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曲解紅旗渠精神!
—在“烏有大講堂”的發言整理稿
紅哨
被人們稱作“人工天河”、“中國的水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紅旗渠,確確實實是人間奇跡。但我覺得僅僅將它與其它“世界七大奇跡”相提并論的話,仍然是不公正的,仍然有“被”屈就的感覺。應該更公正地說:紅旗渠的成就超越了其它“世界七大奇跡”的總和。這樣評價,倒不僅僅因為只有紅旗渠讓人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而其它“世界七大奇跡”則都是剝削階級對人民統治的象征,是人民被迫為統治者充當苦力的象征,還因為紅旗渠在為人民留下了巨大的物質財富的同時,還為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是中華民族珍貴的精神財富,這是社會主義珍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全人類珍貴的精神財富。紅旗渠創造的精神財富甚至比它巨大的物質貢獻還要珍貴??梢宰院赖卣f:紅旗渠是中華民族的一座精神寶庫,是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一座精神豐碑。所以,對紅旗渠精神,必須予以科學的定義,必須予以客觀準確的解讀,而不能隨便予以曲解,更不能容許沾污和褻瀆?! ?/p>
通過多年對紅旗渠的調查研究,大量事實證明,紅旗渠精神的核心應該涵蓋為如下十個方面?! ?/p>
一、人民自主精神。就是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自己當家作主人,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精神。而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黨的正確路線,就是這種精神產生和宏揚的前題和保障。林縣水貴如油、民不聊生的狀況已經存在了幾千年,封建統治者從來沒想過修渠。據縣志記載,元代潞安巡撫李漢卿曾率眾修過“太平渠”;明萬歷年間縣令謝思聰也率眾修過一條“謝公渠”,其實只能稱為小渠溝(深、寬不超過半米),僅解決了幾個村子的吃水問題,人們還為他們修廟立祠,歌功頌德。然而,這種行為只具有歷史的偶然性,而非必然現象。這僅僅是極個別封建官僚個人比較清廉,同情百姓疾苦,其目的也是維護統治階級政權的穩定;再是規模極小,與紅旗渠有天壤之別,只能在局部鄉村解民難于一時,而不能根本上改變林縣人民的生存狀態;當時,修不修渠,老百姓作不了主,不修渠很正常,無人敢于問責,修渠也是極個別“清官”大老爺的恩賜。而在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下,有史以來人民群眾第一次真正當家作了主人,為人民服務作為黨和政府的基本原則寫進了黨章和憲法。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群眾可以自己作主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改變自己的命運,而解決水的問題,正是千百年來林縣人民最迫切的愿望;修不修渠,廣大人民群眾說了算,如果有哪個領導無視人民群眾修渠的愿望,阻擋人民群眾修渠的意志,甚至在職領導者不正視人民疾苦,不能主動作出反映人民愿望的決策,都會被視為失職,都會遭到問責甚至批判,而且這種問責和批判形成了制度和路線,被視為正當行為。楊貴同志在未就任林縣縣委第一書記之前,作為一個地委辦副主任被派往林縣幫助組織抗旱工作期間,就對林縣缺水的民情作了大量的深入調研,并主動向地委寫了調查報告,提出長治之策。這種不分份內份外,盡心盡責的工作態度,在今天許多官員看來,都是不能理解的“管閑事”,然而推行正確路線的地委特別重視這樣的優秀干部,楊貴隨即被委以重任,就任林縣縣委第一書記。此后,楊貴率領縣委一班人又踏遍林縣山山水水,做了大量的社會調研,最終形成了修建紅旗渠的決心和決策。這決心和決策正是民心民愿。在毛澤東時代,楊貴這樣的領導干部能得到提拔重用,不是拿錢跑來要來的,而是他們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必然結果。所以,在當時修建紅旗渠必然凝結成人民群眾與革命干部共同的決心和意志,修建紅旗渠必然順理成章地提到黨和政府的辦事日程上。追根溯源,修建紅旗渠是林縣廣大人民群眾的決策,楊貴書記和林縣縣委只是順應了人民群眾當家作主后的歷史性選擇。這就是人民的自主精神!
