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外交部“91人大字報”出籠始末
—— 一張給陳毅“幫倒忙”的大字報
鄒 一 民
今年1月熊蕾女士看了“何方談史憶人”后,寫了“張聞天秘書的有趣回憶”。熊文說:從張聞天擔任駐蘇大使到1959年廬山會議后離開,他在外交部時間和陳老總到‘文革’開始時的1966年實際領導外交部的時間,相差無幾。可是在有人要打倒陳老總的時候,外交部絕大多數人不同意,還有91位司局級干部簽名貼出保陳毅的大字報,包括我老爹——他連大字報看都沒看,聽說是保陳老總的,就簽了名,為此打成“二月逆流”遭受批斗也在所不惜。而張聞天無論在廬山會議受到批判還是后來得到平反,按何方的回憶,在外交部都波瀾不驚,似乎沒有這回事。不能說張聞天在外交部有什么積怨,但是起碼可見他沒有留下什么念想。(全文見《烏有之鄉》會員專刊2011年1-2月合刊第168-170頁)。
2月11日何方先生寫出“駁熊蕾對張聞天的誣陷”(全文在網上可以查到)。何文說:……還有個罔顧常識的事﹐就是她把文化大革命初期兩派鬥爭中一派貼了一張保陳毅的“91人大字報”和1959年廬山會議上張聞天被打倒後卻沒有人出來保他來作對比。熊小姐認為這證明擁護陳毅的人很多﹐而擁護張聞天的人一個也沒有。這真像個一千年前或一千年後的人在發言。熊小姐難道連這是兩種不同政治背景下的事情都不知道嗎﹖恐怕未必吧﹗這兩種情況能不能比﹐用不著上了年紀﹐人們也都一清二楚。廬山會議上同張聞天一起被打倒的還有彭德懷元帥﹐也沒有一個人貼大字報保他﹐難道擁護他的人還少嗎﹖在那個時候﹐慢說是出面保他們﹐在整個中央委員會和所有黨的精英裡面﹐連一個站出來說句公道話的人都沒有。所以文革後進行撥亂反正﹐首先就完全推倒了廬山會議的錯誤決定和隨之而來的反右傾運動﹐對於那次受了錯誤批判和處理的人都進行了平反昭雪。這就是為什麼中央對張聞天舉行了隆重的平反昭雪追悼大會﹐對陳毅卻沒有什麼平反昭雪問題。因為陳毅同志並沒有被打倒。文革中有“批”有“保”是當時的普遍現象﹐豈能同1959年運動只能批(打倒)不能保相提並論﹖
熊文和何文都提到那張保陳毅的“91人大字報”。文革期間筆者在外交部工作,經歷外交部文革的全過程。據筆者回憶,這張大字報是外交部十年文革期間簽名人數最多(91人的姓名和職務見注一)、篇幅最長(約八千字)、用楷體抄寫得最工整的一張大字報。(大字報繕寫人是被外交部同人公認為書法家的國際司(注二)科員葛綺云,前外交部副部長、駐美大使韓敘的夫人。)1968年2月13日上班前,30多大張彩色紙的大字報覆蓋了東交民巷30號不對外辦公的外交部大樓一層小禮堂前的整面墻壁。又由于內容驚人,該大字報驟然成為外交部的頭號新聞,轟動一時。現將有關“91人大字報”的情況敘述如下,供參閱。
一、1968 年2月13日 “91人大字報”出籠的背景
1967 年2 月16 日,陳毅、譚震林等四位老帥和三位副總理在中央碰頭會批評陳伯達、康生等人煽動學生批斗革命老干部,攻擊誣蔑朱德、賀龍元帥。陳毅說,如果說我們的解放軍是在“大軍閥”、“大土匪”領導下打勝仗,怎么能解釋人民解放戰爭取得的偉大勝利?他還聯系延安整風的歷史,強調到底誰是反對毛主席的,以后還要看,還要歷史實踐來證明。
聽取片面匯報后,毛主席對這些老帥和副總理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老帥們被迫“請假檢討”。陳毅原想提醒警惕康生等人在延安整風期間的那套整人極“左”作法,但被誤認為陳毅有意否定延安整風,因此陳老總被污蔑為攻擊毛主席,炮打無產階級司令部,是自上而下地搞資本主義復辟的反革命“二月逆流”的干將。
自2 月25 日至3 月18 日期間,中央在懷仁堂七次召開 “政治生活會”,批判所謂“二月逆流”。毛主席指示,批判限制在中央內部的小范圍內進行,會議內容對外保密。可是,有些人卻千方百計地把會議內容捅給偏激的紅衛兵組織,這些小將恣意在社會上傳播。北京掀起反擊揪斗“二月逆流干將”陳毅的浪潮,無政府主義思潮泛濫起來。
