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與國際主義及我國國家安全
葉勁松
中華人民共和國入朝參戰,抗美援朝60周年已經到來。中國抗美援朝是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表現,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及政權)聯合起來同帝國主義斗爭的表現。因為只有全世界無產階級(及政權)聯合起來,才能取得對國際資產階級斗爭的勝利。馬克思曾教導說:“過去的經驗證明:忽視在各國工人間應當存在的兄弟團結,忽視這應該鼓勵他們在解放斗爭中堅定地并肩作戰的兄弟團結,就會使他們分散的努力遭到共同的失敗”。列寧也指出:“資本的統治成為國際性的了。因此只有工人進行反對國際資本的共同斗爭,各國工人爭取解放的斗爭才會有所成就”( 四川行政學院馬列主義政冶學教研究室翻印《馬克思 恩格斯 列寧 斯大林關于政治學方面的言論摘錄》下冊114、115頁)。
以美帝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已經在二戰之后加劇了對社會主義國家(以及將走向社會主義的國家)進行戰爭威脅(1949年成立的北約組織就是這戰爭威脅表現),并以多個資本主義國家在美帝糾集下聯合武裝干涉朝鮮內戰,支持資本主義的南朝鮮軍隊,使朝鮮內戰轉變為國際資本主義對一個推翻資本主義的國家的戰爭時,鄰近中國的工農政權,從“只有工人進行反對國際資本的共同斗爭,各國工人爭取解放的斗爭才會有所成就”的道理出發,參加了朝鮮人民的反對國際資本主義侵略的斗爭。
而且解放戰爭時期,己建立工農政權的朝鮮。對曾處困難時期的我國東北的人民解放軍和中共地方政權,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無產階級國際的支持和幫助,為我國做出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榜樣。
大連(及附近地區),是整個解放戰爭時期一直由中共控制的唯一的東北南部的大城市。 解放戰爭初期,東北南部(當時也稱南滿)主要被國民黨軍控制,而我東北根據地主要在以哈爾濱為中心的北滿,大連成為一座被國民黨圍困的、遠離東北主要根據地的孤城。,朝鮮和蘇聯為打破國民黨對大連昀物質封鎖提供了很大幫助。朝鮮成了北滿和大連間物資運輸、人員調動的中轉基地。北滿根據地向大連提供的物資,不走東北境內向大連運,而是進入朝鮮,在朝鮮西海岸的港口裝船(主要是朝鮮和蘇聯船只),從海路運到大連。人員調動也通過朝鮮領土和運輸工具來實施。所以朝鮮還為我軍提供了后勤運輸力量。還有,在國民黨政府圍困大連時,運往大連的有些物資(如有些煤、油、糧食)就是來自朝鮮,而不是從北滿根據地運來。這樣成本更低,運輸時間更短,供給更及時。這樣朝鮮還成為我后勤物資供應地。由于朝鮮、蘇聯的幫助,國民黨想困死大連的計劃根本不能成功。其實不僅在大連,在東北的其他地方,我東北解放軍有些欠缺的物質,也常到朝鮮去采購、交換,甚至還得到不少免費支援。“在解放戰爭時期,朝鮮支援給我軍2000多車皮日本侵略軍戰敗留下的作戰物資,有的是無代價支援,有的是通過物資交換實現的。”
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軍向我東北人民解放軍發動大規模進攻,想圍殲我部隊。當時我解放軍的情況顯得被動一點。而當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在中朝邊界附近處作戰,我軍部隊面臨被國民黨軍合圍,或被切斷后路,沿我國東北境內北撤已不太可能時,我軍就撤入朝鮮境內,再經過朝鮮撤到北滿(我軍的一些物資和軍工廠設備等也通過這種撤入朝鮮方法得以安全),使國民黨軍圍殲我解放軍的計劃化為泡影。因此朝鮮成為我軍的安全通道。
