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張愛萍親歷的核爆密事

張勝 · 2010-09-12 ·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張愛萍親歷的核爆密事

 

張勝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0年09月10日13:33

  

   毛澤東說他:“好犯上!”

  鄧小平說他:“軍隊中有幾個人惹不起,你張愛萍,就是一個!”

  張愛萍,新中國第一支海軍部隊的創建者,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總指揮。

  其子張勝在《從戰爭中走來:兩代軍人的對話》一書中全面展示了張愛萍多姿多彩的人生。本文節選的是中國第一次核爆的最后關頭,張愛萍經歷的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時刻。

  人們都說,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是“死亡之海”,但真正的“死亡之海”是位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緣的原子彈爆心。羅布泊西北的戈壁腹地,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整,一次巨大的核裂變將這里的一切都消滅掉了。在過去的30多年里,這里曾40多次爆炸過原子彈和氫彈,現在,它已經沉寂下來了,而且可能會永遠沉寂下去,它留給世人的是永恒的死亡。這就是“死亡之海”。

  在全國民眾毫不知曉的情況下,中國原子彈事業就在這片被譽為是“死亡之海”的荒漠中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1963年5月至11月,成功地進行了7次局部縮小尺寸的分解爆轟試驗。

  12月24日,整體縮小尺寸的聚合爆轟試驗獲得成功。

  20天后,1964年1月14日,蘭州濃縮鈾廠生產出了作為原子彈裝料的高濃鈾。

  6月6日進行原子彈一比一模型爆轟試驗,也稱冷試驗。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轟轟烈烈的基地忽然沉寂下來。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等待最后時刻的到來。

  我后來問父親,你緊張嗎?“緊張!”比打仗呢?“大概還要緊張些。”為什么?“事關中國的一切問題都是和政治緊緊相連的,兩彈一星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個科學技術問題。從現在披露的文件看,直到1964年9月22日前,也就是實際爆炸前的24天前,最高決策層還在等待。他們需要一個恰當的時機,以便這顆原子彈能夠把令人窒息的國際政治時局炸開一個缺口;他們需要用這顆炸彈來證明,證明中國人的志氣,證明中國黨的正確,證明中國人民是壓不垮的。

  但是,如果它炸不響呢?

  我相信,誰都不會因此而責怪,但內心的、不可名狀的遺憾和慍怒總會是有的。不是早就說過了嗎?“萬無一失”!既然一切試驗都通過了,為什么拿到現場就不靈了呢?是技術問題,還是責任、態度、作風問題?可既是科學研究,哪里可能萬無一失?但這是政治,政治要求科學,必須萬無一失!

  許多人都親眼看見過試驗失敗后領導人沮喪的神情。岢嵐23基地,神州5號發射,航天部部長林宗棠坐鎮指揮,火箭點火后升空幾秒鐘后爆炸。林臉色驟變,清場后,他仍一個人默默地呆坐了好幾個小時,一句話都沒有。即使是一個毫無利害關系的旁觀者,都能感受到他內心深深的痛苦,為他難受。作為中國第一次核試驗總指揮的我的父親,沒有理由不緊張。

  1964年10月13日,也就是爆炸前三天,試驗總指揮部全體人員在父親帶領下游覽戈壁灘上的樓蘭古國遺址。這可以說是他的一個習慣。1945年他在華中軍區任副司令,在津浦路破襲戰役的前夜,他順道游覽了皇藏峪,這是劉邦、項羽楚漢相爭的地方。父親說:“司令員是張鼎丞,他聽說我游覽去了,急著說你這個家伙,第二天就要開戰了,還有這個雅興?”