4月初,外交部偏激派(時稱造反派,1967年一月奪權風暴后掌握外交部運動的領導權)聞風而動,緊跟極“左”思潮,召開誓師動員大會,書寫大字報,口誅筆伐,要“徹底清算劉鄧黑司令部對外交工作的干擾”,“揪出劉鄧在外交部的代表人物”,指出外交部資本主義復辟反革命逆流的總根子是陳毅。偏激派認定,陳毅是“三反分子”、“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外事系統黨內頭號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頑固推行“‘三降一滅’修正主義外交路線”,要以敵我矛盾來處理,主張堅決打倒陳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們強烈要求總理同意他們獨家召開批斗陳毅大會,“誓死與陳毅血戰到底!”
外交部穩健派(時稱保守派)認為,據已揭發出來的問題,陳毅問題仍屬于人民內部矛盾范疇,主張對陳毅的錯誤必須進行徹底的揭發和嚴肅的批判,最后根據中央對陳毅問題的精神、已經核實的材料和陳毅本人的態度,判斷是挽救還是打倒。他們擁護周總理“先批判后定性”的指示,幫助陳毅改正錯誤,肅清其在外交部的流毒。主張兩派聯合批陳,在大批判中實現大聯合,實現革命的三結合,最終完成外交部斗批改的艱巨任務。他們的口號是“陳毅不投降,就堅決打倒他”。
7 月8日和以后幾天,外交部辦公廳綜合組王海容(后任外交部副部長)和研究室劉華秋(后任中央外辦主任、外交部副部長)等十一位同志連續貼出《對陳毅要“一批二保”》 和《再談對陳毅要“一批二保”》兩張大字報。他們認為,陳毅犯了極其嚴重的錯誤,對他的錯誤要進行無情的揭露,徹底的批判,真正把他的錯誤批深、批透、批倒、批臭,并切實肅清他的影響和流毒。絕不能對他的錯誤采取包庇、姑息、手軟的態度,絕不讓批判陳毅錯誤的斗爭半途而廢。但全面地、歷史地看,從現有材料看,總的說來他還不是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也不是三反分子和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他還是跟毛主席走的。對他的錯誤的批判,要遵循毛主席的教導: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團結—批評—團結,一看二幫。由于王海容經常向毛主席反映外交部運動的情況,大家都認為這兩張大字報是有來頭的。
周總理保陳毅的態度非常堅決,但不是對陳毅的錯誤不進行批判。周總理對外交部兩派的指示是,聯合批陳,“先批判后定性”,不同意打倒陳毅。他多次指出:毛主席說過,對陳毅同志要“一批二保”,“批是為了保”。他多次召見外交部和外事口的兩派群眾組織的代表,就召開“批陳會議”進行協商。他決定先在外交部開小會,然后在外事口開大會,以小會為主;開會時不錄音,不呼喊“打倒陳毅”的口號,不懸掛“打倒陳毅”的標語,不許有任何侮辱陳毅人格的舉止。同時,他指示陳毅到群眾中去聽取批判。
但是偏激派卻一意孤行,仍然堅持非要打倒陳毅不可。特別在8月7日晚王力拋出他的大毒草后,偏激派更加不可一世。
8 月7 日下午外交部在東交民巷30 號辦公樓一層小禮堂召開第一次批陳小會。陳毅到會,各單位派代表參加,與會者總共不到二百人。造反派違背總理指示,在會場內懸掛“打倒陳毅”的大標語,妄圖強迫周總理接受他們的口號。午后1時,為保證陳毅的安全,周總理親臨外交部準備出席小型批判會。當他走進外交部院內,衛士長成元功報告說,會場內懸掛有“打倒三反分子陳毅”的大標語!已經踏上樓前石階的總理立刻止步,當即嚴厲質問迎接總理的偏激派會議主持人:“昨天說的好好的,已經達成‘協議’了嘛,你們還這樣干!”說罷,總理站在臺階上不走了,命令造反派撤下標語后才能開會。一小時后,造反派自知理虧,無奈地摘下會場內的橫幅大標語。
會議進行期間,兩派多回合地大打“口號戰”。偏激派呼喊“打倒陳毅!”,穩健派立即回應喊“批判陳毅!”;偏激派狂喊“堅決打倒陳毅!”,穩健派立即回敬喊“徹底批判陳毅!”發言人的批判內容已不再能引起與會者的關注了。下午5時許會議結束時,周總理高呼“外交部無產階級革命派大聯合萬歲”口號。