另外,我軍與國民黨軍在中朝邊界附近作戰時,我軍的一些傷病員也送到朝鮮的醫院進行治療。因為我軍戰地簡易救護醫療醫院救治重傷員能力不如朝鮮醫院(因為移動醫院藥品不齊全,較大較重的救助實施也沒有),并且有不能行走的重傷員,將可能使戰事不妙需后撤時的撤退速度受影響。所以朝鮮幫我救治重傷員,不僅挽救了一些同志的生命,還使我軍運動更加靈活快速,并減輕我戰地醫院的壓力。
因此,中朝間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大規模的相互支援,在我國解放戰爭初期就已開始。所以當朝鮮處于困難狀態時,我國同樣有國際義務給予幫助和支持。
還有,從當時中美關系看,美帝軍隊對共產黨領導的我國是極端仇視。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即表示:過去制定的在發生戰爭時阻止臺灣‘落入俄國人手中’的計劃有效。叫嚷最兇的是麥克阿瑟,他于5月29日和6月14日先后向參謀長聯席會議和陸軍部遞交備忘錄,首次提出臺灣在戰時將是‘不沉的航空母艦’這一說法。差不多同時,國防部長路易斯.約翰遜建議美國應不惜動用軍隊拒共產黨于臺灣之外”(李長久《中美關系200年》新華出版社1984版167頁)。而朝鮮戰爭爆發后的第三天(6月27日),美國總統就命令美國艦隊開進臺灣海峽,以阻止可能發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
侵朝戰爭中,美國陸軍還遠在朝鮮南部之時,就已經開始了對我國的空中侵略。1950年“8月27日侵朝美軍飛機開始侵入我國東北領空,進行偵察、掃射、轟炸……自此以后,美國飛機和軍艦不斷侵入中國領空領海進行挑釁”(《中美關系200年》170)。
我國的哈美人士現在仍在無視事實地不停講,中國不應派志愿軍赴朝參戰。他們說,美軍打到鴨綠江邊也不會威脅我國。但是,美國這個國際資本主義的頭子,會不恨推翻資本主義剝削的國家?會不威脅共產黨領導的、推翻資本主義剝削的國家?朝鮮戰爭爆發前美國高級軍事領導人的上述阻止中國解放臺灣的言論,以及將這種言論轉變為現實的美國艦隊開進臺灣海峽,以及我志愿軍入朝參戰前,侵朝美軍飛機就已經不斷“侵入我國東北領空,進行偵察、掃射、轟炸”,不是都充分表現了美帝對新中國的仇視嗎?極仇視新中國的美國軍隊兵臨我國邊境,能不對我國造成威脅?因此從戰略上看,我國絕不容許極端仇視新中國的美國侵略軍靠近我國,我國應派出軍隊幫助朝鮮趕走入侵的美軍。
另外,從現實的國家安全利益看,朝鮮國家安全與中國國家安全關系緊密相聯。因為中朝兩國唇齒相依,如當時美國占領朝鮮后,美國將取得最近的攻擊中國的基地,取得對華的更好的軍事攻擊態勢,從而使中國國家安全急劇惡化。這個我們可以從軍事角度進行分析。
美國在沒有占領朝鮮的情況下,美軍如果要在當時侵略中國大陸,軍事措施基本只能限于飛機的空中轟炸和渡海登陸進攻(1950年時美國還未將導彈應用于實戰)。而空中轟炸雖會對我國較大損害,但僅靠它卻不能決定戰爭的勝敗,而且對我國經濟損害也不會是特別大。我們知道,轟炸工廠比起炸坦克、裝甲車輛等而言,轟炸的精確性要求不高。而二戰中,美國對狹小的德國、日本的工業進行“戰略轟炸”,效果并不如預料的好,美軍轟炸很長一段時間后,德、日工業繼續增長。后來戰爭末期德、日工業生產下降,很大程度是德、日國外原料等供應地被蘇美等國陸軍占領、國外供應中斷的結果。即使1960年代后,導彈成為空中打擊的重要力量,但它也不能解決戰爭問題。例如,1990年之后,美國對空中力量很弱的伊拉克實施封鎖,并多次對伊拉克進行大規模的空中打擊,但并不能摧毀薩達姆政權,最后還是2003年對伊戰爭,通過美國陸軍的地面進攻和占領才最終解決問題。而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肯定能使我空軍、防空力量、導彈部隊也會強大起來。因此,美國如僅靠南朝鮮、日、關島、臺灣等基地陸基戰機和航母艦載機對我進行空中轟炸,導彈打擊,既不能打敗我國,也不能對我國經濟造成根本性的傷害。