二、人民自立精神。就是不靠天、不靠地、不伸手向國家要錢,人民群眾靠自己組織起來的力量,自己改變自身生存狀態的自力更生精神。這種精神的背后有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支撐。林縣是革命老區,1944年就獲得解放,而只到1958年才陸續修建了幾個小型水利工程,由于規模小,不能根本上改變林縣缺水的面貌,直到人民公社成立后的1960年,農村集體經濟有了一定數量的積累,才有能力啟動紅旗渠工程。大概這就叫適時而動、量力而行吧!這個“時”就是人民公社成立之后,這個“力”就是集體經濟之力。有了集體經濟之力的林縣人民體量國家的困難,毅然拿出自己積累的資金7000萬元,拿出集體儲備糧,在三年困難的高峰期1960年開建紅旗渠,不伸手向國家要一分錢,完全靠自力更生。三年困難時期,林縣不但沒有餓死人,而且還能拿出資金和儲備糧修建紅旗渠,這不僅顯示了林縣人民的沖天志氣,顯示了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優勢,同時也用鐵的事實,粉碎了右派“餓死三千萬”的謊言。像小崗村那種單干精神,那種用國家財力和外援資金壘砌的典型,沒有絲毫自力更生的志氣,能建成紅旗渠么?不要說他們拿不出7000萬,拿不出儲備糧,就是國家全額撥給它7000萬、7個億、70個億,他們也會分光吃凈,根本修不出紅旗渠!不是么?在當今“盛世”,國家用三十年時間,花了那么多錢堆塑這個典型,直至2003年,小崗村還欠著外債3萬元,還窮得叮當響。什么原因?那就是人民公社被強行解散后,小崗村失去了集體經濟的支撐,小崗村十八條漢子沒有了自立的志氣和任何自立的希望。“自力”沒有了,還談何“更生”?一個天天伸著手等待國家“救濟”的小崗村,只能是一個叫花子典型。創造紅旗渠那樣的世界奇跡,是需要有點志氣、有點精神的,那就是人民的自立精神!
三、集體主義精神。就是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體優勢,萬眾一心、步調一致的集體主義精神。右派精英們動不動就摸黑“群眾運動”,說那是“人海戰術”、“大鍋飯”、“打亂仗”、“效率低”。他們根本不懂得“群眾運動”的偉力。其實新中國許多奇跡都是群眾運動的成果。集體主義就是集眾人之力,集眾人之智,凝眾人之心去干事業。集體主義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如果說人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活躍因素的話,那么,我要進一步說:組織起來形成集體力量的人,才是最強大的生產力、創造力,才是第一生產力。這種生產力才能出第一流的效率,出第一流的效益。無論從工業、農業、科技還是其它任何某一領域上講,新中國建設中的無數事實都在反復證明這一真理。丟棄集體主義精神,是資改精英對社會主義生產力的最大扼殺。試想,如果不充分發動群眾,不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形不成萬眾一心的合力,而是各顧各地個人奮斗,能建成紅旗渠那樣震驚世界的浩大工程嗎?如果沒有紅旗渠民工“舍小家保大家”的集體主義精神,如果沒有紅旗渠上社與社、隊與隊、家與家、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配合與支援,如果沒有集體內的分工協作,如果沒有集體榮譽感,如果沒有眾多集體之間的社會主義勞動兢賽,修建紅旗渠談何容易?談何成功?愚公移山和紅旗渠的故事都發生在太行山,愚公移山靠的是單家獨戶之力,祖祖輩輩、子子孫孫挖山不止,感天動地,最后是上帝或神仙幫了忙,才最終搬走大山,打通了出山之路,所以“愚公移山”只能是神話。而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新愚公們修建紅旗渠,靠的是集體之力,排山倒海、無堅不摧,以十年時間創造了人類奇跡,是真真實實的故事。紅旗渠的英雄事跡也感動了“上帝”,但是這“上帝”不是虛無飄渺中的神仙,而是人民群眾,是組織起來的人民群眾。紅旗渠的英雄們不靠神仙幫忙,靠什么?靠的就是集體主義精神!
