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教授徐焰:“諜戰決定論”可以休矣
徐焰說,自古人稱“失人心者失天下”,蔣介石自然也不例外,他本人私下在日記中也承認此點,現已公開的保存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蔣介石日記》中便有清楚記載。如1949年2月3日蔣介石下野后在奉化老家反省,便“痛感當政20年,黨政機構守舊、腐化,只重做官,不注意實行三民主義”,“對于社會與民眾福利毫未著手”。在中國這樣一個民眾困苦不堪的國度中,最高當政者20年間“對于社會與民眾福利毫未著手”,怎能不被憤怒的人民推翻呢?作為國民黨政權的后臺老板美國也不諱言此點,1950年1月12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全國新聞俱樂部發表講話時便說:“蔣介石并不是為軍事優勢所擊敗,而是為中國人民所拋棄”。
蔣介石敗退臺灣后,雖在私下和小范圍內承認丟失大陸的真實原因在于人心,然而出于反攻和凝聚島內人心的需要,在公開宣傳中卻不能說共產黨的勝利是得人心所致。國民黨在臺灣解釋失敗的原因,只好歸咎于所謂“共諜滲透”,這除了掩飾自己的無能,又為當年在島內實行特務統治和白色恐怖找到了借口。近些年來,臺灣的一些宣傳品及其響應者又重提和炒作“共諜”決定勝敗的老調,其目標同樣是從歷史根基上否定當年中國革命勝利的合理性。其實無論是從歷史事實還是從社會進程的基本規律看,此種論調是荒謬和可笑的。
當年國民黨在大陸是實力最強的執政黨,擁有最龐大的特務組織如中統、軍統、憲兵以及警察機構。為什么國民黨得不到多少共產黨的內部核心情報,自己內部卻到處被其所說的“共諜”滲透呢?甚至連及眾多“黨國要人”和將軍們都秘密為共產黨服務呢?這一事實本身,就說明國民黨的統治極其不得人心,以致于內部人員也紛紛轉向共產黨,其情治機構也極其腐朽無能。
可嘆的是,近些年國內有些影視和文學作品迷戀于刺激眼球的“諜戰”,突出所謂“情報決定論”。其實了解當年歷史的人都知道,共產黨贏得戰爭的決定性因素,是土改改革后那些戴著大紅花參軍的數百萬翻身農民,是上千萬民工所推的獨輪車和肩上的扁擔……隱蔽戰線獲得的情報起到的只是加速劑作用,所謂“諜戰決定論”可以休矣!
本文摘自《文史參考》第22期,原題為《國共隱蔽戰線較量真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