當然,美國未占領朝鮮情況下,它還可能以日本、南朝鮮、臺灣為基地,渡海登陸我國大陸,實施侵略進攻。美軍也成功實施過諾曼底登陸和仁川登陸兩次大規模登陸,但這兩次登陸有一定特殊性。諾曼底登陸時美軍登船碼頭到登陸點距離很近,并且美軍掌握了絕對制空權,使德軍不能空中偵察,從而不能知曉美軍積集、登艦、登陸艦隊運行等狀況,也就不能在以上幾個過程中對美英軍隊實施空中打擊。仁川登陸時,雖然美軍登船碼頭到登陸點距離稍遠些,但同樣因為美軍對朝鮮軍隊的絕對空中優勢,美軍完全掌握制空權,使朝鮮軍隊不能知曉美軍登陸部隊狀況,也無法對登陸部隊實施空中打擊。這兩次登陸成功的共同點是美軍掌握絕對制空權,使防守方無法通過空中偵察來發現美軍登陸動向,也無法從空中對航行中的、登陸中的美軍予以打擊,再加上美軍登陸處防守方兵力較少(諾曼底登陸時,德軍絕大部分兵力被牽制在蘇德戰場。仁川登陸時,朝鮮人民軍絕大部分兵力被牽制在朝鮮南部)。
但日本、南朝鮮距我國很遠,美軍要以它們為基地實施這種侵略我國的長距離、大規模的登陸戰極其困難。臺灣海峽170公里寬,美軍以臺灣為基地實施登陸的航行距離相對較近。但臺灣海峽寬度也是英吉利海峽的約5倍。這種遠距離航海登陸,必須要有強大的空中優勢所確保的制空權為保障。否則其登陸的人員裝備將會長時間暴露在我方的空軍火力之下(美軍從日本、南朝鮮登艦,要在海上航行10小時以上。從臺灣登艦也要在海上航行5小時以上),航行途中傷亡、損失慘重。
上海解放不久,臺灣常派戰機轟炸上海等地。隨后應中國請求,不太多的蘇聯戰機進駐華東,就基本遏制了國民黨空軍的美式飛機對大陸的軍事騷擾。因此,我國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中蘇友好狀態下,美國如企圖渡海登陸侵略中國,中蘇空軍協同,將對海上航行的登陸美軍以猛烈火力攻擊(而朝鮮戰爭實踐也證明,蘇聯空軍和年輕的、蘇聯戰機裝備的中國空軍協同作戰,美國空軍也未能在朝鮮空戰中占有多少優勢。再加上我志愿軍陸軍在朝鮮東西部采取的反登陸措施,美軍也不敢再在朝鮮北部采用登陸戰)。
當然,美國也可以日、韓為基地對我國實施空降進攻。但空降只可能對小國或小島作為主要進攻方式,對中國大陸的進攻,美軍只能把它作為輔助進攻方式。
但是,若朝鮮被美國占領,美軍對我國的進攻方式不會僅局限于以上幾種,它多了一些進攻方式,并且多了一些威脅性大得多的進攻方式。若朝鮮被美國占領, 我國東北將因為朝鮮的淪陷而暴露無遺,美國龐大的戰爭機器將只是與我國隔江相望。這將產生以下一些后果:(1)我國不得不為了國家安全,數十年、上百年地在中朝邊界附近部署幾十萬乃至近百萬部隊守衛,以防備美韓軍隊的突然進攻(以及美蔣從朝鮮通過派遣特務等越江向中國大陸滲透)。親美人士常說,抗美援朝使我國付出大量錢財消耗,不搞抗美援朝,用這些錢財搞經濟建設才是正道。但是,如朝鮮淪陷,我國將長期增大在中朝邊界方向的人力、財力耗費。其總的財力耗費比入朝參戰耗費更大。反之,朝鮮存在,我不用幾十、近百萬軍隊防衛在中朝邊界附近,還能拒美帝在千里之外,也不擔心美蔣特務從鴨綠江那邊滲透。可以說,朝鮮不淪陷,朝鮮軍隊就免費保衛著我國那個方向的安全,大大減小我國用于防備美帝的人力、物力消耗。
(2)由于距離極近,美軍對我攻擊容易得多,運載工具簡單得多。美國陸軍從鴨綠江對岸朝鮮出發地進攻,只需跨江就可實現在我國東北登陸。而跨江登陸只需乘坐陸軍兩棲車輛或陸軍直升機就可實現。而朝鮮存在,美軍從日、韓出發地出發登陸,必須跨越大海,而跨越大海比跨越江河困難更多。并且跨越大海不能直接乘兩棲車輛和運輸直升機完成,而需先乘登陸艦和運輸艦等到登陸點附近海域,再登上兩棲車輛和運輸直升機或氣墊船等實施登陸。即需要更多設備、花費和程序才能完成。