四、無私奉獻精神。就是為絕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而奮斗、而無私奉獻的精神。有人說在私有企業中也需要無私奉獻精神。這種論調很謊謬。因為在私企中不可能存在“無私奉獻”,而只有勞動力與金錢的不等價交換,只存在資本對勞動剩余價值的剝奪,只存在勞工對資本家的“為私奉獻”,只會出現怠工。所以解讀無私奉獻精神必須先弄清為誰奉獻。無私奉獻只能是為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奉獻。在這里,絕大多數人結為一個利益整體,而這個整體中,每一個個體無私地為整體奉獻,才能叫做無私奉獻,或者叫“一心為公”,還可以叫“大公無私”。有人問當年修渠給多少錢?我說不是掙錢是掙工分,青壯勞力每天10分,婦女和歲數大點的勞力每天也有8、9分,各盡所能、差距不大、相對公平,沒人喊冤叫屈。又問一天能掙多少錢?我說每天也就幾毛錢,各社隊分紅值略有不同。那提問者撇撇嘴、聳聳肩、哈哈大笑地說:幾毛錢?就是每天給一百元、伍百元,我也不干那樣勞累那樣危險的活!仔細想想,此人所言也是實話。但他不懂得紅旗渠民工的勞動,與富士康員工的勞動,是兩種性質根本不同的勞動。富士康的生產資料歸老板所有,富士康的超額利潤歸老板所有,富士康的血汗工人不僅僅報酬微薄可憐,而且是被迫勞動,是在嚴密監視下勞動,他們是一個個不能相互交流的精神碎片,是一個個會說話而不能說話的勞動機器,沒有絲毫尊嚴,沒有絲毫愉悅,他們在為老板賣命,。而紅旗渠工程則恰恰相反。紅旗渠的生產資料歸勞動者集體所有,生產成果歸勞動者集體共有,民工們在為自己共同的利益而奉獻,所以不講待遇高低,不論任務輕重,不分份內份外,沒有監工,也沒有怠工,他們在自覺地、主動地、愉悅地、有尊嚴地勞動,他們在舍身忘死地干,危重活搶著干,婦女與男人爭著干,民工瞞著領導干,干部與民工比著干,而且是心情舒暢、以苦為樂、心甘情愿地干,工地上釬錘的敲擊聲和民工的歡聲笑語交織成世界上最美妙的交響樂。如果你置身于這樣的勞動場景,必然會感到無尚的尊嚴,必然會親身體驗什么叫心靈共振,什么叫心靈震憾,也必然會頃刻領悟:為什么富士康員工一個接一個從樓上往下跳,而比富士康工作環境惡劣十倍,勞動強度大十倍的紅旗渠民工們,沒有一個叫苦叫累,更沒有一個人自殺?你還會傾刻領悟:為什么丈夫剛剛為修渠而犧牲,妻子會毫不猶豫地將十幾歲的兒子送上工地,繼承丈夫的未竟事業?你還會進一步領悟:偌大一個紅旗渠工程竟然沒有一分錢的貪污和資金流失?你也會漸漸領悟:為什么同樣是這些林縣農民,在毛澤東時代他們能修成千年永固的紅旗渠,而在今天卻將紅旗渠加固技改工程弄成了“豆腐渣”?這中間究竟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究竟是什么力量造成了今天與昨日的背反?那就是社會制度的力量,那就是人們價值觀的力量。為人民的利益而奉獻才會有幸福感、尊嚴感,而為資本家的利潤流血汗只能產生屈辱和痛苦;為人民利益而奉獻能激發勞動者的熱情,能產生高效率、高效益,而為資本賣命,只能產生“磨洋工”和“豆腐渣”?!叭瞬粸榧?天誅地滅”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無私奉獻精神則永遠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寶貴財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永遠不可能產生無私奉獻精神!
