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下午易富賢先生在烏有之鄉講座《大國興衰的人口因素-停止計劃生育急迫性》,深受啟發。
以下為本人去年寫的一篇文章,當中有不少地方借鑒了易先生的觀點。
和中國的漢族一樣,俄羅斯族也是一個苦難深重的民族,前身是莫斯科大公國,人口很少,跟盧森堡或是比利時這樣的小國家差不多。13世紀俄羅斯遭到成吉思汗的侵略,蒙古韃靼人的壓迫長達兩個半世紀。由于蒙古只有幾百萬人口,要控制中國和西伯利亞已經力不從心,何況是在歐洲的莫斯科公國。1480年,莫斯科公國推翻了蒙古的統治。
15世紀下半葉,圍繞莫斯科開始形成一個中央集權國家,后來伏爾加沿岸、烏拉爾和西伯利亞的民族也加入進來,人口大量增加。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三世宣稱自己是拜占庭皇帝的繼承人,伊凡四世獲得沙皇稱號,奠定了俄羅斯專制政權的基礎,同時他也在國家管理、司法制度、軍隊和教會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但他死后,波蘭、瑞典的武裝干涉使國家陷入危機,1612年,下哥羅德人米寧和大公波扎爾斯基領導的民兵驅逐了侵略者。1613年,全俄縉紳會議推選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為沙皇,從此開始了羅曼諾夫王朝。該王朝統治俄羅斯整整三百年。
羅曼諾夫王朝時期,俄國人口開始增加,這個長期受侵略和壓迫、默默無聞的東歐小國開始逐漸強大起來。
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統治時期(1682-1725)是俄國歷史上的劇變時代。出現了鑄造作坊和煉礦廠,炮兵、航海和醫療學校、海洋學院、科學院。開始建立起常規軍并建設海軍艦隊。俄羅斯進入了一個新紀元。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為實現其奪取世界霸權的計劃,對土耳其發動了兩次戰爭(1768~1779、1787~1791),打通了黑海口,侵占克里木半島在內的黑海北岸廣大地區。1788~1790年同瑞典進行了戰爭。伙同普魯士、奧地利,于1772、1793和1795年3次瓜分波蘭。侵占了立陶宛、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格魯吉亞,并多次出兵東歐鎮壓革命,成為歐洲憲兵。由于人口增長快,貧富懸殊嚴重,大量失地農民加入軍隊向東部的西伯利亞進發,俄羅斯領土得以快速擴充,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廣袤土地都納入俄羅斯版圖。成為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國家。當時彼得大帝曾說過:“給我二十年,我還你一個奇跡般的俄羅斯。”葉卡捷琳娜女皇更是野心勃勃地說:“假如我能活到兩百歲,整個歐洲都將匍匐在俄羅斯腳下”。
俄羅斯的發展壯大與其在十七、十八世紀人口的快速增長是密不可分的,人口眾多在軍事上的價值更是不可估量。后備兵源充足的軍隊,其高級指揮員敢用兵、敢冒險,而不像一些人口少的國家的軍隊指揮員一樣要拆東墻補西墻,因為后備兵源少的軍隊輸不起。所以人數為歐洲第一的俄國軍隊每次戰爭都能派出幾十萬正規軍和數以萬計的哥薩克騎兵,人多勢眾,足以彌補裝備上的劣勢,而軍隊的英勇善戰更讓人稱道,正如蘇沃洛夫的名言:“山羊能走的地方,俄國軍隊就能走。”、“俄國鷹比羅馬鷹飛得快,俄國的刺刀穿透了阿爾卑斯山。”俄國這個人口大國的存在讓許多歐洲小國膽戰心驚,也震懾了英、法、德等相繼崛起的歐洲列強。當拿破侖的軍隊征服了西歐時,他說過一句話:“只要俄國每年還出生50萬嬰兒,我就決不滿足于在歐洲取得的勝利。”(見蘇聯作家布拉金的《庫圖佐夫》一書)1812年拿破侖的軍隊侵入了俄羅斯,也攻占了莫斯科。當時法國人口為三千萬,俄羅斯人口為四千五百萬,俄羅斯最后擊敗了入侵者,并促成了拿破侖的下臺。