當晚7時,王力秘書打電話通知“革命領導干部”姚登山(注三),王力今晚9時在他的釣魚臺2 號樓住所接見他和造反派的代表。姚登山和偏激派第一把手王中琪等七人按時到達指定地點。
自晚9時至深夜11時45分,從7•20武漢事件“凱旋“歸來的“英雄”、宣稱“毛主席要我過問外交部運動”的王力與他們七人親切交談,拋出支持打倒陳毅、煽動奪外交部權、影射攻擊周總理的“王八七講話”。王力在講話中宣稱“有點權才威風”,“二十幾歲可以當中央部長”等等(注四)。8月8日王力還專門寫信給姚登山,再次表示支持打倒陳毅,并把反對打倒陳毅的“穩健派”打成“保守組織”。
有了王力的支持,偏激派更加有恃無恐,更加頑固地藐視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指示。他們跪稱王力講話是代表“中央的”,是“毛主席的聲音”,把王力講話強加給外交部全體人員,不準反對打倒陳毅。他們從先前提出“打倒陳毅”,隨后到“堅決打倒陳毅”,現升級到“誓與陳毅血戰到底”,“不打倒陳毅,死不瞑目”。他們大造輿論,召開會議,由姚登山傳達“王八七講話”,發起強大政治攻勢,批判“右傾保守思潮”, 召開“反逆流”大會。姚登山還到外貿部等外事單位傳達“王八七講話”,到處煽風點火。爾后,他們采取激烈行動,8月11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萬人“批斗陳毅大會”,要陳毅在三天內交出“認罪書”;12日成立“反迫害大隊”; 14日接管外交部政治部;19日封閉外交部黨委,成立“指揮部”,宣布一切權利歸造反派;不經請示中央擅自以外交部的名義向我國駐外大使館發號施令,篡奪了外交部業務和人事大權。他們完全背離毛主席的戰略部署,干擾和破壞了外交部文革運動。
8月下旬,周總理請代總參謀長楊成武將王力“八·七”講話記錄稿呈送在武漢的毛主席。毛主席閱后在記錄稿上批了五個字:“大大大毒草”。毛主席還說,王力講的這些話,連我也不能隨便講的!我沒有叫他管外交部的事嘛!8月底,猖狂一時的王力被隔離審查,隨后曇花一現的姚登山也被隔離審查。
9月24日王海容到中南海向毛主席匯報外交部的運動情況。當王海容反映說王力“八七講話”不得人心時,毛主席援引了兩句唐詩:“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注五)。離開中南海后,王海容在她的爺爺、毛主席的表兄、國學大師王季范老先生的指導下找到了這兩句唐詩的出處。
王海容和劉華秋認為,毛主席援引唐朝羅隱的兩句詩寓意深長。他們的理解是,文化大革命開始后,王力一類的人時來運轉,紅極一時,似乎天、地、人都協力支持他們,一切都得心應手;但曾幾何時,他多行不義必自斃,好運不長,氣數已盡,曾經不可一世的“英雄”,將要被歷史的車輪壓倒,成為得不到自由的階下囚。
9月27日,外交部辦公廳綜合組和研究室王海容、劉華秋等十一人,貼出《王八七講話是大大大毒草》的大字報,率先公開批判王力。10月4日這十一人又貼出《三談對陳毅要‘一批二保’》大字報。
周總理在外交部的威望重新樹立起來。由極“左”思潮控制的“一言堂”局面被沖破。廣大群眾和干部要求批判“王八七”講話,肅清其流毒。《批判極“左”思潮,揪壞人》的運動開始了。
1968年2月初春節過后,一直很少公開表態的當權派(文革時將處級以上的干部含處級干部都被稱為“當權派”)也行動起來,積極參與《批極“左” 揪壞人運動》。余湛(蘇歐司司長)、陳楚(外交部直屬單位《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張彤(第一亞洲司司長)、韓敘(禮賓司副司長)、趙政一(外交部直屬單位《外交學會》副秘書長)、李玉池(總務司副司長)、葛步海(禮賓司代司長)、劉新權(副部長兼政治部主任)、符浩(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司司長)、秦加林(新聞司司長)等部、司級領導干部開始串聯醞釀寫大字報。