五、艱苦奮斗精神。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奮斗精神。要奮斗就會遇到艱難困苦,要奮斗就會有流血犧牲。干革命是為大多數人的解放而奮斗,是正義的事業。反動勢力的強大,而革命力量的從無到有,決定了這正義事業的征途充滿了艱難困苦、流血犧牲;紅旗渠是一項為民造福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是一個浩大的民心工程,自然條件的惡劣,物資條件的匱乏,決定了其修建過程必然會遇到艱難困苦,一定會有流血犧牲。但是紅旗渠的英雄們說:“我們要苦干,不能苦熬!”“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為了子孫不受苦,再苦再累心也甜”,“為了建成紅旗渠,就是鐵山也要鉆它個窟窿!”在國家極其困難的1960年,啟動那樣浩大、那樣艱險的工程,對于艱難困苦、流血犧牲,林縣人民是有心理準備的。民工們搭草棚、挖窯洞、住石縫、睡石板;陰雨天草棚漏雨,民工們抱著鋪蓋,背靠背頂著雨布睡;指揮部沒有桌橙,電話機無處放,就找塊較平整的石板當桌子,用石塊當橙子,各種文字材料都是在膝蓋上寫成的;糧食不夠吃,就利用工余時間上山挖野菜,與口糧、公社補助糧摻著吃;沒有大型機械設備,削平1250座山頭,打通211個隧洞,架設151座渡槽,挖砌2225萬方土石,竟然全靠一釬一錘、車推肩扛;施工中共犧牲了81位民工,活下來的幾位特等勞模在1978年清查“四人幫”運動中又受到殘酷迫害,至今有冤無處伸,但無人后悔。千難萬險沒有嚇倒英雄的林縣人民,沒有擋住林縣人民修渠保渠的腳步。紅旗渠凝結的這種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一塊不朽的豐碑!時下,那些極力鼓吹“普世價值”的右派先生們秉承美國中情局的旨意,圖謀從中國青年心靈里徹底摘除這種民族精神,其野心值得警惕。亂國者先亂民心,,滅族者先滅人志,招降者先曲其節。中華民族如果丟棄了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中國人將變成沒有靈魂、沒有骨頭、任人踐踏的蛆蟲!
六、勤儉節約精神。就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勤儉辦事的精神。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紅旗渠工程中一個閃光點。當年修建紅旗渠,舉全縣之力,陸續湊了7000萬,這基本上是建國以來該縣的全部積累??h委多次強調,這筆資金來之不易,必須精打細算,把小錢當作“磨盤”花;非生產性支出不準動用一分錢生產資金;能自己制造的生產資料堅決不買;非買不可的也必須一分一分摳著花。為了節約資金,他們調集能工巧匠,廣集群眾智慧,獻計獻策,大搞技術革新,因陋就簡、廣開思路、土法上馬,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沒有水泥自己造,沒有炸藥自己制,沒有石灰自己燒,沒有石料自己開,沒有羅筐自己編,沒有麻繩自己搓,鐵釬、鐵錘、手推車自己打。架桿斷了做鎬把,鎬把斷了當錘把,錘把斷了當柴燒。他們還成立后勤服務隊,縫補衣服、修鞋、理發不出工地不花錢,確實做到了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民工們共燒出石灰近3億斤,比買現成的節約資金一半以上;自己造炸藥的花費是買炸藥的1/10;他們自己編制了21000多個抬筐;紡了38000多斤麻繩;利用廢木料打造了2000多輛小推車。僅以上幾項就節約資金200多萬元。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人人以勤儉為榮,以浪費為恥,每筆錢都花在必用之處,未造成任何一筆資金流失。那些因公款吃唱、公款旅游、公車消費每年要花掉上萬億的“公仆”們,照照紅旗渠這面鏡子,難道你們不感到臉紅嗎?勤儉節約的精神一旦丟棄,奢侈浪費之風必然盛行,腐敗墮落之濁流必然泛濫,社會主義的堤壩必然被沖垮。
七、群眾的創造精神。就是依靠集體智慧,群策群力,敢于向有限條件挑戰的創造精神。物質條件有限,但不能坐等條件成熟,“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是后來的大慶經驗。實際上,修建紅旗渠的全過程始終踐行了這種精神。縣委充分相信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經常調集有一技之長的能工巧匠,開“諸葛亮會”,廣泛發動群眾,人人獻計獻策,土法上馬,解決施工難題,取得良好效果。在山崖上修渠,測量難度大,總干渠縱坡只有1/8000,要求測量精準度高,缺乏技術人員,又缺技術設備。工程設計和測量技術人員的最高學歷是一個剛從水利專業學校畢業的中專生,測量工具只有2臺測平儀,共產黨員路銀用水盆自制土測平儀。