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因為抗美援朝而妨礙了臺灣問題的解決?
金沖及
(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開入臺灣海峽是中國作出抗美援朝決策以前的事,根本不是什么“惹火燒身”,更談不上因抗美援朝而妨礙了解決臺灣問題。)
臺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是中國內戰遺留的問題。當人民解放軍準備進入福建時,中共中央軍委就在1949年6月14日致粟裕、張震的電報中指出:“請開始注意研究奪取臺灣問題,臺灣是否有可能在較快時間內奪取,用什么方法去奪取,有何辦法分化臺灣敵軍,爭取其一部分站在我們方面實行里外結合,請著手研究,并以初步意見電告。”一星期后,中共中央又電告華東局、粟裕等,要把“準備占領臺灣”作為我們幾個月內四大工作之一。
中國大陸全部解放后,蔣介石率領國民黨政府一批軍政人員退居臺灣,在5月20日發布戒嚴令,限制進入境內,實行軍事管制;隨后,又自行恢復擔任“總統”職務,對處于混亂狀態中的國民黨進行整頓,把權力集中在蔣介石、陳誠、蔣經國手中。
渡海解放臺灣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需要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1950年2月7日,粟裕在華東軍政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報告說:“解放東南沿海諸島,特別是解放臺灣,是一個極其重大的問題,是中國戰史上從來沒有的一個最大的現代化戰役。如果沒有足夠的渡海的船只和適當優越的裝備,以及充分的物資供應,那是很難攻占的。”他提出了各項措施,并積極從事準備。6月上旬,粟裕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報告了對臺作戰問題。毛澤東在會上宣布:解放臺灣之戰由粟裕指揮。
就在這個月的下旬,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盡管中國人民志愿軍還沒有入朝作戰,杜魯門便已下令美國的第七艦隊開入臺灣海峽阻止解放軍對臺灣的進攻。這完全是毫無理由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的行為。這時,蔣介石以為是一個有利的時機,提出要派兵去朝鮮參戰。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回憶錄中寫道:6月29日,“我帶著蔣委員會長的提議回到白宮。他表示愿在南朝鮮投入3.3萬人的軍隊,由美國運送和提供后勤支持。總統看來贊同此意,我則反對,理由是這些軍隊對保衛福摩薩比保衛南朝鮮更有用。”
第二天,在杜魯門主持的專門會議上又討論了這個問題,參謀長們同意艾奇遜的意見,會議決定不接受蔣介石的建議。麥克阿瑟在7月31日飛往臺灣,同蔣介石會面。據他自己說,此去的目的是“以便確定那里的軍事防衛力量”。蔣介石再一次提出出兵朝鮮的問題。
麥克阿瑟在回憶錄中說:“在討論到的問題中有一個問題是國民黨迅速而慷慨地提出要派遣軍隊去參加朝鮮的聯合國部隊。然而,一切有關方面都認為,在這個時間采取這樣的行動可能會嚴重地危害福摩薩的防衛,因此這樣做是不妥當的。在我指揮下的美國部隊與國民黨部隊已做好一切安排以取得雙方之間的有效配合,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應付敵人可能十分愚蠢地試圖發動的任何進攻。”
他談到對蔣介石的看法:“他那抵制共產黨統治的不屈不撓的決心引起我由衷的欽佩。”8月25日,他在寫給一個退伍軍人協會年會的祝賀詞中,又把臺灣比作“一個不會沉沒的航空母艦和潛水艇供應船,坐落在一個非常理想的位置上”。
這些都是中國作出抗美援朝決策以前的事,完全是美國政府單方面干涉中國內政,根本不是什么“惹火燒身”,更談不上因抗美援朝而妨礙了解決臺灣問題。
來源: 廣州日報 2009-09-12
摘自《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作者為中國著名學者。曾任中國史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教授。2008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為中國歷史學家獲此殊榮的第三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