串聯組議論時,劉新權說,這張大字報很重要,要寫出分量來,要有指導意義。秦加林說,打倒陳毅的口號是錯誤的,錯誤的歷史要顛倒過來。岳良說,喊打倒陳毅是反動的。符浩說,我們也要做革命動力,也要有造反精神,錯誤的歷史就是要顛倒過來嘛。姚廣說,批陳批過頭了,必須澄清七十萬字(指造反派刊印散發的《陳毅反動言論匯編》、《陳毅黑話選編》、《陳毅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的黑話摘錄》、《陳毅在外事口推行劉、鄧反動路線簡略紀實》等供批判陳毅用的70萬字資料),把七十萬字中被顛倒的事實顛倒過來。
起初他們商定大字報要寫三方面的問題:一、關于打倒陳毅的口號問題,二、關于十七年來的外交政策問題和三、關于干部路線問題。后來他們感到第二題和第三題不容易寫,工程浩大,耗時漫長,就放棄了。他們就以韓敘、張彤、陳楚和余湛等人草擬關于“打倒陳毅”的口號問題的大字報初稿為基礎,展開討論和修改。
他們計劃公開揭露隱藏在“打倒陳毅”這一口號背后的政治陰謀。大字報的標題最初定為“打倒陳毅是個反動口號”,因擔心會傷害那些不明真相的普通群眾,最后的標題是從《毛主席語錄》中挑選出來的:“揭露敵人,戰而勝之”。大字報還有一個副標題:“批判‘打倒陳毅’的反動口號”。
大字報定稿后,聽到消息的當權派主動地在大字報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兩天內就有91位簽名者。當柯華(非洲司司長)找龔澎(部長助理、喬冠華夫人)征求意見時,龔澎對柯華說,她同意大字報的觀點,因為自己是黨委成員,不好簽名。
順便提一下。1967年11月12日耿飚(駐緬甸大使)、黃鎮(駐法國大使)、曾濤(駐阿爾及利亞大使)、章文晉(駐巴基斯坦大使)、陳志方(駐烏干達大使)、楊守正(駐索馬里大使)等26位大使貼出過一張題為“剝開偽裝,追根查源”批判“王八七講話”的大字報,譴責在外交部泛濫成災的極“左”思潮,反對“打倒陳毅”。
26位大使大字報指出,王力“八七”講話這株大大大毒草出籠以后,我部竟發生了篡奪中央外交大權,大量竊失核心機密,對革命群眾和革命干部實行白色恐怖,違法亂紀,胡作非為,直至公然抗拒最高指示,犯了一系列極端錯誤和罪行,使我部運動和外交工作一度脫離了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軌道,使黨和國家遭受到不可彌補的損失,給七憶中國人民丟了臉。
這張大字報認為,王力的黑手能伸入外交部,必有我部的內因。我部確有一小撮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野心家。希望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廣大的革命同志和廣大革命干部一道密切注意,進行揭發批判。
由于26位大使已寫過批“王八七講話”的大字報,所以很多大使沒有再在“91人大字報”上簽名。熊向暉(駐英國代辦)在“91人大字報”和“26位大使大字報”上都簽名了。
二、“91人大字報”的 主要內容
1968 年2 月13 日“91人大字報”的主標題是《揭露敵人,戰而勝之》,副標題是“批判‘打倒陳毅’的反動口號”。大字報的主題是,陳毅同志是毛主席司令部的人,“打倒陳毅”是階級敵人的政治陰謀”。大字報列舉大量事實證明,陳毅是中國共產黨忠誠堅定的戰士。
大字報指出:圍繞著“打倒陳毅”和反對“打倒陳毅”而展開的一場斗爭,絕不僅僅關系到陳毅個人的問題,而是關系到究竟由什么人掌權和執行什么路線的問題。大字報揭露了“一小撮階級敵人”為打倒陳毅而采取的種種卑劣手段,斷言:所有這一切不過是他們“推翻毛主席無產階級司令部”的政治陰謀的一部分。
大字報指出,一九六七年新年前后,“王八七”一伙泡制了一個打倒陳毅同志和其他幾位副總理、反對周總理的罪惡計劃,掀起一股反革命逆流。他們的黑手也伸進了外事系統。他們的別動隊“五一六”分子劉令凱(北京外國語學院學生—筆者注)一伙公開提出“打倒陳毅”。
