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verycd.com/topics/2767457
豆瓣:http://www.douban.com/subject/2347250/
該片的編導是曾獲得過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的旅加華人導演王水泊。本紀錄片以和平反戰為主題,圍繞著朝鮮戰爭結束時發生的一件震驚西方的事件:21名美軍和1名英軍戰俘宣布拒絕遣返回國,選擇留在中國生活工作這一真實歷史而展開,并邀請當年的戰俘之一—霍金斯先生作為本片的主人公故地重游,如實地把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展示給世人,內容精彩,制作水準精良。
本片以真實歷史為背景,主題鮮明。這段歷史真實存在,但幾乎又將被人遺忘,當年的22名戰俘現在剩下4名,其余的都已經去世,他們是真正的歷史見證人,用自己拒絕遣返回國的實際行動駁斥了當時所謂的“洗腦論”,同時也證明了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反對戰爭的。
在今天看來,當年的志愿軍遵守日內瓦公約,尊重人權,實行人道主義優待俘虜的政策證明了人類可以找到一條不通過戰爭來解決分歧的道路,對世界的和平運動也做出了貢獻。
前戰俘舊地重游,親身講述。本片主人公霍金斯先生是幸存者里唯一一位不顧家庭的阻力和美國社會的壓力,勇敢站出來為這一段歷史做見證的人。
攝制組隨他一起在47年后,首次重返中國。再次在北京的長安街上騎自行車,訪問了母校人民大學和曾經工作過的武漢汽車配件廠,并與當年戰俘營的中方翻譯和管理人員見了面,并共同回憶在戰俘營的生活以及留在中國后的經歷,這次會面可以說是47年后的再次為和平的握手。霍金斯先生還前往濟南,看望了在中國去世的老戰友溫納瑞斯(前戰俘之一)的遺孀白錫榮女士及家人,并一起為溫納瑞斯先生掃墓。此情景作為高潮看點,可以說把該片的主題推上一個新的境界。
本片運用了大量且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圖片資料再現了當年發生在戰俘營的鮮為人知的故事。聯合國軍戰俘們享有宗教自由,被允許過感恩節和圣誕節,可以與遠方的家人自由通信,還可以閱讀到一些世界名著和西方的報刊,甚至還舉辦過戰俘營奧運會。而且戰俘營的伙食與醫療條件也遠高于志愿軍戰士的標準。
本片在短短的60分鐘里,即真實再現當年的歷史,又有紀錄片的藝術處理。兩者相互作用,交相輝映。在被歷史感動的同時又意猶未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