人口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大量勞動力,使一部分俄羅斯人得以從生產勞動中擺脫出來從事科學、藝術等活動,俄國涌現出了羅蒙諾索夫、門捷列夫、巴甫洛夫、普希金、托爾斯泰、列賓、格林卡、柴可夫斯基等偉大的科學、文學和藝術巨匠,科學技術為俄國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文化增強了俄羅斯民族的凝聚力和同化力。出生于沙皇時期的格魯吉亞人斯大林就是一個被俄羅斯文化同化,并狂熱地推崇俄羅斯至上的大俄羅斯主義者。
盡管俄羅斯軍隊在克里米亞戰爭、日俄戰爭中都遭到了失敗,但并沒有喪失國家主權,也沒割讓土地,因為俄羅斯龐大的人口足以吞掉任何一個膽敢侵犯俄國腹地的入侵者。在英法德等國家仍然主導世界事務時,俄羅斯在東歐和西伯利亞擁有無可爭議的主導權。俄羅斯帝國第一次人口普查于1897年進行,并統計出當時人口為6747萬3千人,歐洲第一,和英法德相比都擁有雄厚的兵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軍隊效率很低,傷亡高達170萬人,但幾百萬軍隊仍然讓大批德國軍隊被牽制在東線,使英法兩國得以在西線的凡爾登和索姆河打退德軍進攻。可以想象,如果俄國人口少,德國軍隊早就打到莫斯科了,英法兩國也會被打得一敗涂地。
我們常常說蘇聯解體,但從日里諾夫斯基等俄羅斯民族主義者的角度來看,1991年不是“蘇聯解體”,而是強大的俄羅斯的分裂,烏克蘭、中亞、波羅的海三國都擺脫了俄羅斯的控制。為何東德、羅馬尼亞等國家變天卻不解體,當年如此強大的俄羅斯卻會分裂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期,德國人為了早日從東線抽出兵力,想出了促成俄國革命的方法。他們派軍隊把在國外避難的列寧送回了彼得堡,布爾什維克發動十月革命推翻克倫斯基政府后,立即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承認了原為俄國領土的芬蘭獨立,還割讓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領土。列寧還推行一系列有損俄羅斯民族利益的政策,本來在沙皇時期,為了盡快同化少數民族,規定俄語是唯一的官方語言,大力推進“俄羅斯化”。蘇聯時期,原來的單一制國家變成了聯邦制國家,各個加盟共和國也都被允許甚至用法律規定使用本民族語言。原來卓有成效的同化過程被中止了。
列寧當政期間,蘇聯還爆發了內戰,共有1700萬人死亡,當中大部分是俄羅斯族人。
列寧逝世后,斯大林成為蘇聯領導人。值得注意的是,斯大林是格魯吉亞人,卻在國內推行大俄羅斯政策。因為沙皇時期的同化政策已經使他將自己看成了俄羅斯人,也全力去維護俄羅斯人的利益。為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勢力,他將大批少數民族遷離居住地,并往遠東地區大量移民。比如說將在海參崴一帶的朝鮮族人全部遷移到中亞,又從烏克蘭地區遷移大量白種人到海參崴和共青城。應該說至今遠東地區能牢牢地控制在俄羅斯手中,斯大林功不可沒。 毛澤東認為對斯大林的評價應該七三開,普京也已經宣布蘇聯時期領導人中對俄羅斯貢獻最大的是斯大林,我認為有一定道理。
斯大林執政時期,蘇聯國內的人口統計結果為
年份 人口數 俄羅斯人 韃靼人 烏克蘭人
1926年 1億零62萬3千人 73.61% 3.22% 7.82%
1939年 1億零826萬2千人 82.89% 3.4% 2.96%
在斯大林時期,烏克蘭發生了大饑荒,共計有3000萬人死亡,這也是統計數字中烏克蘭人占比例減少的原因之一。當中也有相當比例的俄羅斯族人死亡,由于俄羅斯族人還未從國內戰爭的慘重傷亡中恢復元氣,這次饑荒也減慢了俄羅斯族人繁殖的速度。
索爾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島》一書中提到,沙俄時期一個男人工作就能養活全家,蘇聯時期的女人也要上班干活。婦女參加工作肯定會降低出生率,也就是說,蘇聯時期俄羅斯族人的出生率比沙俄時期的出生率要低,只是由于醫療發達降低了死亡率、延長了壽命,人口才繼續增長。但大量的天災人禍仍然對俄羅斯族的人口增長造成一定影響,比如為修筑白海至波羅的海的運河,惡劣的天氣加超強勞動,就導致20萬人死亡(一說100萬)。