大字報分析說,為什么許多同志頂不住這股逆流的壓力,看不清階級敵人的陰謀,也跟著喊“打倒陳毅”的口號?因為有些同志有一種小資產階級的狂熱性,缺乏無產階級的革命性、科學性和組織紀律性。有些同志“私”字當頭,個人主義膨脹。他們的動搖性很大。有些同志缺乏階級斗爭經驗,思想方法有片面性。這個口號是一小撮階級敵人,違反廣大革命群眾意志,利用極“左”思潮煽動起來的,是強加給群眾的,是用以對抗中央的。
大字報還列舉了1967 年在“打倒陳毅”的反動口號下,一小撮階級敵人把外交部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和對外斗爭引上了邪路,造成了嚴重政治后果:一、動搖和損害了無產階級司令部的權威,動搖和損害了最高統帥的權威。二、篡奪了中央外交大權,破壞了無產階級專政。三、干擾了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線,破壞了毛主席的國際戰略。
大字報最后說,“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日理萬機,十分勞累。我們同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廣大革命同志一起,熱烈歡迎陳毅同志盡快回來主持部務。我們將在以陳毅同志為首的部黨委的領導下,做好工作。“
三、周總理對大字報的批評
2月13日“91人大字報”貼出后,外交部大多數人沒有意見。少數人有議論,認為這張大字報不顧去年帝修反猖狂反華的事實,不提敵人的反動本質,而把一切過錯統統歸罪于極“左”思潮,完全顛倒了是非,站到敵人立場上,和西方報刊唱一個調。有人說大字報的作者只批“左”不批右,實際上保陳毅同志,保部黨委,保自己,企圖恢復老一套。還有人說大字報的要害是“翻案”。
2 月24 日,回國參加文革的駐外使領館的群眾組織寫報告給周總理,反映這張大字報是“右傾翻案”。此時正值中央處理“楊(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事件”。
當晚周總理看到那份報告后非常重視,立即讓他的秘書錢嘉棟打電話給外交部轉告他的意見。周總理說:不能籠統地認為提“打倒陳毅”這個口號是反動的,因為這里有不同情況,有的人提這一口號,的確是從惡意出發的,但有的人提這一口號是從善意出發的。這張大字報實際上有否定一切的錯誤,是原則性的錯誤,是從右的方面來的干擾,應當馬上想辦法來彌補一下。
次日,錢嘉棟秘書第二次打電話給外交部轉達周總理的意見。錢秘書說,周總理認為這張大字報不是一個片面性的問題,而是原則性的錯誤。總理一直說過要防止老保翻天,現在就是從右的方面來的干擾,幫了倒忙。對于“打倒陳毅”的口號,要一分為二。少數人是別有用心的,多數人提這個口號只能進行解釋工作。錢嘉棟說,91位同志、部黨委都要表態,不批判、不表態,極“左”又要出來。部黨委不表態,就站不住。如果部黨委不表態,總理就來表態。搞右要防“左”。
3 月5 日周總理在研究工作后,對戴路(“91人大字報”簽名人,亞洲司領導) 說,你們那張大字報有三個錯誤:(一)為保自己,91個干部出來亮相,借口保陳總,實為保自己。(二)你們保陳總,幫了倒忙。(三)你們對群眾有對立情緒。
3 月12 日,周總理在中南海小禮堂接見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兩派群眾組織代表、部黨委13位成員(注六)、“91人大字報”的七名起草人(韓敘、張彤、余湛、陳楚、趙政一、葛步海和李玉池)以及耿飚、黃鎮、曾濤、劉新權和姚登山等一百五十多人。
關于91人大字報,周總理說,整個部黨委陷在里面。(對黨委)你們有一個人來向我談過沒有?恐怕沒有。”“姬鵬飛、喬冠華同志錯誤更大,一個是常務副部長連看都不看,喬冠華還出了壞主意。龔澎也看了。(龔澎答:“我聽念了一遍,我是沒有簽名的簽名者。”)