樓蘭,這個羅布泊邊上的神秘古國,早在1600年前就消失了。樓蘭人是否隨著家園也一起迷失在歷史的塵煙中呢?遺存在大漠黃沙之中的古城遺址,能夠幫助我們找到答案嗎?幾年前,當父親第一次從飛機上俯看這里的遺跡時,他就想,等到原子彈試驗成功后,我一定要來這里看看。可今天他突然改變了,他說:“不是成功了再來看,而是看完了再成功。”他親自動員朱光亞、周光召、陳能寬、王淦昌、彭桓武,這些掌控著現代人類最高文明的學者們,在這顆原子彈起爆的前夜,一定要跟他去看看這個幾個世紀前就消失了的古代文明。這兩者之間會有必然的聯系嗎?核彈,這個標志著現代科技的最高領域,難道也會和眼前這些被黃沙掩埋了的古代燦爛文化一樣,最終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嗎?

  王淦昌說:“愛萍同志在原子彈爆炸前夕組織我們來這里游覽,確有大將風度。但我心里還是在嘀咕:原子彈能不能響呢?”

  一直跟在父親身邊的李旭閣說:“看得出,所有的人都緊張,這可是全黨全國人民的重托啊!”

  呈現在這些科學家眼前的,只是殘露在黃沙中的城垣遺跡和頹敗的佛塔。

  中國的最高決策層都在關注著羅布泊。

  周恩來9月21日致信毛澤東:“……急需待主席回后,當面報告,以便中央早做決定。”

  第二天,即9月22日,周恩來向毛澤東、劉少奇和政治局常委們匯報了首次核試驗的準備工作和試驗方案。會議作出了“早炸”的明確決定。

中國的首次核試驗的時間表猛然間迫近了。

9月23日16時40分至17時40分,周恩來又召集會議。參加會議的只有11人,核心中的核心。他們是:周恩來、賀龍、陳毅、張愛萍、劉杰、劉西堯、鄭漢濤、劉柏羅、周家鼎、王亞志、李旭閣。

周恩來說:不應知道的人就不要讓他知道。要實施封鎖。

他又說:這個時期就根本不要寫信了。你們也不要私事打電話。上梁不正下梁歪。什么消息也不準漏出去。參加試驗的有6000多人,上萬的人。我們現在在舞臺上,他們在暗處,不要還沒搞就嚷出去了。你們兩個(指父親和劉西堯)從今天起不要接見外賓了,埋頭苦干,是無名的工作,決定了松不得。

他又說:準備好了,打個電話給我們,不要說具體時間,就說20日之前,我們就知道了。電報要用有線電報,加保密。保密問題,不能假手許多人……希望你們家里也不說。不要一高興就說出去。我老婆是老黨員、中央委員,不該說的我也不說。任何人不該知道的,不要知道。前幾天開會的人不一定都通知。我們決定這個事,也只是常委、軍委兩位主席、彭真同志。

周恩來問:萬一不響,今年能再做一個嗎?

父親回答:要隔兩三個月。

總理說:只好待明年了。不響外邊也不會知道,也要準備不響。(原子彈)的確是嚇人的,主席更大的戰略想法,不一定用,既然嚇人,就早響。

總理說:還要防止響了以后他馬上報復,也不一定,但總是要有些準備……

然后是分工:總參和空軍作出防空部署;劉杰負責資料、儀器設備的轉移;陳毅進行對外宣傳工作的準備;張愛萍趕赴試驗現場組織指揮……

當晚,父親即召集核試驗指揮部緊急會議。他回憶說:“我站起來要走,總理說,掏掏你的衣兜,有沒有紙條。總理當時規定,會議的內容不準做記錄的。……運輸要學習荷蘭人做法;要求通信兵部,有重要通話時,其余通話統統拆線;命令一旦啟動,不準再對外通信;從上到下逐級檢查落實。我自己從沒有給家里通過電話……”

 兩彈一星是科學,但科學也相信運氣。

 前蘇聯的電影《訓火記》就有這樣的描寫。決定發射20次,前19次都成功了,但到最后一發,也就是第20次,掉下來了,那前面的成功還有什么意義呢?因為最后的結果是失敗。但如果當初的決定就是試驗19次呢?那結果就是成功。