整個工程就是靠一個中專生和幾個“土工程師”完成設計和測量的。這些人既無文憑又無資質,如放到今天,連基本資格都沒有,還搞什么設計和測繪?按時下行情,那7000萬修渠資金連設計費都不夠,還有專家論證、部門立項、審批、審計、測繪、工程招標等等,收費的地方多如牛毛。光這一套折騰下來,少說也得五、六年,花的錢海了,還談什么建渠?林縣的干部群眾不迷信鬼神,不迷信專家,不迷信“資格”,更不需要那些煩瑣的程序,只認管不管實用,有沒有實效。毛主席說:“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币粭l紅旗渠修下來,創造了許多管用的土辦法,同時培養出許多“土專家”。在設計施工中創建了不用鋼筋水泥,下面過洪水,中間過渠水,上層通汽車的三用渡槽;在爆破技術上,他們創造了“連環炮”、“三角炮”、“瓦缸炮”等爆破方法,一次可裝藥幾千甚至上萬斤,提高了爆破效果;在自制建筑材料方面,發明了明窯堆積燒制石灰法,一次就能燒出石灰14萬斤,共燒出石灰近3億斤;在開鑿隧洞方面,創造了打豎井拓展工作面的方法,加快了工程進度。諸如此類的土辦法、土技巧不勝枚舉。依靠集體智慧,各方合作,各獻所長,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形成創新合力,這不但是紅旗渠建設的經驗,也應該是中國科技發展乃至中國發展模式借鑒的。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群眾組織起來,凝結成集體智慧,才能激發最大的創造活力,形成最大的創造合力,開拓最大的創造空間,才能創造震驚世界的人間奇跡!
八、團結協作精神。就是全國一盤棋,以大局為重,以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為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共產主義協作精神。林縣修紅旗渠要跨省從山西引水,山西人民全力支援,不但支持劈山開渠,而且提供住房,提供土地,提供水源。為了支援林縣修建紅旗渠,山西平順縣委毅然更改了修建兩座水電站的規劃;平順縣石城和王家莊兩個公社讓出了近千畝耕地,遷移了祖墳,砍掉了一批樹木。石城大隊貧農社員孔東新說:“咱天下農民是一家,不能看著林縣階級兄弟受干旱的害,過苦日子,咱平順毀幾百畝地,就能救林縣幾十萬畝地,這是一步丟卒保車的好棋。”王家莊大隊的王倫說:“毀了樹可以再栽,咱少吃點花椒和水果是小事,讓林縣幾十萬人喝上水是大事!”山西平順縣的群眾讓出最好的房子讓民工住,拿出自家的毯子讓民工鋪,甚至拿出自家準備過年的白面和雞蛋慰問生病的民工。這種以大局為重的共產主義風格,若放到今天,是多么不可思議,是多么不可理喻,是多么不可容忍?而如果沒有這種共產主義協作精神,要修成紅旗渠簡直就是異想天開。私有化后的今日,紅旗渠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山西、河北與林縣爭搶水源。渠上游開了24個放水囗,8個大虹吸管道,除此之外,不少人在上游主干渠上任意扒口放水,用完水也不關閘堵囗,任渠水嘩嘩流入山澗,無人敢管。經常有人半夜三更去砸渠管所的門,尋釁鬧事,敲詐錢財,門都砸壞了,無人敢惹。山西平順縣在林縣永久買斷的紅旗渠引水渠上建發電站,僅此一項就截走紅旗渠4個流量,甚至有人在兩處炸毀紅旗渠總干渠岸,震驚全國?,F在紅旗渠水流量只是原來的六分之一,灌溉面積由原來近60萬畝下降到29萬畝。紅旗渠技改工程受到空前阻力。由于拋棄社會主義協作精神后,地方保護主義抬頭,在只講本地利益的今日行情下,山西省針對該工程提出許多附加條件,僅協調工作就做了2個多月,在國家幾個部門的強力干預下,才得以開工。工程由國家武警水電第二總隊承包。這成了工程能夠正常運行的一個強力保障,也成了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條件。若非武警部隊開赴工地,技改工程還不知何年何月竣工。然而,工程施工還是遇到了數不清的麻煩。主干渠所經之地的山西群眾,經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普世”毒水的浸泡,再不是過去無私援助的群眾了。一些人討要運輸車輛的“過路錢”;一些當地車主提出運料必須雇用他們的車輛;還有一些與林縣有經濟糾紛的商戶,乘機協迫林縣政府讓利解決。這些人一律獅子大張口,不達目的就阻斷道路。數不清的人為障礙,使得工程一波 三折,進度十分緩慢。
事實證明:共產主義協作精神是紅旗渠成功修建和得以永續利用的根本保證。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展示的那種共產主義協作精神,只能產生于那個特定的時代?! ?/p>