周總理又強調說,“91人大字報”部黨委沒有一個人看出問題來。也沒有一個人反對,聽說部黨委檢討還不好,部黨委還需要批判。主要責任是部黨委,要好好批判幾次才行。現在重點在外交部是批右,當然批右要防止極“左”。還是那句話,不然極“左”又要出頭了。”
4 月1 日晚,周總理在接見馬里駐華大使后對宮達非(“91人大字報”簽名人,非洲司領導)和三名工作人員閑談。談到“91人大字報“時,周總理說,大字報為二月逆流翻案,要恢復舊秩序。這說明外交部保守勢力相當大。大字報是外交部為二月逆流翻案風的代表作,要徹底批判。周總理又說,91人絕大多數是認識上錯誤,我們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批判從嚴,處理從寬,絕大多數是認識上的錯誤,極少數是死不改悔的。但絕大多數經過這次批判會提高覺悟,前進一步。但要防止又來一個極“左”抬頭。
之后,周總理仍不斷地批評“ 91人大字報”和外交部黨委。
四、陳老總作自我檢查
“91人大字報”貼出后,喬冠華曾向陳毅復述過大字報的主要內容。那時陳毅就擔心這樣做會“幫倒忙”。聽到周總理批評大字報后,2 月28 日陳毅致函周總理,表示完全贊同周總理的批評,并聲明“91人大字報”的精神和立場是右傾保守的,是對抗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發泄對革命群眾大批判的怨氣。
對于“打倒陳毅”的這個口號,陳毅說,“首先要分清:有少數壞人利用這個口號來實現其個人野心,絕大多數群眾對我的嚴重錯誤表示極大憤慨而喊此口號,兩者不能混淆。”
對于“91人大字報”簽名者,他說,“他們與我共事多年,我平時政治不掛帥,對他們幫助太少,我作為領導者,對于他們犯錯誤,我是有責任的。”
3 月1 日,陳毅請外交部同志將他2 月28 日寫給周總理的信用大字抄寫后公布于眾。
3 月6 日陳毅在外交部全體人員大會上作檢查。陳老總首先承認“錯誤”。他說,“我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犯的錯誤極其嚴重。我總是保護老干部,總是指責革命小將,指責青少年過左,總是不看文化大革命的主流,”“極端的嚴重右傾”。他又說,“對外交部的奪權有抵觸,總想把群眾運動納入自己的軌道。”
對于91人大字報和“打倒陳毅”的口號,陳毅說,大字報的“要害是借保陳毅之名。實行保自己,”“以‘打倒陳毅’口號來作為革命與保守,正確和錯誤的分界線,以我作為劃分的標準,這是完全錯誤的。”他認為,“群眾喊‘打倒陳毅’的這個口號,是對我的一些嚴重錯誤表示極大的憤慨。”
陳毅還批評部黨委。他說:“部黨委的要害是私字當頭、怕字當頭、我字當頭,讓91人大字報出籠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部黨委的同志應該到群眾去作深刻的檢查,特別是不能故態復萌,這次是一個故態復萌的一個表露,仍然是想恢復當官作老爺,恢復不民主,恢復一些問題由少數人作出決定就要人家執行,根本不愿意請教群眾。”隨即陳毅又自責說,“我對部黨委問題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多少年來,我對大家督促不嚴,我對大家要求不嚴,總是保護,從保護出發,從團結出發。”
五、外交部黨委的檢查
按照周總理指示,2 月 26 日外交部黨委貼出第一張題為“我們對91人大字報的看法”的表態大字報,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一般地批評91人大字報。
3 月3 日,外交部黨委貼出第二張表態大字報,決定對錯誤進行了檢查。