1980年,向太平洋發射洲際導彈。準備了不同設計的三發彈,第一發,父親親自到場指揮,成功了。第二發,我去看,在科委指揮所,失敗了。錢學森解釋說,是一、二級分離早了零點幾秒。我回去說,好不容易去看一次,還失敗了。父親說,那是你運氣不好。

我當然知道這是在開玩笑。但我和國防科工委試驗部門的朋友們閑聊時,他們卻極其認真地說:“沒錯,就是和運氣有關。你父親到場肯定成功,從1960年第一發導彈算起,只要他在,幾乎沒有不成功的。每次大家都叨咕,張愛萍來不來。他是福將,命硬,他來了,就撐得住。”

我大惑不解。

我問過父親,他回答得很簡單:“沒有竅門。一是下去;二是過細。”

正如父親自己講的,沒什么訣竅。就像周恩來要求的那樣,最高指揮者必須親臨現場,必須事必躬親、事無巨細、心細如發,拼精力、拼耐心、拼勤奮,每一個環節都要過一遍,因為只有你,具備最后的拍板權。他總是在發射前一個月就到位了,協調會總要參加幾次。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擺問題,當場拍板。參加的多是司局級的領導,他一個副總理,軍委領導,誰敢在他面前強詞奪理、油嘴滑舌?

東-5發射前,檢驗部門說,油路上像是有個陰影。誰的責任?爭執起來。父親說,有了疑點就給我搞清,最后是七機部的一個副部長,父親說他記得好像是張鐮斧,親自爬進發動機倉里,拿著檢查胃鏡的儀器察看,是一根鞋帶。為一根鞋帶折騰了好幾天,要是上了天,堵在油路里,不堪設想。父親說“五定”是怎么搞的?給我追!五定,就是每一個崗位都要定人員、定職責、定位置、定動作、定關系。查的結果是裝配人員中有人丟了根鞋帶。父親大怒,“不是規定不許帶任何東西進來的嗎”?有人在一旁嘀咕說,鞋帶不好算是故意帶進來的東西吧。“那就把鞋帶統統都給我解下來!”

幾年后,我的朋友淮淮,航天部外事辦的干部,去這個地方。進車間時,門衛叫她把鞋帶解掉。為什么?回答是不容置疑的:“這是張愛萍的命令!”

愕然。什么時候下的命令?“不知道,反正我來這之前,大概總得有十來年了吧!”門衛講了他的師傅,上一屆老門衛留下來的故事。

“沒有哪一任領導愿意去改這個規矩。”門衛補充道。

“是啊,”淮淮和我說,“一個廠長怎么好改動副總理的指示呢?”

也許,他們根本就不想改,為什么不叫后人都記住這個故事呢。

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現場,目擊者稱:

……讀秒到零,起爆!一剎那間,一團巨大的火球騰空而起,天空和大地燃燒起來,太陽都變成灰色的了。隨后就是一聲巨響,向外擴展,又被綿延的天山反射回來,如巨雷碾過頭頂。緊接著沖擊波橫掃著無邊的戈壁……火球在翻滾,在升高,在膨脹,橘紅、靛藍、絨白地變幻著……終于,它定格成一朵直塑在空曠的天地之間的蘑菇云。令人恐怖的美麗!

  這一天是1964年10月16日15時。

張愛萍親歷的核爆密事

張愛萍親歷的核爆密事

驚愕之余,足足等了4分鐘后,父親拿起電話,向周恩來報告:“成功了!”

沒有回音……沉默。

父親說:“總理沉默了一會兒說,是不是真的核爆炸?我也愣了。是啊,憑什么說是核爆炸?誰也沒見過核爆炸,真正的核爆炸該是個什么樣子嘛!”

不親臨其境,怎么會感受得到那股讓大自然都顫抖的神力呢!