九、干群一體的精神。就是黨的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同心同德、同甘共苦、血肉相連、生死相依的精神。毛主席在建軍初期就提出“官兵一致”、“官兵平等”的思想。之所以有“官”的稱謂,是因為當時紅軍中有一部分舊軍人。其后,毛主席將干部與群眾的關系歸納為“密切聯系群眾”,列為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毛主席又把干部比作“人民公仆”、“人民的勤務員”,把人民稱為“國家主人”,從心底喊出“人民萬歲”,一再告誡黨的干部:我們手中的權利“是人民群眾給的”,“要與群眾打成一片”,永遠“不能脫離群眾”,更不能高倨人民頭上“當官作老爺”。這種干群一體,民尊干卑的思想和作風,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制度和勝利保障。紅旗渠修建的全程對這一思想作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時任林縣縣委第一書記的楊貴同志就是這種思想作風的典范。楊貴心里永遠裝滿了人民,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在就任林縣縣委書記之前,就了解到林縣人民缺水之苦。從那一刻起,他的心、他的命運就已經和林縣人民結為一體。除了開會,楊貴在辦公室時間很少,他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基層搞調研。他翻山越嶺,幾乎到過全縣所有村莊,那怕這個村莊只有幾戶人家。每個公社都有他蹲的點,每個點上都有他的農民朋友,這些農民都是他了解民情干情的聯絡員。在這些點上,他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結下了深厚感情,直至他到北京當了部長,這關系都沒斷線。在紅旗渠工地上,他與民工同住山洞里,同睡“石板床”,同樣蹲地上,同喝“大碗湯”,同樣搬石頭,同樣和泥漿,外人根本看不出他是縣委書記,林縣也沒人叫他書記,一輩子都叫“老楊”??h委的每一個決策都來自于調查研究,來自于基層,來自于群眾,來自于民心。楊貴非常勤政,人稱“工作狂”。他幾乎沒有在晚十二點之前睡過覺,經常半夜把其他相關領導干部叫到辦公室研究工作,時間長了,機關領導干部養成了習慣,楊貴辦公室的燈光不熄,他們也是不會上床的。楊貴以身作則帶出一大批勤政、愛民、實干的好干部。楊貴對親屬要求非常嚴格。他孩子到他辦公室用鉛筆、汲墨水受到過嚴厲批評。他兒子在學校與老百姓的孩子吵了架,曾被他一腳踹出門外,并借機訓戒子女不能有特權思想,又特意到學校給老師打招乎,絕對不能特殊關照他的子女。楊貴與紅旗渠民工、勞模的感情超越親情。錢學森、穆青曾為紅旗渠的落難英雄流過淚,但第一個為特等勞模、除險隊長任羊成流淚的是楊貴;跪到紅旗渠烈士和含冤去世的勞模墓前手捧土、眼流淚的是楊貴;以八十二歲高齡,至今仍在為遭受不白之冤的勞模奔走呼喊、伸張正義的是楊貴;不給在揭批“四人幫”運動中遭打擊迫害的紅旗渠勞模平反昭雪,會死不瞑目的,仍然是楊貴;所以離任近二十年后重返故地,造成萬人空巷,道為之塞、車為之止、行人駐足、聽者淚流,百姓聞風驅數十里趕來,殘弱老者讓子女用獨輪車推來,講話十分鐘,群眾流淚鼓掌27次,長達半個多小時,讓主持人難以收場的,當然還是楊貴。楊貴何以如此受百性愛戴?因為他與林縣人民早已血肉相連,熔為一體了。楊貴是焦裕祿式的好干部,真正無愧于“新中國六十年六十位品牌功勛人物”之一,他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他是林縣人民心中永遠的英雄!有人也許會說這是“過譽”,而我要鄭重地再說一遍,這是名副其實,或叫名至實歸!干部思想革命化是黨的正確路線能夠貫徹執行的重要保證,林縣縣委始終將這一條放到黨建工作的首位。所以像楊貴這樣的領導干部,在當時的林縣還有許多??h委副書記、紅旗渠工程總指揮長馬有金,在工地與民工并肩苦干十年,與民工比著攏大錘,與民工同吃一鍋飯,同睡石板床,記者采訪他,不知道他是指揮長。終因積勞成疾,加上在1978年揭批“四人幫”運動中慘遭走資派殘酷打擊迫害,含冤而死。正因為林縣縣委和各級領導班子中,有這樣一大批堅持毛主席革命路線,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血肉相連、生死相依的革命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帶頭苦干,紅旗渠才能修建成功。誰見過“共產黨”?“共產黨”是什么模樣?沒人知道。人民群眾對共產黨的印像,是從許許多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身上得到感性認識,進而又從他們實行的方針、政策和路線得到理性認識,才最終作出判斷。共產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是通過許許多多優秀黨員和干部用自己的血脈連結起來的。干群一體的精神,就是這種血脈相連的精神!黨和人民群眾有了這種精神,什么困難都能克服,什么敵人都能戰勝,什么人間奇跡都能創造!