3 月5 日姬鵬飛常務副外長代表外交部黨委作第一次檢查,公開承認部黨委對于91人大字報的錯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3 月9 日姬鵬飛常務副外長代表外交部黨委作第二次檢查。姬說,“在91人大字報的問題上,我們犯了極其嚴重的錯誤,從右的方面干擾了我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我們的錯誤助長了右傾保守思潮的發展,是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一次新反撲。”承認“事先個別同志看過聽過大字報底稿,并且出過點子。大字報貼出后,又都看過,一直沒有發現有什么嚴重的原則性錯誤。”姬鵬飛認為大字報的“要害是借保陳毅同志之名來保自己,為保自己把矛頭指向革命群眾,否定了過去一年多來外交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的成績。”“因此我們要對當前外交部運動所發生的曲折,承擔主要責任。”
尾聲
2月25日聽到錢嘉棟秘書轉告周總理的意見后,余湛、陳楚、韓敘、趙政一等人立即開會作檢查。他們代表91人寫了一份兩千余字的檢查。書面檢查當日深夜定稿,連夜抄成大字報,2月26日一早貼出。他們承認“91人大字報”有否定一切的傾向和原則性的錯誤,沒有將一小撮階級敵人和從善意出發而喊過“打倒陳毅”的群眾區別開來,從右的方面干擾了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的文化大革命運動。
通過學習和群眾的幫助,91人都各自檢查自己的錯誤,陸續在各單位獲得“解放”(各級領導干部從“靠邊站”即被奪權到重返工作崗位,文革時稱“解放干部”) 1969年后91位干部都被委以重任。
注釋
注一:“91人大字報”簽名人名單
(副部級干部 1人,正司級、大使級、代辦級干部 34人,副司級、參贊級、專員級干部 35人,處級、秘書級干部2 1人。)(姓名后是是他們當時的職稱)。
1.王棟 (駐羅馬尼亞大使館參贊), 2.林中(駐保加利亞大使館參贊)
3.徐明 (駐意大利商務代表處代表),4.李超(駐伊拉克大使館參贊)
5.王錦川(駐阿爾巴尼亞大使館參贊),6.李強奮(駐北也門大使館參贊)
7.何功楷 (駐埃及大使館參贊), 8.宋之光(駐法國大使館參贊)
9.申志偉(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一等秘書),10.國鷹(駐錫蘭大使館參贊)
11.王明修(駐保加利亞大使館二等秘書),
12.章曙(駐伊拉克大使館一等秘書), 13.崔明堂(駐英國代辦處二等秘書)
14.胡洪范 (駐瑞典大使館二等秘書), 15.董厚亭(駐波蘭大使館一等秘書), 16.裴堅章 (駐緬甸大使館一等秘書), 17.關繼云 (檔案處處長),
18.孫志誠 (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館二等秘書),
19.王占元(駐蘇聯大使館一等秘書), 20.楊克明(干部司副司長),
21.姚廣(第二亞洲司司長), 22.趙禁(總務司司長),
23.凌青 (國際司副司長), 24.李連慶(蘇歐司副司長),
25.周耀東(政治部宣傳處處長), 26.邢松鷁(國際司專員),
27.王言昌(政治部組織處處長), 28.張占武(辦公廳專員),
29.許寒冰(女)(干部司副司長), 30.李寶球(女)(國際司處長),
31.楊虎山 (國際司副處長), 32.葉成壩(國際司副處長),
33.周覺(亞非司處長), 34.溫業湛(亞非司處長),
35.梅兆榮(蘇歐司副處長), 36.劉述卿 (蘇歐司專員),
37.白景義(總務司處長), 38 柳雨峰 (亞非司司長),
39.龔普生(女)(國際司司長), 40.甘野陶(條約法律司司長),
41.宮達非(非洲司副司長), 42.趙雪明(機要局副局長),
43.馬牧鳴(辦公廳翻譯室主任) 44.李云川 (駐朝鮮大使),
45.岳良 (辦公廳副主任), 46.柯華(非洲司司長),
47.韓克華(駐匈牙利大使), 48.許建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
49.姚仲明(駐印尼大使) 50.朱其文(駐越南大使),
51.張燦明(駐蒙古大使), 52.柯柏年(駐丹麥大使),
53.王國權(駐波蘭大使), 54.謝邦治(駐保加利亞大使),
