和鞭策,我能否勇敢地站起來,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這次震情會商,雖然與楊書記僅僅一個半鐘頭的近距離接觸,使我看到了革命老黨員的光輝高大形象。他教會我如何做人,怎樣對待工作,以什么樣的姿態對待責任和風險,怎樣做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使我終身受益。如此,我又怎能忘懷呢!
人民是國家的根基,執政黨是國家的靈魂.中國人民不愧為勤勞、智慧、勇敢的人民,中國共產黨不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黨。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由于改革開放,僅僅經過短短三十年的時間,從國民經濟行將崩潰的邊緣,到如今年國民生產總值(GDP),已躍居世界第二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家。祖國在騰飛,這怎能不令人為之雀躍,怎能不叫人為之自豪呢!
地震,自古以來不知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地震預報,在世界范圍內尚未過關,還沒有從必然王國進展到自由王國。但是,國內外無數地震表明:地震是有規律的;地震是有征兆可尋,有端倪可查的。我國既有“捕捉”1975年2月遼寧海城7.3級和1976年8月四川松潘7.2級地震的成功經驗,也有1976年7月河北唐山7.8級和2008年5月四川汶川8.0級地震的慘痛教訓。在人類探索地震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有所作為。讓我們也來一次科學大騰飛!我堅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以預防為主,專群結合,土洋結合,大打人民戰爭,地震預報的理想是一定能夠實現的!我記得一位哲人說過:“理想是鳥兒的羽毛,而信念則是一對有力的翅膀。”我想,只要我們恪守住這份信念的凈土,解放思想,勇于創新,勇敢探索,鍥而不舍,定能飛過重重迷霧,越過湍湍急流,最終飛達理想的彼岸,摘取科研寶塔頂端地震預報這顆璀璨的明珠。當為時不會太久,非我國莫屬。
上傳者注:本文是安振聲教授應單位開展建黨90周年紀念活動撰寫的一篇紀念征文。安教授是用天體運動周期理論成功預報海城地震的當事專家之一,曾親自聆聽過周總理對地震預報的講話和指示,是和汪成民、耿慶國等老一輩地震預報專家一起被國家地震局排斥的被認為“預報方法不科學”的專家之一。安振聲教授在唐山大地震前的1975年曾在華北地震會商會上提出了華北將有大震的意見,甚至在1976年的7月26日曾當面給國家地震局局長劉英勇提出了唐山將發生大震的預報意見。1977年安振聲和其他專家一起在中南海紫光閣得到了紀登奎、陳永貴等中央領導的接見和座談。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