十、勇于斗爭的精神。就是既要敢于向惡劣的自然環境挑戰,更要勇于同錯誤路線、錯誤思想作斗爭的精神。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林縣人民面對著許多困難。然而最大的困難不是惡劣的自然條件,也不是經濟上、生活上的困難,而是走資派的重重阻撓和破壞。他們不甘心作大自然的奴隸,而要作大自然的主人,敢于重新安排林縣山河,在向惡劣的自然條件作斗爭的同時,向阻擋他們改變生存狀態和命運的反動路線進行了百折不撓的斗爭。圍繞著修渠還是工程下馬,肯定修渠還是否定修渠,是舉紅旗還是砍紅旗這個核心,始終存在著兩條路線,兩條道路的激烈斗爭。在紅旗渠工程啟動之初,那些曾經大刮“共產風”、“浮夸風”的走資派,一下子從“極左”跳到極右,明里暗里堅決反對修建紅旗渠,他們裝出一副關心百姓疾苦的樣子,說什么“修渠和秦始皇修萬里長城,隋煬帝修運河一樣,是勞民傷財,不管人民死活,是千古罪人!”到處造謠言、告黑狀,甚至對力主建渠的縣委組織部長路加林撤職查辦,楊貴同志也差點被撤職。但林縣人民頂住了錯誤路線的干撓和破壞,他們說“我們只能苦干,不愿苦熬,必須修渠,不能停工,這是我們改變命運的最好選擇!”在“文革”初期,安陽地區的走資派挑動群眾將矛頭對準紅旗渠,對楊貴等一大批革命領導干部和紅旗渠勞模進行殘酷批斗,妄圖一舉砍掉紅旗渠這面紅旗。但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林縣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分得清什么是毛主席革命路線,什么是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堅定不移地站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一邊,終于粉碎了走資派的砍紅旗陰謀。在毛主席、周總理親自關懷下,楊貴同志繼續任林縣縣委第一書記、革命委員會主任。從而完善了紅旗渠續建配套工程。紅旗渠開始整體運行,開花結果。樹欲靜而風不止。其后林彪在河南的死黨又一次將屠刀向紅旗渠砍去。他們惡毒地說:“一條小小的紅旗渠有什么了不起?能比過長江黃河嗎?”紅旗渠“對外驚天動地很兇,對內灰心喪氣很空,欺騙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又一次對楊貴等一大批堅持舉紅旗的干部群眾下手打擊迫害。他們將楊貴調離林縣,然后林彪那個死黨xx親自帶隊直撲林縣,撤換林縣老縣委領導班子,又一次批判修建紅旗渠的勞模和積極分子。林縣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頂住了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壓力。正當走資派推行林彪反動路線,大砍紅旗得意忘形之時,林彪陰謀敗露,毛主席革命路線又一次挽救了紅旗渠的命運。在批判林彪反動路線的斗爭中,周恩來、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同志曾當面指責河南那個林彪死黨:“你為什么要砍黨中央毛主席樹立的林縣紅旗?你說一條小小紅旗渠有什么了不起,你修了幾條?你憑什么說林縣紅旗渠欺騙中國和世界人民?講不清這個問題你過不了關!”周總理當場親自命令他把軍帽摘下來,說他“不配一個人民解放軍”。緊接著,出臺中共中央[1972]42號文件,徹底粉碎了他們的砍紅旗陰謀,紅旗渠又躲過一劫。但在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去世之后,資產階級對紅旗渠進行了瘋狂的反攻倒算,積極參加紅旗渠建設的干部群眾和勞動模范,又一次遭到更殘酷的政治迫害和清算,紅旗渠遭到一場真正的浩劫(詳情見《紅旗渠的“盛世”悲歌》)。