55.秦力真(駐贊比亞大使), 56.楊琪良(駐摩洛哥大使),
57.王雨田(駐肯尼亞大使) 58.何英(駐坦桑尼亞大使),
59.周秋野(駐剛果[布]大使),
60.張世杰(前駐尼泊爾大使)(文革爆發時,任北京市外辦主任),
61.陳叔亮(駐柬埔寨大使), 62.俞沛文(駐蘇丹大使),
63.章文晉(駐巴基斯坦大使), 64.李恩求(駐荷蘭代辦),
65.趙行志(駐日內瓦總領事), 66.岳欣(駐芬蘭大使),
67.熊向暉(駐英國代辦), 68. 曹癡(駐伊拉克大使),
69.郭力文(女)(駐匈牙利大使館對內參贊),
70.常玉林(女)(駐波蘭大使館對內參贊),
71.于夢欣(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館參贊), 72.王澤(駐達卡總領事),
73.陳鐵(駐朝鮮大使館參贊), 74.王惠民(駐肯尼亞大使館參贊),
75.季尼(女)(駐智利貿促會辦事處對內參贊),76.李玉池(總務司副司長),
77.張彤(第一亞洲司司長), 78.余湛 (蘇歐司司長),
79.陳楚 (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 80.符浩(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司司長),
81.劉新權(副部長兼政治部主任), 82.葛步海(禮賓司代司長),
83.秦加林(新聞司司長), 84.孫盛渭(駐緬甸大使館參贊),
85.王越毅 (政治部處長), 86.戴路 (駐朝鮮大使館參贊),
87.袁魯林(新聞司副司長), 88.王崇理(領事司副司長),
89.趙政一(外交學會副秘書長), 90.王一木(政治部組織部副處長),
91.韓敘(禮賓司副司長)。
注二:“國際司”的全稱是“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司”。
注三:文革開始時,姚登山在我國駐印尼大使館工作,擔任臨時代辦。他是大使館的第一把手,在印尼反動派反華時,帶領大使館全體人員堅強勇敢地反擊印尼反動派的抗暴斗爭。1967 年4月底回國后被媒體譽為“紅色外交戰士”。是年5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受到毛主席的接見。在“左”傾思想的影響下,他利令智昏,對抗中央的指示,盲目“造反”,堅決支持“打倒陳毅”。在“批極左、抓壞人”運動中,姚從“紅色外交戰士”淪落為“階下囚”,被關押了十三年。
注四:時稱“王八七講話”的尖端內容有,“外交部運動阻力大(指周總理反對“打倒陳毅”)外交唬人么!別人不能干,了不起,把它神秘化,只有少數專家才能干”;“革命不動班子?!這么大的革命,班子不動還行?”“二十幾歲可以當中央部長,毛主席說的”;“我看你們現在權沒有掌,有點權才威風”;“揪陳毅大方向當然對”,“高呼口號(指“打倒陳毅” 口號)是好事,是革命的景象”,‘堅決支持你們,將革命進行到底”;“毛主席和總理要我過問外交部,在主席那里說的”等等。
注五:毛主席念的兩句詩出自唐朝羅隱的《籌筆驛》,全詩是:
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
唯余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注六:1967年外交部15位黨委委員名單
部長 陳毅
副部長 劉曉、章漢夫(文革開始后不久,被懷疑有“叛黨”問題被拘押)、
羅貴波、姬鵬飛(常務副部長)、王炳南、喬冠華、韓念龍、劉新權、
徐以新、陳家康
部級干部 孟用潛 (外交部直屬單位《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文革一開始就靠邊站了。)
部長助理 龔澎(女),董越千(兼辦公廳主任),宦鄉(兼研究室主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