(3)由于距離極近,美國空軍或陸軍若從朝鮮對我東北發動突然進攻,易于形成戰爭突然性,幾乎不會給我國提前發現及預警的時間,幾乎不給我兵力機動調配和各種準備的時間,極易打我個措手不及。這時,美軍既可以用隱蔽在距中朝邊界幾公里處突然進攻襲擊(這個距離,乘坐兩棲車輛,從出發地到越江登陸東北大地只需十幾分鐘。1960年代后還能乘直升機大規模登陸,這則只需幾分鐘)。
美軍等還可利用經常在中朝邊界進行大規模或超大規模軍事演習,突然從演習轉變為襲擊。它貼著邊界演習,在它控制的朝鮮區域內,我不可能它一演習就宣布邊境部隊進入緊急狀態,也不能派飛機攔截警告在邊界那一邊的敵機。即使它一演習我國就宣布邊境部隊進入緊急狀態,但美軍通過長期的空中偵察(60年代后還能用衛星偵察),發現我軍部署相對薄弱點,可進攻這相對薄弱點。美軍演習掩護襲擊時,大批敵機幾十秒內就可越過邊界對我地面實施打擊,“演習”的大批直升機搭載步兵幾分鐘就可完成越界著陸,并發動地面攻擊。另用兩棲車輛和浮橋越江登陸部隊配合,形成立體進攻。我們前面講過,如朝鮮存在,美軍要用陸軍大規模進攻我國,只能用渡海登陸,從出發到登陸則需十小時以上,不能形成對我的突然襲擊。另外它也不易用演習掩護襲擊。美軍占領朝鮮時,它的飛機在我東北以外幾百米飛行,仍屬在它控制區域飛行,我軍戰機也不能警告它離去。而美軍未占領朝鮮時,它在我國外海飛行,我國飛機可在離海岸幾十公里外攔截、警告。
因此,朝鮮存在情況下,美國對我軍事侵略進攻方式較少, 侵略進攻方式威脅性較小,并且容易防備,有利我國國家安全。反之,朝鮮被美軍侵略占領,則美國對我軍事侵略進攻方式較多, 侵略進攻方式威脅性更大,并且不容易防備,不利我國國家安全。
以上我們是從軍事角度分析,得出朝鮮國家安全將有利我國國家安全的結論。我們若以史為鏡,以史為鑒,也可以得出結論:保衛朝鮮的安全就是保衛中國自身的安全。從近現代史看,田中義一的奏折就談到,占領朝鮮是占領中國的前提和跳板。奏折擬定的日本征服步驟是:第一期征服臺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第三期征服滿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日本大規模侵華,也都是以朝鮮為跳板實施的。1895年中日戰爭給予滿清以致命打擊的,不是北洋水師被日本海軍消滅,而是日本陸軍占領朝鮮后,大舉從朝鮮攻入東北,并在營口附近一戰擊敗6萬清軍。1905年日俄戰爭時日軍也是通過朝鮮大舉攻入我國東北與俄軍作戰。1931年日本占領我國東北,也是通過朝鮮增兵進占的。歷史告訴我們,在我國東北方向,朝鮮是前線,中國東北是后方,前線不失,后方和平安全;前線一丟,東北就可能成為血流成河的戰場。
因此不管歷史經驗和現實存在的帝國主義侵略威脅,我國都不能允許朝鮮成為美帝國主義進攻我國的基地和跳板的局面出現,我國不允許前線丟失后讓東北大地成為我國與美國侵略軍廝殺的戰場,不允許我國東北被打成個廢墟。正是基于以上考慮,黨中央當年決定抗美援朝。因此,我國當年抗美援朝,既是履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義務,也是中國國家安全利益的需要。抗美援朝不是中國對朝鮮單純的履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義務援助,而是在首先保衛我國國家安全同時援助朝鮮。所以當時我國稱抗美援朝是保家衛國。這也表明,一國履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義務援助他國革命,也符合本國社會主義利益。抗美援朝就是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關心本國國家安全高度一致的最好體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