英雄的林縣人民并沒有屈服。三十年來,他們頂著“四人幫幫派分子”、“三種人”、“假勞?!钡恼蚊弊?一天也沒有停止斗爭。由于他們不屈不撓的斗爭,已部分洗刷了紅旗渠的罪名,楊貴同志基本被平反,但當年堅持修建紅旗渠的廣大林縣干部群眾以及舍身忘死的紅旗渠勞模們,時至今日,仍然背負著政治罪名,經濟上受到不公正待遇,人身受到嚴密監控,過著凄慘的生活而相繼含冤死去!他們的掙扎與呼喊沒有任何回音,只能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嶺中回蕩。然而他們沒有退縮,沒有向邪惡屈服,沒有停止反擊和斗爭,仍然在為捍衛紅旗渠這面社會主義的紅旗而斗爭!他們與私有化紅旗渠的陰謀而斗爭!與修復加固紅旗渠工程中的“豆腐渣”現象作斗爭!與妖魔化紅旗渠的陰風惡浪作斗爭,為自己的生存權利而斗爭!他們毅然走上“烏有之鄉大講堂”,將紅旗渠真實的歷史與現狀告訴全國及全世界人民,他們在為找回紅旗渠產生的根本條件而斗爭!他們在為呼喚社會主義制度和毛澤東思想的回歸而斗爭!他們在為崇高的理想而斗爭!這種不屈不撓的革命斗爭精神,是紅旗渠精神中最可貴的一部分?! ?/p>
在紅旗渠蒙冤十幾年后的九十年代中期,胡錦濤、江澤民相繼視察紅旗渠,充分肯定紅旗渠的功勛,并重提發揚紅旗渠精神,對于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起到了歷史性推動作用。紅旗渠精神是與“井崗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寨精神”、“大慶精神”相并列的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升華。紅旗渠精神處處閃耀著毛澤東思想的光輝。而一些資改精英們,一方面空喊發揚紅旗渠精神,另一方面卻不但拒絕為積極修建紅旗渠的林縣老縣委、廣大干部、勞模、群眾積極分子平反昭雪,反而繼續予以壓制和打擊。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他們將紅旗渠精神曲解、延伸為“十萬大軍出太行”的“打工精神”。這種“打工精神”說穿了,就是失去主人地位之后,人民被迫為資本賣命的精神;就是幻想發財致富的個人奮斗精神;就是脫離集體主義的單干精神;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自私精神;就是“鐵漢”變奴工,“鐵姑娘”變“小姐”的精神,充分暴露出他們宏揚紅旗渠精神是假,而給自己臉上涂粉是真;延續紅旗渠精神是假,閹割紅旗渠精神的核心靈魂是真。我們說,紅旗渠精神涵蓋的以上十個方面,是一個有機整體,不能隨意切割。紅旗渠精神產生和發揚的決定性條件,一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二是公有制經濟,三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理論基礎的黨的正確路線領導。紅旗渠精神只能產生于這三個特定條件之下。私有制不可能產生紅旗渠精神,也沒有這種精神存在的土壤和發揚的空間。試問:打工仔能為老板“無私奉獻”么?在私有化的血汗工廠里能提倡“艱苦奮斗、不怕犧牲”么?在分田單干后的農村還能有共產主義的協作精神么?農民還有集體主義精神么?還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和志氣么?即使有點“自力”,還能搞出紅旗渠那種“更生”自己生存狀態的工程么?血汗工廠里的勞工們還能有“主人翁精神”么?如果說時下要發揚紅旗渠精神,也只能發揚其斗爭精神,為奪回產生紅旗渠精神的那三個決定條件而斗爭!
紅旗渠是一座社會主義的精神寶庫。不許曲解紅旗渠精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