要回答周恩來是不能用“地動山搖”這樣的詞匯的。父親問身邊的王淦昌。王淦昌望著60公里外那朵鼎立在蒼穹之間的巨大云柱,什么爆炸能制造出如此奇觀呢?他沉默了一會兒,也做了個判斷性的回答:“應該是的。”

父親告訴總理他所看到的景象,在60公里外看見蘑菇云升起來了,這樣大的威力,不可能是普通炸藥所能,根據火球、聲響、蘑菇云的高度等爆炸的景象來判斷,應該可以判定,是核爆炸!但要以最后檢測到的數據為準,科學嘛!

幾分鐘后,周恩來電話轉達毛澤東指示,要查清是不是真的核爆炸,國外不相信怎么辦?

毛澤東說過:“那東西可以嚇人!”他當然最關心的是要讓全世界都相信,中國人在戈壁灘上折騰出來的這個家伙,的確是個真的!

在現場的人是不會想那么多的。還有什么比親眼見到的這團耀眼的火球更有說服力的呢!他們沖出塹壕,喊啊,跳啊,哭啊。他們順勢倒在沙坡上,雙腳亂蹬沙石,互相擁抱,將帽子拋向天空。

有一張照片,他們把父親和幾個科學家抬起來,拋向天空。

兩個多小時后,父親簽發了一份經多方專家檢測并認定的報告: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的威力,估計在2萬噸梯恩梯當量以上。根據總理指示,報告送達毛澤東、周恩來、林彪、賀龍、羅瑞卿。

原子彈,以它超自然的神力,被稱之為人類的終極武器。

中國西部戈壁荒灘上爆炸的這顆原子彈,在一夜之間,使一個貧弱的國家與世界超級大國坐在一起言和了。對抗的雙方,最終走向平衡。

意義還不僅在于此。不到一年,1965年8~9月美蘇兩個超級核大國,向聯大提交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草案,1968年6月聯大核準該條約草案,1970年3月5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正式生效。該條約中有一條規定,非核國家不得研制核武器。我和父親討論過,如果在條約通過前,我們仍然搞不出原子彈來該怎么辦?他說:“……那會很麻煩的。周恩來擔心的正是這一點。”

在老一代共產黨領導人的政治理念中,中國要成為核大國,但中國又要成為一個主持正義和對人類前途負責任的大國。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還被排除在聯合國之外,雖然在信仰和價值觀上還存在著差異,但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尊重人類共同的道德規范是必須的,中國不可能去扮演無賴的角色。

1964年10月的這一響,為中國贏得了這個歷史的機遇。

相互制衡的時代到來了。歷史學家、社會學家稱它為核時代。

我的車在這片被稱作是“死亡之海”的荒漠中緩緩地行駛。沿途經過了好幾個早已廢棄的營房,那是參加核試驗部隊的住處。很多遺棄的物品和器材上,依稀可見1964年的字樣。接近爆心很遠處的房屋都被摧毀了,奇特的是,殘垣斷壁中,所有的房子都沒有了屋頂,那是被沖擊波過后產生的負壓掀掉的,它們向天敞著大口,要同上蒼對話。

它們要告訴我們什么呢?

“原子彈不是武器,可能永遠都不會用到它的。它只是一種精神,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父親講完了他的故事后說出了他的結論:

“倒了這種精神,就只好去乞討了。”

2000年,我國經濟實力到達了歷史的新高峰,GDP超過了法國,僅次于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成為世界第五。中央獎勵了一批兩彈一星的有功人員,授予他們功勛科學家光榮稱號。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舉辦的頒獎大會上,有人記起父親當年在動員大會上講過的話:

“在座的有讀過《封神演義》的嗎?

 來無影、去無蹤、千里眼、順風耳、移山倒海、撒豆成兵……

今天,你們的工作就是變神話為現實。

將來,后人們也會為你們封神的。記住,你們中的有些人,將來是會上共和國的封神榜的!”

40年后,國防科技戰線上被“封神”的科學家有: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追授的有: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

共23人……

(摘自《從戰爭中走來——兩代軍人對話》,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年1月版,定價:45.00元)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中文字幕国产日韩欧美 | 在线日本有码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婷婷在线视频 | 婷婷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在国产在线视频a在线视频 午夜男女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