斯大林時期的大清洗,主要是殺害官員和知識分子,共計有300萬人死亡,當中俄羅斯族人占很大的比例。但饑荒的死亡者主要是老弱病殘;大清洗的死亡者則往往為社會地位較高者,也就是已經生兒育女、年紀較大的男性。相比之下,戰爭造成的青壯年男性死亡對人口繁殖造成的打擊更大。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蘇聯經歷了兩場戰爭的洗禮,一是在遠東與日本的戰爭,蘇聯取勝。二是與芬蘭的戰爭,蘇聯最初戰敗,后來依靠人力優勢擊敗了芬蘭。據赫魯曉夫后來在蘇共二十大中稱,蘇聯在芬蘇戰爭中死亡100萬人(估計赫氏出于反斯大林目的而夸大了數字)。戰爭中死者除一部分中級軍官外,幾乎都是處于生育年齡甚至未生育過的年輕男性,若赫魯曉夫提供的數字屬實,按人均生育兩個孩子計算,足以讓以后的20年少生兩百萬嬰兒,但相比之下,兩年后的蘇德戰爭對蘇聯的人口增長是更沉重的打擊。
一般認為,蘇聯在衛國戰爭中擊敗了德國,使其樹立了超級大國地位。但從人口的動態發展來分析,這場戰爭蘇聯雖然取勝了,卻受了嚴重的內傷,也就是俄羅斯族人口的大量損失并導致繁殖能力一落千丈,最終為幾十年后的解體埋下了伏筆。
蘇聯衛國戰爭中死亡的兩千七百萬人中,多數是處于生育年齡的俄羅斯族中青年男性,還有不少人因為戰爭造成的傷殘失去生育能力;如果是少數民族,在被德軍包圍時往往選擇投降而非戰死。其次,德軍只殺占領區的俄羅斯族人和猶太人,對烏克蘭人、穆斯林和他們認為是東哥特人后代的哥薩克采取懷柔政策,所以蘇聯歐洲部分的俄羅斯族人口死亡率遠高于烏克蘭人和波羅的海三國人。相反,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由于還在蘇聯控制下,可以征兵,被送上戰場的少數民族士兵死亡率和俄羅斯族相差無幾,并沒有改變遠東地區俄羅斯族人和少數民族的比例,二戰結束前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擊敗日本后,又有大量軍人就地復員開發遠東(見日本林三郎《關東軍和蘇聯遠東軍》一書),當時俄羅斯族和其他白種人口比例一直較高。這也可以解釋后來為什么遠東地區沒有強大的民族分裂主義勢力。
戰后蘇聯出現了嚴重的俄羅斯族男人荒,俄羅斯族人喜歡喝烈性酒又進一步降低了生育能力,到1960年代,蘇聯已經出現了少數民族人口增加比俄羅斯族快的問題.但當時已經沒辦法扭轉這個勢頭了。勃烈日涅夫也曾想同化少數民族,但當俄羅斯族人口比例已經低于百分之七十時,同化談何容易!又正如日里諾夫斯基在《俄羅斯的命運》一書中提到的,當時蘇聯對少數民族的優待政策讓他非常不滿,這種優待政策加強了少數民族的優越感。如果一個民族有優越感,就不容易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那就談不上被同化。
蘇聯解體前,人口一直在增長,但俄羅斯族占人口比例卻一直在下跌,尤其是城市人口的生育愿望更低。到蘇聯解體前,俄羅斯族占總人口比例已經低于百分之五十,也就是已經無力阻止少數民族的獨立。最終,龐大的蘇聯四分五裂。昔日曾讓半個歐洲顫抖的大國無奈地退出了與美國爭雄的歷史舞臺。
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仍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雖然俄羅斯族人口占百分之七十五,但俄羅斯族人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能力遠遠低于少數民族,因此俄羅斯出現了人口的快速負增長。據聯合國人口署預測,到2020年,俄羅斯的人口就會低于日本,到2050年,俄羅斯的人口就將降到一億以下,其中俄羅斯族人將只有六千多萬,比德國、英國都要少。由于俄羅斯的經濟和科技比不上日本、英國和德國,俄羅斯無論在軍事、政治、經濟上都將淪為二流國家。甚至,一百年后,俄羅斯這個民族就會變得像一些歐洲小民族一樣微不足道。
成也人口,敗也人口,這個自命為第三羅馬帝國的俄羅斯,終將在地球上消失。
作者:譚定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